南海龙舟飞桨逐浪 撑起城市新活力

■夜光龙船在千灯湖划出一道美丽风景线。

扫码看视频
8月的第3个周末,50艘单人龙舟在千灯湖上演环绕漂移赛,挑战6圈约10千米赛道,参赛选手年龄最小14岁、最大约60岁,在南海掀起一股奋楫争先的浪潮。这是继夜光龙船之后,南海龙舟在千灯湖中央活力区的又一次创举。
作为鱼米之乡,南海自古以来河涌交错纵横、水土肥沃,优越的水环境孕育了悠久灿烂的龙舟文化。对南海人而言,龙舟是初夏里畅快淋漓的激昂呐喊,是与亲朋相聚的欢愉时刻,也是深印在血脉里的情结,镌刻在基因深处的“团结一致、知难而进、奋勇争先”精神内核。
龙舟飞跃,南海激荡。近十年来,龙舟文化始终以一种生机勃勃的姿态,见证一次又一次精彩生动的改革蜕变,与时代共进,与南海同行,不断赋予这座城市愈发自信深沉的历史文化底蕴。
知难而进
蜿蜒河道玩转水上漂移
“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去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这是无数南海人从小唱到大的童谣,每逢端午节,人们除了吃粽子,最期待的一件事莫过于看“扒龙舟”。
在南海,几乎每个镇街每条村都有属于自己的龙舟,孕育出独特的龙舟习俗。
今年端午节前夕,盐步老龙抖落一身淤泥,重出江湖与世人见面,这也预示着南海一年一度的龙舟季如期到来。作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龙舟,从明朝宣德七年诞生,盐步老龙至今已有590岁高龄。
盐步老龙还承载着广佛两地的深厚情谊。多年来,它与广州泮塘龙船结契的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几百年间,“契爷”和“契仔”相互探望、回礼,让广佛两地也在这份交往中紧密相连。
南海最为“出圈”的龙舟盛事,还属桂城叠滘弯道赛龙船。
每逢端午节,桂城叠滘东胜村、茶基村、圣堂村、潭头村都会聚集众多龙船,在狭窄曲折的河道竞速,上演“水上漂移”;涌边则有数万市民为龙舟健儿呐喊鼓掌,一片欢腾。2017年,叠滘弯道赛龙船入选佛山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全国唯一的弯道竞速民间体育项目,叠滘龙船最特别之处在于满载四五十人的龙船,要在S型、C型、L型的狭窄河道上急速转弯,巧妙避开石磡。这个过程堪称技术与力量的完美结合,稍有不慎,就会翻船落水,惊险又刺激。
“宁可煲(撞)烂,不可扒慢。”用超高的速度在河道里漂移甩尾过弯,是叠滘龙船的绝活,更是叠滘人胆识的体现。
如今,叠滘各龙船队已纷纷走出叠滘,走进千灯湖化身“夜光龙船”,轮流挑战夜晚漂移。每逢周五、周六的晚上,市民就可以在千灯湖市民广场到观景台附近,一睹叠滘夜光龙船的漂移风采。
屡创佳绩
农民龙舟队走向世界
9月3日至5日,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群众体育组龙舟比赛在清远激情开桨,以九江女子龙舟队为班底的佛山女子龙舟代表队捷报频传,一共夺得22人龙舟200米直道赛、12人龙舟200米直道赛、12人龙舟100米直道赛、22人龙舟500米直道赛四项比赛的桂冠,展示出强大实力。
作为著名的龙舟之乡,九江龙舟队从农闲扒草艇竞技开始,从洗脚上田的农民队员到参与国际国内大赛的专业运动员,从南海出发屡屡登上至高领奖台,创造了龙舟运动的一次又一次传奇。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至2022年,九江男女子龙舟队在国内外各项龙舟赛事中已斩获700多枚奖牌,曾24次代表国家出征亚运会、全运会、世锦赛、亚锦赛等重大赛事。其中,在2021年全运会上,九江男女子龙舟队代表广东击败全国21个省强队包揽全部6个项目冠军。
“巾帼何须让须眉,红颜谁说不丈夫。”作为女子龙舟队的翘楚,九江女子龙舟队是一支比赛经验丰富、实力过硬的队伍,已斩获超400枚奖牌,14次代表国家出征世锦赛、亚锦赛、亚沙会、东亚运动会、世界杯等国际赛事龙舟项目比赛,屡屡为国争光。
目前,九江龙舟已成为儒林湾打造“传承西江独特文明的生态文旅湾区”重要文旅资源,成为集传统文化、非遗传承、体育竞技、民俗风情、产业旅游、乡村振兴、文化交流等于一体的岭南文化旗帜。
赓续传统
西樵半山扒龙舟凝心聚力
龙舟竞渡,一般在平原江河里进行,但在南海,独特的“半山扒龙舟”则令人大开眼界。
自明嘉靖年间起,西樵就创设了独具特色的“半山扒龙船”活动。据记载,明朝阁老方献夫辞官归里,在西樵山设书院讲学,出于对划龙船的兴趣,他发动山民集水于天湖,筑成“龙船窦”。“开龙”之日,山下万民登山观看,山中读书人纷纷以诗文应和,一时传为美谈。
1980年端午,一场筹备了大半年的“半山扒龙船”活动,在西樵山天湖上演。马万祺、冯景禧等南海乡贤、海内外侨胞及周边市民约10万人到场观看,盛况空前。这不仅是一次民俗节庆活动,更是一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招商引资活动,拉开了全区改革开放的时代大幕。据档案馆资料记载,1980年,南海同外商签订的协议多达363项,金额5459万美元,比1979年增加了2倍多。
2022年端午,南海再续“半山扒龙船”传统,上演群众喜闻乐见的竞渡、乡贤恳亲叙旧的“家宴”,赓续团结拼搏、奋发向上、开拓创新、力争上游的精气神。这场传统文化与现代竞技交织、特色人文与城市新景融合的锦龙盛会,让“半山扒龙船”的改革精神重新闪耀独特光芒。
今年六月,南海印发《佛山市南海区深化乡村文化振兴创新推动基层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将开发醒狮、龙舟、十番、烧番塔等非遗IP,依托公园湖泊、古祠堂、古村落等资源,把龙舟、醒狮训练和比赛打造成长效化的旅游体验项目和观赏景点,不断夯实“村村有龙舟”“村村有醒狮”的文化基础。
让我们期待,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与古老的龙舟文化相互成就,迸发出新的火花和传奇。文/珠江时报记者黄梦灵图/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