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09月30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千灯湖畔南海新地标“醒”亮登场
    • 微观南海发现不一样的“造梦空间”
    • 《非凡十年活力南海》特刊来了
    • 投资近2亿建老年公寓 将增床位700张
    • 命运与共行大道
    • 习近平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互致贺电
    • 九江鱼游上预制菜产业新风口

    第A02版:要闻

    • “双江”组CP 共建产业园
    • 25强展示科创力量
    • 资源优先配实业 九月供地创新高

    第A03版:要闻

    • 南海龙舟飞桨逐浪 撑起城市新活力
    • p27

    第A04版:映像

    • 微观南海 发现不一样的“造梦空间”

    第A05版:要闻

    • 党员“志愿红”引领城市发展潮流

    第A06版:要闻

    • 这个作业好享受:给爸妈做一顿饭
    • 学生深情表演表达爱国之情
    • 赓续红色血脉强国复兴有我
    • 比拼主播才艺 展示青春风采
    • 习近平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互致贺电
    • p1CD3

    第A07版:镇街

    • 九江发布“腾龙”人才九条措施
    • 新公园环境美 涂鸦墙颜值高
    • 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
    • 拟打造南海纳米电子信息产业园

    第A08版:天下

    • 命运与共行大道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公告
    • p1CD4

    第01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第02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活力南海向未来

    第03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潮正澎湃 帆启新程

    第04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党建引领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第05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攀高逐新 制造基地迈向“智造高地”

    第06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十年南海 “数”说不凡

    第08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以全域空间重塑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的南海探索

    第10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民生为本 幸福花样绽放

    第11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文化领航 千年古郡绽放新魅力

    第12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服务民生民意 铸就履职底色

    第13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创新动力奔涌向前 科创高地加速崛起

    第14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锚定“两高四新” 铺开“万亿”蓝图

    第15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用好“金”招牌 奋力新跨越

    第16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当好企业“娘家人” 助力南商启新程

    第17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打造人城产深度融合的科创高地

    第18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活力南海 大美之城

    第20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无微不至保民生 谋得春风入万家

    第21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市场主体超50万户 品质支撑活力南海

    第22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忠诚铸警魂 笃行护平安

    第23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交通整治有力 群众安全畅行
    • 激活“平安细胞” 共享“平安红利”

    第24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优质均衡有活力 品质教育结硕果

    第25版:工会

    • 多点精准发力 服务情暖职工

    第26版:团区委

    • 后浪奔涌时代 知心人来引路

    第27版:统战/住建水利

    • 集聚“青创力” 造就活力城
    • 提升水环境 喜筑安居梦

    第28版:税务/医保

    • 不断完善医疗保障 市民健康有“医”靠
    • 税惠政策添活力 智慧服务促发展

    第29版:供电

    • 对标世界一流 用心“电”亮南海

    第30版:非凡十年·活力南海

    • 产业兴旺村容靓 九江绘就新图景

    第31版:农行南海分行

    • 扛金融担当 助南海发展

    第32版:佛山建行

    • 建功新金融 以实际行动服务城市发展
    • p27

    第33版:特刊

    • 公园城市 幸福桂城

    第34版:特刊

    • 砥砺奋进十年路 公园城市绽笑颜

    第35版:特刊

    • 十年耕耘不停步喜看今日新答卷

    第36版:特刊

    • 党建覆盖全领域 基层治理常创新

    第37版:特刊

    • 企业城市共成长 科创引领向未来

    第38版:特刊

    • 优质均衡齐发展 美育桂城有特色

    第39版:特刊

    • 文旅发展多元化 粤潮好玩又时尚

    第40版:特刊

    • 政务服务树标杆 营商环境益晒你

    第41版:特刊

    • 市政管理如绣花 城市景观美如画

    第42版:特刊

    • 城市更新开先河 重塑发展新空间

    第43版:特刊

    • 共绘乡村新画卷 同享幸福新生活

    第44版:特刊

    • 城乡处处皆风景 水清岸绿生态美

    第45版:九江

    • 潮起江天阔 扬帆乘东风

    第46版:九江

    • 九江 蓄势起航风正劲 十年砥砺绽芳华
    • 儒林之乡交出精彩答卷

    第48版:九江

    • 九江 奋楫争先再远航

    第49版:特刊

    • 我们走在登山大道上

    第50版:特刊

    • 缔造美好生活非凡十年瞧一“樵”
    • p21

    第52版:特刊

    • 昂扬十年勇毅前行 数说西樵精彩蝶变

    第53版:特刊

    • 强化基层党建 促进高质量发展

    第54版:特刊

    • 结构体系多元化 产业重塑加速跑

    第55版:特刊

    • 擦亮“最岭南”品牌 迸发文旅新活力

    第56版:特刊

    • 办好民生实事 增进“幸福厚度”

    第57版:特刊

    • 从“先行一步”到“先行示范”

    第58版:特刊

    • 打响新兴产业品牌 加速区域创新发展

    第60版:特刊

    • 俯瞰丹灶 大美之城

    第61版:特刊

    • 十年“狮”势造英雄 做强广东第一镇

    第62版:特刊

    • 高位进发绘蓝图 城市狮山谱新篇

    第64版:特刊

    • 图鉴十年城市梦 雄狮阔步新征程

    第65版:特刊

    • 支部建在小区 创新善治局面
    • 争当全国县区级公卫医院领头羊

    第66版:特刊

    • 凝心推进幸福教育 聚力点亮幸福人生
    • 感恩教育润人心 惠及更多新市民

    第67版:特刊

    • 首创雅趣评价体系 激励学子内外兼修
    • 打造“智趣教育”品牌培育智趣好少年

    第68版:特刊

    • 增进民生福祉 小村宜业宜居
    • 人居环境蝶变 乡村治理典范

    第69版:特刊

    • 激活古韵水寨 打造功夫街区
    • 涵养孝善文化 擎画花灯胜地

    第70版:特刊

    • 实现“四城同建”赋能佛北新城

    第71版:特刊

    • 十年创新成样板 崛起科创新引擎

    第72版:特刊

    • 打造高精尖 用“芯”谋发展
    • 34年专注做饼 老字号吃出“文化味”

    第73版:特刊

    • 非凡十年大沥向前

    第74版:产业发展

    • 一个商贸名镇的发展足迹

    第75版:特刊

    • 一座魅“沥”城市的十年逐梦路

    第76版:特刊

    • 一座善治之城的乡村奋进曲

    第77版:特刊

    • 文产旅体融合 擦亮文化品牌
    • 党建激发内驱力 凝聚力量促善治

    第78版:特刊

    • 城市更新加速 唤醒发展活力
    • 电商全域崛起 培育新兴“沥量”

    第79版:特刊

    • 环境靓产业旺“后进”村后劲足
    • 探索“富美新路”奔向美好生活

    第80版:特刊

    • 用好老龙精神 推动全面振兴
    • 党建引领转型 绘就花乡蓝图

    第81版:里水

    • 对未来更好的把握,就是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第82版:里水

    • 一路向前 见证蝶变
    • p129
    • p130
    • p134
    • p135
    • p131
    • p136
    • p132
    • p137
    • p133
    • p138

    第83版:里水

    • 匠心筑梦 有颜有值

    第84版:里水

    • 科创赋能 展翅腾飞

    第85版:里水

    • 大城配套 乐享安居

    第86版:里水

    • 全民创熟 幸福里水

    第88版:里水

    • 一“网”情深 全城守护

    第89版:健康南海

    • 健康南海绘就幸福底色

    第90版:非凡十年·活力南海

    • 人均预期寿命 82.84岁

    第91版:南海区卫健局

    • 建设健康城市 守护幸福南海

    第92版:南海疾控

    • 争创全国一流县区级疾控中心

    第93版:南海医院(华工附六院)

    • 让 99%大重病患者不用走出南海

    第94版: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打造全国中西医结合高地

    第95版:省医南海医院

    • 做南海高质量发展的健康使者

    第96版:南海四院

    •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第97版:南海五院

    • 打造东部高水平医疗中心

    第98版:南海六院

    • 当好广佛医疗健康桥头堡

    第99版:南海七院

    • 打造南海医养结合高地

    第100版:南海区全科医院

    • 为全国基层卫生服务改革探路
  • 数字报首页

88:里水

一“网”情深 全城守护

里水引入省级医疗服务,创新“全科医学+”医共体,构建健康防护网

2022年09月30日

■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里水医疗水平近年不断升级。通讯员供图

■医护人员为学生开展核酸采样。通讯员供图

■里水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通讯员供图

保障人民健康,托举美好生活。

2016年,里水提出打造“绿色健康小镇”发展目标,构建健康城市、健康产业、健康服务、健康社区、健康人群。近年来,里水布局医药大健康产业,并规划在里湖新城打造健康硅谷,为健康里水注入新引擎。

健康服务是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民生,是里水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保障。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里水镇坚持以人为本,引入省级医疗服务,创新“全科医学+”医共体,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的目标,并凝聚全镇之力,打造立体式、全方位的健康防护网,致力为50万居民打造安居之所。

政校创新合作省级医院在家门口

“我的第一个孩子就在这里出生,父亲中风也是送到这里抢救。”张秀英是新兴社区居民,距离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方七院)旧院区只有步行十分钟的距离,这家医院承担了她一家人的医疗卫生服务。她感慨地说,医疗服务关系到千家万户,她见证了里水本地医疗水平不断升级。

2016年,南海区、里水镇与南方医科大学提出创新思路,政校合力共建运营新医院,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以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为切入点,推进里水及周边区域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以此加速地区医疗资源与高等教育、科技孵化等医院高质量发展要素相互交融,打造出一条互补互助互促、完善高效的教产学研医链条。

2017年11月,南方七院搬迁投用。“不可同日而语啦。”张秀英说,新医院专家人才多了,开设的科室也多了,以往有大病需要到大医院去看,现在镇内就近就可。

在南方七院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党建引领是关键。南方七院党委书记徐亚非提出“五子”党建理念——党委举旗子、支部结对子、党员出点子、专家开方子、医社一家子。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党建和医疗服务、名医名科、队伍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在硬件达到一流标准的同时全面提升医院软实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三甲医院发起冲击,同时为里水及周边区域300万人口提供高水平、全专结合、中西结合的综合性医疗服务。

党建促发展的成果非常明显。今年6月,南方七院院长邹小明教授特需门诊来了一名70多岁的患者,气喘吁吁并伴随咳嗽声,他之前在市内三甲医院就医却不见效。邹小明教授为患者问病查体,判断其在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基础上,存在冠脉问题,随即收入心血管内科,最后通过放置支架,病人气喘气促等症状大大缓解。

邹小明教授作为心胸血管外科医学博士,擅长多种心脏和血管手术治疗,荣获首届“中国好医生”、广东省优秀院长、“岭南名医”等称号。南方七院提出“151”人才工程战略,引进人才、以优带优,通过良性竞争、交流学习持续提升自身医疗硬实力。该院已从国内外引进一批知名专家、教授和学科带头人。目前,团队获高级职称的有140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57人,博士26人,博士后5人,研究生导师11名(博导4名)。

今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2020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国卫办医函〔2022〕210号),并通过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系统公布各医院考核成绩。南方七院取得跨越式提升,等级核定为B+,排名跻身全国综合医院五百强(位列第465名)、佛山五强。

短短三年,南方七院从千名开外跻身上游,也成为全国综合实力进步最快的三级公立医院之一。南方七院陆续打造了全科医学中心、骨科医学中心、消化医学中心等知名品牌学科,先后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基地、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博士工作站、佛山市工程技术中心等优质平台,并有5个专科被列为佛山市重点专科,实现全市“破圈”。

其中,全科医学科获评为佛山市“十四五”高水平医学重点专科,消化内科获评为佛山市“十四五”医学重点专科,骨科、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3个专科获评为佛山市“十四五”培育医学重点专科。此次“国考”中,南方七院科研排名位列全国第157名。

社区医生在身边居民小病不出村

家住里水贤僚村的郑伯,每个月都会定期到医院注射降血压药。以前他会选择市内大型三甲医院,现在他直接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以实现了。群众这么放心,得益于里水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而作为全科医生的玉开战,从南方七院调任到基层,定期接受医院提供的专业全科培训和技术指导,成为居民身边的“家庭医生”。

2016年,里水提出“绿色健康小镇”的发展目标后,启动全人口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创新项目,建立“0~100岁健康人群管理体系”,通过链接镇内专业优质的医疗资源,以“传、帮、带”的方式对中心全科医生进行培训,将医疗技术带到镇内每一个村(社区)中,让每位里水市民共享健康红利。

目前里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40个村(社区)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等基本医疗服务,让市民看

病更方便。

里水镇社区卫生服务务中中心心门门诊诊启启用用后后,,承担着里水镇和顺片区10多万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除了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等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以外,门诊还提供针灸、推拿、拔火罐等中医理疗服务。对于患有冠心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中心门诊亦可提供跟医院一样的取药服务。

此外,里水还建设了40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常住人口已签约逾86000人,常住人口签约率21%,其中10类重点人群签约率80%以上。基层医疗覆盖率100%,“0~100岁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项目不断深化,涵盖青少年、中青年、老年人、特殊人群以及全人群的五大健康服务,并选取了北沙、邓岗、鹤峰、金溪、里水5个村(社区)作为示范点。至今已实现示范村(社区)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档管理全覆盖、失能老人康复服务全覆盖、公立中小学校医托管全覆盖。

2022年,里水计划针对人群特点推出“乐孕、护苗、提素、安心、康老”五项行动,村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织密健康防护网守护 50 万里水居民

里水镇地处广佛交界,人口基数大、结构复杂,加上广佛候鸟多,人员流动频繁。守住健康大门,为镇内50万市民健康保驾护航,是里水实现和谐稳定发展的前提。

在近三年疫情防控工作中,里水镇党委、政府统筹兼顾,从严从紧、从细从实、慎终如始,创新联动,集全镇之力织密健康防护网,全力保障民众健康。

里水镇探索的新型区域医共体运营模式——“全科医学+”医共体,为里水全区域、全人群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与照护,是健康防护网的基础。

医共体在统筹大学、政府与行业机构资源的基础上,组织内部划分为龙头医院(南方七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线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校医室、企业医务室等共3个层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

在社区疫情防控中,医共体所有的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及健康促进员共同出动,通过上门走访等方式,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充分发挥了全科医生团队作为里水居民“健康守门人”的重要角色。

除了医护人员冲在一线,里水党委政府还凝聚了400多名公安干警、1200多名治安联防队员、200多名流管专员、100多组“三人小组”,以及机关办公室1/3人手,融入日常疫情防控网格。里水40个村(社区)均成立1个疫情防控工作临时党支部和1个里水突击队临时党支部。

里水镇党委一声令下,里水广大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志愿者等与广大群众即可火速加入“战斗”。在里水40个村(社区)、21所学校、3家养老机构、709家规模以上企业迅速织起了全覆盖、立体式“基层防疫网”,全方位守护里水人的健康。

提供方便、快捷、舒心的医疗卫生服务,让居民感受到医疗服务贴心又省心;集全镇之力构建的健康防护网,全方位守护家园,让居民倍感安心又放心。

一“网”情深系民生,这是里水人的民生福祉,是里水吸引人才落户、龙头企业进驻的良好营商环境。当前,里水正在大力发展医药大健康产业,将进一步助力提升健康管理、医疗技术水平,造福百姓,这正是里水打造幸福的“梦里水乡湾区名镇”的生动实践。

文/珠江时报记者陈志健通讯员郭璀陈淑仪朱嘉泳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