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09月30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千灯湖畔南海新地标“醒”亮登场
    • 微观南海发现不一样的“造梦空间”
    • 《非凡十年活力南海》特刊来了
    • 投资近2亿建老年公寓 将增床位700张
    • 命运与共行大道
    • 习近平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互致贺电
    • 九江鱼游上预制菜产业新风口

    第A02版:要闻

    • “双江”组CP 共建产业园
    • 25强展示科创力量
    • 资源优先配实业 九月供地创新高

    第A03版:要闻

    • 南海龙舟飞桨逐浪 撑起城市新活力
    • p27

    第A04版:映像

    • 微观南海 发现不一样的“造梦空间”

    第A05版:要闻

    • 党员“志愿红”引领城市发展潮流

    第A06版:要闻

    • 这个作业好享受:给爸妈做一顿饭
    • 学生深情表演表达爱国之情
    • 赓续红色血脉强国复兴有我
    • 比拼主播才艺 展示青春风采
    • 习近平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互致贺电
    • p1CD3

    第A07版:镇街

    • 九江发布“腾龙”人才九条措施
    • 新公园环境美 涂鸦墙颜值高
    • 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
    • 拟打造南海纳米电子信息产业园

    第A08版:天下

    • 命运与共行大道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公告
    • p1CD4

    第01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第02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活力南海向未来

    第03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潮正澎湃 帆启新程

    第04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党建引领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第05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攀高逐新 制造基地迈向“智造高地”

    第06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十年南海 “数”说不凡

    第08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以全域空间重塑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的南海探索

    第10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民生为本 幸福花样绽放

    第11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文化领航 千年古郡绽放新魅力

    第12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服务民生民意 铸就履职底色

    第13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创新动力奔涌向前 科创高地加速崛起

    第14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锚定“两高四新” 铺开“万亿”蓝图

    第15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用好“金”招牌 奋力新跨越

    第16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当好企业“娘家人” 助力南商启新程

    第17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打造人城产深度融合的科创高地

    第18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活力南海 大美之城

    第20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无微不至保民生 谋得春风入万家

    第21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市场主体超50万户 品质支撑活力南海

    第22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忠诚铸警魂 笃行护平安

    第23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交通整治有力 群众安全畅行
    • 激活“平安细胞” 共享“平安红利”

    第24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优质均衡有活力 品质教育结硕果

    第25版:工会

    • 多点精准发力 服务情暖职工

    第26版:团区委

    • 后浪奔涌时代 知心人来引路

    第27版:统战/住建水利

    • 集聚“青创力” 造就活力城
    • 提升水环境 喜筑安居梦

    第28版:税务/医保

    • 不断完善医疗保障 市民健康有“医”靠
    • 税惠政策添活力 智慧服务促发展

    第29版:供电

    • 对标世界一流 用心“电”亮南海

    第30版:非凡十年·活力南海

    • 产业兴旺村容靓 九江绘就新图景

    第31版:农行南海分行

    • 扛金融担当 助南海发展

    第32版:佛山建行

    • 建功新金融 以实际行动服务城市发展
    • p27

    第33版:特刊

    • 公园城市 幸福桂城

    第34版:特刊

    • 砥砺奋进十年路 公园城市绽笑颜

    第35版:特刊

    • 十年耕耘不停步喜看今日新答卷

    第36版:特刊

    • 党建覆盖全领域 基层治理常创新

    第37版:特刊

    • 企业城市共成长 科创引领向未来

    第38版:特刊

    • 优质均衡齐发展 美育桂城有特色

    第39版:特刊

    • 文旅发展多元化 粤潮好玩又时尚

    第40版:特刊

    • 政务服务树标杆 营商环境益晒你

    第41版:特刊

    • 市政管理如绣花 城市景观美如画

    第42版:特刊

    • 城市更新开先河 重塑发展新空间

    第43版:特刊

    • 共绘乡村新画卷 同享幸福新生活

    第44版:特刊

    • 城乡处处皆风景 水清岸绿生态美

    第45版:九江

    • 潮起江天阔 扬帆乘东风

    第46版:九江

    • 九江 蓄势起航风正劲 十年砥砺绽芳华
    • 儒林之乡交出精彩答卷

    第48版:九江

    • 九江 奋楫争先再远航

    第49版:特刊

    • 我们走在登山大道上

    第50版:特刊

    • 缔造美好生活非凡十年瞧一“樵”
    • p21

    第52版:特刊

    • 昂扬十年勇毅前行 数说西樵精彩蝶变

    第53版:特刊

    • 强化基层党建 促进高质量发展

    第54版:特刊

    • 结构体系多元化 产业重塑加速跑

    第55版:特刊

    • 擦亮“最岭南”品牌 迸发文旅新活力

    第56版:特刊

    • 办好民生实事 增进“幸福厚度”

    第57版:特刊

    • 从“先行一步”到“先行示范”

    第58版:特刊

    • 打响新兴产业品牌 加速区域创新发展

    第60版:特刊

    • 俯瞰丹灶 大美之城

    第61版:特刊

    • 十年“狮”势造英雄 做强广东第一镇

    第62版:特刊

    • 高位进发绘蓝图 城市狮山谱新篇

    第64版:特刊

    • 图鉴十年城市梦 雄狮阔步新征程

    第65版:特刊

    • 支部建在小区 创新善治局面
    • 争当全国县区级公卫医院领头羊

    第66版:特刊

    • 凝心推进幸福教育 聚力点亮幸福人生
    • 感恩教育润人心 惠及更多新市民

    第67版:特刊

    • 首创雅趣评价体系 激励学子内外兼修
    • 打造“智趣教育”品牌培育智趣好少年

    第68版:特刊

    • 增进民生福祉 小村宜业宜居
    • 人居环境蝶变 乡村治理典范

    第69版:特刊

    • 激活古韵水寨 打造功夫街区
    • 涵养孝善文化 擎画花灯胜地

    第70版:特刊

    • 实现“四城同建”赋能佛北新城

    第71版:特刊

    • 十年创新成样板 崛起科创新引擎

    第72版:特刊

    • 打造高精尖 用“芯”谋发展
    • 34年专注做饼 老字号吃出“文化味”

    第73版:特刊

    • 非凡十年大沥向前

    第74版:产业发展

    • 一个商贸名镇的发展足迹

    第75版:特刊

    • 一座魅“沥”城市的十年逐梦路

    第76版:特刊

    • 一座善治之城的乡村奋进曲

    第77版:特刊

    • 文产旅体融合 擦亮文化品牌
    • 党建激发内驱力 凝聚力量促善治

    第78版:特刊

    • 城市更新加速 唤醒发展活力
    • 电商全域崛起 培育新兴“沥量”

    第79版:特刊

    • 环境靓产业旺“后进”村后劲足
    • 探索“富美新路”奔向美好生活

    第80版:特刊

    • 用好老龙精神 推动全面振兴
    • 党建引领转型 绘就花乡蓝图

    第81版:里水

    • 对未来更好的把握,就是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第82版:里水

    • 一路向前 见证蝶变
    • p129
    • p130
    • p134
    • p135
    • p131
    • p136
    • p132
    • p137
    • p133
    • p138

    第83版:里水

    • 匠心筑梦 有颜有值

    第84版:里水

    • 科创赋能 展翅腾飞

    第85版:里水

    • 大城配套 乐享安居

    第86版:里水

    • 全民创熟 幸福里水

    第88版:里水

    • 一“网”情深 全城守护

    第89版:健康南海

    • 健康南海绘就幸福底色

    第90版:非凡十年·活力南海

    • 人均预期寿命 82.84岁

    第91版:南海区卫健局

    • 建设健康城市 守护幸福南海

    第92版:南海疾控

    • 争创全国一流县区级疾控中心

    第93版:南海医院(华工附六院)

    • 让 99%大重病患者不用走出南海

    第94版: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打造全国中西医结合高地

    第95版:省医南海医院

    • 做南海高质量发展的健康使者

    第96版:南海四院

    •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第97版:南海五院

    • 打造东部高水平医疗中心

    第98版:南海六院

    • 当好广佛医疗健康桥头堡

    第99版:南海七院

    • 打造南海医养结合高地

    第100版:南海区全科医院

    • 为全国基层卫生服务改革探路
  • 数字报首页

42:特刊

城市更新开先河 重塑发展新空间

桂城开拓创新当先锋,成功探索多种“三旧”改造模式

2022年09月30日

■南海新经济小镇。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村民签署表决书,支持平洲工业园改造。珠江时报记者/曾蓉摄

“希望平洲工业园能尽快改造,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桂城平南社区顺利村村民何杏冰盼望着,未来这里引进高端产业和企业,创造美丽宜居的环境,并带来就业机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桂城累计拆除整理土地773万平方米,建成产业载体总量超650万平方米;创新出台农村集体资产(村级工业园)项目交易前置审核方案;夏北永胜村旧村改造领跑全市,澳门城、爱车小镇开创全国“国有+集体”“出租+出让”混合开发模式的先河,成功探索出天富科技城、联东U谷等多种成熟、可复制推广的“三旧”改造模式……

作为佛山最早迈进城市更新时代的镇街,桂城一直“开先河、当先锋”,未来,将继续以更大力度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空间格局再造和产业聚集再造。

敢为人先

在城市竞逐中抢占先机

作为南海中心城区,10年来桂城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64.8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750.18亿元。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其城市发展空间几乎饱和的现状,较高的土地成本,已成为制约桂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3年,为了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以“工改居”项目带动产业配套的完善与发展,桂城坚定不移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深入探讨如何以房地产业反哺制造业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旧改市场一片火热。

经过多年探索,桂城已成为全省乃至国家土地改革的试验田。目前,南海已形成的8种较为成熟的改造方式,其中桂城均有代表项目。一是国有资产主导改造模式,如桂城天富科技城;二是连片改造、混合开发模式,如爱车小镇;三是旧村居旧厂房混合改造模式,如桂城夏北整村改造项目;四是微更新、微改造模式,如桂城德鸿文汇创意园;五是挂账收储、收回出让模式,如军区农场;六是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开发模式,如石石肯大正小城项目;七是社会资本投资改造模式,如南海新经济小镇项目;八是生态复垦复绿模式,如桂城石石肯半月岛复垦复绿项目。平洲工业园工业用地改造权的成功交易,更是桂城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的作用,开展改造权公开交易新模式的探索。

早在2017年,桂城原则上不再进行纯商住的“三旧”改造,所有的改造必须要产业和商住相搭配,产业(包括商业、路网和配套等)比例要求超过六成,推动产业和房地产共同发展。

发展至今,集体经济、社会资本等各方积极投入桂城城市更新,产业项目不再需要“工改居”带动,“工改工”市场极具竞争力,如夏北扇面产业中心与夏东涌口西工业区的升级改造,产业发展从“招商引资”升级为“招商择资”。

力度空前

连片改造重塑城市格局

在佛山的村改历程上,桂城夏北是大家熟知的一个社区。

10余年前,这里还多是在集体土地上建起来的旧厂房、旧物业。2010年,作为广东金融高新区的核心区——金融C区启动首期夏北片区的改造。10余年后的今天,这里是千灯湖中央活力区的核心区域,更是佛山的“城市客厅”“门面担当”,“亿元楼”最集聚的片区。产业载体加速崛起,白领人流如潮,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项目、人才等要素汇聚于此。

有了夏北的示范效应,城市更新项目在桂城多点开花。2019年,南海发布《佛山市南海区城市更新(“三旧”改造)实施办法》,提出加快连片改造,这一改革思路率先在桂城落地。同年,桂城开始以超万亩的规模构想映月湖片区的发展规划,重新布局生态生活生产空间,重塑城市真正价值。

夏南片超千亩连片改造,是映月湖片区的核心区域,夏南片村级工业园改造片区内包括天富科技城、南海新经济小镇、扇面工业区改造项目、清风路南北两侧的夏南二工业区改造及夏南一工业区改造。其中,天富科技城已经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引入中科院长春光机等重点项目。

南海新经济小镇、桂城儿童公园、夏漖粮园、极限运动公园……越来越多“网红”地标在映月湖片区涌现。针对平洲、林岳等发展相对缓慢的区域,桂城通过城市更新,全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投放和倾斜更多资源,持续发力映月湖片区高品质建设,打造成为人居品质最高、总部经济集聚、亲水体验别样的“新都心”。

而在文翰湖片区,桂城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及毗邻广州南站的优势,将林岳片区超266.6公顷TOD产城融合开发项目与季华实验室、文翰湖科创特色小镇,以及佛罗伦萨小镇等商业配套串联起来,谋划打造三龙湾科技城的中心强核。

利益多赢

打造“三生”融合新标杆

桂城原有村级工业园100个,大多数容积率都不到1.0,分布零散。工业园内有生产经营单位近5000家,普遍为单层厂房,以鞋业、机械制造、印刷、五金等传统产业为主。总产值仅为64亿元,年创税收不到3亿元,亩均产值不足50万元。

作为南海城市中轴千灯湖区域的重点产城融合项目,爱车小镇项目的推进一直备受瞩目。经过2年建设,2022年8月,这里迎来了首个品牌发布会——时代爱车汇品牌发布会暨骏雄世界名车中心开馆仪式,聚集了高端居住、行政办公、酒店服务、汽车文旅、汽车销售、餐饮娱乐等多元高端产业发展形态。

“时代爱车小镇原来的容积率在0.8到1.0之间,每平方米租金最低是2元左右,现在租金升到24元,这让居民们纷纷尝到了甜头。”叠北社区党委书记庞朝汉介绍,时代爱车小镇项目有了投资方的投入,未来不仅提高税收贡献值,还拉动消费,就业人口也会出现几何级数的增长。

要在集体土地上建城市,等于挺进了村改“深水区”,风险、矛盾、博弈无处不在。愈是各种风险交织,愈是各种矛盾叠加,愈是要保持迎难而上的英雄气,于荆棘丛中蹚出新路,于万顷波涛中乘风破浪。

桂城为攻坚村级工业园改造,更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在规划引领方面,桂城以《产业发展保护区划定规划》为基础,编制重点村级工业园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保区用地的产业属性;在制度建设方面,桂城创新出台《桂城街道农村集体资产(村级工业园)项目交易前置审核实施方案》,对村级工业园的集体资产租赁、交易、开发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严把准入标准,倒逼村集体发展高端产业项目。

可见,桂城的村级工业园改造正走向更深层次,从原有单一的产业园区,到将城市更新、村级工业园整治与招商引资三者紧密结合,连片规划、联动改造,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批产业生态社区,实现先生态、后生活、再生产“三生”融合的一体化发展。

能级提升

城市更新进入常态化

城市更新工作,一头牵着发展,一头系着民生。“十四五”开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这是党中央对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桂城的城市更新,不再是简单的旧城旧区改造、腾笼换鸟,而是推动城市的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不仅是空间上的增量,更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居民获得感的增量。

近年来,桂城利用城市更新盘活的资源,投入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价值,提升群众幸福感。10年来,桂城坚持大手笔添绿造景,千灯湖、映月湖、文翰湖、怡海湖四大“环湖造城”片区集聚人气,“小城成本、大城配套”的优势凸显。平均每年的民生支出占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八成以上,尤为突出的是投入超30亿元完成17所学校的新建扩建,新增优质学位2.6万个。

在桂城8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众多城市更新项目正热火朝天地建设中,其中既有星中创产业中心、联东智造园、天波大厦、星联科技园(ERE产业园)、中科安齿口腔颅颌面修复医疗器械产业基地、欢聚集团产业互联总部、澳门城一期、映月智造产业中心、宜安科创园、宏旺集团总部大楼等产业项目;也有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心血管病大楼建设,桂城一中、桂城二中、怡海三小改造提升建设,怡海湖北岸片区景观提升工程,林岳TOD等民生工程。

桂城要发展成为“城市客厅典范、总部经济样板、广佛同城标杆、科创都市顶流、人才聚集高地”,除了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完善城市功能外,还要在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品质提升、绿色建筑、历史文脉传承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有所作为,持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品质,而在这个过程中,桂城城市更新亦将日益常态化。

历史如潮,大道如砥。城市更新的每一个瞬间都在创造奇迹、书写历史,让很多“不可能”变为现实。我们期待,城市更新为桂城插上梦想的“翅膀”,成为人民向往的幸福之城。

数说桂城村改

01

10年桂城已提升的村级工业园数量67个,面积640万平方米。

02

10年累计拆除整理土地面积773万平方米。

03

10年建成产业载体总量面积650万平方米。

04

10年连片开发面积153万平方米。

05

10年“工改工”面积370万平方米。

文/珠江时报记者曾蓉通讯员梁汝标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