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南海 “数”说不凡

地区生产总值 十年来,南海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南海GDP为3560.89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1621.82亿元。 GDP连续跨越两个千亿元台阶 1 2012年至今,南海地区生产总值(GDP)连续跨越两个千亿元台阶。2013年突破2000亿元,仅用6年时间、到2019年又突破3000亿元。 22021年南海地区生产总值是2012年的1.84倍,经济总量接近全市的三成。 2021年,南海GDP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高0.7、0.8、0.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全省、全市水平,以全国0.0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0.3%的经济总量。

2012年至2021年三大产业结构变化 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条件,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途径。十年来,南海逐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两高四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30%,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柱。 产业集群崛起 2021年,南海超200亿元产业有13个。 怎么看? 2012年至2021年期间,南海第一产业占比降低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降低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8.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21年,南海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592.23亿元,同比增长8.1%,第三产业发展兴旺,创新创业势头正劲。

常住人口 人口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十年来,南海常住人口增加了80.95万人,增长了27.8%。 常住人口371.93万人什么概念? 放眼全国,371.93万的常住人口数据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可以排到第23位,超过部分省会城市,如呼和浩特、海口、银川、西宁等。 常住人口增加80.95万人意味着什么? 持续保持人口净流入,折射出的是南海高质量发展对人口资源的吸引力,南海逐步形成了“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和人气兴旺的集聚效应。

病床床位数 早在2012年,南海224个行政村就全部实现“村村都是健康村”,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属罕见。十年来,南海医疗卫生改革大步迈进,公共卫生服务大幅提升,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成为党和政府施政的优先选项之一。 2021年,全区共有公立医院15家,其中三级及以上综合医院6家。 怎么看? 十年来,南海医疗机构床位增长了43%,南海区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从2张上升至2.75张,三级以上综合医院数量在县区级城市名列前茅。 “十三五”末,南海人均预期寿命82.84岁,较2015年增加1.75岁,健康素养水平从2014年的11.4%上升到27.57%。 怎么看? “十三五”期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7.3岁,南海高出全国平均5.7岁,南海的居民健康指标已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教育经费投入 十年来,南海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 2022年,南海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向清华、北大、港大、港科大等国内顶尖学府输送人才近30人,考上名优大学的学生人数6386人,考上本科大学14893人。 近6年来,共有68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 怎么看? 2012年,南海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26.12%。十年来,南海在教育经费上的投入增长了86.4%,每年均有四分之一财政支出投入教育。 南海还是广东省第一个教育强市(区)、广东省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首批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教育综合改革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前沿。

绿地面积 在城市里游山玩水,在公园里工作生活。十年来,南海人已然实现梦想。 怎么看? 十年来,南海新增1059万平方米绿地面积。2020年,南海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化面积22.5平方米,这意味着平均每位市民拥有“一间房”的公园绿地。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也越高。 怎么看? 共同富裕呈现新格局。2012年到2021年期间,南海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18缩小至1.47,远小于2021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南海已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最均衡的区域之一。
岁月峥嵘,不负韶光。
十年来,南海牢记嘱托,踔厉奋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非凡成就;
十年来,南海迎难而上,步履稳健,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
十年来,南海信心满怀,笃行不怠,全面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
……
每一个数字都是一段佳话,每一个领域都述说着传奇。
让我们用数据,全方位、多角度感受十年来南海经济社会发展各层面的蝶变。
文/珠江时报记者程虹李年智图/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廖明璨戚伟雄吴玮琛通讯员梁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