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09月30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千灯湖畔南海新地标“醒”亮登场
    • 微观南海发现不一样的“造梦空间”
    • 《非凡十年活力南海》特刊来了
    • 投资近2亿建老年公寓 将增床位700张
    • 命运与共行大道
    • 习近平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互致贺电
    • 九江鱼游上预制菜产业新风口

    第A02版:要闻

    • “双江”组CP 共建产业园
    • 25强展示科创力量
    • 资源优先配实业 九月供地创新高

    第A03版:要闻

    • 南海龙舟飞桨逐浪 撑起城市新活力
    • p27

    第A04版:映像

    • 微观南海 发现不一样的“造梦空间”

    第A05版:要闻

    • 党员“志愿红”引领城市发展潮流

    第A06版:要闻

    • 这个作业好享受:给爸妈做一顿饭
    • 学生深情表演表达爱国之情
    • 赓续红色血脉强国复兴有我
    • 比拼主播才艺 展示青春风采
    • 习近平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互致贺电
    • p1CD3

    第A07版:镇街

    • 九江发布“腾龙”人才九条措施
    • 新公园环境美 涂鸦墙颜值高
    • 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
    • 拟打造南海纳米电子信息产业园

    第A08版:天下

    • 命运与共行大道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公告
    • p1CD4

    第01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第02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活力南海向未来

    第03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潮正澎湃 帆启新程

    第04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党建引领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第05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攀高逐新 制造基地迈向“智造高地”

    第06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十年南海 “数”说不凡

    第08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以全域空间重塑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的南海探索

    第10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民生为本 幸福花样绽放

    第11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文化领航 千年古郡绽放新魅力

    第12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服务民生民意 铸就履职底色

    第13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创新动力奔涌向前 科创高地加速崛起

    第14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锚定“两高四新” 铺开“万亿”蓝图

    第15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用好“金”招牌 奋力新跨越

    第16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当好企业“娘家人” 助力南商启新程

    第17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打造人城产深度融合的科创高地

    第18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活力南海 大美之城

    第20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无微不至保民生 谋得春风入万家

    第21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市场主体超50万户 品质支撑活力南海

    第22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忠诚铸警魂 笃行护平安

    第23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交通整治有力 群众安全畅行
    • 激活“平安细胞” 共享“平安红利”

    第24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优质均衡有活力 品质教育结硕果

    第25版:工会

    • 多点精准发力 服务情暖职工

    第26版:团区委

    • 后浪奔涌时代 知心人来引路

    第27版:统战/住建水利

    • 集聚“青创力” 造就活力城
    • 提升水环境 喜筑安居梦

    第28版:税务/医保

    • 不断完善医疗保障 市民健康有“医”靠
    • 税惠政策添活力 智慧服务促发展

    第29版:供电

    • 对标世界一流 用心“电”亮南海

    第30版:非凡十年·活力南海

    • 产业兴旺村容靓 九江绘就新图景

    第31版:农行南海分行

    • 扛金融担当 助南海发展

    第32版:佛山建行

    • 建功新金融 以实际行动服务城市发展
    • p27

    第33版:特刊

    • 公园城市 幸福桂城

    第34版:特刊

    • 砥砺奋进十年路 公园城市绽笑颜

    第35版:特刊

    • 十年耕耘不停步喜看今日新答卷

    第36版:特刊

    • 党建覆盖全领域 基层治理常创新

    第37版:特刊

    • 企业城市共成长 科创引领向未来

    第38版:特刊

    • 优质均衡齐发展 美育桂城有特色

    第39版:特刊

    • 文旅发展多元化 粤潮好玩又时尚

    第40版:特刊

    • 政务服务树标杆 营商环境益晒你

    第41版:特刊

    • 市政管理如绣花 城市景观美如画

    第42版:特刊

    • 城市更新开先河 重塑发展新空间

    第43版:特刊

    • 共绘乡村新画卷 同享幸福新生活

    第44版:特刊

    • 城乡处处皆风景 水清岸绿生态美

    第45版:九江

    • 潮起江天阔 扬帆乘东风

    第46版:九江

    • 九江 蓄势起航风正劲 十年砥砺绽芳华
    • 儒林之乡交出精彩答卷

    第48版:九江

    • 九江 奋楫争先再远航

    第49版:特刊

    • 我们走在登山大道上

    第50版:特刊

    • 缔造美好生活非凡十年瞧一“樵”
    • p21

    第52版:特刊

    • 昂扬十年勇毅前行 数说西樵精彩蝶变

    第53版:特刊

    • 强化基层党建 促进高质量发展

    第54版:特刊

    • 结构体系多元化 产业重塑加速跑

    第55版:特刊

    • 擦亮“最岭南”品牌 迸发文旅新活力

    第56版:特刊

    • 办好民生实事 增进“幸福厚度”

    第57版:特刊

    • 从“先行一步”到“先行示范”

    第58版:特刊

    • 打响新兴产业品牌 加速区域创新发展

    第60版:特刊

    • 俯瞰丹灶 大美之城

    第61版:特刊

    • 十年“狮”势造英雄 做强广东第一镇

    第62版:特刊

    • 高位进发绘蓝图 城市狮山谱新篇

    第64版:特刊

    • 图鉴十年城市梦 雄狮阔步新征程

    第65版:特刊

    • 支部建在小区 创新善治局面
    • 争当全国县区级公卫医院领头羊

    第66版:特刊

    • 凝心推进幸福教育 聚力点亮幸福人生
    • 感恩教育润人心 惠及更多新市民

    第67版:特刊

    • 首创雅趣评价体系 激励学子内外兼修
    • 打造“智趣教育”品牌培育智趣好少年

    第68版:特刊

    • 增进民生福祉 小村宜业宜居
    • 人居环境蝶变 乡村治理典范

    第69版:特刊

    • 激活古韵水寨 打造功夫街区
    • 涵养孝善文化 擎画花灯胜地

    第70版:特刊

    • 实现“四城同建”赋能佛北新城

    第71版:特刊

    • 十年创新成样板 崛起科创新引擎

    第72版:特刊

    • 打造高精尖 用“芯”谋发展
    • 34年专注做饼 老字号吃出“文化味”

    第73版:特刊

    • 非凡十年大沥向前

    第74版:产业发展

    • 一个商贸名镇的发展足迹

    第75版:特刊

    • 一座魅“沥”城市的十年逐梦路

    第76版:特刊

    • 一座善治之城的乡村奋进曲

    第77版:特刊

    • 文产旅体融合 擦亮文化品牌
    • 党建激发内驱力 凝聚力量促善治

    第78版:特刊

    • 城市更新加速 唤醒发展活力
    • 电商全域崛起 培育新兴“沥量”

    第79版:特刊

    • 环境靓产业旺“后进”村后劲足
    • 探索“富美新路”奔向美好生活

    第80版:特刊

    • 用好老龙精神 推动全面振兴
    • 党建引领转型 绘就花乡蓝图

    第81版:里水

    • 对未来更好的把握,就是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第82版:里水

    • 一路向前 见证蝶变
    • p129
    • p130
    • p134
    • p135
    • p131
    • p136
    • p132
    • p137
    • p133
    • p138

    第83版:里水

    • 匠心筑梦 有颜有值

    第84版:里水

    • 科创赋能 展翅腾飞

    第85版:里水

    • 大城配套 乐享安居

    第86版:里水

    • 全民创熟 幸福里水

    第88版:里水

    • 一“网”情深 全城守护

    第89版:健康南海

    • 健康南海绘就幸福底色

    第90版:非凡十年·活力南海

    • 人均预期寿命 82.84岁

    第91版:南海区卫健局

    • 建设健康城市 守护幸福南海

    第92版:南海疾控

    • 争创全国一流县区级疾控中心

    第93版:南海医院(华工附六院)

    • 让 99%大重病患者不用走出南海

    第94版: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打造全国中西医结合高地

    第95版:省医南海医院

    • 做南海高质量发展的健康使者

    第96版:南海四院

    •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第97版:南海五院

    • 打造东部高水平医疗中心

    第98版:南海六院

    • 当好广佛医疗健康桥头堡

    第99版:南海七院

    • 打造南海医养结合高地

    第100版:南海区全科医院

    • 为全国基层卫生服务改革探路
  • 数字报首页

38:特刊

优质均衡齐发展 美育桂城有特色

桂城扎实推进品质课程、品牌学校、品牌教师建设,硕果累累

2022年09月30日

■怡海五小校园环境优美。 通讯员供图

■今年9月1日,平洲中心幼儿园开学典礼仪式感满满。通讯员供图

继去年跑出半年启建五校、一天启用四校的教育发展加速度后,今秋开学季前夕,桂城又谱写出“一天亮相10校”的新篇章。其中,南海机关二幼新园区、桂江幼儿园、新平洲中心幼儿园、桂城怡海幼儿园、桂江小学实验楼、文翰二小等公办学校(幼儿园)的亮相,展现了桂城教育的速度、均衡与公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桂城坚持以“优质、均衡”为抓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扎实推进品质课程、品牌学校、品牌教师建设,取得累累硕果。桂城教育质量长期位居全市前列,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学生学科竞赛、教师技能展示等以绝对优势领先,近20年桂城学子中考成绩连续领跑佛山,“要想孩子早成才,请到南海桂城来”已经形成了群众口碑、地方金漆招牌。

品牌学校

铸造现代美学新地标

一直以来,桂城都超前规划、优先投入教育事业。

从2012年起,桂城通过“教育城市化”规划,建设教育强镇;随着《桂城街道教育城市化行动计划(2016-2020)》的发布,桂城全力加速推进新改扩建学校的工程建设,力求为师生提供最美最好的教育环境。

2016年至2022年,桂城公办中小学财政预算经费约93亿元,在新改扩建校园的同时,升级中小学校、幼儿园教育装备,推进智慧安全校园、“桂城未来教育创客中心”建设等。

今年1月,桂城原村域学校映月四小新落成了综合楼,除了有课室、厨房和教师餐厅、多功能报告厅等,还包含录播室、人工智能·创客空间、电子阅览室、劳技室、器乐室、舞蹈室等各类功能场室,以满足现代化教育发展需求,助力映月四小学子全面发展。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桂城不断加大力度将新增教育资源向相对薄弱区域、村域学校倾斜,仅2019年至2022年,桂城就投入超6亿元,陆续完成8所原村域学校的扩建和改建,通过村域集体土地改建及相对薄弱学校扩建的模式,不断完善村域学校的硬件配套,促进区域间、校际间、城乡间教育均衡发展。

与此同时,桂城各所学校的教育装备也在同步升级。从2019年起,桂城3年内投入超1.8亿元推进教育装备提升计划,对原有学校分步完成包括功能室、图书馆、教学仪器、信息化建设等教育装备的配置更新。仅2020年,桂城就投入7800万元用以教育装备配置更新和公办中小学空调全覆盖。从2021年起,桂城设立常态化校园装备提升项目专项资金,每年投入不少于6000万元进行教育装备提升,让桂城未来的教育资源更加充沛、更为均衡。

品优学子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看得见”的美正在快速缩短城乡距离,桂城教育“看不见”的美亦在齐头并进。

2021年,桂城开始推行实施特色品牌学校及特色品牌项目“摘星行动”。“摘星行动”作为深化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抓手,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路径,切实解决特色学校创建内涵不深、资源不足、持续力度不够、区域内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铸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学校品牌群像。

10年间,桂城全面实施品质课程+品牌学校“双品”工程,通过加强课程的规划、开发、实施、整合等方面的建设,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引领区域教育发展的品质学科和品牌社团。

桂城鼓励各中小学德智体

美劳“五育”并举,以美育人、育完全之人,狠抓品质课堂研究,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2015年起,桂城全面启动“男足女舞”镇域特色课程项目,致力让“每一个孩子学会踢足球,每一个孩子学会跳舞”,至今已覆盖全街道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8万多名学生,形成了显著的体艺教育特色。

2020年起,桂城启动了“桂城未来教育·创客课程普及计划”,成立涵盖学前教育、新基础教育研究、创客普及教育、教师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桂城未来教育中心,构建了持续发展的创客教育体系,培育了桂城本土研究型创客名师团队。《普及性创客课程教学模式应用与实践研究》被评为“2022年广东省学习方式新模式优秀成果”,创客教育已成为桂城推动创新教育课程的重要一环。

2021年,桂城全力打造“美育桂城,学载未来”教育品牌,持续推进和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为学子带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桂城积极构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服务体系,优化课程建设,研发本土特色课程,赋予了“双减”时代下“美”育桂城新意义。

雄厚师资

教师队伍多元化发展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离不开高质量教师队伍。

近年来,桂城通过成立教师培训中心、建立激励机制、完善网络支持等举措,培养专业化名师、管理类人才,持续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如龙海平等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更是积极活跃在一线,是桂城教育高位发展的基石。“大匠名师”作为佛山各学科教育教学最前沿的领军人物,发挥传帮带作用,配合开展新教师、次新教师、后备干部青年教师培训班,完善梯队培养,使得桂城城乡优质师资倍增,教师在省、市、区各类淬炼教学能力的平台屡获佳绩。

为了更好地激发人才活力,桂城通过采取学校双向选择、学校结对交流、名师交流等措施,选派名师、优秀干部到资源相对薄弱的村域学校工作,城区学校、优质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比例为100%,让所有村域学校的师资力量都能达到城区学校水平。

映月中学校长罗新全原是南海实验中学培养的教学管理骨干,轮岗后,他将南实优秀教育教学经验带到映月中学,并在加强校际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两所学校在教学资源、教研、师资等方面形成了常态化、系统性的共享交流模式。

“桂城的教育发展环境和教育理念非常好,所以我当时马上就确定了来桂城发展。”2019年入职桂江小学的青年教师郭垌积极参加不同形式的比赛、教研活动,如说课比赛、青年教师比赛、整体备课等,在以赛促学的氛围和骨干、名师的“传帮带”中,得到了快速成长。

在雄厚师资的引领和辐射下,桂城学子中高考成绩持续保持高位优势,领跑南海乃至佛山,让“要想孩子早成才,请到南海桂城来”这句口号更添底气。

教育生态

构建城市教育新格局

作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基地和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镇街,桂城一直把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放到社会的环境中研究、实践,致力让教育“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出年龄”,建设学习型社会,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

桂城以学校教育为主线、家庭教育为阵地、社会教育为屏障,加强师生(家长)劳动教育实践,实施驻校社工、“慧爱之家”“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项目”服务全覆盖,构筑起美育桂城“政府-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的城市教育开放新格局。

10年间,桂城已实现所有公办初中驻校社工服务全覆盖,并逐步延伸至小学,计划至2024年,实现“一校一社工”驻校社工服务全覆盖,还形成了青少年创客培育计划、阳光青少年发展计划等多个品牌项目。

当下,劳动教育已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必修课。各校结合各自的特色品牌,凝练出独具匠心的劳动教育特色。如南海外国语学校走出了通过校内+校外结合建设多样化劳动基地等“四个结合”新路子,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活力;桂江三小在慢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慢耕有恒”实现劳动教育目标,形成“学生主体、全校共融、通用设计”的劳动教育特色;文翰小学以种植与养殖为切入口,开展“勤耕乐养”劳动综合实践项目;南师附小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构建“体验+出彩”的学校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快乐和幸福感。

从优质到卓越,桂城教育早已成为南海的一块金字招牌,桂城的学校成为城市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桂城将继续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培养,对标全国一流的教师团队建设,加大教育投入,推动桂城教育“全面、均衡、优质、活力”,让桂城教育成为南海最重要的“城市IP”,增强城市竞争力,进一步吸引青年人才到桂城创业、投资和发展,让“美育桂城,学载未来”更加闪亮出彩。

数说 美育桂城

01

现有广东省特级教师11名,正高级教师11名;各级名教师、名校(园)长、名班主任工作室42个;佛山市“三名人才”名教师13人,南海区首席教师2人,学科带头人23人,南海区学科骨干102人。

02

“十三五”时期,桂城完成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7所,新增优质学位超2.2万个;2021年至2025年,桂城计划完成25个中小学校、17个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预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3万个,学前教育学位6030个。

文/珠江时报记者刘杭通讯员冼思琪邓付生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