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基层党建 促进高质量发展
西樵以党建作为基层治理基础工程,将党建文化渗透到每个角落

■3月5日,西樵尖兵发起首个“红色星期六”主题党日活动。 (通讯员供图)

■以党建引领锻造西樵尖兵队伍,为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添动力。 (通讯员供图)
回顾过去这十年,西樵镇党委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打造“堡垒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主线,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发展改革不断引向深入。通过深入学习党史,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鲜明导向,坚持以党建引领全域高质量发展,用心用力破解突出矛盾问题,总结出一套具有地方特色、行之有效的党建工作发展经验,使西樵的党建工作,成为西樵社会经济民生发展的最大原动力。
在此过程中,西樵将党建作为基层治理的基础工程,将党建文化渗透到每个角落。随着城市党建“红房子”、党员“三亮工程”、党员首议制、“四议两公开”、创建活力型党组织“1+5”行动体系等一系列具有西樵特色的党建工程不断推动,西樵尖兵奋力开创现代化活力新西樵的崭新一页,推动西樵高质量发展。
西樵尖兵队伍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西樵紧紧围绕南海区委战略部署,坚持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区域综合实力得到极大增强。
硕果累累的背后,关键在于西樵党建自始至终以稳健扎实的姿态,不断壮大夯实西樵尖兵队伍,时刻勇立改革创新潮头,分秒聚焦基层治理点滴,为“缔造美好生活在西樵”的实现提供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
自2012年开始,西樵加大力度抓好镇、村、社三级换届,总体活力和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2021年,西樵设置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职效能的课题,通过“书记抓书记”,带好“头雁”队伍,锻造善作敢为的西樵尖兵,为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一系列重难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在充满机遇的新时代,西樵牢牢抓住产业升级转型和城市发展的“牛鼻子”,以做强“龙头”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不断提高“两新”党组织覆盖率,使西樵以新的加速度飞驰向前。
2015年,西樵探索出村(社区)党组织和“两新”组织活动共办、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的工作模式,6个“两新”组织获得南海区党建示范点荣誉称号。2016年,成立社会组织联合党总支部和“小个专”联合党委,全面统筹镇上106个规上企业和社会团体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率达87%。2020年,实现“五类企业”党组织单建率达26%,党建覆盖率100%。疫情期间发动521家党建联建企业6210名员工参与复工复产金点子活动,打造商圈党员议事厅。
2022年2月,西樵率先创建活力型党组织“1+5”行动体系,在城市、农村、机关、“两新”、公有企业这五大区域实施《西樵镇创建活力型党组织推动高质量党建行动方案》。6月,西樵再度加码,启用锻造西樵尖兵的“桥头堡”——西樵镇委党校新校区,为各条战线持续培育输送一大批“战意浓、战术高、战力强、战绩优”的西樵尖兵队伍。
十年磨一剑。西樵逐步锻造出一支保持“敢为天下先”闯劲、“半山扒龙船”干劲、“偏向虎山行”拼劲的尖兵队伍,将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西樵高质量发展。
村居建设乡村振兴激发内生动力
绿榕掩映、墙绘缤纷、街巷洁净……走在西樵村居,这样怡人的景致比比皆是。2014年,西樵提出“美村计划”,由村居自愿申报。2018年底,西樵吹响乡村振兴号角,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治理有效六大方面,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各村居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动员多方力量参与乡村振兴,通过建设社区志愿者队伍、让居民参与解决项目服务议题等,逐渐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儒溪村的发展被逐步“吹”活,先后荣获南海区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佛山市“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核心区、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称号。
2007年,儒溪村成立男子篮球队,由村内各经济社村民组成。村中暑期男子篮球赛至今已举办十四届,篮球成为激发儒溪人团结奋进的纽带,更成为儒溪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一群因篮球结缘并团结在一起的儒溪村年轻人,通过积极参与党建和志愿活动,带动村中“球迷”参与乡村治理。“篮球队员们会参加义工与党建活动,并带动球迷参与。”儒溪村男子篮球队队长余广伟说,队员们不仅协助村居开展三清三拆工作,还劝说村民做好门前屋后清理、处理邻里矛盾等。
文化繁荣的力量激发起儒溪村的志愿力量。如今,儒溪村拥有党员、妇女、青年、家长等志愿队伍助力乡村振兴。他们带头走上大街小巷,身体力行清理垃圾杂物,向村民群众宣传发动。其中,志愿队伍利用人居环境整治腾出的村心杂地,打造成爱心菜园、巾帼葵园、鲜花示范路,以及多个特色共享小院。
位于西樵西南部的西岸社区,是西樵内经济社数量最多的社区,群众反映的诉求多样。2022年,南海高位推进帮扶西岸社区工作,出台帮扶政策、成立帮扶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同时,西岸社区通过激活“党建+”引擎,赋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2022年以来,西岸社区通过户联系工作小组收集并解决问题超50条,惠及群众超1万人,发动党员近600人次,动员群众超1万人次参与到环境整治工作中。
西樵山上好风光,西樵山下美村居。近年来,西樵33个村(社区)结合自身特色,从生态、文化、产业等方面巧思妙计,逐渐展现出乡村振兴春风沐浴下的别样芳华,进一步提升居民获得感,延伸乡村振兴幸福路。
城市社区基层治理激活神经末梢
在西樵官山二桥底,隐藏着一个太和公园。樵华红房子、党群活动室、西樵镇樵华社区融和之家、根叔工作站……公园内,一间崭新的房子挂着好几块牌匾。
这房子是樵华社区打造“红房子”党建阵地的始源地。这里既是议事和群众办事的场所,也是居民群众文化活动、政策宣传的阵地,更是党员服务群众的窗口和桥梁。
“樵华红房子”创新城市党建覆盖模式,提升了城市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力,与社区楼宇现实治理需求有效对接,有效推动楼宇党小组、楼宇业委会成立,助“红房子”扩大了党建“朋友圈”。
樵华社区“红房子”的探索,正是西樵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向前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在西樵镇多个城市社区,“红房子”成为基层治理的“秘密武器”,更成为了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深入群众的“红房子”将党的形象植入到人们的心目当中。
2022年3月5日,西樵尖兵发起首个“红色星期六”主题党日活动,以6个城市社区(东碧、樵华、樵江、樵乐、樵泰、樵园)为试点。每月第一个星期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卫生大扫除、暑期志愿服务、便民服务等,进一步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志愿者、爱心企业、热心群众等群体广泛参与,着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逐步形成“红色星期六”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并为缔造美好生活在西樵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7月,西樵发布“红色星期六”2.0指南,制定出台《西樵镇深化新时代志愿服务助力基层治理专项行动方案》。通过找准基层治理需求、精准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落实“四个一”要求,建设西樵镇“1+33+X”志愿服务总队,通过“三结对”方式引导带动各类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破解“政府干、群众看”等基层治理难题。
正是在党建引领的作用下,西樵经济社会民生发展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展望“十四五”,西樵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在推进改革、服务发展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西樵实现全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文/珠江时报记者何泳谊通讯员麦钰豪林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