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城市共成长 科创引领向未来
桂城加快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高地

■千灯湖片区吸引众多龙头企业进驻。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位于怡海湖鲲鹏科创产业社区的佛山天安数码城。 通讯员供图
时值金秋,桂城产业高质量发展捷报频传——
9月15日,桂城重点项目联东U谷·桂城总部科技港在映月湖片区动工建设;
9月2日,佛山市玉凰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映月湖片区拍得一块“商改工”地块建总部,至此,映月湖片区集聚了11家本土企业总部;
8月,桂城科创企业带头人陈贤帅获评2022“强国青年科学家”;
7月,桂城4家企业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
……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桂城不断探索创新谋发展,成效显现,彰显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10年间,众多企业和人才团队在桂城扎根、发展,与这座城市共成长,互相成就。
以湖造城
高端产业强势集聚
从都市型产业基地建设,到“金科产”融合发展;从“一城四湖”城市格局,到打造生态、生活、生产“三生相融”之城;从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先行示范区建设,到如今打造城市客厅典范、总部经济样板、广佛同城标杆、科创都市顶流、人才集聚高地……10年间,桂城仿佛“换了人间”。
城市的活力源自产业发展的活力。早在2012年,桂城就提出了“一区双引擎”——广东金融高新区、广东都市型产业基地和三山新城三大片区齐头并进,开启了金科产融合发展的探索。2013年,桂城提出以万达广场为中心,将桂澜路北段——海八路东段沿线打造成一条上千米的商业长廊。
10年间,数以千计的金融机构、众多知名品牌企业总部抢滩进驻千灯湖畔。而桂城金科产融合发展的内涵也不断丰富,“金融+总部+科创+文创+研发”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以“造湖高手”著称的桂城,创造了映月湖片区、文翰湖片区、怡海湖片区与千灯湖片区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虎牙全球研发总部、欢聚集团产业互联总部、富士康工业富联佛山智造谷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文翰湖片区;从2020年至今,仅用两年时间,映月湖片区就吸引11家本土企业建总部,形成集群发展之势。而怡海湖片区,鲲鹏科创产业社区同样展现了迅猛发展势头。
2020年7月,《桂城街道推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行动计划(2020-2022年)》发布,提出“三湖”联动,打造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的城市空间新格局。
今年6月,千灯湖中央活力区启动建设,标志着桂城城市发展3.0时代的来临;8月,千灯湖片区登上“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共融”的城市空间新格局逐渐显山露水。
构建体系
打造产业生态新模式
十多年前,佛山天安数码城进驻桂城,开创了佛山都市型产业载体建设的先河,其占地16万平方米,面积不足桂城的百分之一,内含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却占桂城总量的十分之
一……
企业与城市共成长,互相成就。如广东智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仅有20多名设计人员,现在员工总数已超300人,企业已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并在映月湖片区布局总部。
“希荻微在选择落户地点时,就被这里的务实作风和人才引进政策的满满诚意打动,于是选择扎根桂城。”广东希荻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海说。希荻微2012年落户桂城,成立不到10年就实现上市目标。
桂城以“工改工”“住改工”“商改工”等模式多管齐下,10年累计建成了650万平方米的优质产业载体,并通过孵化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形成聚集效应。各产业社区配套逐步完善,形成十大城市主题产业社区,培育出产业链上下游就在“上下楼”“隔壁栋”的产业生态,社区化模式鲜明、有特色。
新兴产业代表一座城市的硬实力,决定了城市发展的高度。桂城科创优势雄厚,目前高企数量达到514家,是2015年的6.4倍。24栋亿元楼的崛起让楼宇经济成为桂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桂城将继续以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为导向,聚焦“总部经济+高端现代服务业+高端都市型制造业”,发挥广东金融高新区、季华实验室等重大平台优势,加快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园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步伐,壮大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高技术制造业,推进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商业商贸等高品质服务业协同发展,促进“两业融合”。
招商引资
走向多层次多元化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招商引智,体现了桂城的前瞻性。2017年,桂城出台区内首个镇街招商引资中介奖励办法——《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关于社会合作招商引资奖励试行办法》。桂城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十三五”期间,累计引进超亿元项目206个,投资总额达1919.7亿元,包括首批4家广东省实验室之一、投资超50亿元的季华实验室;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2172人,在全区占比45.63%,全区近一半高层次人才集聚桂城。
2021年7月,桂城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同年11月,桂城出资设立全省首个镇级科技创新企业直投基金,总规模达1亿元。当时,广东世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饮下“头啖汤”,成为桂城科创直投基金“第一投”600万元的获益者。
“科创基金的设立,是雪中送炭。”世寰智能CEO杜永红说,高新企业具备“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典型特征,尤其在产品落地,走向市场的关键时刻,资金链高度紧张,桂城成立科创基金,恰好解决了这个难题。
今年6月24日,桂城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发布,提出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高地。同时,提出要创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推进“直投基金+银行”投贷联动、“引导基金+社会资本”撬动社会投资,并探索“产业基金+产业社区”招商体系。8月,桂城科创直投基金向广东南海启明光大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并且通过“引导基金+社会资本”模式撬动社会投资,帮助启明光大完成新一轮近亿元的股权融资。
“如启明光大这类科技创新团队,是桂城打造产业高地的宝贵财富,也是桂城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政府负责给足‘阳光雨露’,共同努力让企业从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桂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余辉说。
未来,桂城将在用好全省首个镇级科创直投基金的基础上,用5年时间逐步将基金规模从1亿元扩充到2亿元,通过引导基金、投贷联动等方式撬动50亿元规模的产业资金池,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贴心服务
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在这里,政府部门来访都是解决问题的。公司在成立初期,很多场地、人事、税务上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处理,市、区、街道各级政府部门给了我们很多指导和帮助。”广东唯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进辉说,营商环境好、城市配套全、政府办实事、人才容易招,这是桂城给他的印象。
桂城一向重视人才引进和服务工作,仅2012年,就引进23名高层次人才组成首批产业领军团队,已建院士工作室和博士后工作站4个,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9个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瀚天科技城成功设立首个产业载体集体户,积极尝试为都市型产业发展突破通用型人才瓶颈。
2014年,桂城引进第一批人才团队,包括佛山市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区欧谱曼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如今已成为颇具知名度的企业团队。
以中科安齿为例,团队在初创期间,就获评佛山市创新创业团队“国际一流水平团队”,获得市、区、街道创业扶持资金共2000万元。在市、区政府的支持帮助下,他们已在省市金融平台上完成了6轮风险投资。“科创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培育。”中科安齿董事长陈贤帅说。
为吸纳更多人才团队,桂城积极开展“科技镇长团”、高层人才评定等工作,大力扶持“双创”人才,对获得市区扶持的人才团队给予1:0.5配套扶持。2021年,佛山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市委的“一号改革工程”,桂城正全力将营商环境改革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
2015年~2021年,桂城累计发放配套资金合计7064万元,成功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今年2月,《桂城街道“店小二”服务重点企业工作方案》发布,提出以实行“店小二”服务企业制度、建立企业问题诉求“直通车”平台等6大创新举措,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以真金白银、以优质区域的地块扶持企业发展壮大,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提供精准、贴心的服务,让企业家在桂城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这就是桂城的态度、温度和热度。
数说桂城产业发展
01
目前拥有上市上板企业16家。
02
目前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14家,是2015年的6.4倍。
03
10年累计引进人才团队约100个、院士3人、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745人。
04
“十三五”期间,累计引进超亿元项目206个,投资总额达1919.7亿元;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2172人,在全区占比45.63%。
文/珠江时报记者关帅屏见习记者叶绮晴通讯员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