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
忠诚铸警魂 笃行护平安

■南海公安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决战攻坚授旗仪式。

■南海警方破获“小案”并追回财物,事主向民警送上锦旗。
“没想到,民警真的帮我找回了爱车!”丢车时,家住南海的莫先生(化名)心情沮丧。10小时后,莫先生接到“提车”电话,他为民警送上锦旗,开着爱车离开。
“回望南海公安分局的‘十年足迹’,‘人民’二字始终被我们放在最高位置,从未改变。”正如南海区副区长、南海公安分局局长向百名所言,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海公安分局尽心竭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南海警队超8000名警辅用忠诚与汗水,把“人民公安为人民”书写在超370万南海人的心底。
安居乐业是群众最朴素的愿望。十年间,南海治安态势持续向好。与2012年同时间区间警情数相比,2022年1月至9月,全区刑事警情数下降45.6%。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全区公众安全感为83.5%,公安工作满意度为83.8%;2021年,全区公众安全感为93.94%,公安工作满意度为94.51%。
守护“钱袋子”的南海速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海公安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安全问题,全面推进攻“飓风”、扬“利剑”、“破小案”等专项行动。2022年,南海公安深入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
随着南海治安环境不断向好,大要案越来越少,但“盗抢骗”等侵财“小案”仍多发、高发。及时破案、追赃挽损,既是“关键小事”,也是“民生大事”。
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多是来自这些‘小案’。如果久拖不破,破了也挽回不了损失,那就是破了也白破。”对于破小案,向百名表示,南海态度、方向明确:以快制快,抢抓破案起赃时效,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安全触手可及、就在身边。早在2016年,南海公安就坚持既破大案、又快破“小案”,全面提升打击效能;2019年,制定南海公安机关“破小案”专项工作规范流程,建立起分局、派出所两级“破小案”专业队伍,大大提高“小案”破案率。
2022年,南海公安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建立起接警即侦查、到案必深挖、追赃快挽损的全链条打击机制,以及注重追赃挽损、注重倒查防范薄弱环节的“十快、两注重”破小案新机制,在守护群众的“钱袋子”上展现“南海速度”。“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全区盗抢骗案件破案率达80.2%,为群众追赃挽损7520.63万元。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也是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急难愁盼”问题之一。群众最痛恨什么,公安机关就打击什么。从成立佛山市反诈骗中心南海分中心,到建立健全被骗资金快速止付冻结工作机制,到联合银行推动完善快查、快冻及资金返还工作,南海公安建立起全链条打击机制,并努力在挽损上撕开一道口子。
2022年1至8月,佛山市反诈骗中心南海分中心共止付资金9.8亿元;办理资金返还电诈案件57宗,累计返还资金367.3万元。
十年回望,南海平安建设硕果累累。不断提升的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就是最好的答案:2012年,全区公众安全感为83.5%,公安工作满意度为83.8%;2021年,全区公众安全感为93.94%,公安工作满意度为94.51%。
改革为民的南海担当
“南海是一片改革的热土,南海公安不乏改革创新精神。”向百名表示,非凡十年间,从民出发、以民为本,为南海公安警务改革指明了方向。
从办案靠腿到借力智慧新警务,这是科技强警之路;从群众来到派出所,到派出所“走到”群众家门口,这是警力下沉的关键一招;从“群众跑腿”变“数据跑路”,这是放管服改革的为民底色。
在推进“两队一室”改革中,南海公安坚持分局主战、派出所主防的职能定位,最大限度把警力摆上街面、沉入社区。经过两轮下沉,派出所警力占全区总警力的66.5%;社区警力占派出
所总警力的70%。社区警务室的“触角”延伸到群众
家门口,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警官,前面的厂里有人在偷东西!”8月10日,有群众跑进九江派出所烟南警务室求助。几分钟后,社区警官张志南带着警辅治力量跑出警务室,奔向厂区,将七八名正在盗窃的嫌疑人一网打尽,前后不过十几分钟。
“社区警务室不仅是派出所功能的延伸,更是服务群众窗口的延伸。”在向百名看来,推动社区警官专职化,才能确保社区警务工作围着群众转、跟着民意走,这也是南海公安的改革目标。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南海公安不断优化公安政务服务,全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十年间,交管服务窗口遍布城乡,方便群众就近办理,2021年至2022年9月,共为群众节省往返路程30万公里,节省经济成本4000万元;十年间,户籍服务窗口优化服务不停步,顺民意暖民心,内地居民办理身份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办理时限不断缩短,南海户籍市民申请临时身份证立等可取。
十年回望,南海改革为民蹄疾步稳。家门口的“平安屋”,服务“零距离”的“小窗口”,让群众在日益美好的生活中触摸到南海民生服务的温度与质感。
安全出行的幸福指数
安全便捷出行是民生所需。“要解决路与车供需失衡的矛盾,公安机关必须有所为。”向百名语气坚定。更加畅通的城市“动脉”,更加优质高效的交管服务,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南海公安的奋斗目标。
铁骑,被誉为行走的“最快双腿”。南海公安分局交警大队教导员刁可成介绍,早在2018年,南海成立全市首支铁骑队,并延伸至全区14个中队,队伍人数超200人。
奔驰的铁骑是亮丽风景线,更是流动的“平安色”。路遇因没油熄火的汽车,铁骑队员王海江从车尾箱拿出软管,当街用嘴“加油”,他的“为民心”就藏在这车尾箱里。
摩电,是市民短途出行的首选,但由于驾驶人安全意识不到位引发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同样不容忽视。2020年起,南海公安集结“大兵团”作战力量,凝聚“多部门”联动力量、“全社会”共治力量,向涉摩电交通违法行为“亮剑”,为市民出行提供多一份安全保障。
2022年1月至9月,南海公安查处摩电各类违法同比上升102%,发生涉摩电一般程序以上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4.18%。截至2022年9月,南海摩电“四率”超90%,位居全市前列。
道路拥堵、停车难,是困扰市民的“烦心事”。在有限的道路资源和快速增多的机动车保有量面前,南海公安联合各部门综合施策,不断加大治堵力度。
2018年,全市首条潮汐车道在南海落地,此后外侧车道左转、左转待转区等一批“短平快”项目渐显成效,证明“绣花功”确实可治“拥堵病”。近年来,结合城市“畅通工程”工作,南海大力整治机动车违停乱象、打通“断头路”,平峰期绿波带、夜间停车试点等创新探索,更将市民的“烦心事”变“宽心事”。
十年回望,南海出行之路平安顺畅。车提速、路畅顺、人满意,出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正是民之所需,政之所向,力之所至。
警民同心的南海模式
过去10年,南海常住人口净增80万,如今常住人口数超370万。如此庞大的数字,为南海带来活力,也给南海的基层社会治理带来巨大压力。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我们不仅要善借民力,而且要将群防群治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在向百名看来,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为此,南海公安坚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创新探索出黄岐街坊、群防群治可视化指挥平台等群防群治南海模式,让“枫桥经验”在这座活力之城落地生根。
在大沥黄岐,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黄岐派出所发动“最强民力”参与群防群治,“黄岐街坊”在调解纠纷、维护治安等方面都有一手。
在桂城CBD千灯湖片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桂城派出所创新打造“警企联勤”治安巡防模式,让安全感在街头流动。
“2022年,我们创新探索‘公安+群防群治’新模式,破解群防群治组织、力量分散,多元参与主体不够广泛等痛点。”向百名介绍,该局主动探索打造多元互动“一个平台”、建立联勤联动“N支队伍”、完善规范运作“五项机制”,推动群防群治队伍融合、资源整合。
其中,“一个平台”指打造多元互动群防群治可视化指挥平台,目前,桂城派出所已经尝到了“头啖汤”。该所将群防群治力量划分成职责型、义务型、志愿型三大类型,分级分类纳入平台管理,实现群防群治力量与公安机关的融合通讯、紧密联动。
十年回望,南海激活社会治理“一池春水”。走在南海街头,治安联防队员、平安功夫志愿队队员、配送员,都可能是群防群治力量的一员,这支队伍人数已超过4万人。2022年以来,全区共组织群防群治力量巡逻7.2万人次。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在南海公安带动下,群众正逐步走上基层治理“主舞台”,警民同心共绘新时代平安南海的美丽画卷。
南海公安10年大事记
2012年
推进警务“E超市”社区管
理模式
2013年
出入境证件试行“网上预
受理”业务
2014年建成DNA理化实验室
2017年推出“平安南海大巡讲”2018年群众安全感首超90%,实现“八连升”
2019年黄岐派出所获评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命名,全市唯一
2020年南海公安分局出入境“智慧办证大厅”正式启用,实现出入境业务“一站式”智慧化整体升级
2021年南海公安扎实开展队伍教育整顿,推出落实行政服务便民利民“二十项举措”,50多万名群众切实受惠
2022年
桂城派出所获评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罗村派出所所长李兆尧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南海公安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获评全国示范刑事科学技术室;盐步派出所所长郑继芳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女民警;九江派出所民警赖华明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
文/珠江时报记者杨慧 通讯员陈思颖图由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