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09月30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千灯湖畔南海新地标“醒”亮登场
    • 微观南海发现不一样的“造梦空间”
    • 《非凡十年活力南海》特刊来了
    • 投资近2亿建老年公寓 将增床位700张
    • 命运与共行大道
    • 习近平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互致贺电
    • 九江鱼游上预制菜产业新风口

    第A02版:要闻

    • “双江”组CP 共建产业园
    • 25强展示科创力量
    • 资源优先配实业 九月供地创新高

    第A03版:要闻

    • 南海龙舟飞桨逐浪 撑起城市新活力
    • p27

    第A04版:映像

    • 微观南海 发现不一样的“造梦空间”

    第A05版:要闻

    • 党员“志愿红”引领城市发展潮流

    第A06版:要闻

    • 这个作业好享受:给爸妈做一顿饭
    • 学生深情表演表达爱国之情
    • 赓续红色血脉强国复兴有我
    • 比拼主播才艺 展示青春风采
    • 习近平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互致贺电
    • p1CD3

    第A07版:镇街

    • 九江发布“腾龙”人才九条措施
    • 新公园环境美 涂鸦墙颜值高
    • 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
    • 拟打造南海纳米电子信息产业园

    第A08版:天下

    • 命运与共行大道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公告
    • p1CD4

    第01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第02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活力南海向未来

    第03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潮正澎湃 帆启新程

    第04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党建引领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第05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攀高逐新 制造基地迈向“智造高地”

    第06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十年南海 “数”说不凡

    第08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以全域空间重塑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的南海探索

    第10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民生为本 幸福花样绽放

    第11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文化领航 千年古郡绽放新魅力

    第12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服务民生民意 铸就履职底色

    第13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创新动力奔涌向前 科创高地加速崛起

    第14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锚定“两高四新” 铺开“万亿”蓝图

    第15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用好“金”招牌 奋力新跨越

    第16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当好企业“娘家人” 助力南商启新程

    第17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打造人城产深度融合的科创高地

    第18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活力南海 大美之城

    第20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无微不至保民生 谋得春风入万家

    第21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市场主体超50万户 品质支撑活力南海

    第22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忠诚铸警魂 笃行护平安

    第23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交通整治有力 群众安全畅行
    • 激活“平安细胞” 共享“平安红利”

    第24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优质均衡有活力 品质教育结硕果

    第25版:工会

    • 多点精准发力 服务情暖职工

    第26版:团区委

    • 后浪奔涌时代 知心人来引路

    第27版:统战/住建水利

    • 集聚“青创力” 造就活力城
    • 提升水环境 喜筑安居梦

    第28版:税务/医保

    • 不断完善医疗保障 市民健康有“医”靠
    • 税惠政策添活力 智慧服务促发展

    第29版:供电

    • 对标世界一流 用心“电”亮南海

    第30版:非凡十年·活力南海

    • 产业兴旺村容靓 九江绘就新图景

    第31版:农行南海分行

    • 扛金融担当 助南海发展

    第32版:佛山建行

    • 建功新金融 以实际行动服务城市发展
    • p27

    第33版:特刊

    • 公园城市 幸福桂城

    第34版:特刊

    • 砥砺奋进十年路 公园城市绽笑颜

    第35版:特刊

    • 十年耕耘不停步喜看今日新答卷

    第36版:特刊

    • 党建覆盖全领域 基层治理常创新

    第37版:特刊

    • 企业城市共成长 科创引领向未来

    第38版:特刊

    • 优质均衡齐发展 美育桂城有特色

    第39版:特刊

    • 文旅发展多元化 粤潮好玩又时尚

    第40版:特刊

    • 政务服务树标杆 营商环境益晒你

    第41版:特刊

    • 市政管理如绣花 城市景观美如画

    第42版:特刊

    • 城市更新开先河 重塑发展新空间

    第43版:特刊

    • 共绘乡村新画卷 同享幸福新生活

    第44版:特刊

    • 城乡处处皆风景 水清岸绿生态美

    第45版:九江

    • 潮起江天阔 扬帆乘东风

    第46版:九江

    • 九江 蓄势起航风正劲 十年砥砺绽芳华
    • 儒林之乡交出精彩答卷

    第48版:九江

    • 九江 奋楫争先再远航

    第49版:特刊

    • 我们走在登山大道上

    第50版:特刊

    • 缔造美好生活非凡十年瞧一“樵”
    • p21

    第52版:特刊

    • 昂扬十年勇毅前行 数说西樵精彩蝶变

    第53版:特刊

    • 强化基层党建 促进高质量发展

    第54版:特刊

    • 结构体系多元化 产业重塑加速跑

    第55版:特刊

    • 擦亮“最岭南”品牌 迸发文旅新活力

    第56版:特刊

    • 办好民生实事 增进“幸福厚度”

    第57版:特刊

    • 从“先行一步”到“先行示范”

    第58版:特刊

    • 打响新兴产业品牌 加速区域创新发展

    第60版:特刊

    • 俯瞰丹灶 大美之城

    第61版:特刊

    • 十年“狮”势造英雄 做强广东第一镇

    第62版:特刊

    • 高位进发绘蓝图 城市狮山谱新篇

    第64版:特刊

    • 图鉴十年城市梦 雄狮阔步新征程

    第65版:特刊

    • 支部建在小区 创新善治局面
    • 争当全国县区级公卫医院领头羊

    第66版:特刊

    • 凝心推进幸福教育 聚力点亮幸福人生
    • 感恩教育润人心 惠及更多新市民

    第67版:特刊

    • 首创雅趣评价体系 激励学子内外兼修
    • 打造“智趣教育”品牌培育智趣好少年

    第68版:特刊

    • 增进民生福祉 小村宜业宜居
    • 人居环境蝶变 乡村治理典范

    第69版:特刊

    • 激活古韵水寨 打造功夫街区
    • 涵养孝善文化 擎画花灯胜地

    第70版:特刊

    • 实现“四城同建”赋能佛北新城

    第71版:特刊

    • 十年创新成样板 崛起科创新引擎

    第72版:特刊

    • 打造高精尖 用“芯”谋发展
    • 34年专注做饼 老字号吃出“文化味”

    第73版:特刊

    • 非凡十年大沥向前

    第74版:产业发展

    • 一个商贸名镇的发展足迹

    第75版:特刊

    • 一座魅“沥”城市的十年逐梦路

    第76版:特刊

    • 一座善治之城的乡村奋进曲

    第77版:特刊

    • 文产旅体融合 擦亮文化品牌
    • 党建激发内驱力 凝聚力量促善治

    第78版:特刊

    • 城市更新加速 唤醒发展活力
    • 电商全域崛起 培育新兴“沥量”

    第79版:特刊

    • 环境靓产业旺“后进”村后劲足
    • 探索“富美新路”奔向美好生活

    第80版:特刊

    • 用好老龙精神 推动全面振兴
    • 党建引领转型 绘就花乡蓝图

    第81版:里水

    • 对未来更好的把握,就是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第82版:里水

    • 一路向前 见证蝶变
    • p129
    • p130
    • p134
    • p135
    • p131
    • p136
    • p132
    • p137
    • p133
    • p138

    第83版:里水

    • 匠心筑梦 有颜有值

    第84版:里水

    • 科创赋能 展翅腾飞

    第85版:里水

    • 大城配套 乐享安居

    第86版:里水

    • 全民创熟 幸福里水

    第88版:里水

    • 一“网”情深 全城守护

    第89版:健康南海

    • 健康南海绘就幸福底色

    第90版:非凡十年·活力南海

    • 人均预期寿命 82.84岁

    第91版:南海区卫健局

    • 建设健康城市 守护幸福南海

    第92版:南海疾控

    • 争创全国一流县区级疾控中心

    第93版:南海医院(华工附六院)

    • 让 99%大重病患者不用走出南海

    第94版: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打造全国中西医结合高地

    第95版:省医南海医院

    • 做南海高质量发展的健康使者

    第96版:南海四院

    •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第97版:南海五院

    • 打造东部高水平医疗中心

    第98版:南海六院

    • 当好广佛医疗健康桥头堡

    第99版:南海七院

    • 打造南海医养结合高地

    第100版:南海区全科医院

    • 为全国基层卫生服务改革探路
  • 数字报首页

05: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攀高逐新 制造基地迈向“智造高地”

南海制造业加速迈向中高端,“两高四新”产业占GDP比重超过30%

2022年09月30日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机器人已广泛应用。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2022年1月21日,希荻微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摄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海齐心协力稳增长、促转型、增后劲,不断释放新动能,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

十年非凡历程,南海经济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南海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939.0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560.89亿元,十年间成功跨过二千亿、三千亿大关,为佛山迈进万亿GDP俱乐部作出南海贡献。

十年时间,南海制造加速迈向中高端,“两高四新”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88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464亿元;超过200亿元的产业集群从2012年的6个增加到2021年的13个。

一项项成果,一个个数据,成为南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生动、最完美的注释。

创新赋能

从“南海制造”迈向“南海创造”

这十年,创新是南海实现产业“蝶变”的密码,是“南海制造”迈向“南海创造”的关键一环。

今年第一季度,广东希荻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荻微”)迎来两件喜事:1月21日,希荻微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成为南海第21家上市企业;2月21日,希荻微竞得桂城映月新城的一块工业用地。

希荻微是2012年南海区第一批“蓝海人才计划”A类人才团队企业。深耕南海10载后,希荻微从35人的小型创业团队发展成国内领先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一,见证了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成长。

“得益于政府贴心的支持和鼓励,公司成立不到10年就登陆科创板。”在广东希荻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海看来,南海各类创业和人才团队扶持资金的快速到位,让公司能够迅速把精力、资金投入到产品和技术研发中去;各种金融政策的持续落地,让公司在关键阶段获得投融资的有力支持而大踏步成长。

在南海,像希荻微这样,有着行业“独门秘籍”的创新型企业还有不少。南海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沃土,拥有规上工业企业4038家,占全市43%;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956家,占全市41%;拥有专精特新企业432家,占全市40%,形成了一个“铺天盖地、星光灿烂”大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

唯有创新,方能引领;唯有融合,方能裂变。近年来,南海一马当先,投入财政资金100亿元以上,在全区建成了24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新的人才圈也随之出现,全区落户的院士项目已经达到32个,季华实验室集聚超1400名科研人才。

十年来,南海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高技术产业体量更大、质量更优、基础更牢。

今年5月,南海出台强化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企业发展所需即是科技创新所向”,把“实验室的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生产线的真金白银”。南海对科技投入不设限,提出至2025

年,各级财政安排不少于200亿元的资金,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不少

于600亿元,致力让科技创新成为南海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大潮奔涌,如细雨润泽,创新要素正流淌在每一寸生机勃勃的南海大地上。

“三个一批”

推动传统产业凤凰涅槃

十年来,南海一手抓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落地,坚持“两条腿”走路,以产业转型带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南海走出一条在集体土地上发展工业建设城市的路子,形成了铝型材、五金、家具、机械制造、陶瓷、纺织等一批传统优势产业。

2021年,南海全区13个产值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中,传统产业集群占10个,优势传统工业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7.8%。几乎每个镇都有“王牌”产业,大沥铝型材、丹灶五金、九江家具、西樵陶瓷和纺织享誉全球。

在人们的印象中,纺织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在西樵河岗工业区,楼高65米、楼层有11层的名杰纺织综合工业智造型大厦拔地而起,在西樵纺织行业开创“生产上楼”的先河。

名杰纺织将“数字化智能化”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推动工厂智能化改造。

“我们将项目打造成一个智能化立体厂区,集织轴缓存仓库及收发货区、跨楼层输送接驳系统、染色车间、拉经车间、纱线仓库、织造车间等于一身,实现牛仔裤配针织上衣从设计到自产自销的‘一条龙’产业链。”佛山市名杰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永豪说,预计投产后年产销10亿元,新增1000个社会就业岗位。

从简易厂房到生产上楼,名杰纺织的升级是南海传统制造企业智造化突围的缩影。

面对要素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南海传统产业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阶段。南海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按照“提升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的基本思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7月,南海区印发《关于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全面支持各镇(街道)推进以桂城红木等12个产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释放了坚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和信心。

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南海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南海提出,三年内将投入超65亿元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施“千企智造工程”,带动至少1000家企业、10个产业集群开展“两化”转型。

各方聚集合力,“南海制造”数智化转型已取得明显成效。去年以来,南海已经涌现出一批国家、省、市级制造业数智化标杆示范项目。南海已累计有3个一级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3个二级工厂和2个三级工厂。截至2022年8月,南海区累计“数字贷”备案项目318个,累计备案金额56.7亿元,已发放贷款金额8亿元,位列全市第一。

前瞻布局

“两高四新”产业成群成势

一方面是优势传统制造业在数字化改造过程中“脱胎换骨”,腾笼换鸟后,实现绿色发展。另一方面是新兴产业从0到1的“丛林式”生长,南海的产业重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不含糊”。

“三、二、一!”8月26日,在众多“强国青年科学家”的见证下,“科学路”在丹灶仙湖氢谷揭牌。

“科学路”所在的丹灶,以前是中国日用五金之都,如今肩负起了培育氢能产业的历史使命,这里也成为南海新旧动能转换的主阵地之一。

未来的城市竞争,取决于产业的竞争,尤其是战新产业的竞争。

2018年,南海基于自身的基础和需求以及对未来产业趋势的判断,提出了重点发展“两高四新”产业,即高技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型生物医药产业。随后几年,南海通过持续的坚守与耕耘,成功促进了一批新兴产业成群成势。

氢能产业就是南海加速向“新”的一个缩影。时间回到2009年,彼时氢能产业还处于朦胧状态,很多地方对氢能还不了解。敢为人先的南海率先突围,“抢滩”氢经济的先机。

南海氢能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从2017年仅有2家氢能企业,到现在汇集了韵量燃料电池、清能股份、济平新能源、康明斯、仙湖实验室等90多家氢能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机构,氢能产业核心项目计划投资合共超40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形成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也是南海谋定而后动的产业发展方向。包括信扬科技模组成像基地、飞荣达通信集成大湾区生产基地、鸿浩半导体装备基地等一批重点龙头项目先后落地。

过去三年的招商数据显示,“两高四新”产业一直占据大头。2020年—2022年6月,南海区合计引进超亿元项目263个,计划投资额达2243.36亿元。

今年8月26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支持佛山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的意见》,提出推动佛山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增强珠三角地区核心引擎的战略支撑,这为南海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南海也顺势推出了“万企万亿”计划,计划从2022年到2024年,支持培育万家骨干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区工业经济规模突破万亿。

十载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随着城市品质的不断提升,“两高四新”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主动力,人的活力不断释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梦想将加快走进现实。

数说成就

产业指标

南海GDP从2012年1939.0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560.89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88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464亿元

“两高四新”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30%

2020年至今,信扬、瑞浦、国电投、美锦等7个百亿项目抢滩南海。2020年—2022年6月,南海区合计引进超亿元项目263个,计划投资额达2243.36亿元

拥有规上工业企业4038家,占全市43%

创新指标

建成24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全区落户的院士项目达到32个

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956家,占全市41%

累计引进各级创新创业团队305个

两化指标

建成3个一级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3个二级工厂和2个三级工厂

截至2022年8月,南海区累计“数字贷”备案项目318个,累计备案金额56.7亿元,已发放贷款金额8亿元,位列佛山市第一

南海入选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领先城区榜单全国第二位,广东第一位

文/珠江时报记者 李年智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