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管理如绣花 城市景观美如画
桂城建成各类公园超180个、慢行系统超60公里、绿道超120公里

■桂城儿童公园。 通讯员/宋兹檀摄

■千灯湖片区渠化岛五彩斑斓的景观。 通讯员/宋兹檀摄
千灯湖公园里、映月湖畔,圆头圆脑的小松鼠在树上摘松果,憨态可掬的小鹿卧在草丛中,蝴蝶在中间悬空的树干间翩翩飞舞……走近一看,原来是妙趣横生的树洞画!
连日来,不少市民被桂城市政部门开展的树洞艺树项目吸引,驻足观看,纷纷赞叹。
眼前这座自然与繁华共融、时尚与传统辉映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公园城市典范,花团锦簇、步步皆景、灯光璀璨。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桂城以高品质建设、以“绣花”功夫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价值和品位的成果。
网红公园、通畅的道路、优美的景观……在桂城,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公园建设
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
每到节假日,桂城各公园就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点”,丰富市民的日常生活。
尤其是8月31日开园的桂城儿童公园,一经亮相就迅速刷爆朋友圈,吸引市民前来“打卡”。
今年以来,桂城接连建成、开放了多个公园,有以水为主题的尖东公园、滑板爱好者乐园的桂城极限运动公园、一秒穿越“小垦丁”的桂城半月岛生态公园、宛若岭南园林的南海文化公园、航空智能主题的桂城AI公园……每一个公园都凭借着别具一格的专属名片而远近闻名,成为市民休闲运动、家长遛娃、游客打卡的好去处,为市民绘就精彩纷呈的“10分钟体育休闲生活圈”。
作为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公园城市典范,主题各异的公园是幸福桂城的底色。
从家门口景色优美的社区公园,到满足各年龄段人群需求的社区体育公园,再到周围各具特色的公园环绕,这正是桂城近年来实施公园城市战略的一份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桂城启动了一批批民生项目,全面提升城市品质。2012年,桂城千灯湖三期、四期启动建设,2013年文翰湖首期和映月湖相继完成湖体开挖。2020年,桂城实施“公园城市”战略,提出每年投入不少于10亿元建成公园350个,慢行系统100公里。2021年再加码,提出5年建设200个社区体育公园。两年间,桂城完成了82个社区体育公园升级改造。
如今,桂城已建成各类公园超180个,平均每0.5平方公里就有1个公园,“在城市里游山玩水,在公园里工作生活”的幸福城市愿景照进了现实,成为桂城打造“城市客厅典范、广佛同城标杆、总部经济样板、科创都市顶流、人才集聚高地”的底气。
瞭望周刊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冯瑛冰曾这样评价桂城的公园美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南海桂城正全面铺开公园城市建设,‘开窗有景、出门见绿、四季花常在’的愿景将在不久的未来实现。”
亮化工程
璀璨灯光点亮城市夜空
夜色中,千灯湖水幕上的大型数字文旅剧《千灯谣》与周围化身巨型荧幕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市民泛舟湖上,天上月和水中月尽收眼底。
映月湖和文翰湖畔,流光溢彩、如诗如画,“秋月春花”“皓月当空”等中秋、国庆主题灯饰为市民带来了满满的仪式感。
内涵丰富、优美的城市夜景是展现城市独特魅力、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景观亮化不仅能为市民的夜间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还能有效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激活消费、推动经济发展。
2017年底,桂城启动千灯湖景观亮化照明提升改造工程,对千灯湖原有的功能性照明进行提升改造,并增加部分节点的景观亮化照明设施。
2019年春节,千灯湖灯光提升改造工程完成,桂城首个10分钟水幕灯光秀上演,9500多支花卉造型的景观灯装点了千灯湖畔,还新增了7500套景观照明设施,全面提升照明效果。
随后,桂城乘势而上,开展了南海金融区景观照明提升工程和映月湖湖景灯光项目,其中,对金融区187座楼宇、千灯湖公园、金融公园、虫雷岗山和部分市政道路进行景观照明提升。
2020年国庆期间,金融高新区景观照明提升工程首期亮灯;2021年春节,南海金融区景观照明提升工程整体亮灯。
数字水帘桥、金融公园互动投影、城市空间数字文旅剧《千灯谣》……每当夜幕降临,震撼视觉的灯光秀表演,让驻足观赏的市民、游客拍手叫好。随着璀璨的灯光不断照亮城市的轮廓,桂城的夜间魅力与日俱增,源源不断的人气和活力纷至沓来。
目前,桂城灯光秀工程二期项目正有序建设中,主要提升金融区及怡海片区景观照明;三期项目进入设计阶段,主要提升禅桂交界周边楼宇景观照明;《南海潮》灯光秀剧目即将上映。
桂城将不断升级城市夜景,以绚丽灯光点亮城市客厅,进一步彰显桂城夜间经济魅力。
畅游绿道
美丽景观扮靓城市
最近,不少市民发现,桂城的城市道路上,多了不少绿色的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绿道与机动车道间还安装了橙白相间的隔离栏。183.41公里的非机动车道串联起桂城各大商圈、公园、服务站,构建城市的漫游生活。
“现在我们的公交站点越来越漂亮,又大又宽敞,有的公交站点里面还很智能化。城市道路现在增设了自行车道,城市美化了,我们开起车来更安全了。”G5线路的公交车长官敏赞道。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绿色出行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主流。桂城市政部门在改造提升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完善公共空间和道路交通环境的同时,开展非机动车停车框线划设工作,在桂城主次干道、大型商圈、学校、医院等区域规划了9164个非机动车停放区域,有效缓解了市民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停放难的问题,规范了城市非机动车辆的停放,让城市整洁有序。
沿着专用道穿梭在城市中,微风拂面,道路两边绿荫葱葱,花团锦簇,停车框内黄的蓝的绿的共享单车排列整齐,一路所见皆是好风光。
如诗如画的市容市貌,离不开桂城市政部门的精细化管理,以及辛勤守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桂城市政部门对标一流城市,在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治理上下足“绣花”功夫,努力创新,不断提升道路、桥梁、路灯等公共空间的管养水平,改造排水系统、整治排水黑点、建设特色街区、打造慢行系统、优化公共秩序、提升绿化景观,描绘出城市的全新美景。
10年来,桂城打造出一系列融汇多元文化、体现多色景观的大道,建成超60公里的慢行系统、超120公里的绿道,一季一花式,一路一花海,呈现出一幅幅浪漫画卷。
美化环境
硬核设施守护城市洁净
美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是广大市民的共同责任。
桂城市政部门开展多元化的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市民保护环境,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贡献力量。
如今,垃圾分类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早在2013年,桂城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广工作。
此后,桂城市政部门不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联同学校、社区,通过游园会、市民议事厅、知识宣讲、派发宣传册、体验活动、桶边督导等形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2017年,中海寰宇天下、七街区率先成为南海区垃圾分类的试点。2019年,桂城“三分类”试点覆盖公共机构、学校等场所,居民垃圾分类、减量意识不断提高。2020年,桂城发布《2020-2022年桂城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探索推进生活垃圾“四分类”工作。2021年,桂城代表佛山市,在广东省2021年上半年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中获得第二名。
经过多年的打磨,桂城已建成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在科学管理、宣传发动、分类设施、分类收运、分类效果方面均取得实际成效。
高品质的生活离不开高效的环境治理设施。2021年底,桂城在中区社区西江村试运营分散式厨余垃圾处置点项目,用厨余垃圾就地处理机搭配有机种植园,实现“产废-用废-再循环”的绿色闭环。今年上半年,处置点共收运处置厨余垃圾556.04吨,产出有机营养土33.48吨,减量率达到93%。
桂城还以高标准建成了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配有全程密闭的垃圾转运链条,臭气不外漏,污水不外排,每天可压缩处理900吨生活垃圾。
这座绿意盎然,宛若现代园林的中转站,将作为桂城滨河生态走廊沿线的其中一站,成为附近居民观赏、休闲的公共场所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
新时代新征程上,桂城市政部门在细微处下功夫,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让干净、整洁、美丽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底色。
数说 桂城市政
1 建成超60公里的慢行系统、超120公里的绿道,绿化管养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
2 园林绿化:分6个标段养护698.5万平方米绿地,行道树47507棵,地植时花9996平方米,立体绿化长度29790米。
3 建成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设计日转运生活垃圾900吨。
4 2021年新增绿化面积33300平方米。
文/珠江时报记者刘杭通讯员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