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水利
提升水环境 喜筑安居梦

■南海大力治水治污,营造水清岸绿生态文明环境。图为西樵山南片区的乡村水道。 (资料图片)
水是城市的血脉、房是群众立命之所。写好人与城这篇文章,向来是南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最重要的任务。强化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打破公租房的“户籍限制”、出台政策为建筑业企业纾困解难……近年来,南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多管齐下,稳步提升水生态环境、持续降低安居成本。
控源截污并重擦亮岭南水乡招牌
2009年以来,南海累计投入约30亿元建成22间城镇污水处理厂,将处理生活污水能力提升至111.9万吨/日;2020~2021年,南海投入约30亿,建成污水管网810公里;投入8.64亿元完成200个自然村(社区)农村雨污分流建设工作。
截污成果逐渐显现,为流域治理提供了基本保障。2018年以来,南海相继启动六大水系全流域治理项目,流域总面积达645平方千米,涉及人口约316万,整治河涌共270条。
作为南海最大的水系治理项目,北村水系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于2020年7月动工建设,计划4年内全面
消除北村水系流域黑臭水体,保障水质稳定达标。除了流域治理,南海还积极推进碧道建设。2020年至2021年,南海完成顺德水道、西江干流等碧道建
设,共计90.26千米。2022年,南海计划建成95.02千米碧道建设项目。
改租补购并举搭建可持续“安居梦”
焕然一新的楼栋外墙、整齐划一的停车位、专业实惠的物业管理……对于桂城海棠村小区居民而言,2022年是值得庆贺的一年。
从今年开始,曾困扰住户多时的污水反涌、三线乱拉等小区“老年病”都成为过去。更令人开心的是,小区通过引入物业管理,让卫生保洁、设施管养等增添一份保障。“以前一下雨,路面都可以‘撑船’了。”业主林丽梅说,改造后的小区至今未出现雨水倒灌问题,解了不少住户的心头大事。
截至8月底,全区已完成改造22244户(约占总户数38%),正在改造15950户(约占总户数27%),有待改造19806户(约占总户数34%)。其中,加装电梯362栋、开展燃气改造24240户、完成三线改造23777户。
在南海,不仅是老居民的住房得到保障,新市民的租住需求同样得到重视。经过多年的探索,南海建立起涵盖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共有产权住房的住房保障体系,精准覆盖、梯度保障各类家庭住房权益。
公租房方面,南海打破“户籍限制”,对佛山户籍新就业无房人员、来南海创新创业的港澳青年以及在南海稳定就业的新市民及其家庭敞开怀抱。目前,南海可分配公共租赁住房17259套,已分配入住12429套。
此外,南海还实行住房保障租赁补贴制度,新市民家庭可自行租房,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享受货币补贴。2020年至今,南海已向7560户符合条件的中等及偏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或个人发放租赁补贴。
此外,南海还推出共有产权住房。得益于此,首批160套共有产权住房,购房者只需支付60%的房款即可获得房子100%的使用权,有效降低了产权住房的购置门槛,进一步满足新就业、中等收入人群、人才等无房户群体的购房需求。
南海建筑业发展概况
■产业扶持
南海2020年出台建筑业发展扶持办法以来,区内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合计新增40家,现有53家,占全市60.67%
■人才倍增
随着南海建筑业企业提级增数,相应建筑行业高级工程师评审通过人数也呈快速增长趋势。近三年区高级工程师评审人数分别为2019年81人,2020年87人(同比增速7%),2021年204人(同比增速134%)
■荣誉
2020年至2022年,南海2个工程获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奖、5个项目获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奖、1个项目获广东省智能建筑优质工程奖、14个项目获广东省房屋市政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示范工地称号。其中,季华实验室一期工程项目获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奖、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结构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文/珠江时报记者周钊泷
通讯员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