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产旅体融合 擦亮文化品牌
以文化人、以文促商、以文润城,为南海打造文化导向型名城贡献“沥”量

■邹伯奇展示馆启用。 珠江时报记者/何燕慧摄
精彩的粤曲表演、“伯奇杯”创意摄影十周年回顾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走进社区与大家面对面“讲古仔”……这是大沥今年在镇内连开六场的“文化快闪”进万家活动,国家级文化资源下沉至社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这是大沥镇持续推进“以文化人、以文促商、以文润城”,为南海打造文化导向型名城贡献“沥”量的缩影。近年来,大沥不断推动文产旅体融合,擦亮红色革命文化、传统特色文化、现代都市文化三大品牌,深化发展群众体育,为城市更新、商贸转型提供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文产融合
赋能商贸发展
在南海区“1114”工作体系中,“文”是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灵魂,而涉及大沥的省佛通衢文化带也纳入其中。
今年,大沥明确提出要打造省佛通衢文化带,以省级非遗盐步老龙礼俗文化为核心,串联起三眼桥等地标,盐步、六村、直街等社区,打造示范文化带。
2021年3月,广佛新城(大沥)文商旅体创产业融合发展
先行区建设启动,吹响全镇文商旅体创产业发展的号角。如今,文旅体融合发展成效初显。广东省智慧青少年宫(大沥宫)、清风雅集(新华书店南海旗舰店)、铜文化中心相继落成启动,为大沥城市更新发展赋能。
此外,广东书法园、智慧图书馆、读书驿站等文化阵地也不断拓展提升,优化文体惠民工程效能。目前,大沥共有36家读书驿站,已覆盖全镇80%的社区,市民可实现“家门口”享受文化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大沥充分发挥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优势,促进全域旅游纵深发展,“+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文化品牌
实现乐民惠民
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大沥镇精心打造红色革命文化、传统特色文化、现代都市文化三大文化品牌,不断焕发文化大沥的活力。
大沥,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是南海农村革命的摇篮。近年来,大沥镇充分利用大沥革命纪念碑、大沥革命展示馆等阵地,开展红色体验游(研学游)、青苗创造营等系列主题活动,以红色文化凝聚奋进力量。
非遗文化,则是大沥镇闪闪发光的特色文化名片。全镇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13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多处。开展非遗文化主题公益夏令营、举行“文化快闪”进万家、直播盐步老龙起龙仪式……大沥镇一直在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不断探索,坚持以创新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
都市文化方面,大沥镇努力打造“新大沥,最活力”文化名片。除了举办2022大沥新春欢乐节等系列活动之外,还重点围绕国家级文化品牌,启动2022年“伯奇杯”系列活动、“大沥杯”广东省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等。
目前,大沥镇下设沥城笔会、蟾龙诗社、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摄影、语言艺术、口哨艺术11大文艺协会,各级会员数量共计超1800人。文艺创作展演获省级奖项16项,市级奖项15项。
群众体育
持续深化发展
作为首批“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镇”,大沥镇同时也是“全国龙狮运动名镇”和“中国龙狮、龙舟运动南海训练基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龙舟、醒狮、篮球、足球、健身操等群众体育活动如火如荼开展。
大沥醒狮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全镇共有醒狮2000多头,舞龙40多条。各级醒狮训练基地和醒狮武馆37个。
2021年,中国龙狮运动协会教练委员会落户大沥,体现了国家龙狮运动协会对南海区以及大沥镇在传承、发扬龙狮运动与文化中所作出努力的肯定。
此外,大沥镇大力落实“全民健身”战略,不遗余力地推进网球运动进社区、进校园。2019年,“大沥镇网球进校园试点学校”——横江小学被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评为“全国青少年网球特色学校”。
2021年5月,大沥首次举办省青少年网球排名赛,广东省网球协会向大沥镇授予“广东省网球特色镇”牌匾,大沥镇也因此成为省内第一个获得网球特色镇称号的镇级单位,标志着网球已成为大沥一张全新的名片。
随着大沥网球中心、大沥游泳中心等设施的投入和完善,加上各项公共文化扶持政策的支持,全民健身活动已全方位融入大沥,向人们展现出大沥人勇于拼搏、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也展现出这个“广佛黄金走廊”的独有魅力。
文/珠江时报记者何燕慧通讯员李翠姗刘韵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