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09月30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千灯湖畔南海新地标“醒”亮登场
    • 微观南海发现不一样的“造梦空间”
    • 《非凡十年活力南海》特刊来了
    • 投资近2亿建老年公寓 将增床位700张
    • 命运与共行大道
    • 习近平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互致贺电
    • 九江鱼游上预制菜产业新风口

    第A02版:要闻

    • “双江”组CP 共建产业园
    • 25强展示科创力量
    • 资源优先配实业 九月供地创新高

    第A03版:要闻

    • 南海龙舟飞桨逐浪 撑起城市新活力
    • p27

    第A04版:映像

    • 微观南海 发现不一样的“造梦空间”

    第A05版:要闻

    • 党员“志愿红”引领城市发展潮流

    第A06版:要闻

    • 这个作业好享受:给爸妈做一顿饭
    • 学生深情表演表达爱国之情
    • 赓续红色血脉强国复兴有我
    • 比拼主播才艺 展示青春风采
    • 习近平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互致贺电
    • p1CD3

    第A07版:镇街

    • 九江发布“腾龙”人才九条措施
    • 新公园环境美 涂鸦墙颜值高
    • 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
    • 拟打造南海纳米电子信息产业园

    第A08版:天下

    • 命运与共行大道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公告
    • p1CD4

    第01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第02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活力南海向未来

    第03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潮正澎湃 帆启新程

    第04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党建引领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第05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攀高逐新 制造基地迈向“智造高地”

    第06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十年南海 “数”说不凡

    第08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以全域空间重塑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的南海探索

    第10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民生为本 幸福花样绽放

    第11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文化领航 千年古郡绽放新魅力

    第12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服务民生民意 铸就履职底色

    第13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创新动力奔涌向前 科创高地加速崛起

    第14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锚定“两高四新” 铺开“万亿”蓝图

    第15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用好“金”招牌 奋力新跨越

    第16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当好企业“娘家人” 助力南商启新程

    第17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打造人城产深度融合的科创高地

    第18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活力南海 大美之城

    第20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无微不至保民生 谋得春风入万家

    第21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市场主体超50万户 品质支撑活力南海

    第22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忠诚铸警魂 笃行护平安

    第23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交通整治有力 群众安全畅行
    • 激活“平安细胞” 共享“平安红利”

    第24版: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 优质均衡有活力 品质教育结硕果

    第25版:工会

    • 多点精准发力 服务情暖职工

    第26版:团区委

    • 后浪奔涌时代 知心人来引路

    第27版:统战/住建水利

    • 集聚“青创力” 造就活力城
    • 提升水环境 喜筑安居梦

    第28版:税务/医保

    • 不断完善医疗保障 市民健康有“医”靠
    • 税惠政策添活力 智慧服务促发展

    第29版:供电

    • 对标世界一流 用心“电”亮南海

    第30版:非凡十年·活力南海

    • 产业兴旺村容靓 九江绘就新图景

    第31版:农行南海分行

    • 扛金融担当 助南海发展

    第32版:佛山建行

    • 建功新金融 以实际行动服务城市发展
    • p27

    第33版:特刊

    • 公园城市 幸福桂城

    第34版:特刊

    • 砥砺奋进十年路 公园城市绽笑颜

    第35版:特刊

    • 十年耕耘不停步喜看今日新答卷

    第36版:特刊

    • 党建覆盖全领域 基层治理常创新

    第37版:特刊

    • 企业城市共成长 科创引领向未来

    第38版:特刊

    • 优质均衡齐发展 美育桂城有特色

    第39版:特刊

    • 文旅发展多元化 粤潮好玩又时尚

    第40版:特刊

    • 政务服务树标杆 营商环境益晒你

    第41版:特刊

    • 市政管理如绣花 城市景观美如画

    第42版:特刊

    • 城市更新开先河 重塑发展新空间

    第43版:特刊

    • 共绘乡村新画卷 同享幸福新生活

    第44版:特刊

    • 城乡处处皆风景 水清岸绿生态美

    第45版:九江

    • 潮起江天阔 扬帆乘东风

    第46版:九江

    • 九江 蓄势起航风正劲 十年砥砺绽芳华
    • 儒林之乡交出精彩答卷

    第48版:九江

    • 九江 奋楫争先再远航

    第49版:特刊

    • 我们走在登山大道上

    第50版:特刊

    • 缔造美好生活非凡十年瞧一“樵”
    • p21

    第52版:特刊

    • 昂扬十年勇毅前行 数说西樵精彩蝶变

    第53版:特刊

    • 强化基层党建 促进高质量发展

    第54版:特刊

    • 结构体系多元化 产业重塑加速跑

    第55版:特刊

    • 擦亮“最岭南”品牌 迸发文旅新活力

    第56版:特刊

    • 办好民生实事 增进“幸福厚度”

    第57版:特刊

    • 从“先行一步”到“先行示范”

    第58版:特刊

    • 打响新兴产业品牌 加速区域创新发展

    第60版:特刊

    • 俯瞰丹灶 大美之城

    第61版:特刊

    • 十年“狮”势造英雄 做强广东第一镇

    第62版:特刊

    • 高位进发绘蓝图 城市狮山谱新篇

    第64版:特刊

    • 图鉴十年城市梦 雄狮阔步新征程

    第65版:特刊

    • 支部建在小区 创新善治局面
    • 争当全国县区级公卫医院领头羊

    第66版:特刊

    • 凝心推进幸福教育 聚力点亮幸福人生
    • 感恩教育润人心 惠及更多新市民

    第67版:特刊

    • 首创雅趣评价体系 激励学子内外兼修
    • 打造“智趣教育”品牌培育智趣好少年

    第68版:特刊

    • 增进民生福祉 小村宜业宜居
    • 人居环境蝶变 乡村治理典范

    第69版:特刊

    • 激活古韵水寨 打造功夫街区
    • 涵养孝善文化 擎画花灯胜地

    第70版:特刊

    • 实现“四城同建”赋能佛北新城

    第71版:特刊

    • 十年创新成样板 崛起科创新引擎

    第72版:特刊

    • 打造高精尖 用“芯”谋发展
    • 34年专注做饼 老字号吃出“文化味”

    第73版:特刊

    • 非凡十年大沥向前

    第74版:产业发展

    • 一个商贸名镇的发展足迹

    第75版:特刊

    • 一座魅“沥”城市的十年逐梦路

    第76版:特刊

    • 一座善治之城的乡村奋进曲

    第77版:特刊

    • 文产旅体融合 擦亮文化品牌
    • 党建激发内驱力 凝聚力量促善治

    第78版:特刊

    • 城市更新加速 唤醒发展活力
    • 电商全域崛起 培育新兴“沥量”

    第79版:特刊

    • 环境靓产业旺“后进”村后劲足
    • 探索“富美新路”奔向美好生活

    第80版:特刊

    • 用好老龙精神 推动全面振兴
    • 党建引领转型 绘就花乡蓝图

    第81版:里水

    • 对未来更好的把握,就是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第82版:里水

    • 一路向前 见证蝶变
    • p129
    • p130
    • p134
    • p135
    • p131
    • p136
    • p132
    • p137
    • p133
    • p138

    第83版:里水

    • 匠心筑梦 有颜有值

    第84版:里水

    • 科创赋能 展翅腾飞

    第85版:里水

    • 大城配套 乐享安居

    第86版:里水

    • 全民创熟 幸福里水

    第88版:里水

    • 一“网”情深 全城守护

    第89版:健康南海

    • 健康南海绘就幸福底色

    第90版:非凡十年·活力南海

    • 人均预期寿命 82.84岁

    第91版:南海区卫健局

    • 建设健康城市 守护幸福南海

    第92版:南海疾控

    • 争创全国一流县区级疾控中心

    第93版:南海医院(华工附六院)

    • 让 99%大重病患者不用走出南海

    第94版: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打造全国中西医结合高地

    第95版:省医南海医院

    • 做南海高质量发展的健康使者

    第96版:南海四院

    •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第97版:南海五院

    • 打造东部高水平医疗中心

    第98版:南海六院

    • 当好广佛医疗健康桥头堡

    第99版:南海七院

    • 打造南海医养结合高地

    第100版:南海区全科医院

    • 为全国基层卫生服务改革探路
  • 数字报首页

11:非凡十年 活力南海

文化领航 千年古郡绽放新魅力

南海坚持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推动产业活力、城市活力、人的活力全面迸发

2022年09月30日

■南海狮团十二雄狮齐亮相,南海醒狮文化蜚声海内外。 珠江时报记者/穆纪武摄

■南海大力建设公共图书馆,让文化服务触手可及。图为西樵观心小镇读书驿站。

文化是国家的根、民族的魂,是人民幸福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海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文化自信,聚力大文化格局构建,持续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绘就“诗和远方”的新画卷。

这十年,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广泛传播,文明之花绽放南海大地,文化事业点亮群众幸福生活,文化产业驶入“新蓝海”。

迈上新征程,南海将坚持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推动产业活力、城市活力、人的活力全面迸发,让千年古郡新魅力持续绽放,为佛山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全面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作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更大贡献。

培元铸魂

高举思想旗帜聚人心

思想的力量最深刻、最持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近年来,南海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走深走实走心上持续用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人心,使之成为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十年来,南海大地上持续涌动学习新理论的热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一系列学习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区委宣讲团、基层宣讲团等一批宣讲骨干持续涌现,他们深入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党史学习教育“三个100”(100场党史宣讲、100堂微党课、100场共读党史)、“学习强国”学习运动会等群众主题宣教活动持续开展,引导广大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十年来,文明之花在南海大地上持续绽放: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有力推动了农民文明素养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一大批文明单位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一个个文明家庭传承弘扬优良家风,陈燕梅等先进道德模范持续涌现……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气愈加浓厚。

截至目前,南海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所7个、站290个、点595个,文明实践阵地遍地开花,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同时,上线南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线上供需对接平台,构建“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工作闭环,以更高效能、更优质的文明创建惠及民生。

人民至上

文化润民提升幸福感

“以前带孩子看书,要开车到图书馆,如今过条马路就能实现。”大沥镇大镇社区居民范晓慧说,自从家门口有了智慧图书馆,孩子慢慢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这是政府送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平胜大桥下曾经杂草丛生、卫生情况恶劣。去年,南海投入1800万元在此打造了佛山最大的全天候街头极限运动公园,吸引不少极限运动爱好者前来体验。市民林嘉欣直夸桥下空间改造提升是一项民心工程。

群众满满的幸福感,是南海扎实推动基本公共文体服务优质均衡、触手可及的缩影。一直以来,南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回应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待。十年来,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更丰富、更便捷。

文体设施,遍布城乡。南海体育中心、飞鸿馆、樵山文化中心等文化新地标投入使用;南海文化中心、南海艺术中心、有为馆等加快建设;全区已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90个、公共图书馆241个(含智慧图书馆225个)、社区体育公园351个,博物馆10家,成功构建了“十分钟文化圈”“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并在全国率先推动智慧图书馆、社区体育公园村居全覆盖。

群众文化,百花齐放。公共艺术展、广东省有为文学奖、南海区百村(居)男子篮球赛、狮王争霸赛等“南海艺术四季”“南海快乐运动”系列品牌文体活动精彩纷呈;“曲艺精品下基层”“高雅艺术进剧场”“非遗进校园”“粤剧粤曲进校园”“功夫角”等惠民项目深入实施;近年来,南海平均每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超6000场次,覆盖人群超400万人次,让群众收获满满幸福感。

精品创作,引领风尚。“中国曲艺之乡”、广东省首个“文学之城”、现代工笔画院“华南创作基地”、“艺术广东交流展”、“广东省有为文学奖”等先后落户南海,助推南海文化事业迈上更高台阶。近五年,南海获得文艺创作展演奖项国家级288项、省级1017项,两级获奖指标均位居五区前列,南海的城市活力不断彰显。

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让群众收获更多、幸福更多,是文化事业发展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如今,文化润民照进了群众的幸福生活,南海四度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正是南海人共建共享文化建设成果的印证。

守正创新

探索文旅产业新蓝海

千灯湖畔上演《千灯谣》《幻彩耀灯湖》等大型数字文旅剧,夜光龙舟漂移让传统文化“火出圈”……不久前,千灯湖片区成功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以“文化”点亮城市“烟火气”,正是南海深化文商旅体创融合发展的制胜法宝。

近年来,南海加快构建东部“文化+创意”,中部“文化+商业”“文化+科技”,西部“文化+旅游”的发展格局。经第三方机构测算,2020年南海区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总产值约948.86亿元,文化产业已成为南海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

以旅游业为例,南海提出“一山两江三片区”全域旅游格局,全力建设“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旅游生态圈。此外,以“南海好功夫”为切入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武术交流中心落户西樵,并持续举办“五一”全国南北狮王争霸赛、“十一”世界华人狮王争霸赛等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狮艺赛事。今年9月,南海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近年来,南海积极推进广府文化(南海)生态保护区的申报和建设。今年3月,南海重磅发布桑园围水脉建设规划,并启动南海大地艺术节。南海将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桑园围为中心,沿水脉串联丹灶、西樵、九江三镇44个村落,将绵延的文化脉络串珠成链,盘活沿线松塘村、西樵山、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等文化旅游资源,努力把桑园围水脉打造成为“国家级文化公园”。

与此同时,影视演艺、休闲体育、电竞动漫、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加速发展。虎牙、欢聚集团等国内互联网龙头企业进驻,宋城·佛山千古情、大湾区影视制作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电竞文创产业中心、碧+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龙头项目落地,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全球AI文创大赛永久落户南海,这场顶级赛事将会持续促进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以及AI文创大赛的最新成果在南海转化、落地,推动南海“两业”融合、“两化”转型。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今年6月,南海区委区政府提出打造“三带三区”文旅发展格局,即以省佛通衢文化带、广府源流文化带、桑园围文化带“三带”和以千灯湖中央活力区、大桃园产城活力区、环樵山水乡活力区“三区”,突破镇街行政界线、串联东中西文旅资源,为南海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可以预见,以文化为引领,南海这座千年古郡将打开现代化活力新图景,向世界呈现更多想象力。

数读成效

公共文化服务

●截至2022年8月,全区累计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90个,公共图书馆241个(含智慧图书馆225个),社区体育公园351个,博物馆10家,四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中心、所、站、点)893个,成功构建“十分钟文化圈”“十分钟体育健身圈”。

●近年来,平均每年举办文化活动约6000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超400万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全区共有391处各级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8处

●全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7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14项,市级非遗项目24项,区级非遗项目37项

文化产业

●经第三方机构测算,2020年,南海区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总产值约948.86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约304.6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9.6%

●2021年,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数约1332.3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7.38亿元,其中接待过夜旅游人数677.64万人次

●千灯湖片区、听音湖片区分别入选国家级、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南海有礼”系列文创产品入选“2021年度中国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开发案例”

文/珠江时报记者黎小燕 通讯员南宣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