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
争当全国县区级公卫医院领头羊

■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精神科医生为群众解答心理健康问题。 通讯员供图
非凡十年显担当,载誉归来一甲子。
1958年,罗村卫生院成立,正是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的前身,至今已“64岁”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坚持党建引领,担当起全国首家县区级公共卫生医院的新使命。
十年来,该院做好“错位发展”的思考部署,按照“大专科、强综合”办院方向,在现有的医疗救治职能基础上,探索公共卫生职能转变,增加慢性病、职业病、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职能,实践“医防融合、以医促防”的公共卫生工作新模式,逐步建成“防、治、康、管、研”五位一体的整合型公共卫生医院,争当全国县区级公卫医院领头羊。
医防融合
做强全国首家县区级公共卫生医院
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坐落于南海区狮山镇罗村城区中心,地处佛山西站的核心圈,交通十分便捷,是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公立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该院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罗村卫生院,2019年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国首家县区级公共卫生医院。2020年正式由“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变更为“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增挂“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佛山市南海区精神卫生中心”牌子。
“十年来,党建引领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黄美泰表示,该院坚持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致力于重点专科建设,形成以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手足外科、职业卫生、监管医疗为主的专科群体,实践“医防融合、以医促防”的公共卫生工作新模式,护佑人民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该院发挥公卫医院特殊职能,开展精准防控。由于地处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的门户重位,该院日常还肩负起佛山西站中高风险人员采样、居家上门采样、狮山镇罗村片区单位及学校的采样工作,创新开展“送苗上门”,做到主动搜索、达到精准防控,更好地守护罗村人民及“新狮山人”的健康,为城市狮山提供医疗支撑。
以医促防
开设市首家综合医院设置的精神专科
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打造了南海区“十四五”医学重点专科——精神科、骨科(手足外科、骨科),以及南海区“十四五”医学特色专科——职业病科。精神科从2016年开设精神卫生专科门诊,到现有编制床位280张,今年底有望增加床位至450张,对标三级专科医院建设,成为佛山市首家综合医院设置的精神专科。
“经过多年探索,我们的精神专科形成了‘大专科、强综合’的鲜明特色。”精神专科设在综合医院的好处有哪些?黄美泰举例,许多精神专科病人都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其他疾病,“普通综合医院不能救治精神专科病人,而精神专科医院又不具备综合诊治的能力,我们刚好弥补了这个空缺。”
该院精神科还设有精神、失眠等专科门诊,2021年开通精神类疾病门诊特定病种确认资格,是南海区唯一一家有此资格的医疗卫生单位,可以办理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等六种疾病的门诊特病。
该院手足外科也是南海区“十四五”医学重点专科,各类断指、断趾、断肢再植成活率达到96.5%,拇指与手指再造成功率达99%,各类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的手术成功率为98%,居国内较高水平。近年来,每年完成手术2000余台,已成功治愈5万多例各类工伤患者。
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还新增了一个南海区“十四五”医学特色专科——职业病科,并被确定为南海区尘肺病康复中心站,为南海的尘肺病病人提供康复医疗服务。南海区职业病防治中心也依托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进行建设,主要涵盖职业病治疗和康复、职业健康检查和质量控制、职业病诊断等。
国内首创
监管医疗南海模式
作为监管特殊场所的医疗机构,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探索出的“监管医疗南海模式”在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卫健委等部门组织的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专业化相关会议中作经验交流,管理经验向全省、全国推广,并多次受到各级表彰。
该模式自2014年运作以来,成绩显著。2015年,南海公安监管场所医疗专业化建设工作荣获公安部颁发的“监管场所卫生专业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16年成为国家调研基地,为佛山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作出重大贡献。
文/珠江时报记者孙茜通讯员杨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