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山镇公共服务办公室
支部建在小区 创新善治局面

■狮山镇党群服务中心新址(效果图),即将竣工并投入使用。
9月18日,狮山镇塘中社区“创熟”再出新招,推出小区楼长“积分制”管理模式;狮城社区以湖景湾小区为试点,建立“小区党支部+业委会+楼长+物业+社工”的“五方联动创熟机制”,实现协商共治……
塘中社区与狮城社区便是狮山镇基层善治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狮山始终落实“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的发展宗旨,狮山镇公共服务办公室、狮山镇党群服务中心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创新,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筑牢“前沿阵地”基层治理硬起来
基层治理离不开实打实的要素保障。夯实基层治理的基础保障,筑牢基层阵地,实现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服务“一站式”供给,让基层治理也能有硬条件。
党的十八大召开那年,狮山探索建立南海区首个社区工作坊——小塘社区工作坊,帮助“3545”就业困难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次年,家·南海狮山树本产业家园开园,成为全市首个专门服务产业工人的产业家园、全区首个立足工业园区的创新社会服务综合载体,形成政府、企业、商会、社会组织、工人“五位一体”的产业工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实现产业工人与当地社区的“共建、共享、共融、共治”。
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狮山以“社工机构、义工队伍、高校组织、企业社团”四驾公益组织“马车”,投入约1500万元,持续开展社会治理服务,支持近60个社会服务阵地,购买37个专项社会工作服务,资助74个公益创投项目,构建起“民生需求为导向、政府推动为核心、民间运作为动力、产业工人为活力”的社会协同共治局面。
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最根本的一条是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18年,狮山成立树本狮山创益中心联合党支部及狮山镇党员社工志愿服务队,打造“党建+学习”平台,探索“党建+公益”服务路径,联动社会组织及企业组织,为困难群众开展“红色公益行”系列活动。
狮城社区将支部建在小区上,在湖景湾小区建设党群社工服务站,形成“党支部+楼长+业委会+物管+社工”的党群议事协商机制,小区里的常见问题得到解决。
十年来,狮山的社会组织从2012年3个跃升至2021年200多个,每年开展超千场服务活动;狮山树本产业家园成立五年服务人数近10万人次;全镇实现村村有社会组织服务阵地。
党建引领“创熟”基层治理频出新招
狮山作为产业大镇,人口流动密集,常住人口超100万,其中非户籍人口超60万。75个村(社区)中有12个城市社区122个物业小区,户籍人口约13万人,绝大部分为新市民。基层社会治理难度较大。
狮山探索社区居民自治新模式,启动“睦邻之家”项目,率先试行楼长管理机制,并写入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当年起,狮山以塘中社区为试点“楼长制”,并逐步在驿园、罗湖、乐安、大浩湖、狮城等城市社区推广,成功探索出“五抓五建”的“创熟睦邻”社区治理新路径,创建“熟人社区”。
狮山突出党建引领,挖掘并动员社区居民中的党员担任楼长,组建“党员楼长志愿服务队”,并将楼长纳入三级党建网格,构建起“社区党委-楼长团队-居民群众”党群共建共治的小区治理平台。目前,全镇楼长920多人,其中党员楼长161人,党员楼长志愿服务队12个,志愿者384人,2021年度服务时数达12502小时。
乐安社区大力培育楼长队伍,以项目化运作推进组织化发展并进一步完善议事协商机制、社区矛盾解决机制,逐步建立老旧小区“创熟”治理体系;罗湖社区坚持“一核多元”,搭建楼长参与社区治理“三级机制”,在现有15个物业小区中,建立了10个小区二级网格,以及包括红色物业在内的51个党小组,基本实现了“支部建在小区上,小组设在楼栋里”……十年来,狮山以“创熟”不断为基层善治赋能。
这十年,是狮山基层治理取得非凡成就的十年,是社会基层走向良治善治的十年,探索出“党组织+社工+楼长+物业+居民+企业”以及“党建+社工+楼长+N”的多元联动共建“创熟”模式,让狮山的“创熟”工作从促社区共融的1.0版本,发展到以党建引领居民参与社会治理为核心的2.0版本,不断为城市狮山赋能。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福云通讯员蔡月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