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南海故事 凝聚奋进力量
南海创新形式宣讲宣传,让党的好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4月23日,社会各界代表在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共读党史,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通讯员供图)

■南海区党史学习教育之“学习强国”学习运动会总决赛的参赛选手正合力解答道道题目。 珠江时报记者/刘伟鹏摄
党史知识竞赛、时评大赛、主题演讲比赛、“红心向党”歌咏大赛……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覆盖面,从3月起,南海区委宣传部策划推出党史学习教育之“学习强国”学习运动会,广大党员群众自发组队PK,自觉学习百年党史,争当最强学习达人。
这是南海区创新学习教育形式,推动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南海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不断强化责任感、使命感,凝心聚力、守正创新,在统一思想中聚合磅礴之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发挥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海落地生根、结出丰硕硕果,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用好南海讲师团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宣传思想工作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事关党心民心所向。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凝聚广泛思想共识、熔铸坚实的精神支撑。
党的十九大以来,南海讲师团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的部署要求,多领域选拔讲师队伍、立体化构筑宣讲平台、网络化开展理论传播,通过系列活动力促学思践悟,引导全区基层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为进一步增强理论宣讲覆盖面,南海讲师团队与全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实现有机衔接,有效强化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群体的宣讲。同时,讲师团积极推出“送课”项目,组织讲师团成员深入区直部门、各镇(街道),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开展理论宣讲,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和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把理论宣讲服务送到千家万户、覆盖各个层次的社会群体。
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做到既有理论深度,也有民生温度。
在开展理论宣讲过程中,南海讲师团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阵地,结合广大群众实际需求和关心关切,把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与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把党“想说的”和人民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开展“菜单式”宣讲,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回应需求、有的放矢、解难答疑,确保理论宣传贴近生活、回应现实、走进人心。
为了让党的创新理论更接地气,力促学思践悟出实效,2020年以来,南海讲师团依托创思驿站策划推出“网红三部曲”等系列活动,结合全区疫情防控工作、复工复产工作,先后策划推出“抗疫”微慕课大赛、南海区网红工厂大赛,把党的创新理论与群众关切有机结合起来。其中,结合“城乡融合、全面小康”主题策划推出的网红音乐大赛,共收集涉及抗疫、城乡、小康、工人、强国主题的原创歌曲超过200多首,通过一场网红音乐盛宴生动展现了南海全面小康图景。
据统计,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区各级已累计举办理论宣讲讲座3000多场,直接受众超过30万人次,组织各类理论调研和学思践悟实践活动近百场次,参与群众超过10万人次;同时,在互联网平台推出理论宣教报道及相关音视频作品近千条次,网络传播点击流量过千万,真正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海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当前,南海正持续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为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南海组建了党史学习教育区委宣讲团,联动南海讲师团、区百姓讲师团在全区党员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进机关、走进村(居)、走进企业、走进校园、走进网站。
活用红色文化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入人心
红色文化记录着党的辉煌历史,蕴含着党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
“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4月23日,在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南海区党史百场共读暨艺术四季群众文艺展演活动在此举行。当天,全区共设置100个共读点,过万名党员干部、师生、社区居民、产业工人共读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图书,回顾百年大党光辉历程,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
党史百场共读是南海区“三个一百”党史学习教育(即开展100场党史宣讲、100堂微党课、100场共读党史)的其中一项,也是南海区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品牌活动之一。
南海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拥有14个革命老区村,以及革命遗址、旧址、革命纪念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正是南海开展红色研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的重要阵地。
目前,南海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已公布了7个党史学习教育参观点,包括中共南海县委旧址、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区梦觉故居、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并将参观点位与旅行社进行对接,与旅游景点串联,推动全民学党史。同时,策划6条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的精品线路,全面勾勒南海红色地图,让广大群众主动探索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重温峥嵘岁月。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红色文艺精品的创作与传播是一个重要途径。近日,南海区一批红色主题美术作品初稿集体亮相,包括雕塑《洪流1927—广州起义大沥战斗》、国画《曙光》等,通过美术作品再现波澜壮阔的革命场景,唤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志。
同时,南海戏剧人才扎根本土、深植时代,创作出大型话剧《水尾村的笑声》等一批党史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水尾村的笑声》是南海区原创大型粤语话剧,讲述珠三角一个有着500年历史的“水尾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改造故事。年近古稀的老党员劳细牛秉持初心和使命,带领村民走上古村活化、文旅结合、乡村振兴的道路,该话剧充分展现了新农村建设者振兴乡村的智慧、决心、信心。
此外,南海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还把学党史与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紧密结合,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贴近群众需求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其中,“看电影学党史”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活动走进全区286个村居,让群众从电影场景中感悟革命历史,汲取精神力量。
线下精彩,线上活跃。今年5月,南海区举办“华韵经典”爱国歌曲大赛,在全民K歌、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号召广大市民选唱红色经典歌曲清单,最后择优筛选100首歌曲进行线上K歌大赛,充分调动群众的文艺热情,激发广大党员群众的爱国爱党信念。
宣传“南海好功夫”全面提升城市精神品格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南海全区上下正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机遇,围绕创新发展引领区、城乡融合示范区、广佛同城先行区、人文生态宜居区目标定位,推动南海的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宣传文化工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基。”在2021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南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黎妍表示,新的一年,南海将凝心聚力、守正创新,奋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今年,南海将持续擦亮“南海好功夫”城市名片,深挖南海功夫文化历史和资源,结合功夫大赛、功夫文化博物馆等宣传载体,线上线下一体化推进,开展南海好功夫IP整合营销。同时,积极开发南海超级IP,通过身份授予、故事营销、粉丝推广、话题营销、城市推介活动等方式层层递进,开展全媒体矩阵传播,实现南海城市品牌形象的高效输出。
与此同时,以努力争当新时代文明实践省级试点排头兵为目标,南海还将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创思驿站、文化祠堂、幸福院、村史馆等特色阵地资源,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使其成为面向群众开展理论宣传教育、科普教育、文化体育活动、文明素养实践的重要阵地。积极推动“南海好人”“志愿者之城”“好家风”等文明创建品牌再升级,通过内化的道德建设、榜样感召和外在的文明环境和服务优化,不断提升南海的文明程度,以深耕厚培久久为功,实现文明创建成风化人。
党史学习教育要见成效,就是要为民办实事。“城乡公共文体设施完善”是2021年度南海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涵盖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智慧图书馆、社区体育公园、全民健身公园二期、南海体育中心1期等建设内容。
在公共文体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方面,南海区将全力提速南海文化中心、体育中心、艺术中心、有为馆和全民体育公园二期建设;加快推进桂城映月湖文化中心、大沥黄岐文体中心、南海高新区文化中心、里水里湖新城文化中心,以及丹灶康园片区文化设施等镇级公共文体场馆建设,以设施为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文/珠江时报记者柯凌娜黎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