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
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为企业减负

■卢先生仅用10分钟就办理了全省首份智能办理的《特种设备(电梯)使用登记证书》。
珠江时报记者/黄永程摄

■南海区市场监管系统党员志愿者支援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通讯员供图)
10分钟,是工程师卢锐文在南海办理一份《特种设备(电梯)使用登记证书》要使用的时间,比原来快了整整8个工作日。
特种设备的平均审批时间从原来的8个工作日压缩到10分钟,企业开办全流程用时从平均5个工作日压缩到1.5个工作日,前置审批事项减少84.5%……
近年来,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减少办事时间,增加办事便利度,不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为区域发展奠定基础。
/持续改革/半年新增市场主体5万户
2020年,南海新设立市场主体9.1万户,同比增加14.4%;2021年,截至6月15日,南海新设立市场主体约5万户。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市场一度比较担心和关注的市场主体“退出潮”并未在南海出现,反而保持稳健增长。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市场主体信心回暖的背后,是南海企业开办便利度的提升等一系列商事制度改革红利强势对冲疫情影响。
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大幕拉开后,南海就频出创新之举。其中,2014年,南海以实施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为切入点,先后推行了年检改年报、“先照后证”、“住所申报制度”等一批改革举措,持续降低准入门槛。
南海商事登记制度便利化改革在探索中不断深化。2014年以来,南海已将原226项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删减为35项,其余事项改为后置审批事项或取消;率先进行智能商事登记改革,使群众通过自助服务终端,就能完成商事登记全流程工作,无需人工介入,最快5分钟办结;首创“跨境通办”改革,实现香港、澳门投资者通过自助服务终端“跨境通办”,在南海区投资开办企业;创新“一照通”改革,将许可信息通过二维码加载在营业执照,不再发放相关纸质许可证件;深化“证照联办”改革,将营业执照和其他部门许可审批整合为联办主题,实现许可审批结果信息在线上动态显示,进一步为企业减负。
/勇挑重担/行政审批改革步伐加快
从“面对面”到“键对键”,从一周办理到5分钟出照,从“一照多证”到“一照通行”的飞跃……行政审批改革提效步伐越来越快,激活了南海创新创业的“一池春水”。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全区各类市场主体已经达到了41.7万户,比2014年初的14.33万户增加了27.37万户,增长了约191%。
行政审批改革提效的背后,是一批推进改革、勇立潮头的政务服务工作者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努力,他们敢于啃硬骨头,勇于迎难而上,以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在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带头抓改革、抓创新,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职责;各大业务科室的党员则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在实践中磨炼斗争精神和本领,做好改革攻坚“排头兵”。
在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了17年的李洋,是行政许可与登记注册股一名科员,从2014年开始就一直参与商事制度改革工作。对她而言,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意味着要经常接受新变化,比如法律法规时时更新、业务系统经常升级等,为此她经常利用下班后的时间钻研新知识,并且还将新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指引,分享给同事。不仅如此,她与同事还经常利用线下研讨会、交流会加强学习,共同为商事制度改革出点子。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首要的是我们党员干部要讲政治,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提供重要保障。”李洋说,“把便利留给企业,把困难留给自己,要把国家商事制度改革的红利实实在在地传递到企业,让他们更快落地、更健康地成长经营,这是我们的责任。”
/技术护航/守护群众舌尖安全
当前,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动力,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把学习成效体现为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工作实效,积极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5月26日,由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打造的南海区食品安全风险检测预警系统上线。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兆辉介绍,该系统的启用进一步完善风险监测体系,同时也会形成快检-处理-溯源,到数据汇总分析-预警-后续监管的闭环式管理新模式。
据了解,南海区食品安全风险检测预警系统能够把日常食用农产品快检、食品监督抽检中产生的大量抽检数据,进行集中评估分析和统一研判,建立风险评估管理体系,从而实现风险预警预报,同时还能及时发布消费警示,适时帮助监管部门确定监管方向和措施。
该系统自2020年9月启动试运行以来,一共建成了618个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点,共产生及收集到食用农产品快检数据45万批次,其中检出阳性不合格样品4834批次,不合格率为1.1%,涉及阳性不合格批次的食用农产品19.7吨,均已启动后续处置机制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溯源追查处置。
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接下来,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拟在原来618个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点基础上,增设382个快检点,在2021年底总数增至1000个,涵盖全区所有的农贸市场,大部分学校、托幼机构及机关事业单位食堂,部分重点餐饮企业、食材配送协会及商超等,扩大食品安全监测范围,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对话
多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化为群众办实事行动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什么新的形式?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记者就此采访了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兆辉。
记者:党史学习教育方面,采取了哪些学习形式?
许兆辉: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引导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贯穿到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
一是党组成员带头学。比如,制定了《党组理论中心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方案》,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示范带动作用,把党史学习贯穿全年。
二是聚焦重点,共购买400册党史学习必读书目发到支部和党员手中,引导党员干部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鼓励全体党员做好笔记和撰写学习心得,并评选优秀的予以展示。
三是强化培训,在培训中设置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课程,让广大干部职工在讲师授课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四是丰富学习载体,着力构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集体学和自学互为补充的学习模式,充分运用“学习强国”APP、党建网、共产党员网等线上学习平台,并组织党员参加区党史学习教育之“学习强国”运动会。
记者: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
许兆辉:一是公布首批“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分别是商事登记“一照通”改革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两个项目,3月以来共惠及群众3281人次;二是深化党员到村(社区)“双报到”工作,要求党员积极参加所在社区的志愿活动,目前服务时数达到420小时;三是送服务进社区,主要通过现场设摊的方式,为居民提供食用农产品免费快检、食品药品安全免费咨询和消费维权知识咨询,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了解市场监管工作业务。3月以来,共举办5场现场宣传活动;四是送了7场服务进企业,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量管理、标准、计量、检验检测方面的现场指导。
记者: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如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许兆辉: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努力提升服务发展能力和市场治理水平,奋力开创新时代全区市场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特别是突出为“我为群众办实事”,打造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民生工程,提升市场软硬件水平、打造智信市场;还将从推动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方面综合施策,从市场准入到信用管理、品牌建设、商标专利培育、标准引领、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全方位的促进服务,提升南海区市场经济发展质量水平。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春妹通讯员李凤邓秀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