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沥革命展示馆:铭刻大沥战斗印记
大沥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升级一批“红色载体”,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

■学生在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先烈。
珠江时报记者/李翠贞摄
中国共产党在大沥发展了南海农村第一批党员,建立了南海农村第一个党小组,建立了南海农村第一个区级和乡级农民协会……作为南海革命的摇篮,大沥拥有丰富的红色记忆。今年,大沥镇创新推出八大主题,全面铺开党史学习教育,包括聆听一场红色宣讲、诵读一个红色经典、选树一批先锋模范、打卡一个红色基地、组织一次红色研学、颂唱一首爱国歌曲、展示一批红色作品、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其中的红色基地和红色研学,与大沥镇新推出的“红色打卡地图”紧密相关。
为了更好地存留历史,大沥镇今年对大沥革命展示馆、钟边铁村牌坊等进行升级改造,也在大镇、白沙等社区建设村史馆或乡情馆,并推出大沥镇党史学习教育学习点,制作“红色打卡地图”,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
/红色记忆/
播下南海最早一批“红色种子”
位于广佛路旁的大沥公园,相比以往,今年迎来更多前来参观的市民。这里耸立着雄伟的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述说着当年发生在大沥的革命历史。
1921年8月,中共广东支部成立,梁复燃与王寒烬、郭植生成为南海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1924年冬天,梁复燃在大沥铁村建立了南海农村第一个党小组。紧随其后,大沥革命志士谢颂雅、周侠生、张霭泉等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南海农村发展的第一批党员和建立的第一个党小组。他们以大镇邮局为阵地,在大镇、钟边、铁村等地广泛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武装力量。
1925年初,南海第一个农民协会在大沥龙溪成立。随后,大镇、钟边等相继成立了农民协会,掀起了农民运动热潮。当年春夏间,九区农民协会在大沥大镇成立,会址设立在大镇乡的南溪和念三公祠。革命同志想方设法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工农政策,散发传单,宣传革命发动群众。大镇、钟边、铁村等村的农民利用狮会举办之机,避过敌人耳目,互相串联,紧紧团结在农会周围。
192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南海建立了第一个县级组织机构,陈道周成为中共南海县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在后来配合广州起义的大沥战斗中,他们成了关键力量。
1927年12月12日,为配合广州起义,陈道周率领南海农民赤卫军第一团200余人攻占了大沥圩。13日下午,赤卫军遭到反动民团武装2000余人的包围袭击。赤卫军虽经浴血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至14日,除小部分人员突围外,包括陈道周、周侠生等在内的104名赤卫军指战员壮烈牺牲。
/红色资源/大沥革命展示馆改造后重新开放
大沥公园内,在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不远处,是已完成提升改造的大沥革命展示馆,这是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的配套展馆。自2018年9月对外开放至2021年3月,累计接待团队参观学习超300批次、超10000人次,接待个人参观超3000人次。
展馆于2021年6月底重新对外开放,改造后的展馆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集中梳理1927年广州起义大沥战斗的史实和大沥红色革命的发展历史,并陈列多件革命战士们使用过的手枪、子弹、大刀,甚至是革命过程中拟定的章程等革命文物和历史影像资料,直观地展示90多年前广州起义大沥战斗的峥嵘岁月。
提升改造后,该馆以“革命摇篮四个‘第一’”、“广州起义大沥战斗”、“革命堡垒星火燎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四个部分,充分展示大沥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彰显大沥在南海地方党史上的独特地位,更能让群众体味感悟大沥从农业小镇蜕变为商贸名镇的改革创新实践。
目前,以大沥革命展示馆升级改造为契机,大沥正进一步挖掘传承大沥红色革命基因,加大红色资源的挖掘、宣传和利用力度,使红色资源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党的理论、党的历史的生动课堂。
/红色遗址/升级红色载体传承革命薪火
今年4月25日举行的“铭初心暖民心念党恩跟党走”大沥镇党史学习教育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发布会上,党史学习教育八大主题、两大平台升级改造计划、第一批参观点、165项为群众办实事清单相继发布。
其中,八大主题党史学习教育的践行需要发挥“红色载体”的作用,为此活动还分别发布了大沥镇委党校和大沥革命展示馆的升级改造计划以及第一批党史学习教育学习点。包括大沥革命展示馆的一批“红色载体”,均被纳入大沥镇发布的第一批党史教育参观点中。这批参观点分为红色基地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类、党建阵地类三大类别。当中有不少属于社区一级阵地。
此外,大沥有不少村居对红色旧址进行活化。2020年7月,铁村入选南海区第5批古村活化工程。该村积极活化古建筑、革命先烈遗址等,打造铁村红色文化馆等党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红色资源焕发新生命力。
同样进行旧址活化的还有白沙社区。目前,白沙社区正利用社区村史馆,打造一个红色家风展厅。“白沙四杜”在战争年代坚守着同样的家国情怀,他们的事迹也将在焕然一新的村史馆中供市民参观了解。
如今,钟边铁村、白沙等有着历史印记的红色教育基地正加快推进古村活化项目相关工作。相信不久后,这些历史悠久的红色古村必将再次焕发光彩。随着一大批“红色载体”升级,大沥期望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得以代代传承,继续照亮奋进前行的道路。
文/珠江时报记者吴志恒通讯员高淑贤何慧慧黎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