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06月28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百年辉煌,砥砺初心向复兴
    • 聚焦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
    • 《永远跟党走》特刊今日发行
    • “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将隆重举行
    • 堂食已恢复 防疫不放松
    •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 作文体现立德树人 物理渗透民族自豪

    第A02版:要闻

    • 百年辉煌,砥砺初心向复兴

    第A03版:要闻

    • 南海 打造区域教育高地 让群众真切感受幸福

    第A04版:要闻

    • 37440件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 南海区档案馆征集建党百年红色档案资料
    • p29

    第A05版:要闻

    • 穿上了这身衣服我就要穿一辈子
    • 为管控区域居民守护“心理防线”
    • 明知道辛苦都争着上 这是医护人员的担当

    第A06版:要闻

    • 进门亮码测温 市民安心用餐

    第A07版:教育

    • 各校“花式”送祝福 为考生加油鼓劲
    • 广东徐工建机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告(征求意见稿公示)

    第A08版:镇街

    • 地下是净水设备 地面是儿童公园
    • 强化隐患排查 防范事故发生
    • 近万名产业工人同时在线学党史
    • p27

    第B01版:特刊

    • 医心向党 植根于民
    • 学百年党史 做南海雄师

    第B02版:特刊

    • 石门中学 学在南海的品牌品质教育的名片南海人民的骄傲
    •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第01版:特刊

    • 伟业铭刻史册 丰碑昭示未来

    第02版:特刊

    • 南海工农运动 掀起革命浪潮

    第03版:特刊

    • 燃起革命之火 照亮前行道路

    第04版:特刊

    • 不屈不挠抗争 谱写抗日壮歌

    第05版:特刊

    • 建立民主政权 人民当家作主

    第06版:学百年党史做南海雄师

    • 赓续精神血脉 汲取前行力量

    第08版:特刊

    • 中共南海县委旧址:展现革命斗争历程
    • 大沥革命展示馆:铭刻大沥战斗印记

    第09版:特刊

    • 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讲好南海革命故事
    • 区梦觉生平事迹展陈馆:红色景点传承爱国情怀

    第10版:特刊

    • 百年巨变图说“南海奇迹”

    第12版:特刊

    • 走深走实学党史 汇聚发展新动能

    第13版:特刊

    • “急难愁盼”有回应 办好办实大小事

    第14版:特刊

    • 党史学习进企业 红色力量促发展

    第15版:特刊

    • “创新+走心”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第16版:特刊

    • 学思践悟聚力量 笃行实干开新局

    第17版:特刊

    • 凝心聚力学党史 有为政协谱新篇

    第18版:特刊

    • 讲好南海故事 凝聚奋进力量

    第19版:特刊

    • 凝聚青春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

    第20版:特刊

    • 警心向党铸忠诚 风雨砥砺为人民

    第21版:特刊

    • 用脚步丈量民情 用行动温暖民心

    第22版:特刊

    • 当好民企“娘家人” 架起政企“连心桥”

    第23版:特刊

    • 党史学习掀热潮为 民办事有实招

    第24版:特刊

    • 创新举措践初心 实事办到心坎上

    第25版:特刊

    • 集结改革之力 再创南海辉煌

    第28版:特刊

    • 敢为人先 改革精气神激荡千年

    第29版:特刊

    • 南海雄师闯新路 城乡融合再出发

    第30版:特刊

    •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推动南海城乡融合发展

    第31版:特刊

    • 工业重镇蜕变 城市能级跨越
    • 学史力行显担当 为民实事办出彩

    第32版:特刊

    • 敢闯敢创敢干 铸就湾区氢城

    第33版:特刊

    • 大招商招大商“两高四新”崛起

    第34版:特刊

    • 牵住科创“牛鼻子”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35版:特刊

    •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打造一流教育强区

    第36版:特刊

    • 托起市民安居梦 写好南海“水”文章

    第37版:特刊

    • 守护南海“清净蓝” 描绘发展“新底色”

    第38版:特刊

    • 减负稳岗挖潜力 惠民暖企保民生

    第39版:特刊

    • 以“一网统管”提升数字治理水平

    第40版:特刊

    • 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

    第41版:特刊

    • 筑起防疫墙 当好健康守护人

    第42版:特刊

    • 守正创新再出发 担当作为办实事

    第43版:特刊

    • 党建引领 医惠万家

    第44版:特刊

    • 党建引领新发展 金融服务显担当
    • p38

    第45版:特刊

    • 不忘初心使命 争做南海雄师

    第46版:特刊

    • 南海雄师奋勇争先 复兴路上阔步前行

    第48版:特刊

    • 百年风华 数说南海

    第50版:特刊

    • 桂城城市巨变显品质发展红利惠民生

    第52版:特刊

    • 九江 党建引领聚合力点燃发展“红引擎”

    第54版:特刊

    • 西樵 聚力高质量党建 攻坚高质量发展

    第56版:特刊

    • 丹灶 党建引领激活力 闯出一条蝶变路

    第58版:特刊

    • 狮山 聚焦高质量发展 书写新时代答卷

    第60版:特刊

    • 大沥 党员上好“三堂课”“金色名片”显成色

    第62版:特刊

    • 里水 一张蓝图绘到底 湾区名镇谱新篇

    第64版:特刊

    • 党工团联动发展 打造“两新”组织典范

    第65版:特刊

    • 从农田到餐桌 把好百万人“食材关”

    第66版:特刊

    • 创新党建工作法 “盈宇模式”展风采
    • 坚守法治之路 维护公平正义

    第67版:特刊

    • 党建引领筑根基 金融护航促发展
    • 以党建为总抓手 促家具行业发展

    第68版:特刊

    • 担起社会责任 做佛山人美好生活承载者
    • p37
  • 数字报首页

35:特刊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打造一流教育强区

南海区教育局夯实教育民生工程,提升教育品质,擦亮教育品牌

2021年06月28日

    ■怡海五小开学日。一年级新生挥舞着手中的国旗,唱响《我和我的祖国》。(资料图片)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摄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三五”期间,南海区教育局坚持办实事与开新局同向发力,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一方面,教育强区实力显现,中高考成绩持续领跑全市全省,顺利完成学前教育“5080”攻坚任务,入选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另一方面,教育变革适逢其时,推进十大教育品牌建设,落实教育民生实事,教改的“南海经验”被推向全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海将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品质教育,学在南海”品牌建设任务,夯实教育民生工程,以集团化办学促进提升教育品质,推进教育领域治理现代化,奋力开创新时代南海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党建引领创品牌/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近年来,南海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以提升教育品质为核心,教育质量、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南海教育的加速腾飞,与南海教育系统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系统工程是分不开的。南海深入实施品牌教育创新行动计划,十大教育品牌中,居于首位的就是“有为党建”。不断筑牢中小学校党组织核心堡垒地位,推进公民办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等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狠抓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党建工作示范学校大量涌现。通过“有为党建”品牌打造,创新性开展学校党建特色建设工作,形成学校党组织建设“一校一品牌”新格局,促进教育系统党建质量的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此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南海持续加大经费和硬件投入,连续出台政策,通过扩大优质学位供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科研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品质,稳步推进教育民生保障工作,做好“两个确保”: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和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为南海学子接受优质教育打牢基础。

    以建设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目标,南海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攻坚克难完成学前教育“5080”攻坚任务,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0.24%,2016年~2020年新增幼儿园90所,增加学位近3.7万个。基础教育设施五年提升计划的实施,让义务教育优质学位大幅增加,近5年完成新改扩建学校项目80个,增加学位8.26万个。

    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形成了学术型、科技特色、艺术特色、体育特色、传媒特色、优秀民办高中、综合类高中等七大类型发展新格局,极大地满足了市民对教育多元化的需求。

    此外,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打造了国家级专业示范点、全国“1+X”证书试点、示范性职教集团,各职业学校错位特色发展。特殊教育保障不断升级,形成了“特殊学校、特教班、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四结合的教育体系。民办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类体系日益完善。

    /教育治理现代化/为师生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南海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2020年12月4日至6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业委员会2020年年会暨广东佛山南海教育改革发展现场会在南海举办。南海区教育局局长张苑发作了《激发活力,提升品质,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报告,向全国展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南海探索”。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活力,首先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开辟出新的领域。南海先行先试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全省教育系统中率先编发《佛山市南海区教育系统党建标准体系》。全区教育系统共建立党组织349个,实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不断筑牢。

    党建引领下的十大教育品牌打造,让南海教育从品质向品牌跃迁,教育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南海与教育部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签约建设“未来学校实验区”,推进“新基础教育”研究打造品质课堂,成立南海区家庭教育促进会,形成全社会共育机制,并推动特色学校创建和集团化办学,形成“一校一特色”发展格局;建成南海教师发展中心并投入使用,“县管校聘”改革不断深化。

    去年疫情防控时期,南海深入打造“云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在线教育家校命运共同体,全覆盖推进线上教育顺利进行,保障全区220所学校40万名学生“停课不停学”。目前,南海已成为为数不多的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教育信息化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数读南海教育

    全区教育系统共建立党组织307个,实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不断筑牢。

    完成学前教育“5080”攻坚任务,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0.24%,2016年~2020年新增幼儿园90所,增加学位近3.7万个。基础教育设施五年提升计划的实施,让义务教育优质学位大幅增加,近5年完成新改扩建学校项目80个,增加学位8.26万个。

    每年举办南商教育基金奖教奖学活动,5年来超过13000名优秀师生和500多个优秀家庭获得奖励。

    近5年来有45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还有一大批被双一流大学录取。

    南海学子参加国家级、世界级竞赛屡获大奖,获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国际金奖9个,学生发明获专利30项,夺得世界中学生田径比赛金牌5枚,20多次登上央视春晚和亮相中央电视台。

    /扩容提质兴教育/为群众办好每件民生实事

    崇文重教传统的一脉相承,让南海教育生态呈现出新气象。

    近5年来,南海有45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还有一大批被双一流大学录取。办学成绩有口皆碑,充分体现南海教育高质均衡的特点。拔尖群体集体爆发、龙头学校再展雄风、多样化发展繁星璀璨……几大特点标志着南海教育一路踏实前行,南海学子终身发展路径更宽广。

    南海以特色学校创建项目为抓手,建立八大类多样化的高中学校,全力打造高中品牌学校集群。对于在南海就读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学术型、综合类,还是科技类、艺术类,又或者想走国际教育路线,都能在这里找到相应的梦想起航发射站。

    此外,南海学子参加国家级、世界级竞赛屡获大奖,获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国际金奖9个,学生发明获专利30项,夺得世界中学生田径比赛金牌5枚,20多次登上央视春晚和亮相中央电视台,充分展现了南海学子多才多艺和全面发展。

    南海教育一路领跑,与南海党政领导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密切相关。南海除了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区主要领导还身体力行,进校园参加开学典礼、召开师生座谈会,勉励学子“传承南海精神,才华贡献社会”。

    每年,南海都会召开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表彰优秀教师,关心离退休教师,营造了浓厚的尊师重道社会氛围,成立了“南商教育发展促进会”并设立“南商教育基金”,每年举办南商教育基金奖教奖学活动,5年来超过13000名优秀师生和500多个优秀家庭获得奖励,形成了社会、企业、家庭和学校全方位良性互动的教育局面。

    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的特色活动进驻校园,南海让学生在深度学习和个性选择中自主成长,一校一品格局逐步形成。第十五届书信节系列活动、“南海菁英在行动”“红色基因”主题教育等活动,加强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开展中小学“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选一批“绿色生态示范校”,在打造特色学校的同时,全力推动佛山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工作。

    经过不懈努力,南海教育屡获各类殊荣,先后获评“全国教育改革示范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等6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南海教育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品质教育、学在南海”教育品牌更加闪亮。

    特写

    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南海实验区全面启动建设

    2020年11月5日,南海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的启动,对于教育信息化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南海,无疑又是一个里程碑事件。

    会上,南海区教育局局长张苑发介绍了南海推进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南海实验区建设工作设想。他表示,作为广东省四个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市区之一,南海区将按照“163+N”模式,全力推动实验区建设。

    “1”是指以育人为中心、聚焦课堂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应用。“6”是指实施“六大工程”:“智能+课程”生态工程、“深度课堂”改革工程、“阅读素养”培养工程、“精准教研”工程、“人工智能教育”工程、“感知治理”工程。“3”是指实现核心素养目标、学习服务目标、感知治理目标。“N”是指南海区各镇(街道)教育发展中心、各中小学校信息化创新应用项目。

    在实施方案的同时,南海区也将重点打造在线教育中心、培育网红名师名校、持续推进“书+网”阅读行动,大胆探索“互联网+教育”新路径、打造课堂教学新模式,着力培育南海一流网红课程、一流网红学科、一流网红教师、一流网红名校,让网红名师名校成为引领育人方式变革的先锋。

    会议同时揭牌成立“南海区在线教育中心”、“南海云课堂教学研究中心”,授牌首批《南海云课堂》在线教育基地,聘用专家组成员以及168位在线课堂优秀教师。在南海区在线教育中心,专家组成员参观了直播间、录播室,提出了对学校细化学生、教师管理,以及区镇部门加强统筹规划的建议。

    未来,南海将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方式深层变革,切实把实验区工作作为推动本地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有力支撑和重要抓手。

    文/珠江时报记者罗炽娴通讯员黄莹莹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