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海县委旧址:展现革命斗争历程
狮山镇大力推进红色印记系列工程,深入探索红色文旅与城乡融合的发展道路

■狮山镇投入约2亿元打造以中共南海县委旧址为中心的南海红色印记系列项目。目前已顺利推出中共南海革命斗争史展览。珠江时报记者/原诗杰摄
狮山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南海区共有14个革命老区村,狮山就占了其中13个。中共南海县委旧址、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队部旧址、义民纪念碑等红色旧址、遗址如星火般,共同组成狮山独特的“红色印记”。
为加强保护红色革命基地,狮山肩负起赓续红色文脉的使命。自2019年起,狮山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投入约2亿元建设以中共南海县委旧址改造项目为代表的红色印记系列工程,大力打造狮山镇红色旅游路线,深入探索红色文旅与城乡融合的发展道路。
/县委成立/
全力配合广州起义
中共南海县委旧址位于南海区狮山镇显纲社区中和里234号,从中和里门楼望去,旧址隐匿于近百米长的深巷中。
据中共南海县委旧址展板登载,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在广州发动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南海县党组织和党领导下的工会、农会被摧毁殆尽。为保存实力,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中共南海县支部书记陈道周、农民运动特派员周侠生和部分党员、农会骨干,将南海革命活动中心由大沥大镇一带转移到松岗显纲隐蔽下来。
1927年七八月间,奉中共广东省委指示,中共南海县委员会在显纲成立,隶属广东省委。书记陈道周,委员周侠生、谢颂雅,后增补委员张霭泉等。中共南海县委以村民张太仪的家为活动据点,经常在此召开会议,张太仪的家实际上就是县委旧址所在地。
南海县委成立以后,积极发动农民群众,秘密组建农民赤卫军两个团,配合广州起义。最终广州起义失败,包括陈道周、周侠生、张霭泉等在内的104人在大沥战斗中牺牲。
革命先辈在显纲村传播的革命“火种”,鼓舞着当地农民为革命努力奋斗。正是在一批批革命先辈的影响下,显纲村的人民群众纷纷支持和庇护共产党。
/高标打造/
两大参观线路弘扬红色文化
岁月流逝,初心未改,英雄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砥砺前行。为让这些红色印记及其蕴含的爱国精神薪火相传,狮山镇于2019年启动红色印记系列工程。
2021年3月16日,狮山镇组织召开学党史·南海红色印记展陈工作专家评审会。会上,设计单位工作人员详细汇报了中共南海革命斗争史展览的参观线路,展陈布局、展陈脉络及设计风格,与会专家对文本内容、语言表述、框架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专业、精准、深刻的意见。
据设计单位工作人员介绍,中共南海革命斗争史展览通过对旧址周边六间民居建筑的活化与整合提升,打造成一条展览长廊,全面地展现出中共南海革命斗争史;同时围绕展馆群,分别设计了两条参观动线,一条彰显显纲村的红色历史背景和意义,一条旨在让村民在参观中了解中国发展的内容和纲要。
目前,显纲社区配合参观路线进行了一系列红色氛围布置,包括布置村前楼牌坊、外围池塘栈道等。目前村前楼牌坊已建成,村中古建进行了外立面翻新。伴随着池塘栈道的建成,进入展馆的沿线景观焕然一新。
/串珠成链/打造狮山镇红色旅游路线
每一处革命遗址,都是一座精神地标。南海红色印记系列项目自启动以来,一直备受佛山市委、南海区委的关注与支持。“必须要充分利用好省级党史专家资源,不断请教,认真思考,对党的事业负责。”在狮山镇委书记林健看来,用血和火铸成的革命老区村是历史丰碑,是狮山镇乃至全省宝贵的党史学习资源,不仅要珍之重之,还应传承好、利用好。
2019年,狮山镇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以中共南海县委旧址建设项目为契机,大力打造狮山镇红色旅游路线,以此传递狮山镇的历史文化名片。据狮山镇委副书记刘伟民介绍,当前红色印记系列工程投资近2亿元,在首期项目中谋划红色旅游子项目共25个。如今,中共南海县委旧址已顺利推出中共南海革命斗争史展览;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队部旧址的相关展陈正在稳步推进中;大榄社区邓楚白将军旧居修缮计划于年底动工。
“一个镇能够投入2亿元开办党史展览、修复革命旧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确实不简单、不容易。”广东叶剑英研究会会长陈弘君表示,狮山镇打造红色旅游路线是目前广东省绝无仅有的,在全国范围也是罕见的举措。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狮山,这片激情澎湃的红色热土,一边传承红色基因,一边深耕城乡融合……期待在信仰的指引下,狮山“燃”续奋斗星火,激发党建活力,燎起“湾区产业高地、广佛西部枢纽、佛山科创新城“的发展之势。
文/珠江时报记者梁凤兴通讯员狮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