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民企“娘家人” 架起政企“连心桥”
南海区工商联倾听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力用情为企业办实事

■4月29日,南海党史学习教育进企业“十百千万”活动在昭信红馆举行。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摄
南海区工商联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细照笃行,主动担当作为,聚焦民营经济发展热点和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创新工作方式,用心用力用情为企业办实事,全力以赴当好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店小二”和“服务员”,凝聚南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引导企业家和产业工人学党史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工商联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是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必须通过持续的学习教育,强化政治意识,筑牢思想根基,提升使命感和责任感,有效畅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今年3月,南海区工商联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会上,南海区工商联提出,将持续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深学细悟,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到知行合一;结合单位实际,充分发挥党支部带头引领作用,特别是对“新生代”企业家的培育和引领,切实发挥党建引领的重要作用。
学史明理,把握前行方向。在加强自身系统学习的同时,南海区工商联也积极发动各商会、协会、企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5月27日,由南海区工商联组织的“党史宣讲进民企”首场活动来到广东新润成陶瓷有限公司。活动邀请广东东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志平授课。现场,南海区工商联还向广东新润成陶瓷有限公司赠送党史学习教育书籍。
参加现场学习的一名企业员工表示,工商联组织的党史宣讲,主题鲜明、深入浅出、内涵丰富,既有理论阐述,又有案例剖析;既有政治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有助于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断提高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
根据计划,接下来,在疫情防控情况稳定后,南海区工商联还将继续在七个镇街的企业中,广泛开展“党史宣讲进民企”活动,引导更多企业家和产业工人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
近年来,南海区工商联坚持鼓励、推动商协会和企业以多种形式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党建工作,目前南海区工商联执委企业党组织覆盖率已达70%,为南海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
帮企业化解“急难愁盼”问题
“我们公司刚开业一个月,按规定初期只能开3万元的定量发票,三个月后才能向税局申请增量。但现在我们业务开展较顺利,首月开票额已超定量。能否帮忙协调解决一下?”今年,一家在南海区新设立分公司的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向协会寻求帮助,南海区工商联在收到协会的反馈后,马上与区税局相关负责人联系沟通,最终帮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学史力行,践行初心使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切实强化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责任意识;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切实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
成立还不到一年的南海区新生代企业家联合会(简称“新企联”),主要汇聚的是南海的新生代企业家,他们普遍较为年轻,对地方政策不太熟悉,亟需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
从今年1月份开始,南海区工商联就组织新生代企业家先后走进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南海区经济促进局等职能部门,与相关科室负责人面对面交流。“通过工商联的牵头搭桥,我们可以了解更多的政策红利。”广东奥丽侬内衣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执行董事何芷君表示,这样的交流平台,可有效帮助新生代企业家少走弯路。
今年5月中旬,南海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何敏仪与党员干部组成调研小组,先后到村居、社区和企业走访调研,并收集汇总信息,以帮助村居社区和企业解决困难问题。其中,在佛山市现代铜铝型材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反映原材料价格波动及用工难等因素对企业是普遍且较大的考验。该调研结束后,何敏仪和一同调研的党员干部立即对企业反映的困难进行汇总、研究,并会同多方资源,协助企业共同化解风险。
6月7日至8日,南海区工商联实地走访了7个镇(街)总商会和19个重点行业协会,以问卷形式调研了50多家隐形冠军和培育企业,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现阶段疫情防控情况,认真梳理企业因疫情遇到的主要困难和实际需求,迅速形成信息简报,为区委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人”,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南海区工商联及时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确定重点企业,兵分几路,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广泛收集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恪守为企之责,善谋为民之策,积极协调、解决,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做实,努力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
整合资源促进高质量发展
作为工业强区,目前,南海区已拥有41.7万户市场主体,形成了“制造业为主、民营企业为主、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不足的是,缺乏具有产业引领性的龙头企业。
今年,《佛山市南海区关于实施“十百千”工业企业培育计划的意见》出台,同时配套出台10份实施细则,以破解南海企业“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局面,积极构建“月亮+星星”交相辉映的发展格局。
为将这些扶持政策信息及时传递到企业,今年,南海区工商联制定了《佛山市南海区“十百千”工业企业赋能服务方案》,通过建立培育企业档案、企业服务直通车、建设产业信息“气象站”、探索企业赋能“健身房”等四大服务举措,建立“十百千”企业档案数据库,全面收集整理企业基本信息、需求信息等,建立一企一档,同步进行大数据分析,动态更新,实时反映企业的总体“健康”状况,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南海实体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
除了让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外,南海区工商联还主动谋划,搭建平台,整合产业资源,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据统计,南海泛家居产业年产值高达3000多亿元,拥有4万余家企业,覆盖十多个行业领域。但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南海泛家居产业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通过加强整合协同,以整体合力参与到全国和全球竞争中。
为优化南海泛家居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发展,南海区工商联积极牵头筹备,于3月29日正式成立南海区泛家居产业联盟,并且在成立当天,就让南海区泛家居产业的会员企业尝到了抱团发展的甜头:30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年计划采购交易总金额达755亿元;首批83家企业入选南海泛家居优质品牌企业名单。
而根据南海区工商联的计划,未来,南海区还将举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南海泛家居产品推介会。同时,将资助优质泛家居企业建设跨境电商独立站。
发展前行,因有旗帜的引领而不会偏航;团结奋进,因有牢固的基础而充满活力。南海区工商联筑牢信仰根基,扛起职责使命,用心用情办实事,不仅凝聚了人心,更助企业增强了竞争力。
对话
学党史促实干助企业解难题
站在2021年新奋斗的起点,南海区工商联将如何将党建引领更好地与服务企业结合,促进南海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对此,记者采访了南海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何敏仪。
记者:在党建引领方面,南海区工商联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何敏仪:在南海区非公党委的指导下,我们引导和推动南海的民企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并踊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等活动。目前,区工商联执委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70%。企业也实现了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记者:助力疫情防控,南海区工商联做了哪些努力?
何敏仪:去年疫情发生后,我们协调解决企业防疫物资紧缺、员工返岗难等问题。此外,在我们的倡议下,民营企业和商协会捐赠抗疫物资超过4500万元。今年面对新一轮的疫情,我们呼吁商协会全力发动、服务会员企业积极接种疫苗,落实科学防控措施,捐赠抗疫物资。同时,据不完全统计,从5月28日起,仅10天就有30多个商协会、100多家企业的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到社区抗疫一线工作中。
记者:南海区工商联将如何继续担当作为,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何敏仪:我们将重点做实几项工作:开启企业服务直通车,落深落细“十百千”工业企业赋能服务,主动收集企业发展的信息、面临的困难以及对政策、资金、服务的需求,协调跟进解决相关问题;搭建产业对接平台,办好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首届南海泛家居产业推介会;拓宽海外销售市场,资助200家优质泛家居企业建设跨境电商独立站。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丹丹通讯员布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