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06月28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百年辉煌,砥砺初心向复兴
    • 聚焦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
    • 《永远跟党走》特刊今日发行
    • “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将隆重举行
    • 堂食已恢复 防疫不放松
    •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 作文体现立德树人 物理渗透民族自豪

    第A02版:要闻

    • 百年辉煌,砥砺初心向复兴

    第A03版:要闻

    • 南海 打造区域教育高地 让群众真切感受幸福

    第A04版:要闻

    • 37440件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 南海区档案馆征集建党百年红色档案资料
    • p29

    第A05版:要闻

    • 穿上了这身衣服我就要穿一辈子
    • 为管控区域居民守护“心理防线”
    • 明知道辛苦都争着上 这是医护人员的担当

    第A06版:要闻

    • 进门亮码测温 市民安心用餐

    第A07版:教育

    • 各校“花式”送祝福 为考生加油鼓劲
    • 广东徐工建机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告(征求意见稿公示)

    第A08版:镇街

    • 地下是净水设备 地面是儿童公园
    • 强化隐患排查 防范事故发生
    • 近万名产业工人同时在线学党史
    • p27

    第B01版:特刊

    • 医心向党 植根于民
    • 学百年党史 做南海雄师

    第B02版:特刊

    • 石门中学 学在南海的品牌品质教育的名片南海人民的骄傲
    •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第01版:特刊

    • 伟业铭刻史册 丰碑昭示未来

    第02版:特刊

    • 南海工农运动 掀起革命浪潮

    第03版:特刊

    • 燃起革命之火 照亮前行道路

    第04版:特刊

    • 不屈不挠抗争 谱写抗日壮歌

    第05版:特刊

    • 建立民主政权 人民当家作主

    第06版:学百年党史做南海雄师

    • 赓续精神血脉 汲取前行力量

    第08版:特刊

    • 中共南海县委旧址:展现革命斗争历程
    • 大沥革命展示馆:铭刻大沥战斗印记

    第09版:特刊

    • 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讲好南海革命故事
    • 区梦觉生平事迹展陈馆:红色景点传承爱国情怀

    第10版:特刊

    • 百年巨变图说“南海奇迹”

    第12版:特刊

    • 走深走实学党史 汇聚发展新动能

    第13版:特刊

    • “急难愁盼”有回应 办好办实大小事

    第14版:特刊

    • 党史学习进企业 红色力量促发展

    第15版:特刊

    • “创新+走心”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第16版:特刊

    • 学思践悟聚力量 笃行实干开新局

    第17版:特刊

    • 凝心聚力学党史 有为政协谱新篇

    第18版:特刊

    • 讲好南海故事 凝聚奋进力量

    第19版:特刊

    • 凝聚青春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

    第20版:特刊

    • 警心向党铸忠诚 风雨砥砺为人民

    第21版:特刊

    • 用脚步丈量民情 用行动温暖民心

    第22版:特刊

    • 当好民企“娘家人” 架起政企“连心桥”

    第23版:特刊

    • 党史学习掀热潮为 民办事有实招

    第24版:特刊

    • 创新举措践初心 实事办到心坎上

    第25版:特刊

    • 集结改革之力 再创南海辉煌

    第28版:特刊

    • 敢为人先 改革精气神激荡千年

    第29版:特刊

    • 南海雄师闯新路 城乡融合再出发

    第30版:特刊

    •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推动南海城乡融合发展

    第31版:特刊

    • 工业重镇蜕变 城市能级跨越
    • 学史力行显担当 为民实事办出彩

    第32版:特刊

    • 敢闯敢创敢干 铸就湾区氢城

    第33版:特刊

    • 大招商招大商“两高四新”崛起

    第34版:特刊

    • 牵住科创“牛鼻子”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35版:特刊

    •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打造一流教育强区

    第36版:特刊

    • 托起市民安居梦 写好南海“水”文章

    第37版:特刊

    • 守护南海“清净蓝” 描绘发展“新底色”

    第38版:特刊

    • 减负稳岗挖潜力 惠民暖企保民生

    第39版:特刊

    • 以“一网统管”提升数字治理水平

    第40版:特刊

    • 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

    第41版:特刊

    • 筑起防疫墙 当好健康守护人

    第42版:特刊

    • 守正创新再出发 担当作为办实事

    第43版:特刊

    • 党建引领 医惠万家

    第44版:特刊

    • 党建引领新发展 金融服务显担当
    • p38

    第45版:特刊

    • 不忘初心使命 争做南海雄师

    第46版:特刊

    • 南海雄师奋勇争先 复兴路上阔步前行

    第48版:特刊

    • 百年风华 数说南海

    第50版:特刊

    • 桂城城市巨变显品质发展红利惠民生

    第52版:特刊

    • 九江 党建引领聚合力点燃发展“红引擎”

    第54版:特刊

    • 西樵 聚力高质量党建 攻坚高质量发展

    第56版:特刊

    • 丹灶 党建引领激活力 闯出一条蝶变路

    第58版:特刊

    • 狮山 聚焦高质量发展 书写新时代答卷

    第60版:特刊

    • 大沥 党员上好“三堂课”“金色名片”显成色

    第62版:特刊

    • 里水 一张蓝图绘到底 湾区名镇谱新篇

    第64版:特刊

    • 党工团联动发展 打造“两新”组织典范

    第65版:特刊

    • 从农田到餐桌 把好百万人“食材关”

    第66版:特刊

    • 创新党建工作法 “盈宇模式”展风采
    • 坚守法治之路 维护公平正义

    第67版:特刊

    • 党建引领筑根基 金融护航促发展
    • 以党建为总抓手 促家具行业发展

    第68版:特刊

    • 担起社会责任 做佛山人美好生活承载者
    • p37
  • 数字报首页

33:特刊

大招商招大商“两高四新”崛起

南海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两高四新”产业集群迸发“虹吸效应”

2021年06月28日

    ■2020年12月23日,2020工业互联网大会在南海召开,京东智联云合作项目举行签约仪式。

    珠江时报记者/黄永程摄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南海投资热度爆表,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实现“开门红”。

    1月,广东徐工建机智能制造基地奠基,南海迎来徐工在江苏以外最大的一笔投资;2月,中兴新司南科技产业基地、中日韩智慧能源产业基地等两大重磅项目签约,投资金额达130亿元;3月,南海新引进计划投资额103亿元的世界500强青山集团项目——瑞浦能源项目,三龙湾南海片区迎来虎牙全球研发总部、欢聚集团产业互联总部等头部科技企业项目。

    南海招商引资在疫情的影响下仍实现逆势增长,今年1~5月,新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37个,计划投资额386.77亿元。上半年,新引进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7个,计划投资额达32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4%,意味着平均每天实现引进投资2.5亿元。这些项目大部分是“两高四新”的产业项目。

    目前南海“两高四新”每一个领域都有龙头项目或国家级平台进驻,虹吸效应凸显,“两高四新”产业已逐渐撑起南海经济大厦的“四梁八柱”。

    百亿项目落户吹响“十四五”招大商号角

    今年上半年,“项目大戏”在南海轮番上演。徐工、腾讯、虎牙、欢聚、工业富联、瑞浦能源,这些优质项目纷纷抢滩南海。它们用真金白银投票,也用实际行动告诉外界:南海值得加持。

    2月1日,南海迎来两大重磅项目落户,其中,中兴新司南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投资50亿元,中日韩智慧能源产业基地总投资80亿元。两大项目分别属于新能源产业和新一代信息产业,都属于“两高四新”领域。

    3月底,南海新引进计划投资额103亿元的世界500强青山集团项目——瑞浦能源动力与储能锂离子电池及系统制造基地项目,项目将建设年产能30GWh的高端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及系统,以及上下游产业配套智能化和高度自动化制造基地。

    在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南海也注重本土企业的发展壮大,南海通过实施“十百千”工业企业培育计划,支持本土企业做强做大。近年来,华特气体、菱王电梯、雄塑集团等龙头企业纷纷选择在南海这片沃土增资扩产。

    2017年,南海提出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培育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经过四年时间,“两高四新”产业发展导向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过去5年,南海累计引进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50多个,带动“两高四新”产业实现增加值超千亿元,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快速崛起。吸引了投资118亿元的一汽大众MEB电动汽车、投资110亿元的腾龙湾区数据中心、投资50亿元的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以及日本东丽无纺布和水处理膜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项目抢滩进驻。

    “双区”机遇叠加“湾区总部”集群加速崛起

    短短几年时间,“两高四新”产业体系为何能在南海快速构建起来?良好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和“双区”驱动机遇是重要原因。

    南海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营造营商环境的口碑,吸引不少企业多次投资。“二期现象”已经成为南海经济发展一道亮丽风景线。徐工、日本东丽集团、一汽大众等,都在南海至少投资了两个项目。

    “项目从立项策划到奠基开工仅用了四个月,过程中双方互相信任,精诚合作。”在徐州建机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泳泳看来,有良好营商环境作支撑,广东徐工建机将实现“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运营”的目标。

    在南海,项目“拿地即开工”已成为新常态。百事食品、佛山(南海)万洋众创城、南海平谦国际智慧产业园等龙头项目,均实现年内签约、年内拿地、年内动工,彰显着南海速度、南海效率。

    今年3月,作为广佛同城桥头堡的三龙湾南海片区,迎来15个重大项目。签约的项目中,许多是国内新经济的头部企业,比如虎牙全球研发总部、欢聚集团产业互联总部、宏旺集团总部、富士康工业富联佛山智造谷等,这些科创企业总部项目的落户不仅带来大批高素质技术人才,还将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逐步搭建起产业生态链。

    南海区经济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南海将继续立足国内以及日韩等重点市场招商,加快与五矿集团、青山集团、徐工集团、中兴新通讯等重大项目的对接和项目落地,实现龙头项目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

    率先布局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转型

    作为传统产业重镇,实现数字化转型,被认为是佛山产业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佛山提出,未来三年市、区两级政府将拿出超过100亿元,引领推动制造业开展数字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被认为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早在2017年,南海在省市支持下,率先建设全省首个“广东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区”,开启了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的探索。两年后,南海又发布《佛山市南海区“腾云计划”发展行动纲要》,南海区数字化转型整体规划由此从引导量变升级为促进质变。

    近年来,南海从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平台体系、构建生态体系等多种举措,全面促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一方面,在打造平台体系上发力。近年来,南海已先后引入了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京东智联云大湾区产业运营中心项目、腾龙湾区数据中心等重大产业项目。此外,南海还成功与阿里云、华为、京东云、百度、徐工汉云、奇安信、富士康工业富联、三大通信运营商等互联网龙头企业以及知名工业互联网服务供应商达成合作协议。这些平台企业立足南海,布局湾区,服务全国,将极大支持南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在佛山市2021年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供应商资源池的40家企业中,南海服务商占一半以上。

    另一方面,南海鼓励中小型企业通过上云上平台快速切入工业互联网应用,实现降本提质增效。南海区建立了“腾云企业”认定体系,分两年共认定了89家企业为“腾云计划”重点扶持企业,并成立了佛山市南海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联盟成员增加到超过160家。在《佛山市南海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的助力下,南海去年共推动超过16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全区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75.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4.5%。

    观观察察

    党建引领在“两手抓”中彰显责任担当

    一直以来,南海区经济促进局坚持将“抓党建、促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工作全过程。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经促部门坚决贯彻区委“两手抓、两不误”的要求,充分发挥机关党员先锋作用,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保增长,既筑牢生活物资保障网,又守好商超口岸防疫门,助力企业防疫不误生产,从而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临阵表现就是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最佳答卷。“我要来做志愿者”“算我一个”“我来报名”.....5月底以来,经济促进局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号令,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先后派出党员、干部200余人次到社区、大型商场、超市、车站码头等场所支援一线防疫作战,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让党徽在基层熠熠生辉。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磨砺,才更显担当。作为经济部门,既要疫情防控,又要确保经济增长,如何做好统筹是重大考验。今年以来,面对经济发展指标重、招商引资任务紧、重大项目落地密集等繁重任务,南海区经济促进局坚持主动作为,统筹配置力量,重点加大对规上企业的生产力要素调查,全面收集和解决企业发展问题;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出台系列扶持办法,全面帮扶企业发展。

    关键时刻能扛起“硬核”担当,最终靠的是一支“硬核”的队伍。在南海区经济促进局,党建工作已深度嵌入到经济工作全过程,已经成为队伍建设的能量源,发展的动力源,引领着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奋勇争先。

    数读南海经济

    招商引资

    今年1~5月,新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37个,计划投资额386.77亿元。上半年,新引进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7个,计划投资额达32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4%,意味着平均每天实现引进投资2.5亿元。

    进出口

    今年1~5月进出口值816.8亿元,同比增长76.1%;其中,出口626.8亿元,增长100.2%,进口190亿元,同比增长26.1%。

    推动数字化转型

    12家企业入选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21家企业入选市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工业企业应用机器人共1052台。全区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75.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4.5%。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年智通讯员李伟婵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