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改革之力 再创南海辉煌

■南海金融公园里的龙舟竞渡主题雕像,展现南海人齐心奋进的精神。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刘永亮
我此行到广东考察,就是进一步向国内外宣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将继续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 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汕头考察时强调
2021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这一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00年筚路蓝缕,风雨兼程,100年砥砺奋进,创造辉煌!
1927年七八月间,中共南海县委员会在南海县显岗村建立。此后,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奋斗故事在南海不断上演;
数十年后,这个千年古郡已成为“广东四小虎”之一,经济腾飞的“南海模式”享誉全国,民营经济实力雄厚,居民生活殷实而充满活力;
如今,这个岭南水乡已成为一座GDP达3177亿元、市场主体超40万户、人均生产总值近10万元的幸福之城。
是什么支撑南海在变幻莫测的大时代中屡创辉煌?改革——持之以恒的改革精神。如果把南海形容成一条河流,其中流淌着的都是变革有为的激情和血性。
在不同的历史节点上,南海人始终先知先觉并先行。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崛起,以及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南海更是扮演着“排头兵”和“尖刀连”的角色。
敢想敢闯的南海人,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做出“祝富贺富”的惊人之举后,一路先行先试:“六个轮子一起转”、“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农村股份制改革、“三旧”改造、城乡融合发展……
一路披荆斩棘,南海不仅迅速从一个农业大县转变成工业强区,还借助工业化向城镇化和信息化跨越,以本土经济、民营经济为主体的草根力量书写了“南海模式”的奇迹,形成了战斗力卓著的民企南海军团。连续六年稳居全国百强区第二名,三度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南海在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1976年,年轻的梁凤仪成为平洲藤厂的厂长。几十年后,这位从乡镇作坊起家的企业家,坚持变革的步伐,从做藤到做玩具和做鞋子,最后进入电子行业,带领昭信集团一跃成为南海代表性民企。
数十年来,南海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大胆的探索和改革,许多人像梁凤仪一样,在南海找到腾飞的机会,收获了幸福感和归属感。
2010年11月,广佛地铁首通段通车,广佛同城迈入新阶段;2020年,番海大桥通车;2021年,“广佛湾”建设启动,规划同轨、政务通办、环境共治,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的南海,区位优势愈加凸显。
2020年10月12日至13日,在广东省汕头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广东考察,就是进一步向国内外宣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将继续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奋发有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锲而不舍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为中国改革实践领跑者的南海,正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一方面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及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以更宽广的发展视野、更具前瞻性的行动、更有创新性的思维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另一方面,以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为契机,继续阔步前行,聚力变革,支撑起“城市更城市、乡村更乡村、城乡更融合”的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壮丽图景。
未来,366万南海人,将继续以汗水和智慧,书写城市的梦想与荣光。
导读
T26~27
南海这些“第一”见证高光时刻
T28
敢为人先改革精气神激荡千年
T29
南海雄师闯新路城乡融合再出发
T30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南海城乡融合发展
T31
工业重镇蜕变城市能级跨越
学史力行显担当为民实事办出彩
T32
敢闯敢创敢干铸就湾区氢城
T33
大招商招大商“两高四新”崛起
T34
牵住科创“牛鼻子”赋能高质量发展
T35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打造一流教育强区
T36
托起市民安居梦写好南海“水”文章
T37
守护南海“清净蓝”描绘发展“新底色”
T38
减负稳岗挖潜力惠民暖企保民生
T39
以“一网统管”提升数字治理水平
T40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T41
筑起防疫墙当好健康守护人
T42
守正创新再出发担当作为办实事
T43
党建引领医惠万家
T44
党建引领新发展金融服务显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