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举措践初心 实事办到心坎上
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学思践悟中砥砺初心使命,奋力开创退役军人工作新局面

■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员干部到西樵山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者同胞纪念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牢牢把握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社会岗位上作出新的贡献。
在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不断从党史学习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把学习党史与解决退役军人“急难愁盼”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开创退役军人工作新局面。
/率先谋划/推动党史学习走实走心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3月16日,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区率先召开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成立局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党组书记李永添任组长,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在周密部署下,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聚焦党史学习教育重点,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建强宣传阵地营造浓厚氛围,引导党员干部和退役军人在学深、学细、学实上下功夫,努力做到让党的历史印在脑海里、让党的精神融入血脉中、让党的作风落到行动上。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专门制定《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班子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安排汇总表》,抓牢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让领导干部既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组织者、推动者,又是参与者、实践者;出台《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干部自学指引》等文件,让党员干部学党史“有的放矢”;定制党史学习记录本,引导党员干部使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自学,公布积分排名,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组织在职党员参加“学习强国”学习运动会,以赛促学等。
4月,组织党员干部到西樵山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中共南海县委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5月,组织军休干部开展“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组织青年干部开展了“老兵永远跟党走·一封家书”主题诵读活动暨“五四”青年表彰大会。参与活动的党员们表示,党史学习教育让他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让红色精神更加深深地根植在心中,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总要求,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专门出台《“老兵永远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方案》,组织退役军人开展一系列“老兵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引导各镇街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开展退役军人“学党史·颂英烈·守初心”活动,挑选老兵党员组成红色讲师进校园进社区分享红色故事,带动全区退役军人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做好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引领。
此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通过开设“老兵永远跟党走”专栏、推送老兵党员先进事迹、展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学党史办实事的相关工作成效、开展党史学习研讨和专题宣讲、推动党员积极参与“解码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系列融媒栏目的讨论等方式,纵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每一次扎实学习、每一次广泛宣传、每一次深刻感悟,都是一次精神洗礼。
5月28日抗疫硬仗打响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党员志愿者全员响应,累计派出23批次111人次参与到镇街一线的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疫情防控工作,服务总时数730小时,志愿服务事迹先后两次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报道,累计阅读量超10万+。他们在疫情防控一线守初心、担使命,真正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疫情防控和服务群众的强大动力。
/学史力行/把实事办到退役军人“心坎上”
“补缴社保,这个‘经济账’你们帮我算得好……”4月8日,在听完工作人员解释补缴社保的相关政策后,狮山镇退役士兵吴某想通了,当天完成社保缴费。这是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聚焦退役军人的“急难愁盼”,推进办实事工作清单落地。
“我们通过做深做实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广泛宣传《退役军人保障法》,将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工作进一步延深,丰富‘枫桥经验’南海本地化内涵,积极营造尊重尊崇、关心关爱退役军人良好氛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李永添表示,通过办好一件件实事,不断增强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方面,制定发布全省首份县区级南海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评选办法,通过政策杠杆作用加快南海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打造南海老班长军创品牌,加大职业技能培训供给,聚集社会资源为退役军人提供学习、实习、就业和创业全链条服务。
今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多措并举开展部分退役士兵社保接续攻坚工作,着力开展2012年后非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社保接续工作,切实把好事做好做实,提升该部分人员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同时,全力做好省应急救助资金、区慈善会关爱退役军人基金的宣传工作,着力提升退役军人关爱帮扶力度,为困难退役军人、优抚对象提供帮扶援助,解决部分退役军人的实际困难,让困难退役军人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温暖。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正不断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把为民服务解难题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
/守正创新/开创退役军人工作新局面
南海现有退役军人及重点优抚对象3万多人,每年要安置400多名退役士兵,他们是推动南海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生力军之一。
“南海全区各单位各部门要怀着对军人特殊的感情开展工作,安置好,服务好,保障好退役军人。”在2020年区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强调。
为服务好、保障好退役军人,2019年,南海挂牌成立退役军人事务局后,就持续着力解决退役军人“急难愁盼”的难题,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以区政府办公室一号文件方式出台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规范性文件,涉及一次性经济补助金、优抚激励、就业创业等一系列全省县区级首发的制度,搭建起南海特色退役军人服务“四梁八柱”,为开展特色服务夯实制度基础。
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领域,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更是在全省率先发布“天安十条”“公证十条”和“金融服务十六条”等一系列退役军人服务指导清单,精准链接社会力量,创新退役军人服务供给。全省首创公益创投项目,培育孵化重点试点项目13个,撬动社会团体、社区和社会组织等专业社会资源关心关爱退役军人,快速打开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局面。
同时,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以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接待大厅、心理咨询室和退役军人荣誉室为载体,畅通退役军人矛盾纠纷的表达渠道,预防矛盾纠纷的激发;开展退役军人心理帮扶服务,促进退役军人的心理健康建设;开展荣誉室公开日体验服务,增强社会与退役军人的互动。
随着区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法律服务体系的完善,为退役军人法律服务的范围也从提供法律援助扩展到法律服务的各方面,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联合南海检察院积极为陷入困境的涉法涉诉的困难退役军人及时提供综合救助,着力提升退役军人法律服务保障力度。
从制度创新夯实退役军人工作根基,到链接社会资源指导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再到建强服务载体、完善服务体系,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持续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工作,营造全社会尊重尊崇军人职业的浓厚氛围,凝聚起广大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也开创了退役军人工作新局面。
案例
精准服务助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对无人机很感兴趣,希望以后可以从事无人机相关岗位的工作。”在南海丹灶翰林湖旁的一个无人机培训基地里,退役军人冯伟恒正在教练的指导下操控无人机,这是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的返乡退役军人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热门项目之一。
这是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精准助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一个硬举措,为了尽快让退役军人实现稳岗就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瞄准技能培训这一靶心,在过去“漫灌式”普惠培训模式的基础上,推行“滴灌式”精准培训,以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打通退役军人因“缺技少艺”导致的就业创业“梗阻”。
“今年我们新增了多个高新科技领域:无人机驾驶员、新媒体内容制作、工业机器人操作、电商数据分析等工种的技能培训,是为了帮助退役军人适应市场新业态,让其拥有更广阔的职业前景。”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王晓娟表示,“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在全省率先出台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评选办法、成立区退役军人军创合作联盟等措施,撬动和集聚南海优质社会资源,全力帮扶老兵就业创业,持续推进为老兵办实事”。
“南海老班长”社区服务平台与南海区退役军人综合数据应用平台,组成了南海区精准助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另一项硬举措,借助信息化手段,加持服务工作保障,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落实落细提供了一大法宝,全面提升服务精准度和水平。
精准服务离不开社会资源的整合,两年来,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陆续挂牌了天安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汽配就业创业孵化基地、退役军人就业成长示范基地、服务联盟共建基地、法律服务基地等五大基地,全面整合就业创业、法律咨询等服务的社会资源,为退役军人提供学习、实习、就业和创业全链条服务。
数据显示,2020年南海返乡退役士兵413人,截至2021年5月底,退役后选择就业的212名退役士兵中,已有163名退役士兵成功就业,就业率达76.9%。
文/珠江时报记者程虹郑慧苗通讯员杨均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