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稳岗挖潜力 惠民暖企保民生
南海区人社局、社保局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创新举措优化服务

■2021年4月12日,南海区人社区局发布“就在南海人社撑你”2021年南海区稳就业行动计划。
(通讯员供图)

■2021年6月,南海区人社局、社保局党员志愿者支援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通讯员供图)
“今后在家门口就能办理人社业务,所有自助服务事项实行全城通办,非常方便。”5月底,南海区丹灶镇仙湖管理处党群服务中心两台“社银合作”智能柜员自助服务终端正式启用。这意味着,南海区首批26台“社银合作”智能柜员自助终端已全部投放到位,覆盖全区镇级行政服务中心以及部分村居行政服务中心、工业园区。
这是南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关党委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为群众办的实事。为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区人社局把党史学习教育与稳就业保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打出民生保障组合拳。
面对疫情冲击,区人社局、社保局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扎实做好就业、人才、社保、劳动保障等服务,持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推动南海区民生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学党史悟思想服务优质更便捷
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区人社局党组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3月以来,区人社局、社保局党组多次开展专题学习,通过学习强化思想武装、砥砺担当作为。为提高人社系统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人社、社保各项工作的发展,5月中下旬,区人社系统分两期举办南海区人社系统中层以上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并将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纳入培训范围。
进基层为群众办实事,也是区人社局、社保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4月27日下午,南海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区社保局党组书记邓秀娟一行来到翠颐社区,与桂城驻点干部、翠颐社区“两委”干部一起,通过座谈会收集群众需求,共同推动研究解决社区突出矛盾和问题。而面向异地务工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不同就业群体,区人社局采用线上线下联动、区内区外对接的服务模式举办了6场专场招聘会,全力保障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就业。
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的劳动者权益,南海区人社局于6月8日出台疫情防控期劳动关系政策,重点对市民关注关心的12条劳资关系问题,给出了明确解答和指引。
此外,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减少人员聚集,区人社局、社保局推进多项人社、社保业务全程网办、“不见面办”,上线社保网办功能159项,首批26台“社银合作”智能柜员自助终端已全部投用,并实现省内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流程优化,以及创新“工伤保险住院伙食补助费申领”业务集中代办模式。
稳就业保就业五大行动再升级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面对疫情冲击,党中央将“就业”放在“六稳”“六保”之首。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区人社局因地制宜以多种措施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在“稳、保、促”三方面发力。在推动政策落地“稳就业”方面,2020年,南海区发放稳岗补贴19785批次共10868万元;发放受影响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金额约2.05亿元、惠及企业723家;2月至12月减免社保费约53.04亿元、惠及参保企业约12.27万家;在点面结合“保就业”上,一方面出台《佛山市南海区促进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方案》,全面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另一方面依托大数据手段对企业用工实行分级预警管理,组建南海区企业劳动用工专职巡查队伍,从源头上减少纠纷发生。
而在强化供需对接“促就业”上,区人社局对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贴心服务,并依托“佛山人才网”开展线上招聘,搭建南海区企业人才招聘平台。据统计,2020年全区参加线上线下招聘企业近3000家次,累计提供近1.5万个职位、逾6.6万个岗位,收到求职者简历近12.2万份(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简历逾1.6万份),帮助实现就业逾4.4万人次。
从数据看,南海区“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是有效的,但稳就业工作仍需加码。2021年4月12日,区人社局举行“就在南海人社撑你”2021年南海区稳就业行动信息发布会,发布了“职惠+”“创就+”“政当+”“技能+”“园梦+”五大主题项目,从公共就业服务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职业技能提升等多个方面入手,促进南海就业形势持续稳定、长期稳定。今年的“就在南海人社撑你”南海区稳就业行动,入围南海区(首批)“我为群众办实事”区级工作项目。
引才育才爱才完善政策助圆梦
当前,南海正值“双区驱动、双城联动”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中,随着“两高四新”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不少新就业形态强势崛起。为此,南海区坚持开放引才、重点育才、全力爱才,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持续实施技能提升计划,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和管理服务,加速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在落实“粤菜师傅”工程方面,区人社局鼓励引导技工学校、培训机构参与粤菜师傅培训,实施乡村振兴农村致富人才提升方案和普惠性补贴政策,创建省市级粤菜师傅基地和大师工作室,开展粤菜师傅技能竞赛,提升“粤菜师傅”品牌影响力。
与此同时,“广东技工”工程也在加速推进,以高技能人才晋升加速计划为抓手,南海区发挥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培育阵地作用,鼓励扶持职业培训机构、技工学校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着力培养产业急需的技能人才。
在实施“南粤家政”工程上,区人社局与多部门协同规范家政服务业发展,创建家政服务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家政服务技能人才培养。
政策的扶持,也为人才引进加码。《佛山市南海区人才引进奖励和培养资助方法》的出台,对原有奖励和资助项目进行“两增三减”,并加大人才政策宣传解读和精准推送力度。2020年,南海区共发放人才引进奖励资助近5000人次,发放金额约3358万元。
其中,区人社局在南海区优秀高技能人才选拔认定活动中,认定了10名高技能突出人才和20名岗位技术能手,共奖励20万元;修订了大城工匠工作室工作方案,规范引导大城工匠工作室建设发展,截至2020年底,南海区大城工匠工作室增至49家。
只有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才能让其安心创新创业,激发其创新活力。为此,南海区人社局通过举办“才聚灯湖畔·圆梦南海园”人力资源服务月系列活动、开展高端技术人才对接会、行业高峰论坛、最佳雇主评选、人才嘉年华等活动,加大服务力度、拓展服务深度、升华服务温度,着力打造重才、引才、用才、爱才的环境。
对话
创新服务形式稳就业保就业
记者: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继续“稳就业”意义重大。在就业方面,如何确保就业形势持续稳定?
邓秀娟(南海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区社保局党组书记):将继续围绕“惠民暖企、抓稳尽保”工作主线,巩固“就在南海人社撑你”稳就业行动成果,坚持减负、稳岗、挖潜多措并举,抓准工作重点,创新服务形式,深入探索稳就业、保就业“南海经验”。同时,着力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例如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鼓励其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创业孵化综合配套服务,切实发挥创业孵化作用;开展创业孵化经验交流、参观学习,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培训等各类创业活动。
记者:如今大家日益关注社会保险,接下来将如何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使得民生福祉均衡普惠?
邓秀娟:继续深化省级统筹工作任务,大力拓宽参保渠道,鼓励城乡居民以灵活就业方式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完善全征土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制度,引导各类人员参保,促进各类用人单位全员参保,进一步扩大社保覆盖面。同时,探索创新社保服务,加强社保卡应用推广,探索南海居民服务“一卡通”,配合完善社保经办数字化基础建设。
记者:如何创新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助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邓秀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的贺信精神,坚持开放引才、重点育才、全力爱才,深入实施三项工程,持续实施技能提升计划,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和管理服务,加速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大城工匠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管理,深化人才交流合作,打造品牌人才交流活动,助力异地人才输入南海,以更加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撑促进南海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冬冬通讯员刘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