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06月28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百年辉煌,砥砺初心向复兴
    • 聚焦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
    • 《永远跟党走》特刊今日发行
    • “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将隆重举行
    • 堂食已恢复 防疫不放松
    •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 作文体现立德树人 物理渗透民族自豪

    第A02版:要闻

    • 百年辉煌,砥砺初心向复兴

    第A03版:要闻

    • 南海 打造区域教育高地 让群众真切感受幸福

    第A04版:要闻

    • 37440件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 南海区档案馆征集建党百年红色档案资料
    • p29

    第A05版:要闻

    • 穿上了这身衣服我就要穿一辈子
    • 为管控区域居民守护“心理防线”
    • 明知道辛苦都争着上 这是医护人员的担当

    第A06版:要闻

    • 进门亮码测温 市民安心用餐

    第A07版:教育

    • 各校“花式”送祝福 为考生加油鼓劲
    • 广东徐工建机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告(征求意见稿公示)

    第A08版:镇街

    • 地下是净水设备 地面是儿童公园
    • 强化隐患排查 防范事故发生
    • 近万名产业工人同时在线学党史
    • p27

    第B01版:特刊

    • 医心向党 植根于民
    • 学百年党史 做南海雄师

    第B02版:特刊

    • 石门中学 学在南海的品牌品质教育的名片南海人民的骄傲
    •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第01版:特刊

    • 伟业铭刻史册 丰碑昭示未来

    第02版:特刊

    • 南海工农运动 掀起革命浪潮

    第03版:特刊

    • 燃起革命之火 照亮前行道路

    第04版:特刊

    • 不屈不挠抗争 谱写抗日壮歌

    第05版:特刊

    • 建立民主政权 人民当家作主

    第06版:学百年党史做南海雄师

    • 赓续精神血脉 汲取前行力量

    第08版:特刊

    • 中共南海县委旧址:展现革命斗争历程
    • 大沥革命展示馆:铭刻大沥战斗印记

    第09版:特刊

    • 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讲好南海革命故事
    • 区梦觉生平事迹展陈馆:红色景点传承爱国情怀

    第10版:特刊

    • 百年巨变图说“南海奇迹”

    第12版:特刊

    • 走深走实学党史 汇聚发展新动能

    第13版:特刊

    • “急难愁盼”有回应 办好办实大小事

    第14版:特刊

    • 党史学习进企业 红色力量促发展

    第15版:特刊

    • “创新+走心”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第16版:特刊

    • 学思践悟聚力量 笃行实干开新局

    第17版:特刊

    • 凝心聚力学党史 有为政协谱新篇

    第18版:特刊

    • 讲好南海故事 凝聚奋进力量

    第19版:特刊

    • 凝聚青春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

    第20版:特刊

    • 警心向党铸忠诚 风雨砥砺为人民

    第21版:特刊

    • 用脚步丈量民情 用行动温暖民心

    第22版:特刊

    • 当好民企“娘家人” 架起政企“连心桥”

    第23版:特刊

    • 党史学习掀热潮为 民办事有实招

    第24版:特刊

    • 创新举措践初心 实事办到心坎上

    第25版:特刊

    • 集结改革之力 再创南海辉煌

    第28版:特刊

    • 敢为人先 改革精气神激荡千年

    第29版:特刊

    • 南海雄师闯新路 城乡融合再出发

    第30版:特刊

    •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推动南海城乡融合发展

    第31版:特刊

    • 工业重镇蜕变 城市能级跨越
    • 学史力行显担当 为民实事办出彩

    第32版:特刊

    • 敢闯敢创敢干 铸就湾区氢城

    第33版:特刊

    • 大招商招大商“两高四新”崛起

    第34版:特刊

    • 牵住科创“牛鼻子”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35版:特刊

    •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打造一流教育强区

    第36版:特刊

    • 托起市民安居梦 写好南海“水”文章

    第37版:特刊

    • 守护南海“清净蓝” 描绘发展“新底色”

    第38版:特刊

    • 减负稳岗挖潜力 惠民暖企保民生

    第39版:特刊

    • 以“一网统管”提升数字治理水平

    第40版:特刊

    • 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

    第41版:特刊

    • 筑起防疫墙 当好健康守护人

    第42版:特刊

    • 守正创新再出发 担当作为办实事

    第43版:特刊

    • 党建引领 医惠万家

    第44版:特刊

    • 党建引领新发展 金融服务显担当
    • p38

    第45版:特刊

    • 不忘初心使命 争做南海雄师

    第46版:特刊

    • 南海雄师奋勇争先 复兴路上阔步前行

    第48版:特刊

    • 百年风华 数说南海

    第50版:特刊

    • 桂城城市巨变显品质发展红利惠民生

    第52版:特刊

    • 九江 党建引领聚合力点燃发展“红引擎”

    第54版:特刊

    • 西樵 聚力高质量党建 攻坚高质量发展

    第56版:特刊

    • 丹灶 党建引领激活力 闯出一条蝶变路

    第58版:特刊

    • 狮山 聚焦高质量发展 书写新时代答卷

    第60版:特刊

    • 大沥 党员上好“三堂课”“金色名片”显成色

    第62版:特刊

    • 里水 一张蓝图绘到底 湾区名镇谱新篇

    第64版:特刊

    • 党工团联动发展 打造“两新”组织典范

    第65版:特刊

    • 从农田到餐桌 把好百万人“食材关”

    第66版:特刊

    • 创新党建工作法 “盈宇模式”展风采
    • 坚守法治之路 维护公平正义

    第67版:特刊

    • 党建引领筑根基 金融护航促发展
    • 以党建为总抓手 促家具行业发展

    第68版:特刊

    • 担起社会责任 做佛山人美好生活承载者
    • p37
  • 数字报首页

37:特刊

守护南海“清净蓝” 描绘发展“新底色”

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打好三大战役,生态环境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1年06月28日

    ■天蓝水清的生态环境正成为南海高质量发展的新底色。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摄

    水口水道市委书记市长环境保护督查令(2017年1号)顺利摘牌;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改善31.2%,优良天数比例增加10.3%;建成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1195套,覆盖南海所有重点企业;六项污染物浓度全面达标……

    蓝天常有、青山常在、碧水长流。

    “十三五”期间,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以水、气、土为“三大抓手”,建立起“系统化、体系化、科学化”的环境治理格局,通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南海发展奉献环保力量。

    在南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成为共识,更是一场生动实践。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正成为这座勇立潮头的幸福之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底色。

    天更蓝、土更净、水更清南海“面貌”日渐新

    家住中海锦城的陈世晁,每天傍晚都会到佛山水道沙溪渡口附近散步。

    “我是看着这里的水质慢慢变好的。以前在水面上偶尔还能看到垃圾,现在很难看到了,越来越多人喜欢到河边散步了。”他笑着说。

    包括陈世晁在内,越来越多市民享受到生态红利。这得益于区生态环境分局一系列创新、有力的举措——

    建立一支849人的基层环保管理员队伍,将环境监察力量向基层延伸;

    率先全面推进环境保护的负面、准许和监管“三单”管理;

    借助“三进”“十年百万图对比”等行动,以“接地气”的方式调动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出台“黑色物业”公示制度、推出全国首张“污染源地图”电子地图……

    砥砺奋进,硕果累累。南海生态环境总体在持续改善。

    天更蓝。与2015年相比,2020年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改善31.2%,优良天数比例增加10.3%,六项污染物浓度在2020年全面达标。

    土更净。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均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水更清。7个国控和省控断面优良比例达标;佛山水道横滘断面、西南涌和顺大桥断面水质从2016年劣V类提升至Ⅳ类,广佛跨界河流水质同比改善22%以上。

    目前,南海共有4个国家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乡镇,11条省级生态村和168条市级生态村,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趋势明显。

    南海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也得到了市民的认可。五年来,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高达95.1%。

    党旗红引领生态绿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

    2020年,区生态环境分局采取区镇联动、行业专项执法、双随机抽查等多种执法形式,对广佛跨界流域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涉刑案件办理、废酸废碱专项治理等工作“对症下药”,投入执法力量15800多人次,检查各类工业企业9888家。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区生态环境分局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要求,用活红色资源、创新学习形式,以党旗红引领生态绿,更加自觉锻造生态环保铁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今年5月,南海区首个饮用水源地水质通量自动监测站正式启动,填补了南海在水源地污染物通量监测方面的空白,保障市民饮水安全。

    同月,南海区首次进行全覆盖式走航监测,并将持续采取“科技监测+精准执法”的模式,对重点区域进行全面的走航监测监管。这是区生态环境分局推进“智慧环保2.0”建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让生态环境治理走向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的手段之一。

    此外,区生态环境分局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实现智能审批,对排污许可证核发事项优化办事流程,推进“最多跑一次”政务改革,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

    新时期、新进步、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如今,南海的生态文明建设已从“跟跑”到“并跑”,逐渐走向“领跑”,建设餐厨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建立“工业固废收集体系”和“固废中心”、推动村级工业环境整治等工作都在全国同类地区中处于领先地位。

    2021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海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高要求和方向。

    4月25日,南海区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南海要深刻领悟三个治污方针,即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面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取得重大突破,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更大成效。

    接下来,区生态环境分局将继续从“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体系、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控、固体废物监管、村级环境整治等7大方面入手,着力打好“水、气、土”三大战役,促进生态环境工作迈上新台阶。

    水环境治理方面,将坚持“流域治理+一河一策”模式。同时,做好“最后100米攻坚”,完善截污管网及城乡污水设施建设,推进300公里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大力推进重点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建设。

    大气方面,在做好全面、深入、持续、精准推进“治控”的同时,从交通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入手,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向更深的领域延伸。

    土壤治理方面,将加快固废危废收集和处理能力建设,强化危废全过程环境监管,保障环境安全。

    对话

    记者: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在党史学习教育方面,有什么特点?

    徐湛坤(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党组书记、局长):主要是高度重视、精细部署、形式丰富。

    南海召开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后,我们第一时间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使全局党史学习教育有章可循。

    随后,积极丰富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如组织局内党员干部参加南海区“学习强国”运动会的线上党史知识竞赛个人赛及主题演讲比赛;开设微学堂,每天在微信群分享1条党史学习微知识;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前往沙浦革命烈士陵园和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全局党员干部发放党史学习教育读本等。

    记者: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

    徐湛坤: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学习教育重要内容。如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实现智能审批,对排污许可证核发事项优化办事流程,推进“最多跑一次”政务改革,方便群众办事。还开展了政企共建主题党日活动,实地考察“谭边村村内鱼塘水体水质原位生态修复”项目,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水生态环境改善问题。

    记者:党史学习教育要切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将如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徐湛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把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结合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要求,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展广度,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

    2020年南海区“水、气、土”成绩单

    水

    7个国控及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71.4%,劣V类比例为0;市控断面改善率为81.8%;黑臭水体验收率100%。广佛跨界河流水质同比改善22%以上,水质为“十三五”同期最好。

    气

    2020年全区优良天数比例为89.2%,同比上升13.5个百分点,PM2.5累计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2.6%,均达到考核要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44,同比改善22.5%,六项环境空气质量指标浓度实现监测记录以来首次全面达标。

    土

    全区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任务完成率达100%。建成12个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和10个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集点,收集范围覆盖全区。固废处理和收集能力均居全市之首。

    文/珠江时报记者郑慧苗通讯员肖长安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