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 党建引领聚合力点燃发展“红引擎”
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南海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

1.临港国际产业社区效果图。

2.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九江渔民捉塘底,庆祝鱼塘丰收。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摄

3.九江镇烟南村学子行烟桥。梁平摄

■九江外滩景观。以水为媒,九江倾力打造滨江风情景观带。
(资料图片)

■九江镇提出探索实施党建网格“三单制”,并以此为抓手开展“我为
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资料图片)

■东丽新材料基地(一期)无纺布投产项目落户九江。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良田美池弥望,屋舍俨然;草木葳蕤,花香馥郁……经过了连日雨水的滋养,九江镇愈发生机盎然。从昔日的“鱼米之乡”,到后来发展工业,城市崛起过程中,九江镇变化的是产城风貌,不变的是根与魂。
近年来,九江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镇委镇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积极作为、砥砺奋进,以打造“南海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为目标,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谱写新时代新篇章。
/凝心聚力 /
丰富党建内涵引领基层治理
今年4月,九江镇提出探索实施党建网格“三单制”,整合基层治理资源,提高党员引领和服务群众能力。并以此为抓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现基层党组织强基增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九江镇党委书记徐永强表示,希望通过学史践初心,为民办实事,进一步擦亮2021年“百年芳华·奋进先锋”党建主题,打好九江镇“宏扬九江红·共筑湾区梦·争当新时代先锋”党建品牌三年升级行动的收官战,引领乡村振兴和基层善治再上新台阶,开创党建强镇新局面。
事实上,党建网格“三单制”的启动只是九江镇今年“百年芳华·奋进先锋”党建主题实施的三大工程之一,九江今年还将以“两新”示范工程和善治示范工程,引领党建再上新台阶。
一直以来,九江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赋予党建品牌新的精神内涵。
从2019年起,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九江镇党委实施了“宏扬九江红·共筑湾区梦·争当新时代先锋”党建品牌三年升级行动。其中,确定“九江红·美丽先锋”党建主题,以“亮红身份”和“红色引领”这两个抓手为工作的支点,通过“六个一”行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先进党员和各类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星级家庭的榜样示范作用,全镇上下齐心协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20年,九江镇党委提出“九江红·勤为先锋”党建主题,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守底线、强担当、提效能”,开创勤为·担当·争先新局面。有序推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开展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精密部署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有力推动九江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2021年,九江镇党委提出“百年芳华·奋进先锋”党建主题,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以“一个主题、两个支撑、三个工程”为着力点,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全镇各项工作精准落地、取得实效。
三年来,九江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落地生根,让党建“立身”;以“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党内学习教育为载体,谋篇布局,让党建“树魂”;创建“美丽先锋”、“勤为先锋”以及“奋进先锋”系列主题,贯穿全镇中心工作,让党建“领航”。
“群众的认同,就是最大的品牌。”九江镇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要求,“我们将工作一步步做实、做细,在凸显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性的同时,不断增强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久久为功 /
环境重塑按下城市建设快捷键
“哒哒哒……”今年4月23日,九江工业园沙咀段一处违建被拆除,打响了九江内河涌净堤工作综合整治的“第一枪”。
目前,九江正围绕“治、引、管”三字方针,以综合整治专项方案为导向,坚持整治与管理相结合,全面扎实有效地开展内河涌净堤工作。
九江是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水系内河涌众多,纵横交错,内河涌总长达290.54公里。一直以来,九江坚持生态立镇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万里碧道规划建设、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发展战略,营造优良的生态环境,实现“水清、岸绿、堤固、景美”的整治目标。
“做好内河涌净堤工作是筑牢九江本底、保护人文遗存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好上级要求的切实扛起生态文明责任的首要任务,更是九江自身生态建设的必然要求。”徐永强此前对此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各镇级河长、村级河长及村(居)干部必须围绕净堤方案开展净堤整治工作,全力以赴保护好祖辈传承下来的生态资源。
与之相呼应的是,九江镇以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为着力点,从产业振兴、生态文化振兴、组织人才振兴和治理有效4条主线入手,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十三五”时期,九江大力开展美丽家园、美丽田园建设,全镇23个村(居)共128个项目完成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村(居)颜值大提升。
水环境治理方面,2020年九江成为全区首个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整治的镇(街),深入推进自然村“截污到户、雨污分流”工作,完成管网铺设超160公里,是全区推进力度最大、推进速度最快、推进效果最好的镇(街)。
村居环境不断改善升级,也为九江的文旅产业带来了发展利好。近年来,九江镇聚焦南海区“西部生态示范带”和“人文生态宜居区”发展定位,打造岭南文旅新高地,通过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和纵深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快构建外通内联交通体系,为文旅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九江正逐渐串联起桑园围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带、烟桥古村、三乡围湿地公园、南国酒镇、探花公园、吴家大院、海寿岛等重要文旅节点,一个独具九江特色的农业旅游线路已现雏形。
/蹄疾步稳 /产业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加速跑
受疫情影响,今年5月下旬起,广东部分港口陆续推出管控措施。
“这对我们以外贸为主业的公司来说,业绩增长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广东甜秘密寝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水木表示,企业外贸占比超过六成,如果要按时将货物发出,要么调整到其他港口,但时间有不确定性,要么安排其他方式,比如陆运或者空运,但成本非常高。
在黄水木一筹莫展之际,九江镇镇长张厚祥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承诺可以帮助辖区企业货物调整到九江中外运码头港口运输接驳,利用小船接驳大船的方式,既可确保运输时间,又可降低其他运输方式带来的成本。
感受到九江如此优质服务的企业家远不止黄水木一人。九江经发办主动作为,已经为近100家企业破解出口难题。
近年九江大幅提升营商环境,坚持以十年磨一剑,对新兴产业展现出越来越强的吸引力。
非织造产业、泛家居、新材料……一批新兴产业扎堆落子九江,得益于九江打造形成了适合新兴产业发展的土壤。特别是,九江镇依托中国先进医卫用非织造产业示范基地,搭建起以南海南新、日本东丽、必得福为代表的“全球第一、亚洲第一、全国十强”医卫用无纺布三级梯队,金三发、MDPC及MSAC等龙头企业争先落户,高端医卫用产业阵营进一步扩大,进一步延展九江制造业产业链,使九江区域经济竞争力愈发强大。
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九江镇还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产品创新研发和区域品牌度提升两大主题,发挥林氏木业等龙头家具企业的引领作用,构建泛家居联盟,打造“中国家居电商名都”。
此外,面对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九江镇坚持绿色生态理念,加快创建水产业万亩农业示范片区,实施养殖鱼塘连片改造,加快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加速推进水产养殖业向高端迈进。
在第一产业方面,九江也全面提速九江鱼花产业园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农业技术在品种培育、量化生产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抢占“5G+水产种业”发展先机,探索数字农业在水产种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以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九江还大力发展“农业+工业”,重点推动水产养殖业产品的深加工,完善物流配套,利用特色农副产品,打造现代水产全产业链条的优秀示范,以产业延链弥补纯农业在税收创造中的短板。
据统计,九江镇2020年水产养殖年产量和总产值分别达到10万吨和13.4亿元,完成烟南、璜矶等6个村(居)高标准农田整治,获评广东省第二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
书记专访
九江镇党委书记徐永强:
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建设南海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
记者:九江如何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徐永强:九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紧盯重点,系统地解决老百姓关心的民生实事。
环境治理方面,九江正在进一步推进截污工程,今年再建26个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基本实现处理污水能力全覆盖,目前九江的管网覆盖率约97%,一批小型污水处理装置的投入使用将推动九江截污能力再上一台阶。
九江有5个取水口,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自然优势,也意味着重大责任。九江在全区率先消除黑臭水体,也在企业引入上严格把关,导入了一批优质企业,环境不断改善获得了广大群众点赞。
为此,九江经过近两年探索,创新实施了“1258”工作法,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治理模式进行了重构,实现“五治融合”,搭建街坊会平台链接起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
试点实施“1258”工作法的敦根社区,充分运用起社区各方面资源,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房前屋后和大街小巷变干净了,实施智能停车管理方式后,汽车乱停乱放的难题也得到了破解,现在正推广建设“四小园”,进一步美化人居环境。
教育医疗方面,九江镇正在筹备建立教育基金和卫生健康基金,成立两个基金的核心目的是通过这次党史学习教育,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九江镇的民生领域建设中来。
比如,九江在南海区率先实现了中小学智能黑板全覆盖,让教育变得更加便利化、高效化、智能化。
还有老百姓非常关心的医疗问题,九江在不断提升医院硬件水平的同时,通过打造特色科室、优化人才发展机制等手段,提升一个个细节来增强医疗软实力,提高群众就医质量。
记者:目前,九江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具体在产业发展上是如何提速加力、提质前行?
徐永强:我们需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逐渐转变发展方式,结合南海区委提出的“四个聚焦,一个支撑”“率先走在前列”等指示要求,迈进新发展阶段,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
去年,九江是南海区唯一一个实现三级税收正增长的镇(街),首次突破了20亿元,这对于九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今年,九江乘势而上,第一季度的主要经济指标不但达到了预期目标,而且增幅比较大,比如工业总产值达到93.12亿元,同比增长了24.4%。
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在做实做细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持续提高发展质量,在导入产业时下狠招、实招,把低矮脏乱的落后企业淘汰,腾出产业发展空间,引入污染排放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优质企业。
近期,九江在外资引入方面成效显著,美国联合矿产、奥地利安德里茨等外资项目相继落地,林氏木业、澳舒健等本土民营制造业企业也在临港国际产业社区进行增资扩产,通过这些产业导入,九江壮大了产业链、丰富了产业结构,进一步推动了数字化转型,推动九江经济向结构多元、主题明显、产值和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环境友好型不断迈进。
接下来,九江有两件核心工作,一是率先在全区完成村改任务,在沙头工业园改造中坚持精准改造,坚持“集转国、工改工”的理念,把来之不易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二是与西樵联动打造一个万亩级的高水平产业园,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支撑点。
党建引领
将“问题清单”转变为“幸福账单”
“你好,之前反映长期停放的‘僵尸车’已经清理走了。”5月18日,家住九江镇下西社区新华经济社的朱先生听到社区工作人员的回复后,很是惊喜。
原来,下西社区连同新华经济社网格党支部成员在5月中旬开展“三单制”入户走访,收集调查问卷时,接到群众投诉“僵尸车”影响出行的问题,不少居民都表示期间一直联系不上车主。
第二天,交警及社区综合治理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将该“僵尸车”移走,还路于民。这个问题得到解决,源于九江镇4月初的一次改革创新。
“三单制”听民意解民忧
今年4月14日,九江镇党建网格“三单制”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下西社区举行,九江通过建立党建网格“三单制”,整合基层治理资源,提高党员引领和服务群众能力。并以此为抓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现基层党组织强基增能。
“三单”即善治资源清单、群众需求清单和为民实事清单三张清单,“三单制”是在三级党建网格建设的基础上,聚焦第二级党建网格,通过统筹辖区各项治理资源,推动基层骨干力量依托党建网格真正参与基层治理,实现党员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的无缝对接,切实推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无疑,这种“资源高度整合,群众切身有感”的工作模式,为九江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长期化找到了工作抓手,也为建立基层政治信任创造了重要契机。
激活基层推动服务下移
事实上,实施“三单制”只是九江镇首批22件“我为群众办实事”镇级工作项目之一。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九江镇用心倾听、贴心服务、倾心实干,推动为民实事落地见效。各部门各单位通过开展走访调研、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等活动广泛收集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掌握项目“第一手资料”。围绕教育医疗、公共法律服务、内河涌净堤、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民生领域,梳理形成镇级“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项目22项,着力解决群众当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民生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九江医院住院医技大楼已启用,床位增至508张;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智慧黑板实现全覆盖;广东南海德胜学校计划于7月下旬全面交付使用……今年6月初,上述首批22件“我为群众办实事”镇级工作项目清单,已经有阶段性成果。
6月8日,九江镇发布第二批27件“我为群众办实事”村级民生实事项目清单。项目聚焦九江镇27个村(社区),涵盖休闲环境提升、道路提升、公共停车场建设、党群服务阵地建设等多个民生领域。
“我们呼吁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抓实驻点联系村(居)机制,做强三级党建网格,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九江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村级民生实事项目的确定,是各村(社区)结合本村(社区)群众需求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一个实事主题,细化实事内容,力求突出特色、务求实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党建名片
全镇党员数量5200多人
党组织数量400多个
党建品牌
“宏扬九江红·共筑湾区梦·争当新时代先锋”党建品牌2019年“九江红·美丽先锋”党建品牌2020年“九江红·勤为先锋”党建品牌2021年“百年芳华·奋进先锋”党建品牌
红色阵地
九江镇委党校
九江镇委党校户外分教点
(海寿轮渡)
九江镇党史馆
发展成就(2020)
工业总产值405亿元
人口218345人
税收20.15亿元
高光时刻
●1988年
全长1682.4米、宽16米、最大孔径跨160米的全国内地单孔跨度最大的独塔斜拉桥——九江大桥建成通车。
●1991年
3月20日,建于大伸工业区的镇办企业粤海汽车改装厂投产,与湖南汽车制造厂合作生产“湘江牌”的士头双排座轻型货车。
●1992年电视公共天线网络完成全镇联网。
●1997年
9月12日,九江供销企业集团投资兴建的辉利大厦开业。楼高23层,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为九江最高楼房。
●2003年
11月13日,九江镇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
●2007年
九江镇举办“第二届全国龙舟之乡争霸赛”,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九江首个“全国龙舟名镇”称号。
●2017年
成功搭建以南海南新、日本东丽、必得福为代表的“全球第一、亚洲第一、全国十强”的医卫用产业三级梯队。
●2020年
九江镇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九江是南海区唯一一个实现三级税收正增长的镇(街),首次突破了20亿元,这对于九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
文/珠江时报记者何万里通讯员吴淑玲陈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