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走心”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南海各镇街创新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西樵朝山社区组织党员志愿者参观“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通讯员供图)

■“百场共读颂百年华诞”南海区党史百场共读之里水镇金峰洲社区共读
点活动。 珠江时报记者/邓施恩摄
响应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号召,佛山市南海区积极动员部署党史学习教育,迅速在全区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
办村报、建微广播、真人图书、看红色纪录片、开发红色旅游线路……南海各镇街创新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党史、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南海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坚持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创新形式,以接地气的形式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入“寻常百姓家”,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
/创新形式 /办村报建微广播打造党史宣传阵地
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每周一至周五17时,狮山镇狮岭村党群服务中心“五点课堂”准时开放。在这里,狮岭村110名小学生有专业老师辅导作业,还有丰富多彩的业余课程。
5月16日下午,在“五点课堂”上,狮岭村党委开展“党建引领新风尚亲子‘悦’读共成长”亲子共读活动,南海社区宣传团讲师、狮山妇联幸福导师李华丽带领亲子家庭共同学习《从13人到9000多万人:史上最牛创业团队》。课堂上,同学们与老师积极互动,学习党史的热情高涨。
这只是南海区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村居进校园进万企入万家的一个缩影。
为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南海创新性利用各类学习资源,在学习中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互联网、党员模范、身边榜样在党史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在党员群众中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改革发展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如在大沥镇凤池社区和里水镇鹤峰村,村居党委都办起了自己的“村报”,打造专属村民的宣传阵地,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宣传党史知识,讲好村居发展故事,宣扬街坊邻里美德,曝光不文明行为,成为村居共治、党群沟通的平台。
在桂城街道,“真人图书馆”党史学习教育特色思政课在多所学校开展,老党员化身“真人图书馆”,通过亲身经历回顾党的光辉奋斗历程,让学生们了解家乡的巨变。桂城还启动“红色百年”主题纪录片公益展映活动,15部“红色百年”主题纪录片轮番上映。
九江在全镇铺开“观看红色电影学百年党史”主题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文化资源,打造以吴家大院为主体的红色影院,分批组织镇内各党支部观看《血战湘江》《金刚川》等红色影片,同时还在海寿诗歌岛开展“讲红色传承,诵红色经典”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送到田间地头。
西樵镇启动“百年华诞红动西樵”红色文化年系列活动,公布六大主题“环西樵山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线路”,同时开展“送学上门”活动,使高龄或行动不便的党员足不出户即可学习党史。
丹灶镇重点开展“七个一百”系列活动,即百堂党课学党史、百场共读颂党恩、百首赞歌献给党、百名党员话初心、百件实事践使命、百部红色电影进企业、百场志愿服务进村居。
狮山镇则深入挖掘13个革命老区村的红色文化素材,拍摄制作“红色印记在狮山”宣传片作为党课重要教材。
大沥镇设置“党员播党史”“童声诵党史”栏目,发动全镇各支部党员争当“党史播音员”,通过遍布全镇的200个大喇叭,把党史学习教育声音传出去。同时还设置流动书阁、制作有声笔记本、升级红色阵地等,让党史学习内容声声入耳、句句入心。
里水镇整合本地红色资源,打造不忘初心红色之旅精品线路,利用梦里水乡微广播、微信公众号、镇委党校讲师团等平台资源,营造“空中+线上+线下”学习氛围。
/学史明理 /挖掘本土资源汲取红色奋进力量
以红色精神照耀奋斗之路,以党史养分滋润崇高事业。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南海全面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发挥各级智慧,以“接地气”的形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入“寻常百姓家”。
南海早在几个月前便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区委宣讲团,联动南海讲师团、区百姓讲师团在全区宣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宣讲进机关、进村(居)、进企业、进校园、进网站,链接社会“神经末梢”,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此外,南海还推出党史学习教育之“学习强国”学习运动会;启动百堂“微党课”轮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走上讲台,变“一人讲”为“大家讲”;制作党史微纪录片《南海洪流》,打造“红色移动课堂”;开展百场党史共读活动,从党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奋进力量,让党的好声音飞入千家万户……
广大党员群众在学习中增智慧,在学习中强党性,在学习中聚民心,无论是在红色场馆里、村头榕树下,还是在党群服务中心,抑或是遍布各处的工厂写字楼里,南海人从百年党史中吸取着丰厚的精神滋养。
狮山镇新城小学二年级的李雨程,受到狮岭村“五点课堂”的熏陶后,经常与爸爸李达英一起看党史书籍。“自己作为一名党员,从小就向孩子灌输党史知识,讲述党的历史和故事。”李达英说,现在孩子很喜欢看党史书籍,还经常声情并茂地讲述革命英雄的故事。
5月15日,在大沥镇嘉怡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点,听完党员真人图书馆“我的初心”分享后,市民陈泗初动容地说:“原来很多党员就在我们身边,听了他们的分享故事,更加坚定了我不向困难低头的决心。”
家住桂城翠颐社区的周维,特地和家人去桂城美术馆观看“红色百年”主题纪录片。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这里面用100个历史故事反映出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激发了他对党和革命先烈无限的崇敬之情。
5月20日,在位于九江镇的广东远航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聆听了南海区党史基层宣讲员陈欣琪带来的党课后,九江镇流动党员、高尔顿家具企业职工何嘉然感慨地说:“一小时的党史课堂,将我们带回那个烽烟四起的年代,重温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更加激发了我作为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我将自觉发扬革命先烈迎难而上的精神,为企业为地方发展献计出力。”
/身体力行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践行学习成果
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见行动,更要见实效。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只有把学习效果体现在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中,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满意中,学习教育才可以说真正落到了实处。
今年4月,南海在全区部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是党员我来办”实践活动,各镇街、各单位迅速掀起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热潮,社区微改造、农村环境整治、公交线网优化升级、重点项目政务代办、新冠疫苗流动接种……一项项“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将南海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
2021年5月下旬,新一波疫情突然来袭,广东迎来又一场重大考验。这一次,佛山、南海出现了确诊本土病例。宁静生活一下子被打破,但人们并没有惊慌失措——理性、积极配合疫情防控要求,主动进行核酸检测,有序接种新冠疫苗。
在突然袭来的这疫情中,党旗在群众最需要的一线飘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在南海党员干部中得到充分体现。无论是社区工作人员,还是医护人员,抑或是志愿者,乃至南海所有群众,每个人都是“战士”,都在这次战疫中表现出超出寻常的力量与担当。
南海区卫健系统各大医院火速驰援,高明、顺德等地也分别派出了医疗团队支援南海核酸检测工作。取消休假、连夜加班,他们在闷热的夏季,身穿厚厚的防护服,为市民进行核酸采样。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到黎明,他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他们与时间赛跑,用汗水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党员在这场行动中的旗帜作用突出。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的党员,从一开始就勇当表率争着报名参加支援,在该院260多人的支援队伍中,党员就占到约15%。“在任何时候,只要党和人民有需要,党员就应该冲在最前面。”该院体检二科护士、副主任护师王敏香今年57岁,党龄21年,当收到支援核酸检测采样点通知时,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成为该院第一批支援队伍中年龄最大、党龄最长的人员。
无论是在封控封闭区,还是在各大采样点,还是在疫苗接种点,逆风而行的红色身影处处可见,他们或在雨中指引市民检测和登记,或为正在排队的市民撑伞,或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提供暖心服务,或协助检测点搬运物资、或帮助社区人员维持秩序……他们坚守在为人民服务的最前线,温暖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也温暖了这座城市。
“这次疫情防控工作非常有序,这离不开广大医护、社区工作人员及党员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你们辛苦了,给你们点赞!”在桂城中建广场采样点,一位阿婆做完核酸采样,连连对现场的工作人员和“红马甲”们竖起了大拇指。
文/珠江时报记者赵艳丽通讯员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