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难愁盼”有回应 办好办实大小事
南海区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学史力行用心用情解民忧

■5月12日,南海启动“区长直通车”平台。区长顾耀辉表示,平台将全天候服务,保障群众诉求“接诉即办”。

■4月15日,南海区大沥镇新冠疫苗接种中心仅用了15天就建成投入使用。

■医护人员正专注为市民进行核酸检测,汗水满脸。
“现在水很干净,水流也很大,晚上再也不怕用水高峰期了。”说起老旧供水管网改造项目,桂城北约社区居民罗先生很是高兴,他说,现在不止水质、水压有了明显改善,水费也比之前便宜了。
桂城北约旧供水管网改造,是南海各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蓬勃开展的一个生动案例。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能不能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是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标准。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海将学习党史与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紧密结合,在全区部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是党员我来办”实践活动。截至6月15日,南海区通过线上线下共收到群众需求意见822条,其中已办结543条。
俯身向下摸清底单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年。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受洗礼、有提升,更要让群众受教育、得实惠。
在3月2日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提出,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常怀为民之心、多行利民之举,把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一个个解决好,办一些老百姓身边的民生实事,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细微处感受到城市的温暖。
有了决策层的谋划和部署,还需要制度层面的保障和执行。
为此,南海在全区范围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集中推进活动,并发布首批“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项目清单,涵盖卫生健康、教育、就业、食品安全、政务服务等多个重点民生领域,合计20件民生实事,各镇街也推出了108个镇级实事项目。
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南海还拿出1.5亿元财政资金,每个村(社区)有50万元左右的支持经费,用于为村居、为群众办理微实事、完成“微心愿”,实现群众“点单”,党委政府来“买单”。
为群众办实事,弄清群众的“急难愁盼”,必须俯下身子察民情、贴近群众访民意。4月27日,闫昊波带头,86名区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分别深入挂钩联系的村(社区),进村入户倾听、收集群众的问题需求和意见建议,推动研究解决村(社区)突出矛盾和问题。
在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的同时,南海区还积极利用技术手段,做到决策科学、举措务实。
5月12日,南海区政府启动“区长直通车”平台,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推动企业和群众反映的诉求快速流转、高效办理,保障群众诉求“接诉即办”。
结合实际察民情访民意,“急难愁盼”向群众征集,办理过程向群众公开,办理结果接受群众检验。南海从制度入手,从而确保大事办好、小事办实目标的实现,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当好群众“贴心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更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海区各级各部门不断加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切实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厚植“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民生底色。
在南海区发布的首批区级“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项目清单中,安全有序推进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工作,打造“免疫盾牌”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也是当前群众最关心的大事。为此,南海区加强统筹调配,第一时间新建区内最大的基层新冠疫苗接种点——大沥镇新冠疫苗接种中心,辐射42个社区60多万人。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最终都要体现在扎扎实实的“学史力行”上。抓实党史学习教育,就要聚焦群众关切,察民情通民意,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从疫情发生到疫苗接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大内科护士长李淑梅始终坚守一线。作为接种点组长,她积极参与医院筹建大型新冠疫苗接种点工作。当前,许多医护人员坚守在疫苗接种一线。
南海区民政局第四党支部发动全体党员为丹灶康园中心学员送温暖,向7名学员核准发放6万元个人社保补贴资金,向丹灶康园中心核准发放10万元岗位补贴,把关心和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大沥镇依托主题直联、三级党建网格走家串户、全面征集企业群众“微心愿”,通过“暖心工程”动员党员优势特长主动认领,截至目前,已收集420条微心愿,包括为一线工作者送温暖,为单亲特困、失独家庭筹物资等,惠及群众近2000人。
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机关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工作要求,今年以来,桂城叠二社区党委围绕老旧小区改造、优化人居环境、消防安全宣传等组织开展了33场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参加的党员志愿者已达300多人次,为推动社区善治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民服务零距离,件件小事暖民心。在南海区委的统一部署和号召下,南海区各级各部门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一个个生动实践,凝聚社会各界力量,用初心使命守护群众平安。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学史力行,实干为民。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关键在于一个“实”字,让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实惠。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务实举措,让南海市民切实感受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变化和实效。
以推进新冠疫苗全民接种为例,南海医护人员、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等持续在接种点为市民提供接种服务。截至6月22日,南海区累计接种灭活疫苗425.38万剂次,累计接种人数244.3万人,已超过70%目标人群完成全程接种。
群众的口碑是最好的回报。“接种点设置了爱心通道、母婴哺乳间,现场医护人员服务热情周到,每个环节都有党员志愿者指引,非常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家住桂城街道的刘小姐点赞。
来自群众的肯定远不止于此。5月26日,针对区内农贸市场布局乱、设施旧、管理弱等问题,南海区启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对89个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
“政府出台农贸市场升改方案对市场开办方来说,可谓及时雨!”消息传来,狮山镇恒兴市场负责人叶铭华颇为振奋。他说,按照A级市场的标准,今年7月开始升级改造工作,争取在年底完成。“有了政府的支持,部门的帮助,我们会把市场做得更旺,更好地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为群众办好一件实事,就会温暖一片人心。党史学习,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提醒自己,党员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出发。”一位基层干部的话语,道出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另一层价值。
“为群众办实事,就要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南海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潘伟华说。
在与群众“一块过、一块干”的过程中,南海党员深刻领悟到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切实解决难题中得到锤炼。
文/珠江时报记者刘永亮柯凌娜图/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吴志恒黄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