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山:向新时代文明实践高地大步迈进
23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将精神文明不断输入基层,让小康更“全面”

■狮山开展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珠江时报记者/李福云摄

■狮山在城市主次干道、部分社区和景区悬挂国旗,喜迎国庆。 珠江时报记者/梁凤兴摄

■社区的老一辈通过景观墙引导孩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根植于心中。 珠江时报记者/李福云摄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9月28日,优美的旋律从狮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悠悠传出,狮山罗湖社区歌舞队队员们正在排练,为国庆节演出进行精心准备。
歌声悠扬,国旗飘扬。今年以来,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狮山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程。临近国庆,挂国旗、唱国歌、升国旗、祝福祖国成为狮山的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融入百姓生活,文明之花在狮山大地盛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将其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真正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狮山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通过开展十进“大讲堂”走进基层宣讲文明、“我的乡村我的家”狮山镇乡村振兴系列宣传活动等文化活动,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如今的狮山,既有“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也形成了“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正大步迈向新时代文明实践高地。
氛围营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文明风景
“上面写着爱国、敬业、诚信……下面画的是叶问在练咏春拳。”9月27日,狮城社区居民李顺欢接幼儿园的外孙女放学时,路过狮山镇市民文化广场便停下来,教她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上的24个字。“在家里也经常教她背诵,但年纪小不容易理解。”李顺欢说,这里的核心价值观景观融入本地特色文化元素,她在解释爱国、诚信时便引用叶问的故事,助孩子理解铭记,在心中扎根。
今年,狮山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程,无论是在广东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孝德湖,还是在南油站公交候车亭,或是狮城路的路灯装置上,核心价值观景观成为随处可见的文明风景。而覆盖全镇75个村(居)的智能广播,每日早中晚向群众播放党政声音、历史文化、政策解读等内容,让核心价值观走进百姓家中。
国庆将至,为营造喜庆祥和的国庆节日气氛,狮山在车流量大的城市主次干道、部分主要社区和景区悬挂国旗。狮城路、三环路、桂丹路、官窑大道等路段上的五星红旗随风飘扬。
在狮城路上,一排鲜艳的国旗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在绿树的映衬下,成为狮城社区另一道靓丽的风景。
“今年我们在主要路段、景区、公园、广场等场所都加建了核心价值观景观,以不同的创意形式‘送到’市民身边,包括特色雕塑、主题社区、原创公益海报、宣传画等,它们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民的朋友圈里,成为手机镜头里的风景。”共青团狮山镇委员会负责人谢颖光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成为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街头文化”,增进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力。
三级阵地
打出狮山文明实践“特色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将其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真正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
6月17日,狮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揭牌投用,并依托该平台开展市民议事厅、我们的节日、红色文化体验行、主题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而作为助力南海争当省级试点的“排头兵”,狮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也打出了自己的“特色牌”。
在传播模式上,狮山镇以融媒打通传播脉络,创新宣讲方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十进“大讲堂”、“十进”云课堂等线上线下渠道,开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题专栏,让新时代文明思想直接输送到群众家中。
“文明宣传随处可见,耳濡目染中,看见不文明的行为我会主动制止。”近日,十进“大讲堂”活动以市民议事厅的形式,走进塘中社区,居民就如何助力创文建言献策。居民吴志科建议,每个人都要从小事做起,如关楼栋大门时轻一点,不要在楼道吸烟、节约粮食等。
志愿者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体力量,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方式。为加大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知晓率,狮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道德人物、志愿者入户宣传,讲解文明实践内容和意义,派发文明手册、调查问卷。十进“大讲堂”活动还走进学校,向学生灌输节约粮食、道德礼仪等思想。
目前,狮山镇已建成“1所、75站、155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其中,“1所”即狮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5站”则是覆盖辖区75个村(居)的文明实践站,“155点”包括企业、学校、公园广场、艺术馆、纪念馆、图书馆、志愿V站等文明实践点。这些阵地结合举办的十进“大讲堂”、140多个“榕树下”智能广播,将文明渗透到各个阶层及群体。
延伸基层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9月27日,随着《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响起,狮山罗湖社区歌舞队在狮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始排练,宽敞的舞蹈室内干净整洁,还配有空调。
“这里环境优雅安静,设施齐全,还有各类书籍,只要有时间就会来这里唱歌跳舞,还可以看看书、打打球。”狮山镇罗湖社区居民李顺娥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点赞,“自从有了这个‘大本营’,大家的精神生活更充实了!”
群众的评价,是狮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向基层延伸的一面镜子。据悉,狮山镇去年开始便在全镇掀起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的热潮,以“1+2+3”工作体系(即一个核心主题、两个抓手和三级实践阵地建设),将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打造狮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新矩阵”。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用好文化资源是关键。而狮山镇依托建成的“1所、75站、155点”共计23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星星之火”力量,结合十进“大讲堂”“青春π”“我的乡村我的家”狮山镇乡村振兴系列宣传活动、狮山最强音歌唱大赛、国学经典咏唱等文化活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向基层延伸。
更为亮眼的是,“我的乡村我的家”狮山镇乡村振兴系列宣传活动,深入全镇75个村(居)开展“美丽乡村”“最美家庭”“乡村风采人物”“乡村代言人”四大评选,线上点赞总数达35万人次,关注浏览数超75万人次。
超高的关注度,验证了广大群众对新时代文明的向往与追求。“自从狮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挂牌以来,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送到了村民身边,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现在住在村里跟在城市区别不大。”获评“乡村代言人”称号的狮南村居民陈带欢表示。
“评选出的‘乡村代言人’及‘乡村风采人物’将成为乡村治理、提升乡风文明的推动人,对外推广家乡,对内宣传建设。”狮山镇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文明专干陈莉莉表示,狮山镇通过23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不断推动工作力量和优质资源下沉,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丰富和提升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城乡更加融合。
文明实践,贵在思想引领,重在脚下功夫。狮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打通基层“末梢神经”,不断推动文明实践在狮山遍地开花,文明狮山正大步迈向新时代文明实践高地,让小康更“全面”。
专家点评
◎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副院长,文学博士、教授方孝坤
制定详细完整的执行方案指引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
狮山镇近年来的高质量发展,为城市更新带来了巨大动力,树立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标杆。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狮山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这一布局下,狮山城区建设越来越好,并以点带面逐渐辐射到村居,加快城乡融合。生态文明方面,南国桃园、南海影视城、孝德湖、博爱湖等成为狮山独具魅力、市民向往的景区、公园,而由它们延伸出来的桃花文化、孝德文化、旅游文化等产品,无形中增添了狮山浓厚的文化氛围,树立品牌形象。
一座城市离不开文明的涵养,狮山镇建成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覆盖全镇75个村(居),以及众多企业、学校、公园广场、纪念馆等场所,这一经验很好。但如何落地还需要认真思考。尤其是站与点如何发挥其作用、如何推广服务,需要制定一套详细、完整的执行方案,指引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怎样做、如何推,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
需要提醒的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切忌流于形式,要重点在思想引领上下功夫,引导人们坚定“四个自信”,促进人们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推动文明实践还需要在加大文化事业上下功夫,可借助未来南海体育中心、建川博物馆、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等建设,建立多层次、多元文化,结合桃花文化、红色文化等培育富有诗意、让市民休闲娱乐的地方,培养梦想与情怀,让狮山未来可期。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福云通讯员狮宣陈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