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 产业新城提颜值 儒林之乡更宜居
九江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城市升级,倾力打造城乡融合示范片区

■九江鱼塘与江心两岛。

■九江双蒸博物馆。

■吴家大院(侨乡博物馆)。

■九江临港产业社区。

■九江传统鱼花技艺。
西江之滨,佛山之南,美丽的儒林之乡。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在九江大地铺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为珠三角重要的水源地,坐拥西江和北江的九江镇,一直以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城市颜值,目前九江正加快补齐短板,倾力打造城乡融合示范片区,全力提速九江滨江片区建设。
在产业发展方面,随着多个重大医卫用无纺布项目的推进,九江跻身成为全球顶尖医卫用无纺布产能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城市
乘改革东风引进外资大力发展经济
作为南海制造业起步最早的老牌工业镇,九江早在1979年便引入南海县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成为佛山最早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镇,曾被誉为“皮衣之都”“牛仔裤之乡”“制罐王国”“服装名镇”。改革开放后,九江通过大规模引进外资、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等,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早在1979年,九江开始从国外引进先进生产设备,从事“三来一补”服装、皮衣等生产。从此,九江的“三来一补”企业全面发展,公社(区、镇)办、乡(行政村、大队)办、私营办的企业蓬勃发展,被称为“三个轮子一齐转”。
1985年,九江镇被广东省政府批准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首批重点工业卫生镇。九江镇又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向上要政策,加快了外向型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镇内工业由来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向以自营产销为主的技术、资金密集型的方向发展。涵盖行业有服装、纺织、玩具、印铁制罐、皮革、食品、电子、塑料、汽车等。
1991年,为快速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九江镇政府印发《镇办企业基础管理、创优升级、科技进步等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提高了企业利用科技成果、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当年,镇内乡镇企业中,有1家被评为全国乡镇系统先进企业,5家省级先进企业,9家计量三级达标企业,9家全面质量管理合格企业,有13个国家部级优质产品,17个省级优质产品,领取进口质量许可证26个。
据记载,199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49000多万元,比1978年的1300多万元增长37倍;1991年全镇外贸出口创汇15700万港元,比1978年的1156万元增长了12.5倍;1991年全镇农村人口纯收入1849元;比1978的201元增长了8倍;1991年加工费收入比1979年的125万港元增加到11425万港元。
“九江有超20万侨胞,正是利用这个优势,九江将人民的生活品质提高了一个档次。”时任九江镇党委书记卢汝泉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九江要继续以更开放的心态接纳外资外商,多举措引资,发展工业、农业,实现九江人民富裕。
产业
大正新城成为崛起的城市综合体
73岁的陈宏坚,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九江老街坊,他和妻子都是九江供销社的退休员工,经历了从“凭票”排队购买,到超市任意选购;从拿着票证四处走,到揣着现金、银行卡走天下,再到如今的移动支付等变化,见证了九江的变迁。
随着市场物资不断丰富,市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居住环境也变好了。陈宏坚曾住在万寿街40多年,地方窄小、停车困难。随着孩子长大,生活越发不便,陈宏坚在洛浦路附近置业,一家人住上楼房。由于是楼梯房,家中老人上下楼不方便,他们又计划重新置业。
大正新城是九江新崛起的城市综合体,而信基广场位于大正新城中心位置,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购物中心共4层。“信基开售,我就马上置业,家人住得舒服,而且生活配套很齐全。”陈宏坚乐呵呵地说,信基周边交通配套好,出行也方便,去医院、市场、学校都是5分钟车程。
“在信基广场,买东西、看电影、吃饭都能解决,我们市民享受的是一条龙服务。以前放假我和朋友都是去外地玩,现在九江有了信基广场,再也不用往外跑了。”市民李先生说。
为满足市民多元生活需求,九江借助“三旧”改造、城市更新的契机打造大正新城,提供各种中高端的城市配套,让老百姓在本地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
“要致富,先修路”,九江大道2008年动工,2012年全线通车。如今,一条条宽敞的道路打通了小镇“五脏六腑”,一幢幢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九江“北业南城西园”的发展定位更加鲜明:沙头大道、沙龙路贯穿“北业”沙头片区心脏地带,在“南城”九江城区中心,商圈与高端住宅区沿着大正路不断向外扩张,“西园”则以九江大道为“桥”与东部相连。在城市形态上,以大正新城、沙龙路商贸带、江滨文旅带为核心的“一城两带”正在崛起。
人文
街坊齐治理为扮靓家园出一份力
石江社区南边村六旬老人崔月好提起如今生活脸上乐开了花:房前屋后垃圾不见了,一个个街角公园亲水凉亭建起来;村头巷尾邻里间吵架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笑声、乐曲演奏声。经过一番善治,九江镇各社区面貌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近年来,九江镇不断探索创新基层治理,群众小康路上收获满满幸福感。
派发保护环境宣传单、清理横街小巷“牛皮癣”、自制环保垃圾桶、开展便民一条街……近日,记者从石江社区了解到,该社区将文明创建工作与基层社区治理相融合,充分发挥石江街坊会的桥头堡作用,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社区环境美化工作,数月来成效显著,背街小巷面貌一新,变得越来越清洁、靓丽、宜居。
“街坊事街坊议,大家事大家管!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谈起社区治理变化带来生活上的改变,璜矶社区居民程伟添说道,“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车了,但是社区内没地方停车。我们就给居委会反映问题。”璜矶社区经过规划把一些闲置地改成停车位,解决了社区内“停车难”的问题。
另外,璜矶社区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自组织培育能力提升项目”,带动街坊参与社区治理,活化社区闲置用地。街坊们争当志愿者,变荒地为“公益农场”,种出“暖心菜”送给社区独居老人。自农场诞生以来,除了日常公益种植、爱卫行动,社区还组织居民开展“大手牵小手”亲子活动、垃圾分类宣教等,给予街坊更多参与社区共治的平台,倡导大家爱社区爱环境。
其实,像石江、璜矶街坊齐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在九江并不少见。河清街坊会联动河清幼儿园,通过“小手拉大手”变废为宝,扮靓家园,倡导保护母亲河;60多岁的西桥村和谐舞蹈队“妈妈们”创建“环保妈妈的绿色生活”项目,针对社区居民恒常开展垃圾分类活动,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这些故事就发生在社区里,发生在邻里之间。
“大家都希望自己居住的地方越来越好,看到社区里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就提出,然后同心协力解决,感觉自己真的是社区的一份子!”居民关小玲表示,参与社区治理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脱贫攻坚
动员全社会力量为脱贫攻坚“加速跑”
“谢谢你们这么关心和帮助我们。”今年5月,在云浮市富林镇界石村,村长接过九江镇爱心企业家陈伟强送来的慰问品和助学金时,激动不已。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在驻村团队的建议和带动下,界石村倡议开展“助力脱贫攻坚,爱心助学济困”的企业结对帮扶扶贫又扶智活动,通过结对帮扶贫困生和爱心捐赠资助的方式帮助村里的贫困户脱贫。5月,佛山市南海区永恒头盔制造有限公司与界石村确立结对帮扶关系,爱心企业捐资19500元,帮扶贫困生读书。
陈伟强认为,一个企业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回馈社会。在了解界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情况后,陈伟强决定捐资给孩子读书。
而在界石村,九江镇扶贫干部陈来宏驻扎在此将近一年半。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坚持住村开展工作,写好驻村工作日志,加强制度公开,实地深入了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积极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扎实推进各项帮扶措施落实,成效显著。
据了解,界石村精准扶贫工作由九江镇人民政府单位对口帮扶,始终坚持以党建促扶贫、以扶贫助推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由于界石村基础薄、条件差,生产能力偏弱,因此产业扶贫工作的核心是要找准产业、对准人头,既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又要适合扶贫对象的特点;既要考虑当下,又要兼顾长远;既要能“输血”,又要能“造血”。
陈来宏介绍,经过九江几批扶贫工作者的实践积累总结,2019年,界石村成功建立起“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带贫益贫机制,并与公司(或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签订了《产供销合同》,有效解决了扶贫项目的产前、产中、产后问题,助贫困户稳定增收。
九江在扶贫“输血”的同时也重视做好精准“造血”。在陈来宏的带领下,界石村制订了贫困户劳动力就业计划,截至目前已帮助261名困难户参加技能培训,培训率达100%。
陈来宏介绍,目前界石村扶贫户项目以长短结合,互补发展,完成脱贫任务。短期项目以养猪、养牛为主,提高扶贫户收入,长期项目为50亩的剑花集约种植项目,每年为扶贫户带来持续的收益,还有参加当地统筹的资产收益项目,2016年至2018年三年脱贫率就已达到96.1%。
事实上,除了九江镇扶贫工作队外,九江永恒头盔制造、宜奥科技三家家企业与云浮市的界石、庙山两个村居也开展结对帮扶,希望通过村企结对,在产业、商贸、教育、就业等深入帮扶,助推被帮扶村在农业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成效。
另外,在省外扶贫方面,九江镇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动员了九江总商会、远航九江慈善会、必得福无纺布、烟南村烟南经济联合社、路云网络文化有限公司五家企业(社会组织)分别对四川凉山州越西县的多条村开展结对帮扶,建成30亩淡水鱼养殖场、500亩苹果产业示范园、贡椒示范园、菜籽油加工厂。目前,社会帮扶资金累计超过46万元,消费扶贫超过25万元。
特写
加州鲈游向全国水产养殖敲开致富门
日上中天,九江南金村,塘头棚。鱼塘连片,阳光照射下,粼粼的波光在水面荡漾开来,增氧机正转得欢。
养殖户关明海熟练地将饲料倒进一个硕大机械桶,拉上电将饲料迅速搅拌后,通过桶下面的漏斗漏进早已准备好的托盘,然后两手用力一推将这些饲料推向鱼塘边,平静的水面顿时“沸腾”起来。
50岁的关明海是九江镇南金村人,一直干着这一行,“我爷、我爸从上世纪开始,一直在这些鱼塘养鱼了。”关明海说,到了他这一辈,村里的鱼塘开始分包给村民养殖,他趁机扩大养殖版图,承包了10亩鱼塘搞养殖生意,目前他家的加州鲈经销网络遍布全国27个省市。
在南金村,像关明海一样以养殖为生的家庭,还有大约350户。他们分散在南金村以及周边5000多亩鱼塘,几乎每天都有鱼空运到全国各地。
“南金村水产养殖产业氛围浓厚,近几年来吸引了不少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南金村党委书记崔贤珍说,其中不乏何氏水产、鱼兴港等名企。
上世纪80年代引入加州鲈品种后,南金村加州鲈养殖户在九江镇农业部门指导下,不断更新养殖技术,产量从亩产一两千斤,提升到现在过万斤。
亩产为何上升得如此迅速?在崔贤珍看来,除了养殖技术日益完善外,更是得益于九江镇农业部门以及村集体在本世纪之初(2002年和2007年)对村内鱼塘进行方格化整治,降低加州鲈成鱼的运输损耗,经济效益提高超过2倍。
“前几年,我们一年就‘制造’将近100户百万元户,今年即使受疫情影响,我们从销售数据看,也至少有30户能达到100万元以上。”崔贤珍说到这一脸自豪,南金村民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勤劳的双手,一步步将自己期待的幸福小康生活从梦想变成现实。
事实上,除了南金村,九江镇地处水网发达的珠三角,同时拥有北江和西江两大水系,对水产养殖以及物流都有天然的优势。
九江水产产业到底有多强?九江鱼花传统养殖技艺是岭南“渔耕粤韵”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九江鱼花产业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九江镇鱼塘面积约3.5万亩,全镇现有鱼苗场70多家(其中市级水产良种场4家,区级水产良种场5家),主要孵化品种有20多个,合作研发的新品种1个,年生产淡水名优鱼苗超过400亿尾(连同四大家鱼苗,合计产量超1000亿尾),加州鲈孵化量占全国总孵化量的六成。
2011年,中国水产加工与流通协会授予九江“中国淡水鱼苗之乡”特色称号。
目前,九江淡水鱼种业从业者约2500人,每年到九江镇采购的外地专业客商达3万人次,是珠江三角洲淡水鱼苗的重要集散地。
声音
“60后”居民朱燕芬
通讯很便捷,携带很方便
第一次买的手机是大哥大,起码有1斤多重。携带起来很不方便,而且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现在手机功能齐全,携带还方便。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好了。
“70后”居民崔绍鹏
小时候自制,现在网上下单
说起小时候的玩具,找大小适合的竹子,稍作处理,制作成一根全通的竹筒,以及一根带节的竹子,然后用棍子插入带节的竹子里,往竹筒里塞东西,用棍子一捅,东西就飞出去了。这是小时候最喜欢的自制木枪,现在不用自制了,网上下单就行,想要什么都有,送货上门。
“80后”居民黄熙
摔了家里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小时候,家里买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平日里家人都把它放在小房间里。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我就特别想显摆一下。自己悄悄跑到小房间里把电视机扛出来。因为当时不过五六岁,年纪还小,一下子力气接不上,整台电视机摔地上了。现在的电视又轻又薄又大,而且好多年轻人都不看电视,玩手机、电脑,时代变得越来越快,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多元。
“90后”下西社区居民朱锐超
如今资讯越来越丰富了
小时候家里只有一台康佳牌电视机,当时家教比较严,看电视时间少,也比较少出门。现在一人一部手机,资讯非常丰富,这是时代带来的变化,大家的生活质量都越来越好。
九江镇发展
大事记
1979年
3月,引进对外来料加工业务的九江制衣厂开办。
1984年
九江酒厂双蒸米酒出口量居全国同类型米酒首位,在港澳市场销售量居同类米酒之冠。
1985年
10月4日,九江被省政府批准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首批重点工业卫星镇。
1988年
6月12日,全长1682.4米,宽16米,最大孔径跨160米的全国内地单孔跨度最大的独塔斜拉桥——九江大桥建成通车。
1991年
3月20日,建于大伸工业区的镇办企业粤海汽车改装厂投产,与湖南汽车制造厂合作生产“湘江牌”的士头双排座轻型货车。
1992年
电视公共天线网络完成全镇联网。
1997年
9月12日,九江供销企业集团投资兴建的辉利大厦开业。楼高23层,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为九江最高楼房。
2003年
11月13日,九江镇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
2005年
1月11日,撤销原九江镇、沙头镇,两镇合并设置为九江镇。
2007年
九江镇举办“第二届全国龙舟之乡争霸赛”,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九江首个“全国龙舟名镇”称号。
2012年
九江大道通车,主支线道路总长约10.5公里。
2017年
东丽集团华南无纺布项目落户,九江实现“全球第一、全亚洲第一、全国十强”医卫用无纺布企业三级架构全覆盖。
2020年
九江镇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文/珠江时报记者何万里沈芝强朱明菲图/通讯员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