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沥 创出一条发展路绘就城乡幸福图
大沥镇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环境,积极推动城乡融合与高质量发展

■大沥有色金属企业总部楼群。 珠江时报记者/章佳琳摄

■南海国际会展中心效果图。

■大沥桂和路奇槎路口人行天桥上簕杜鹃在夕阳中越发艳丽,岭南灯笼相得益彰。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太平社区一览读书驿站。 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摄

■大沥九龙涌。 珠江时报记者/章佳琳摄
如果要问大沥人,什么是幸福的小康生活?
他们可能会回答:是在商贸繁华的土地上,努力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他们也许会回答:是在灿烂盛放的花海中,与家人开心地合照;他们应该还会回答:是在社区丰富的活动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快乐……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环境。”大沥镇党委书记刘浩文说。如今,一幅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正在大沥全面铺展着。
产业版图
以展促产凝集发展新动能
每次看到公司的全铝智能家居产业园项目的最新进展,谭有明总是满怀感慨。7年前,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与了首次举行的大沥凤池铝门窗建筑装饰博览会(下称“凤池展会”),收获了在大沥创业路上的首批订单。7年后,他的公司已经成为全铝家居产业的佼佼者,并将打造一个行业抱团发展的平台。
“我在展会上拿到了第一批订单。”回忆起自己与凤池展会的“缘分”,谭有明印象深刻。2013年,冲着南海的“铝”名气,从湖南来到大沥创业的谭有明开始做起了相关生意。作为为数不多的参展商之一,他参加了首届凤池展会,并凭着展会订单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后来,谭有明开始进军全铝家居领域,渐渐把公司产值规模做到亿元的级别。在大沥顺利创业并壮大企业后,谭有明爱上了这片土地。今年,他的公司将在大沥投资建设全铝智能家居产业园项目。
与谭有明在同一时间里快速成长的,还有凤池展会以及大沥的会展经济。经过数年的发展,凤池展会已发展为“一年三展”的规模,分别对接广州各大展会。如今,从小村办大展到打造南海国际会展中心等高端平台,大沥的会展经济正成为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大沥频频推动各产业集群在国际展会上“刷脸”,而本土举办的展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国际买家前来“做客”。大沥有近40个不同范畴的专业市场,有着“中国商贸名镇”的美誉,年交易额近7000亿元。如今,“会展经济”成了大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关键词。
为实现打造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目标,南海国际会展中心这一重磅产业平台被放在大沥建设。按照计划,该项目将规划建设为全国安全产业大会永久会址和安全产业展贸中心,由展览中心、会议中心组成,将打造成集会议展览、酒店餐饮、企业总部、产业孵化、商务配套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会展型综合体。
与此同时,大沥还通过政企联动的方式,打造第六代展贸中心——产动力全球铝业展贸中心。以全国安全产业大会为契机,并依托南海国际会展中心的落地,大沥加快安全产业相关资源集聚与整合,申请创建“大沥智慧安全小镇”。2020年8月,大沥智慧安全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库。大沥镇镇长游剑锋表示,大沥将借中国安全产业大会永久会址落户大沥和智慧安全小镇入选省库契机,加快商贸城周边工业园升级改造,为高端展贸及安全产业打造高品质载体。
城乡融合
看得见繁华也守得住乡愁
从桂和路转入水头工业区工业南路,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覆盖着绿色防尘网的平整土地。8月7日上午,这里锣鼓喧天,打破了往日的寂静。大沥镇创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先行区暨全球创客小镇建设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数年后,一个集居住、生活配套、休闲娱乐、高新技术生产为一体的主题产业社区,将在这里崛起。
大沥是广佛全域同城化的前沿阵地,也是传统的商贸重镇。南海千灯湖城市中轴全长12.8公里,其中7公里在大沥。作为南海土地开发强度最大的镇,大沥在城市转型方面挑战颇大。全球创客小镇所在的片区,与桂城隔河相望,但城市与产业面貌却有着不小的差距。
为此,近年来,大沥镇积极抢抓广佛全域同城化和千灯湖中轴线北延过河的发展机遇,积极实施整体谋划、连片开发、引入项目、完善配套、优化环境。2019年,大沥定下了东、中、西三大片区的发展布局,推动产业、城市面貌等全面转型升级。
全球创客小镇位于大沥中轴片区,该片区正是大沥推动城市过河、产业过河、环境过河的重点区域。如今,大沥正在这一片区着力建设产动力全球铝业展贸中心、南海国际会展中心、大沥智慧安全小镇等一系列重磅平台,打造现代生产型服务业集聚区,并带动城市与环境的进一步提升。
全球创客小镇项目的启动,是南海城市中轴北延线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大沥以旧改推动城乡融合的又一个新突破。近年来,大沥镇积极推进三旧改造,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现代化、以城市现代化促进产业高端化。2020年,大沥镇立下“军令状”——完成10000亩村级工业园改造目标。刘浩文表示:“为了顺利完成目标,我们坚持‘破立并举’,全力推动‘一轴两翼同发展,三城多园齐改造’。”
一个地方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城市的繁荣,也离不开乡村的振兴。大沥的城乡融合之路,是因地制宜发展的有效探索。大沥镇有着27个农村社区。通过连线连片构筑大沥特色文化体验空间群、打造乡村特色精品景观等举措,同时以“花满沥城”等工作,大沥正努力提升基层社区的人居环境和精神面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守住专属大沥人的乡愁。
此外,地处“广佛极点”优越区位的大沥,与广州有20多公里的接壤线。因此,大沥一直在积极落实好跨界河涌的治理,并对广佛交界的一些出入口进行重点整治和提升,并谋划东部新城建设,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为广佛全域同城化贡献力量。
人文情怀
品尝文化盛宴沐浴文明之风
2020年的这个暑假,太平社区的中学生林晓芬手机里多了不少美美的网红打卡照。但她并没有出远门,只是每天与好友结伴前往社区新建的一览读书驿站。7月11日上午,太平社区一览读书驿站正式投入使用。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阅读各类书籍,品尝轻食饮品,还可参加公益活动、营地教育、科技体验等多元化的休闲活动。
太平打造的“文化盛宴”,折射的正是大沥这些年来孜孜不倦的文化追求。如今,大沥人足不出社区,便能悦享文化之美。近年来,在积极建设文化载体的同时,大沥镇积极链接更丰富的资源,打造了“中国摄影之乡”等一系列闪亮文化名片,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与此同时,一股文明之风也正在吹遍大沥每个角落。自从退休后,盐步社区龙涌村居民卢杏最喜欢的“业余活动”,就是参加社区的各种志愿工作,如协助维护社区的交通秩序、引导外来游客爱护花草等。“社区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大家也觉得很自豪,都愿意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盐步建设。”卢姨说。
如今,大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除了推动志愿服务全面铺开,还先后上线了“聚沥微课”、“新时代南海讲堂”微电台、“大沥文明眼”专栏、文明智慧广播等,打造了一个立体式的平台新矩阵,全方位、多维度、汇智慧,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播种到更多市民的心中。
面对社会多元结构,除了做好文化服务外,大沥党委、镇政府也在积极思考如何统筹各方、解决长期存在的治理难题。
“看到其他地方整治完‘三线’的照片,我也很期待,希望能尽快改到我家这边。”9月4日,在一场围绕“三线整治”话题的大沥镇城市治理面对面活动中,沥雄社区居民何结华表达了自己的渴望。通过活动,她得知运营商在开展整治时往往会遇到不少来自居民的阻力:“我回去会跟街坊们多宣传一下,大家对运营商给予理解,才能整治出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
如今,大沥探索出以最大公约数集中民智民力、广泛凝聚共识、解决治理难题的模式,打出城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组合拳。通过举办城市治理面对面、市民议事厅、巡城马等活动,大沥将多年在基层治理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系统、共性问题,以发扬民智、发挥民力的方式推进解决。
脱贫攻坚
积极链接社会资源 啃下脱贫硬骨头
助力对口帮扶村脱贫,对大沥来说不仅是任务,更是一份责任。大沥镇帮扶的地区包括广东省罗定市康任村、新民村、榃兵村、里午村,以及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巴仁镇等地。2020年,大沥派驻扶贫干部的罗定市康任村、新民村、榃兵村、里午村,已全部完成脱贫任务,全体相对贫困户脱贫摘帽。
自2016年大沥镇派驻往罗定的扶贫干部开展工作以来,罗定市这些村居在产业发展、民生建设、持续增收等领域都取得了喜人的变化,村民收入增加了、村容村貌更美了、大家的干劲更足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大沥对口帮扶罗定工作组联络员、新民村第一书记崔现忠自2019年5月接棒担任第二批扶贫干部以来,将工作中的“大沥模式”同时带到新民村。“总体完成情况100%。”崔现忠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两幅“挂图作战进度表”,分别是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关于扶贫工作中各种基础性项目的介绍、资金来源、时间安排、项目完成进度、金额、责任人等。各项基础性工作,小至某某公司捐赠口罩50个,大至发放鸡苗6000只,均清晰列在表中。
“我来到新民村后,大大小小的作战任务已完成120多个,每一个都是实实在在的可做到的目标,完成之后帮村民解决了很多产业、民生的问题,最直接的是村民都脱贫了。”崔现忠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链接大沥镇的资源,多家大沥企业直接出人出力支援村中基础设施或贫困户,解决各类经费不足的难题。
而在产业方面,扶贫干部也将“因地制宜”这个大沥本地农村社区践行的法则应用到对口帮扶村,根据四个村的基础与特点,大沥构建起“一村一品,长短结合”的产业格局。与此同时,扶贫干部充分利用大沥商贸名镇的优势,为这些农产品广拓销路,提高当地村民收入。
目前,大沥镇对口帮扶罗定市4个村所有贫困户均已顺利脱贫,一个都没有少。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扶贫干部将更多精力放在如何继续为村民创造更多可持续性的收入,教会村民如何通过就业、产业等方面增加收益方面。此外,因各种客观原因存在返贫的风险依然存在,提高村民的致富积极性、“扶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方面也在同步推进。
特写
农村土地“长”出城市升级“样板间”
从大沥广佛智城的高层写字楼窗户向南眺望,城市商业体、总部大厦、创业基地、九龙公园等高颜值建筑主体,构成了大沥的城市升级“样板间”——广佛国际商贸城。
前来消费的汽车从四方汇集,从未停歇,高端的写字楼每日有大量白领进出,或许很难想象这竟是在农村的集体土地上。更让人惊讶的是,十多年前,这片土地所在的地方是曾经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垃圾村”。
转折发生在2007年,南海区和大沥镇两级政府下决心取缔废旧塑料加工行业,高标准、高起点对该片区实施三旧改造。这个位于南海城市中轴线北端的区域,占地1800多亩,分属联滘、沥东、沥中、雅瑶和平地5个社区的10多个经济社。
“现在回望过去,我们走的每一步,都踩准了时机点,回头来看当时的选择,都是合适且产生效益最大化。”大沥镇党委委员邝剑恒回忆起广佛国际商贸城片区的前身,依旧感慨。平整土地后,大沥确立了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的新定位,着力将其打造成大沥产业发展的发动机和城市建设的新“地标”,开创了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城市的先河。
2010年起,广佛智城、永旺梦乐城、有色金属企业总部楼群等建筑相继落成,让城市的“颜值”不断攀升,支撑广佛国际商贸城成为远近闻名的商贸核心区。期间,不少企业纷纷提出要落户广佛国际商贸城,大沥秉持“选择优质企业,产业要配套齐全各种要素,才能打造成有活力的产业生态”的理念,谨慎决策,才形成如今集“产、城、人、文、旅”于一体的大沥新中心。
转眼即将入秋,大沥九龙公园依旧绿草茵茵,三五游人穿梭于亲水长廊,市民既能欣赏这里的美景,又能了解大沥本土历史文化,亦可透过树的间隙看到即将建设完成的南海国际会展中心。这里,将成为全国安全产业大会永久会址和安全产业展贸中心,为大沥产业赋能。
发轫于“马路经济”的大沥,凭借地处广佛交界处的区位优势,正稳步迈向新发展之路。广佛国际商贸城这个区域的蝶变,可以说是大沥这些年来城产人文融合的重要缩影。在如今区域竞争加剧、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经济常态下,大沥在产业、城市、人才、生态等各方面水平正逐步迈向更优层次。
声音
小康是物质和精神都充分满足
创业者张祖奎
我觉得小康就是人民生活富足,家庭和谐,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大家都能拥有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并能为之而奋斗。
村居干部陈锦华
我们“80后”对小康这个概念特别熟悉,因为在小学的课本里面就学过,那时候对未来的美好还是很憧憬的,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很多小时候想象的、憧憬的甚至想都没想过的事情,现在都实现了。以我们生活的家乡太平为例,从过去的纯农村形态到现在城乡融合,建筑形态好了,环境又干净又美了,村民生活更富裕了,可享受到的教育文化资源也更多了,村民经常说要感谢党的领导。
宣传文化线干部邝子恒
我出生的时候适逢改革开放开始,国家每年每月每天都在变化,来到最近这些年,科技水平、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现在所拥有的生活,是我们父辈、祖辈以前不敢相信的。小康并不在于每个人多么富裕,而在于物质和精神生活都能得到充分满足。期待祖国日后更强大,为全国人民带来更多幸福感。
社区医生李志华
如今的小康,体现了国家“人民至上”的理念。单从医疗方面来讲,人均寿命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飞跃,都是这个时代人民能真切享受到的“待遇”。我们不仅看病变容易了,还人人都有机会签约家庭医生,基层医疗服务提升为患者带来了数不清的便利。
大沥发展
大事记
1979年
香港内衣大王罗杰伦投资建设了大沥第一家港资制衣厂——盐步丽施胸围厂。
1982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南海推行,大沥凤池是南海分田到户的试点村。
2005年1月
南海区划调整后,原盐步、黄岐、大沥街道办合并成大沥镇。
2011年起
大沥镇创立并连续举办全国性的“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
2012年4月
大沥成立首批5个街坊会,成为国内首个成立街坊会的镇街。
2014年
大沥镇推出《大沥镇美城美家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撬动农村社区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17年11月7日
大沥镇启动“花满沥城”行动,打造处处花开的城市景观,同时引导市民参与其中,达到以花育人、提升素质的效果。
2018年
大沥全面启动“党建引领·暖心工程”,推动全镇11000多名党员、700多个基层党组织进家门、听呼声、解难题、暖民心,以服务为抓手,强化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2018年11月
大沥镇召开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并发布了《大沥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方案》。
2019年8月29日
南海国际会展中心在大沥动工建设,将作为中国安全产业大会永久会址。
2019年11月
2019中国安全产业技术及产品推介会将在产动力全球铝业展贸中心举行。
2020年2月
大沥镇启动了大沙工业区拆除行动,吹响了万亩村改的“冲锋号”。
2020年8月
大沥智慧安全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库。
2020年8月7日
全球创客小镇建设正式启动,大沥宣布创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先行区。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李翠贞文/珠江时报记者李翠贞吴志恒通讯员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