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9月30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三龙湾号”游船首航
    • 南海艺术中心又有新进展 连片改造力促城乡融合
    • 为南海城乡融合发展献“锦囊妙计”
    • 力争培育 10家以上超百亿龙头企业
    • 南海人民医院12月启动向新院区搬迁
    • 《小康南海》特刊今日出街

    第A02版:重点

    • 10大奖补措施 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第A03版:今日南海

    • 狮山:向新时代文明实践高地大步迈进

    第A04版:关注

    • 把握搬迁机遇 推动建设高水平综合医院

    第A05版:要闻

    • 全力建设环西樵山片区
    • 优美歌声展现 本土音乐力量
    • 评选“佛山品牌” 展现佛山力量
    •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连续实现两位数增长
    • 寻事故知情者

    第A06版:今日南海

    • 多元育人让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第A07版:乐游

    • 为您制定攻略 双节乐游南海

    第A08版:城事

    • 社保宣讲进村企 服务惠民提信心
    • 感受红色文化魅力 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 打击销售长江流域 非法捕捞渔获物
    • 打通知识普及“最后一公里”
    • 佛山农行成功举办投资策略报告会
    • 佛山中行教您如何保障 银行账户信息及使用安全

    第B01版:特刊

    • p1

    第B02版:特刊

    • 高水平是小康南海的最亮本色
    • 目录

    第B03版:特刊

    • 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南海密码”

    第B04版:特刊

    • 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小康品质

    第B05版:特刊

    • 创新社会治理 让城市更和谐

    第B06版:特刊

    • 南海成绩单 展现小康好图景

    第B08版:特刊

    • 改革再出发 探索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第B09版:特刊

    • 助力脱贫攻坚的“南海战法”

    第B10版:特刊

    • 凝聚善治力量 夯实幸福基石

    第B11版:特刊

    • 抬头见碧水蓝天 推门闻鸟语花香

    第B12版:特刊

    • 擦亮全面小康的幸福底色

    第C01版:小康南海

    • 发挥制度优势 增进民生福祉

    第C02版:小康南海

    • 一个省定贫困村的蝶变之路
    • p23

    第C03版:小康南海

    • 履行监督职责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 p27
    • p24

    第C04版:小康南海

    • 下足绣花功夫 织就脱贫画卷
    • p30

    第C05版:小康南海

    • 扶贫组合拳 精准拔穷根

    第C06版:小康南海

    • 激活土地要素流转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第C07版:小康南海

    • 肉桂飘香 深山趟出脱贫路

    第C08版:小康南海

    • 荒地变良田 种出“三份钱”

    第C09版:小康南海

    • 产业造血 “穷山坳”变“聚宝盆”

    第C10版:小康南海

    • 办事提速促发展 织密食品安全网

    第C11版:小康南海

    •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

    第C12版:小康南海

    • 渔民变居民 小康奔不停
    • 镇巴开到家门口 进城说走就能走
    • p46

    第D01版:镇街

    • 镇街跨步 硬核力量

    第D02版:桂城

    • 桂城 高品质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发展之路

    第D03版:九江

    • 九江 产业新城提颜值 儒林之乡更宜居

    第D04版:西樵

    • 西樵 文旅小镇走进向往的生活

    第D05版:丹灶

    • 丹灶 有为之乡谱写创新篇章

    第D06版:狮山

    • 狮山 坚守制造阵地 打造湾区产业高地

    第D07版:大沥

    • 大沥 创出一条发展路绘就城乡幸福图

    第D08版:里水

    • 里水 兴乡村树标杆打造最美岭南水乡

    第D09版:狮山

    • 齐心护山林 繁花满桃园
    • 居民荷包涨起来 社区环境更美丽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C04:小康南海

下足绣花功夫 织就脱贫画卷

南海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与省内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突出成效

2020年09月30日

■云浮市云城区矮岭村村民在抢收芥菜。(资料图片)

■在云浮西圳村,南海企业捐赠了爱心书屋。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摄

在云浮市云城、云安、罗定三区(市)的贫困村里,洒落在山野间的阳光通过光伏发电源源不断地充实村民们的“钱袋子”;在四川省凉山州北三县的深山中,彝族老乡从山上搬到山脚下的新房子里,村民再也不用为“看病难”发愁……

这些在地理上跨越山河的地方,都因一个共同的目标,与同一个地方——佛山南海紧密联系在一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南海对口扶贫云浮市云安、云城、罗定三区(市),东西部协作的四川省凉山州北三县,都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取得突出成效,在民生帮扶、产业扶贫等方面提炼出“南海战法”“南海经验”。

东西部扶贫协作提质增效

9月初,南海对口帮扶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的“5G苹果”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画面里,越西县千亩苹果园迎来了第一个大丰收,首批采摘的20吨苹果被运往1800公里外的广东佛山。这是南海对口帮扶凉山州越西县打造的佛山南海-凉山越西现代农业(苹果)融合发展示范园区,该园区采用5G全流程监控生产、全新的自动化分拣线的科技手段。目前,园区已让当地3000多户贫困户直接受益。

凉山州越西现代农业(苹果)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是南海对口帮扶凉山州甘洛、越西、喜德三个国家级贫困县(即“凉山州北三县”)的产业成效之一。

自2017年6月起,南海负责对口协作凉山州北三县。据了解,2019年南海区共拨付到凉山州北三县财政资金1.57亿元,推进一批产业项目,为当地配套了路网、医疗、教育等设施,推动其经济、社会和民生事业发展。

白墙蓝瓦,新屋林立,这是凉山州喜德县米市镇来呷村的新景象。在南海区的帮扶下,这里的60多个贫困户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另一边,甘洛县蓼坪乡清水村尔苏藏族聚居点,在黄墙黄瓦的特色民居的映衬下,美若童话世界里的村庄,一幅幸福美丽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去年,也是在南海帮扶下,清水村村民们住上了崭新的二层小洋房。

“搬之前,日子苦,搬之后,苦变甜。”村民张沙布莫难掩兴奋地说:“有了南海的帮扶,我们住进了新房子。电视、冰箱、电灶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孩子们都送到了附近的中心校,离得很近。”

此外,每年的党政联席会议上,除了区县、镇街、村村之间的签约结对帮扶,民营经济发达的南海,还动员了许多企业签约结对帮扶当地村庄。从区到镇街、从村居到企业,南海积极兑现“举全区之力”的承诺,形成全民参与扶贫协作格局。

南海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海对口帮扶凉山州北三县的工作特色之一是“结对子”,分别建立区县、乡镇、村村、村企等结对帮扶关系,重点帮助贫困村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帮扶贫困户子女完成学业,完善贫困村道路和安全饮用水等。

目前,共有乡镇结对11对,村村结对16对,村企结对87对,社会组织和贫困村结对9对。通过点对点帮扶交流机制,双方促进了帮扶需求和资源对接落地。

除引进企业帮扶凉山,南海还通过“以购代捐”政策促进贫困户农副产品的销售。2019年,南海举办11次“凉山产品进社区”活动,新增展销店5家。

喜德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南海区从资金、项目、资源、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给了很大支持,可以说是举全区之力帮扶喜德县。开展对口帮扶以来,南海全力支持喜德县发展,特别是创新探索了“组团式对口帮扶医疗”,特色农产品“喜德产、南海销”等模式,为当地脱贫和群众生活改善提供了积极的帮助。

“南海和甘洛是亲戚朋友,这些年在南海的帮助下,甘洛县脱贫取得很大成功。”甘洛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华表示。自2017年对口帮扶甘洛县以来,南海帮扶甘洛的财政援助资金达1.82亿元,实施建设项目28个,帮扶工作涉及住房安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帮扶等方面。2019年,甘洛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01%,完成脱贫摘帽。

云浮三区(市)精准脱贫成效显著

从南海区桂城出发,沿着广台高速向西驶去,道路两旁原本开阔的平原便开始出现明显起伏的线条。一路前行,云浮云安、云城、罗定这三个区(市)的贫困村正处在粤西的群山深处。

自2016年5月起,南海区结对帮扶云浮市云城、云安、罗定三个区(市)56条省定相对贫困村、6291户贫困户20849人。一场“攻坚战”由此拉开序幕。

对口帮扶云浮市三区(市)56条贫困村以来,南海按照当地群众所需、南海所能的原则,从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治理、生态乡村建设等方面入手,先后投入了8.5亿元财政资金推动各项民生事业发展。

如今云浮市56条省定相对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罗定市榃滨镇永坑村平整干净的水泥路上,一栋栋修缮一新的民居点缀在道路两侧。让人很难想象的是,两年前,这些水泥路原本是很难走人的泥洼路。

永坑村第一书记蔡小松告诉记者,永坑村是云浮市33个省定贫困村之一,山陡坡高,行路艰难,出行颇为不便,具备了贫困发生的诸多因素。为此,派驻的第一批驻村干部来到永坑村,问到村民最希望看到村子里怎样的变化,“修路!”

改善村子的民生基建成为了扶贫干部的头等大事。在南海对口帮扶资金的帮扶下,永坑村一条条泥洼路变成了干净宽阔的水泥路,村民的幸福感大大地提升。

永坑村的改变,是南海对口帮扶,改善贫困村民生基建项目其中之一。南海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年来,南海围绕群众迫切需求的道路建设、水利灌溉、路灯亮化、群体活动等方面发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为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产业扶贫”是最关键的利器。真正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实现致富,关键还是要发展产业。

在贫困村发展产业项目,关键是要找对路子,已经全面脱贫的云浮市前锋镇矮岭村村民最有感触。青壳笋是矮岭村的传统农作物,然而,由于品相和价值不高,始终未能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

“能不能将狮山的竹笋种植技术与前锋镇的麻竹笋相结合,从而培育出新的鲜食竹笋品种?”去年5月,南海扶贫干部、矮岭村第一书记梁基成开始小规模推广试种。

没想到,才用了1~2个月便喜获丰收。梁基成透露,试种的两亩地在盛产高峰期产量达2000斤/天,价格为2.5元/斤。相比青壳笋的0.6~0.7元/斤,种笋产生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此后,大规模种笋计划在全村铺开。

目前,矮岭村有劳动力的61户贫困户100%参与扶贫产业项目,每户年平均增收约3.6万元。到去年底,矮岭村这个省定贫困村脱贫出列,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17912元。截至今年4月底,1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实现脱贫。

不仅仅是矮岭村,四年来,南海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帮扶云浮56个相对贫困村集约土地超过2.8万亩,落实产业扶贫项目326个,产业项目资金总投入2.8亿元。吸引93个企业到对口帮扶地区发展,带动贫困户劳动力就业3560人。

扶贫工作要经得起历史考验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越往后成本越高,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对此,南海区早有部署,确保扶贫工作经得起历史考验。在云浮市云城、云安和罗定召开的脱贫攻坚党政联席会议上,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不断强调,脱贫攻坚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脱贫情况不稳定、家庭抵御风险能力比较弱等,接下来要聚焦薄弱环节的突出问题,再排查,再调研,再梳理,采取更加精准有力措施补短板,全面冲刺难关;注重产业巩固提升,突出抓好贫困户稳就业工作,多措并举开展消费扶贫,动员社会各界购买扶贫产业,将“粤菜师傅”工程和本地特色农产品结合起来,让农产品跟着粤菜师傅“走出去”,还要做好经营困难产业和兑现困难的入股项目后续处理工作。

闫昊波表示,要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战,对标对表,查漏补缺,固强补弱,对每个存在的问题、每个存在的隐患再排查,无死角、零遗漏,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推进东西扶贫协作工作上,南海区区长顾耀辉表示,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提升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南海区将尽最大努力支持凉山州北三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工作;聚焦重点领域,持续抓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各项工作;进一步发动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各项工作,共同寻求发展之策;协力共进,提升东西部扶贫工作成效,让各项扶贫协作项目落实落地,确保脱贫攻坚战按时保质完成。

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进产业帮扶,变“输血”为“造血”,是制造业发达的南海之所长,也是各条对外帮扶战线的重要内容。面对疫情这道“加试题”,南海加大了产业帮扶力度,进一步完善帮扶产业项目机制,结合实际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稳定性高、贫困人口收益多的长效产业项目。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方面,南海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帮扶凉山北三县产业发展、劳务协作、党政干部培训等工作,并积极引导南海企业到凉山北三县注册投资、落地产业,推动当地的产业项目发展,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同时,南海区将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深化社会扶贫举措。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谈到,通过万企帮万村行动,动员和统筹社南海会各界力量参与对口帮扶工作,增强贫困村自我造血能力,促进贫困村及贫困户持续增收,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文/珠江时报记者黄婷周钊泷

通讯员南扶宣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