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见碧水蓝天 推门闻鸟语花香
南海坚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映月湖公园。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市民在滨水栈道欣赏并拍摄黑天鹅。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里水镇贤鲁岛举行乡野丰收节暨稻梦音乐节,市民在田间感受乡野摊位游玩、吃喝、购物的特色。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9月,南海天气依然炎热,走在千灯湖湖畔,只见湖水清澈,碧波荡漾,从湖面拂过的清风带着丝丝凉意,让人顿觉精神一振。
天蓝水绿山青,是人民对“更优美的环境”的期盼,更是幸福的小康生活的标配。令人欣慰的是,随着“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深入推进,如今的南海常年花团锦簇、绿树葱茏,处处展现出“抬头见碧水蓝天、推门闻鸟语花香”的生态活力与魅力。
生态兴则文明兴。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近年来,南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用实际行动回应着老百姓对良好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了守护绿水青山,迈向小康生活。
生态环境
提升市民绿色获得感
每天早上,天气好的时候,家住南海桂城保利诺丁山小区的刘铭,总会到小区附近的文翰湖散步。“公园很美,有很多漂亮的花草,现在多了天鹅、鸭子,偶尔还能看到野生白鹭,生机勃勃的!”刘铭说。
同样在桂城该片区的映月湖,这几年也变得越来越漂亮:秋阳下,小桥碧波、绿树花草相映成趣,悠然自得的黑天鹅、鸭子不时湖中畅游,一动一静,更显生机盎然。
地处岭南水乡腹地、孕育了独特水乡文化的南海,有着极为发达的水系。然而,在过去数十年的粗放工业发展模式,让南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成长的烦恼”,大气污染、河涌黑臭等环境污染的压力剧增,人们对岭南水乡印象的往往停留在了儿时的回忆。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迫切之举。为此,南海近年来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精准治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系统性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努力为百姓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水文明是生态文明之基。在治水攻坚战中,南海通过科学统筹,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实施“挂图作战”,以广佛跨界河流治理为主战场,重点抓好广佛跨界河流、黑臭水体、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截污管网建设等,通过抓准入、抓源头、抓“流域化”治理和水网活化,优化系统化治理,实现全流域水环境持续向好,水质改善明显。其中在2020年上半年,全区水环境综合污染指数为0.62,改善率为18.11%。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85.7%,劣V类水体比例为0,均达到考核要求。
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南海区的空气质量也在稳步提升。在治气方面,南海持续实现对工业源、面源、移动源等污染源头的精准管控,并稳步推进“净土”管理工作。数据显示,2019年,南海全区空气优良级别天数共268天。而在2020上半年,南海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24,同比改善1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2.8%,同比改善1.4%。
让城市融入自然,让绿色融入生活。近年来,南海在攻坚污染防治的同时,还持续在增绿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从2016年开始,南海通过开展绿城飞花、新一轮绿化南海行动、绿化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以及“创森”“高品质森林城市”等一系列专项绿化行动,极大地提升了全区的绿化质量和自然生态环境。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区森林覆盖率为16.5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6.79%。
除了植树造林,南海还建设市政绿化公园和绿道,打造靓丽的风景线。据统计,全区现有市政公园169个、市县级以上森林公园7个、湿地公园9个,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化面积22.5平方米。
云飘在水里,蓝天为湖体着色。生态美了,环境好了,“南海蓝大片”频频在市民的朋友圈刷屏,这背后凸显的正是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质量。南海的“高颜值”气质持续提升,让市民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实惠,也让生态品牌也得到进一步擦亮。
生态兴城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每到入夜后,南海千灯湖创投小镇金色连廊就会上演华丽灯光秀,镜湖的喷泉开始涌动,灯光水色两者相互辉映,景色惹人陶醉,成为市民新近的网红打卡点。“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很多人来拍照,游玩。”在创投小镇工作的陈潇说。
创投小镇是佛山打造珠江西岸创投行业高地的标志性园区,开园近一年,募集投资资金规模超80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创投小镇、广东金融高新区所在的千灯湖片区,正处于南海城市中轴线,亦是南海乃至佛山的地标和“城市客厅”,如今成为人们假期休闲、游玩的网红打卡点。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依靠种草种树的绿化提升、环保高压的末端治理,更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近年来,南海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等方面持续推进绿色变革,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节能减排步伐等,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同频共振。
高水平小康,底色在“绿”;高质量发展,成色在“绿”。南海在以制造业立区的同时,围绕生态兴城,千灯湖的故事正是南海以生态建设推动产业绿色升级的一个缩影。不仅如此,“千灯湖生态效应”如今正在南海各镇街开花结果。
在桂城,除了千灯湖外,怡海湖畔、文翰湖畔、映月湖畔,瀚天科技城、天安数码城等现代都市产业已成型,季华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孵化器正加速推进,科创、产业、人才正不断汇聚起来。
九江,正依托滨水临江的特色,把滨江片区作为重点进行打造,将通过临港国际产业社区土地连片整理、“南国酒镇”等重点项目,重塑城乡空间布局和形态。
在西樵,听音湖与西樵山呼应,湖光山色一应俱全,正以“岭南文旅RBD”的姿态向人们敞开胸怀,成为当地市民休闲与外来游客打卡的好地方。
在丹灶仙湖畔,高标准规划的“仙湖氢谷”,正在一步步将蓝图变成现实,依托仙湖生态核心,以新能源为主题,建设集生产创新、现代服务、生态宜居于一体的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示范区。
在狮山博爱湖畔,正力求打造以博爱湖为中心的地标性的城市水景公共开放空间,形成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办公、居住等为一体的大型都市生活片区,博爱新城雏形已现。
而大沥,正全力推动千灯湖“北延过河”,全面加快金融高新区“北延过河”步伐,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千灯湖城市中轴大沥段,努力实现城市过河、产业过河、环境过河,将城市中轴打造为“城产人文”融合发展示范区。
里水的里水河流域,则打造最美生态景观带、开启灯光夜游等旅游项目,并结合里湖新城的建设将沿岸打造成碧道,建设最美生态景观带,打造广佛跨界名副其实的岭南水乡、梦里水乡。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为南海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生态经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年净利润应该有20万。”在南海西樵镇儒溪村,千亩鱼塘浮光跃金,养殖户关锦荣看着鱼塘里的黄骨鱼,脸上笑开了花。
儒溪村位于西樵山南麓,有着800多年历史,是南海区乡村振兴十条特色精品示范村之一,也是佛山市“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西樵农村综合试点示范片的核心区。
得益于南海近年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河涌整治、三清三拆三整治、田(塘)头棚改造提升等工作,包括儒溪村在内的乡村人居环境和耕作环境焕发新颜,也让村民受惠。
乡村变美引来了关注,乡村旅游业的机会随之而来。其实,儒溪村“变美”、村民变富的故事,正在南海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乡村不断上演。
贤僚村位于里水镇贤鲁岛上,是广佛交界的一条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经过几年来的环境治理和改造,残破的村屋外立面被刷成粉色,涂鸦上各种可爱俏皮的卡通画,变成了粉嫩的民居,成为了又一网红打卡点。
贤僚村所在的贤鲁岛,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座“江心岛”也是南海百里芳华示范带上的美丽田园项目之一。2015年起,里水镇启动贤鲁岛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在经过生态环境整治之后,环岛绿道、驿站、主题花海、基础配套等纷纷建成,梦想中的岭南水乡美景从画卷变成了现实。
近年来,南海在城乡面貌和生态发展上不断深入探索,先后启动“公园化”战略、“美村计划”、百村升级计划、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等工程,重点打造10个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和3个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使乡村的颜值和品位不断提升,让人赏心悦目。
不仅如此,南海各镇街结合乡村生态特色,通过整合推广生态、旅游、文化等丰富资源,打造出具有岭南特色的文旅、商住、饮食、娱乐等为一体的配套项目,着力发展民宿、农家乐、乡村精品旅游等新型产业,以产业联动催生“美丽经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好生态鼓起百姓的钱袋子。如今,南海的许多乡村、古村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旅游目的地。游客的到来,为当地村民和土地经营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为他们的小康生活带来了更多生机。
文/珠江时报记者杨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