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沥把思想解放大讨论搬到深圳等改革创新前沿地
一路学习一路讨论 谋划改革再出发思路
珠江时报讯(记者/赵艳丽通讯员/刘成)大沥的乡村振兴工作要怎么做?城市更新的下一步将怎么干?怎样才能以水为媒提升生态环境?
12月21日、22日,南海区委常委、大沥镇委书记何春云,带着大沥镇班子成员、村居书记及机关中层骨干,组成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培训班首批团,马不停蹄地来到顺德龙江、北滘,南海桂城、丹灶,以及深圳的南山、福田等地,看乡村振兴、看城市更新、看环境打造,一路上大家边行走边思考,并围绕大沥的改革再出发展开热烈讨论。
这是大沥镇开展的第三波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与以往固定一处讨论的方式不同,这次大讨论不但“走了出去”,而且还放在了学习的路上,放在了改革创新的先进一线。本次大讨论活动分3批并持续4天。
■看乡村振兴既要利用好现存资源又要着眼于全方位振兴
12月21日上午,在蒙蒙细雨中,大沥培训班第一站来到顺德区龙江镇,实地参观调研了乡村振兴示范点——苏溪公园。这个由龙江镇陈涌社区、苏溪社区联手打造的公园,占地530多亩,正是利用村改腾出的空间打造的,如今成了居民休闲玩乐的好去处。在这里,两社区放弃眼前经济利益、大手笔改造生态环境的做法,给培训班人员带来极大的震撼。
而在桂城的夏漖粮园喜文化创意基地,小桥流水、红瓦平房、古风碉楼……给培训班一行留下深刻印象。
“桂城对这些老的街区非常珍惜,我们经常说很多地方‘千城一面’,但我们桂城是“一城千面”,既有高大上的载体,也有烟火气的空间。”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岑灼雄介绍,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些有情怀、有特色的地方,帮助留住科创人才、留住年轻人。
21日下午,大沥培训班来到丹灶镇的仙岗古村,丹灶镇委书记陆文勇向培训班人员介绍了丹灶镇依托有为水道、打造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的做法。培训班人员还在这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桂城、丹灶这种依托古村资源进行活化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大沥镇太平社区书记郭景钊在分享时表示,下步计划与设计公司一起联手,利用古旧建筑打造一个具有岭南特色的村居景观。而凤池社区书记陈伟津则表示,将以修旧如旧的形式引进一些特色文化饮食产业,进一步为乡村振兴赋能。
■看城市更新既要注重前瞻性规划还要着眼于高质量发展
除了乡村振兴外,此次培训班学习的另一大主题是城市更新。
21日在顺德区龙江镇仙塘工业区,培训班了解了万洋众创城项目的改造历程。这里不仅是龙江的首个千亩村改项目,也是顺德首个以“集体土地转为国有+挂账收储公开出让”方式实现的村改项目,目前已经引进53家企业,其中二三十家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而在12月22日,大沥培训班一行还来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华润春笋大厦和华润万象天地参观学习。这是当年南山区最大的旧村改造项目——大冲改造项目,经过十多年的改造,这里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化生态都市的典范,不但有网红高楼“春笋大厦”,还有创新商业空间“万象天地”,旁边还配套建设了大沙河生态长廊、深圳人才公园以及深圳湾体育中心。
通过村改实现的“蜕变”振奋着大沥培训班学员的心,他们在大沙河生态长廊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沥镇经发办主任黄亮表示,“环境也是生产力,有什么样的环境,就吸引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大沥的城市更新要向深圳学习,要把生态环境和载体配套好,从而带动产业的转型发展。”
大沥镇党委副书记冯惠恩表示,“城市更新首先要注重规划,而且规划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像大沙河片区这里,非常值得大沥学习。”
■看生态环境要敢于放弃眼前利益还要考虑细节以人为本
12月22日,培训班的最后一站,来到深圳市福田区,参观中心区交通综合设施及空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轨道+慢行”为主导的绿色交通出行模式、全民全龄无障碍街区、智慧公交站亭……这些既便利又充满人性化的设计,让大沥培训成员直呼“贴心”。
“这里真的是既有都市范儿,很多细节又超级符合人的需求。”大沥镇工程建设办主任李婷说,这次学习带给她的震撼非常大,无论是顺德还是深圳,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大沥也有不少的河道等资源,以后在做环境、做配套的时候,将借鉴深圳的经验,既做好环境同时又磨好细节。“做环境要重规划,更要有魄力。”大沥镇公有资产管理办主任林耀升说。
“接下来我们大沥的工作,主要就是抓经济和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归根到底就是以人为中心做环境,做好居住的环境、生活的环境、工作的环境。”何春云表示,大沥还将组织三场务虚会,进行更深入透彻的大讨论,来统一思想,激发动力,增强斗志,“希望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建设一个不一样的大沥,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大沥,一个更有活力的大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