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12月24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船到中游更奋楫
    • 减少“两节”期间人员流动和聚集
    • 凝聚政企共识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落实“四个先”要求 “丹灶先锋”加速攻坚
    • “狮山雄狮”发起冲锋 6个项目同步开拆
    • 南海梁伟民获 省五一劳动奖章
    • 佛山评选“六个十” 优秀网络作品
    • 《砥砺初心实干为民》 特刊今日出街

    第A02版:南商周刊

    • 依托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传承

    第A03版:要闻

    • 激发金融活水 服务实体经济
    • 借鉴运用历史经验 推动高质量发展
    • 提高网办率 为企业提供更大便利
    • 一路学习一路讨论 谋划改革再出发思路
    •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放眼湾区构链强链

    第A04版:要闻

    • “嗦粉”由你 安全有我
    • 缅怀革命先烈 致敬最可爱的人
    • 盗窃刑事案件现案破案率全省最高
    • “严”字当头 做好各项安全工作
    • 部门齐出动 紧绷安全弦
    • 广东浩宏拍卖有限公司拍卖公告

    第A05版:要闻

    • 为堤岸“洗澡” 给河涌“美容”
    • 为职工办实事 做最值得信赖的“娘家人”

    第A06版:镇街

    • 凝聚青年活力 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 里水首个超百亩纯工改工项目启动
    • 昔日杂草堆 今成小公园
    • 旧楼加电梯,南海一站搞掂

    第A07版:教育

    • 广职院学子勇夺国赛大奖
    • 师生同台表演 展示教育成果
    • 优质学前教育送到百姓家门口
    • 专场汇演“上线”超3万人次观看
    • p50

    第A08版:天下

    • 船到中游更奋楫
    • 确保“两节”市场供应足价格稳
    • 到2025年推动每个地级市建有1座科技馆
    •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关于新建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项目佛山特大桥(DK24+720-DK34+600段)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公告

    第B01版:砥砺初心 实干为民

    • 奋进南海 践行幸福之路

    第B02版:618022273

    • 勇立潮头逐浪高

    第B03版:617422267

    • 点燃信念之火 激发南海力量

    第B04版:617022263

    • 将“民生清单”变暖心“成绩单”

    第B05版:人大

    • 以学促行践初心 凝聚智慧勇向前

    第B06版:政协

    • 凝心聚力学党史 务实政协谱新篇

    第B07版:文广旅体

    • 10分钟文体圈为群众幸福加码

    第B08版:617722270

    • 好事办实 实事办好

    第B10版:自然资源

    • 聚焦民情民意 解决“急难愁盼”

    第B11版:卫健

    • 学上下功夫 新上做文章 实上求突破

    第B12版:民政

    • 脚步丈量民情 行动温暖民心

    第B13版:特刊

    • 立足课堂学党史 教育实事惠民生

    第B14版:特刊

    • 惠民举措再升级 增强群众幸福感

    第B15版:特刊

    • 凝聚青春力量 共建活力城市

    第B16版:特刊

    • 聚焦“急难愁盼”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 坚持生态优先 推动绿色发展

    第B17版:特刊

    • 服务企业出实招 惠企政策见实效
    • p25

    第B18版:特刊

    • 真抓实干 书写税务“新答卷”
    • 当好大沥的“城市管家”

    第B19版:特刊

    • 三个聚焦学做结合 三个一度激活动力

    第B20版:特刊

    • 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让供电服务“一路领跑”

    第B21版:特刊

    • 用赶考精神书写新时代答卷

    第B22版:特刊

    • 以学促行践初心 用心为民办实事

    第B23版:特刊

    • 创新形式学党史 转化成效促发展

    第B24版:特刊

    • “七个一百”践使命 学习教育入人心
    • 干群护河常态化 水清岸绿添幸福

    第B25版:特刊

    • 深学细悟学党史 服务群众办实事

    第B26版:特刊

    • 多样课堂汲取“沥”量城市发展更有温度

    第B27版:特刊

    • 以 100%执行力 为群众办实事

    第B28版:特刊

    • 印象馆里忆初心 功夫党建亮品牌

    第C01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p2

    第C02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p2

    第C03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p7

    第C04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目录
    • 赋能实体经济恪守责任担当

    第C05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2021,见证佛山金融力量
    • p46

    第C06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2021,见证佛山金融力量
    • p65

    第C07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创新·初心佛山银行业为新经济赋能

    第C08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佛山保险业:惠民办实事 惠企促发展

    第C09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全力助推营商环境优化佛山农行推出系列硬核举措,成效显著

    第C10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创新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中国银行佛山分行主动作为强化责任担当

    第C11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农行南海分行:金融赋能 助力乡村振兴

    第C12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p29

    第C13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2021年佛山市民最喜爱金融单位简介

    第C14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2021年佛山市民最喜爱金融产品

    第C15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2021年佛山金融行业服务之星 获奖名单

    第C16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2021年佛山金融行业理财之星获奖名单
  • 数字报首页

B07:文广旅体

10分钟文体圈为群众幸福加码

南海区文广旅体局扎实推动基本公共文体服务优质均衡、触手可及

2021年12月24日

■佛山市第十届运动会总结大会在新建成的南海体育中心举行。珠江时报记者/张志成摄

■市民在南海金融城广场读书驿站阅读书籍。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带着女儿往左走10分钟就到智慧图书馆,往右走几分钟就是中心体育公园,就算只在家门口转悠,带娃也不愁没去处,必须为政府点赞!”近日,记者走访大沥镇大镇社区,居民范晓慧对家门口的变化赞不绝口。

范晓慧满满的幸福感,是南海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公共文体服务的缩影。今年以来,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部门职能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智慧图书馆、社区体育公园全覆盖建设,着力构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和“10分钟文化圈”,扎实推动基本公共文体服务优质均衡、触手可及,为全面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作出应有贡献。

/健身“热”了/

家门口实现花式锻炼

12月6日晚,伴随着绚丽璀璨的灯光,新建成的南海体育中心迎来了第一个高光时刻:佛山市第十届运动会总结大会在此举行。

作为南海“三大”中心之一,南海体育中心占地约60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18.9万平方米,内设2万座席的体育场、1万坐席的体育馆,以及游泳馆、全民健身综合馆、南海业余体校及相关配套设施。

南海体育中心的建成,极大地弥补了全市区级综合性体育场馆建设的短板,为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强保障,更成为新的城市地标。不少市民已经“蠢蠢欲动”,迫不及待地想去体验一把。

作为全国首批体育先进县、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南海一直高度重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近年来,飞鸿馆、樵山文化中心等大型公共文体场馆已先后启用。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海区文广旅体局更是把推进社区体育公园全覆盖建设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行全力推进,大力构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推动全民健身。9月,南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还印发了《佛山市南海区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2年,社区体育公园实现290个村居全覆盖。

“自从改造后,中区社区各个经济社的体育公园现在每天晚上都会挤满人,有打篮球的也有散步的。”桂城街道中区社区党委书记冼瑞初介绍,今年11月底,中区社区4个社区体育公园均已完成升级改造,并注入不同主题和涂鸦元素,为周边市民带来更写意的生活享受。而每年的“例牌”——南海区百村(居)男子篮球赛更是持续掀起篮球热,让越来越多群众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

无独有偶,升级后的南海区全民健身体育公园增设了多种智能互动体育设施,也因“好玩”成为“新晋网红”。截至12月,全区已完成新建或改建提升30个社区体育公园,累计建成社区体育公园145个。如今,遍布城乡的社区体育公园,生动描绘了全民健身的“幸福半径”。

从“去哪健身”到“在家门口健身”再到“花样健身”,实实在在的变化不仅勾勒出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的轨迹,也彰显了南海人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阅读“火”了/

“全民悦读”触手可及

一个充满活力的幸福城市,不仅要让群众“野蛮其体魄”,更要“文明其精神”。

“以前带孩子看书,要开车挺远才能找到图书馆,现在过条马路就能实现。”大镇社区居民范晓慧说,自从今年7月家门口有了智慧图书馆,孩子慢慢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她认为这是送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范晓慧的鲜活感受,是南海构建“10分钟阅读圈”成效的一个缩影。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入推进智慧图书馆“村居”全覆盖建设,把图书馆开到群众“家门口”,让“悦读”随手可及。

今年7月,南海区文广旅体局还发布了《南海区智慧图书馆(24小时读书驿站、社区书吧)全覆盖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文件,提出智慧图书馆建设要覆盖全区。截至12月,全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智慧图书馆有189间,实现每1.78万常住人口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的国际先进水平。

智慧图书馆建设不仅要有“量”,更要有“质”。以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契机,南海区文广旅体局还通过阵地集约、功能集成、资源集聚、服务集优,打造城乡融合示范的特色亮点,探索发展“阅读+党建+旅游+文创+轻餐+活动+图书销售”等多功能融合的智慧图书馆模式。

数据显示,截止至2021年12月21日,全区累计进馆人数达到249.6万人次,同比增长60.8%;文献流通量110.7万册次,同比增长45.4%。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南海推进智慧图书馆全覆盖建设找准了群众需求,开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与此同时,翰林书屋、一锥书屋、钟书阁、慧德书屋、广佛新世界智慧图书馆等一批“小、精、美、特”的新型文化空间不断涌现,不仅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家门口享受“悦读”时光,让阅读成为一件公平的事、简单的事、平常的事、省心的事,更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文化氛围,成为“幸福南海”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产业“强”了/

文商旅体创融合发展

文化,是城市发展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群众办实事,不仅要从“小事”入手,更要把“大事”办漂亮,着眼长远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南海确立了东部“文化+创意”、中部“文化+商业”“文化+科技”、西部“文化+旅游”的大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已成为南海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

今年,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南海更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文商旅体创深度融合发展。

南海统筹规划广府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启用“南海有礼”文创空间,打造“博物馆+文创”发展模式,推动历史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南海持续擦亮艺术四季、公共艺术展、艺术广东·国际艺术交流展、艺术进剧场等精品活动品牌,并开展高质量文化文艺创演,培育出原创本土粤语话剧《水尾村的笑声》等一批群众文艺精品,进一步提升城市软实力。

南海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培育电竞、影视、文创等新兴产业,推动南海区政府与清华大学共建“西樵山书院”,“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业展示招商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平洲玉器街获评省级文化产业园,并引入虎牙全球研发总部、欢聚集团、宋城·佛山千古情等一批优质项目,以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为城市增加活力和温度。

在岭南文化的浸润滋养下,在海纳百川、敢为人先、团结奋进、脚踏实地的南海精神引领下,南海区以兼容并包的姿态广泛吸引全社会各层次的人才,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南海都能找到家的归属感和亲切感。

文化是一座城市最独特的名片。在“十四五”的新征程上,南海将坚持以文化人、以文铸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特别是打造南狮超级IP,持续擦亮“南海·蓝海”“南海好功夫”等城市名片,让历史传统和现代都市相得益彰,让千年古郡绽放文化新魅力。

数读成效

●社区体育公园

截至2021年12月,全区已完成新建或改建提升30个社区体育公园,累计建成社区体育公园145个。

●智慧图书馆

截至2021年12月,全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智慧图书馆有189间,实现每1.78万常住人口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的国际先进水平。

●“博物馆之城”建设

全力打造环千灯湖片区、环西樵山片区、环佛山西站片区三大博物馆群,现已建成博物馆10家、艺术馆(展览馆)49家。

●文体活动

全年共举办文化活动约4200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超280万。

特写

边角地、桥下灰大变身

“原来这里杂草丛生、满是蚊虫,如今不仅栽绿种绿,还增设了健身器材,晚上走走心情很愉快。”12月23日,记者走访西樵镇爱国村,村民麦姨和张叔对家门口的社区体育公园赞不绝口。

让群众拍手叫好的社区体育公园,就在爱国村龙赢村小组的村口。原本,这里是村中的一块边角地,杂草丛生、黄土裸露、蚊虫乱飞。改造后,只有400多平方米的边角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配套了篮球场、公厕、风雨廊、绿地等设施,成为了当地群众的好去处。

除了边角地,不显眼的桥下“灰空间”同样能“变废为宝”。近日,桂城街道在保障公路桥梁完好安全的前提下,将怡海路、佛平路跨线桥、海八路立交、季华东立交四大桥下空间“变废为宝”,为市民提供安全、美观的公共活动空间。

其中,怡海路桥下空间配齐儿童活动场地、青少年智趣空间、老人健康空间等场地功能设施,打造成为全龄化的大型休闲空间,季华东立交桥下将打造成佛山最大全天候街头极限运动公园——尖东社区体育公园。

“我为群众办实事”,核心在“民”、要点在“实”、关键是“办”。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海区文广旅体局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力推动社区体育公园全覆盖建设,先后出台《佛山市南海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奖励资金的实施细则》、《佛山市南海区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实施方案》,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大力支持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得到了镇街和村居的积极响应。

在此背景下,全区不少边角地、桥下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化身为就近便捷的、“小而精”的社区体育公园,这正是南海区文广旅体局通过“小切口”提升群众文体生活的鲜活例子。

文/珠江时报记者黎小燕通讯员李惠萍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