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100%执行力 为群众办实事
以“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大讨论为契机,形成全镇合力,推动里水再一次腾飞

■里水镇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
通讯员供图

■红船成为了里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平台。
(黄国恩摄)
里水
“干部一定要有100%执行力,才能办好事!”12月16日,里水镇党委书记黄伟明在给机关中层干部集中培训时提出的要求,掷地有声。
今年以来,里水镇党委班子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要求全镇党员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更走“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围绕南海区委赋予里水镇的新任务: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镇域样本,里水镇党委将以“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大讨论为契机,引导全镇人民广泛讨论,形成全镇合力,努力推动里水再一次腾飞。
/创新本土特色/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2021年作为“十四五”时期开局之年,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里水镇做到“早部署、早谋划、早开展”,推动党史教育走深走实。整合本地红色资源,发挥红馆(中共南三花工委史迹展览馆)、红展(展旗楼)、红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船(梦里水乡游船)等红色阵地的作用,打造不忘初心红色之旅精品线路;营造“空中+线上+线下”学习氛围,“空中”依托全镇700多个梦里水乡微广播,创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党史天天读》,“线上”利用梦里水乡微信公众号开设党史课题专栏,“线下”组建镇委党校讲师团传播里水好声音。
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红色教育,更加深刻领悟到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切实解决难题中得到锤炼,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增强党性、改进作风、提高能力的实际成效,为推动里水镇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强化知行合一/实施“党建星期二”工作制度
党史学习教育重在知行合一,学习教育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
长者想学化妆、年轻妈妈想学烹饪、小朋友想学垃圾分类……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河村社区党委将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平台,让干部、党员深入联系群众,收集群众问题与意见,及时将一件件惠民小事,办到居民心坎上。
河村社区党委书记张永祥介绍,通过“党建星期二”创新平台,全面收集居民诉求,最终确定了公园足球场跑道改造项目等五件实事。
今年,里水镇创造性发布实施“党建星期二”工作制度,破题镇域党建全局,构建“1+3+X”镇域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1”是指镇机关党组织,“3”是指村(社区)三级党建网格,“X”主要是指教育系统、公资系统、“两新”党组织。
里水镇广泛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正是以“党建星期二”工作制度为平台,实现镇村联动贯穿全年开展。
/急群众所急/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
老旧小区改造是里水镇“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十个重点项目之一。为保障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能顺利有序推进实施,里水镇专门成立了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实施了路面铺设沥青、疏通下水管道、添置康体设施、更换路灯、规划停车位、增设绿化节点等系列工程。
除了城区,农村也享受到实惠。贤僚村三团、三红、南洲等经济社的村民不再担忧台风雨水天气了,因为村中水浸黑点已修复。里水镇党建工作办公室统筹区、镇有关资源,设置500多万元党群共建专项资金,为各村(社区)解决了一批微小民生实事。
在全镇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用力推动下,今年3月确定的包括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在内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镇级首批十个重点项目已基本完成。里水镇确定的部门和村级500多个实事项目,包括停车场建设、道路改造、文化室建设等也按时按质顺利推进。
声音
里水镇党委书记黄伟明:
以100%执行力推动里水再一次腾飞
“里水当前面临产业发展动力弱、土地利用效率低、社会治理掌控弱、公资经济发展差、党建工作引领弱、城市发展格局小、乡村振兴层次低等多个发展短板。”黄伟明表示,南海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里水镇要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令人向往的“梦里水乡、湾区名镇”,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镇域样本,里水要以“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大讨论为契机,引导全镇人民广泛讨论,形成全镇合力,在城市、乡村、产业、环境、队伍、社会发展等方面展现新形态新面貌,全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镇域样本,共同推动里水再一次腾飞。
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镇域样本的突破口在哪?“产业决定了产业人口,产业人口决定了城市的人口结构,城市的人口结构决定了城市文化、经济等问题。”黄伟明认为,里水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从产业角度出发,无论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都离不开经济发展。全体干部要紧密围绕新发展理念,认真思考里水未来发展形态,要融入大讨论氛围,寻找问题直面问题,思考解决办法。做到坚决执行、100%执行,全面提升效能管理。
为进一步提升干部执行力,黄伟明透露,接下来将创新机制、找出举措,如加强党建在专项工作中的引领作用,跨部门工作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强,在专项的攻坚行动中通过赛场选马的方式去选拔干部,不能够让干部停留在功劳簿上过日子。要通过大讨论、培训、考核,激励干部要习惯走出舒适区,只有艰苦创业,才能实现社会大进步。
案例
脏乱差农贸市场变身“现代超市”
从前的岗联市场是一个年久失修的破旧铁棚,由于缺少排水设施,地面污水横流,垃圾乱堆放。经过升级改造后,旧市场被推倒重建,现代化的新市场拔地而起。
现场可见,偌大明亮的空间划分明确、布局合理,水泥地上统一贴上了洁白的瓷砖,曾经外露的污水道口被巧妙地“隐藏”起来。每个摊位还安装了“智信市场”系统,市民和管理方既能清晰了解菜品价格,还能通过扫描货品专属的二维码,实时了解货品的来源和产地等信息。
商贩陈小姐在市场内经营了一家菜摊,她表示,得益于市场的规范管理和“智信市场”系统,使得菜品的价格和货源更透明,也让买家更有信心。
“以前很怕去市场,回来一身脏,现在不一样了,市场像超市一样干净整洁。”街坊黄小姐说。
在打造特色市场上,里水通过对各市场的自身特色进行规划,依据“一村一品”设计理念,将乡村振兴文化元素与现代购物环境进行融合。
里水全镇共有21家农贸市场,截至2021年底已完成对岗联市场、大冲市场、沙涌市场等首批10家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实现100%智信市场、人车分流、升级改造。其余市场计划在2022年内完成全部升级改造工作。
数里水十大读民生实事
1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8个,进一步美化人居环境。
2
改造提升5个村(社区)主干道路,完善路灯等道路配套。
3
完善公共交通站配套14个,新增公共交通站3个,优化调整公交线路8条。
4
推进经济社弱电管线整治72个,打造更加整洁有序的城乡环境。
5
推进公办小学新建工程2项,新增学位2600个,缓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就学问题。
6
推进公办配建幼儿园2个,新增学位1050个,缓解辖内基础教育的入学压力。
7
启动21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市场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超市化发展。
8
新建截污管网20.5公里,以水环境治理统筹推进城乡发展。
9
创建8大源头垃圾分类示范单位,推进12条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
10
为五个试点村(社区)156名老年服务对象建档立卡,康复服务220次,健康教育讲座29场,义诊活动4场;为195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档立卡,分类分级跟踪管理服务1098次;开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共120次,完成了30个特殊人群心理个案服务并形成案卷。
文/珠江时报记者欧林菊通讯员陈淑仪郭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