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12月24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船到中游更奋楫
    • 减少“两节”期间人员流动和聚集
    • 凝聚政企共识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落实“四个先”要求 “丹灶先锋”加速攻坚
    • “狮山雄狮”发起冲锋 6个项目同步开拆
    • 南海梁伟民获 省五一劳动奖章
    • 佛山评选“六个十” 优秀网络作品
    • 《砥砺初心实干为民》 特刊今日出街

    第A02版:南商周刊

    • 依托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传承

    第A03版:要闻

    • 激发金融活水 服务实体经济
    • 借鉴运用历史经验 推动高质量发展
    • 提高网办率 为企业提供更大便利
    • 一路学习一路讨论 谋划改革再出发思路
    •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放眼湾区构链强链

    第A04版:要闻

    • “嗦粉”由你 安全有我
    • 缅怀革命先烈 致敬最可爱的人
    • 盗窃刑事案件现案破案率全省最高
    • “严”字当头 做好各项安全工作
    • 部门齐出动 紧绷安全弦
    • 广东浩宏拍卖有限公司拍卖公告

    第A05版:要闻

    • 为堤岸“洗澡” 给河涌“美容”
    • 为职工办实事 做最值得信赖的“娘家人”

    第A06版:镇街

    • 凝聚青年活力 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 里水首个超百亩纯工改工项目启动
    • 昔日杂草堆 今成小公园
    • 旧楼加电梯,南海一站搞掂

    第A07版:教育

    • 广职院学子勇夺国赛大奖
    • 师生同台表演 展示教育成果
    • 优质学前教育送到百姓家门口
    • 专场汇演“上线”超3万人次观看
    • p50

    第A08版:天下

    • 船到中游更奋楫
    • 确保“两节”市场供应足价格稳
    • 到2025年推动每个地级市建有1座科技馆
    •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关于新建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项目佛山特大桥(DK24+720-DK34+600段)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公告

    第B01版:砥砺初心 实干为民

    • 奋进南海 践行幸福之路

    第B02版:618022273

    • 勇立潮头逐浪高

    第B03版:617422267

    • 点燃信念之火 激发南海力量

    第B04版:617022263

    • 将“民生清单”变暖心“成绩单”

    第B05版:人大

    • 以学促行践初心 凝聚智慧勇向前

    第B06版:政协

    • 凝心聚力学党史 务实政协谱新篇

    第B07版:文广旅体

    • 10分钟文体圈为群众幸福加码

    第B08版:617722270

    • 好事办实 实事办好

    第B10版:自然资源

    • 聚焦民情民意 解决“急难愁盼”

    第B11版:卫健

    • 学上下功夫 新上做文章 实上求突破

    第B12版:民政

    • 脚步丈量民情 行动温暖民心

    第B13版:特刊

    • 立足课堂学党史 教育实事惠民生

    第B14版:特刊

    • 惠民举措再升级 增强群众幸福感

    第B15版:特刊

    • 凝聚青春力量 共建活力城市

    第B16版:特刊

    • 聚焦“急难愁盼”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 坚持生态优先 推动绿色发展

    第B17版:特刊

    • 服务企业出实招 惠企政策见实效
    • p25

    第B18版:特刊

    • 真抓实干 书写税务“新答卷”
    • 当好大沥的“城市管家”

    第B19版:特刊

    • 三个聚焦学做结合 三个一度激活动力

    第B20版:特刊

    • 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让供电服务“一路领跑”

    第B21版:特刊

    • 用赶考精神书写新时代答卷

    第B22版:特刊

    • 以学促行践初心 用心为民办实事

    第B23版:特刊

    • 创新形式学党史 转化成效促发展

    第B24版:特刊

    • “七个一百”践使命 学习教育入人心
    • 干群护河常态化 水清岸绿添幸福

    第B25版:特刊

    • 深学细悟学党史 服务群众办实事

    第B26版:特刊

    • 多样课堂汲取“沥”量城市发展更有温度

    第B27版:特刊

    • 以 100%执行力 为群众办实事

    第B28版:特刊

    • 印象馆里忆初心 功夫党建亮品牌

    第C01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p2

    第C02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p2

    第C03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p7

    第C04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目录
    • 赋能实体经济恪守责任担当

    第C05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2021,见证佛山金融力量
    • p46

    第C06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2021,见证佛山金融力量
    • p65

    第C07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创新·初心佛山银行业为新经济赋能

    第C08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佛山保险业:惠民办实事 惠企促发展

    第C09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全力助推营商环境优化佛山农行推出系列硬核举措,成效显著

    第C10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创新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中国银行佛山分行主动作为强化责任担当

    第C11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农行南海分行:金融赋能 助力乡村振兴

    第C12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p29

    第C13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2021年佛山市民最喜爱金融单位简介

    第C14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2021年佛山市民最喜爱金融产品

    第C15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2021年佛山金融行业服务之星 获奖名单

    第C16版:金融文化节特刊

    • 2021年佛山金融行业理财之星获奖名单
  • 数字报首页

B27:特刊

以 100%执行力 为群众办实事

以“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大讨论为契机,形成全镇合力,推动里水再一次腾飞

2021年12月24日

    ■里水镇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

    通讯员供图

    ■红船成为了里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平台。

    (黄国恩摄)

    里水

    “干部一定要有100%执行力,才能办好事!”12月16日,里水镇党委书记黄伟明在给机关中层干部集中培训时提出的要求,掷地有声。

    今年以来,里水镇党委班子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要求全镇党员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更走“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围绕南海区委赋予里水镇的新任务: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镇域样本,里水镇党委将以“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大讨论为契机,引导全镇人民广泛讨论,形成全镇合力,努力推动里水再一次腾飞。

    /创新本土特色/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2021年作为“十四五”时期开局之年,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里水镇做到“早部署、早谋划、早开展”,推动党史教育走深走实。整合本地红色资源,发挥红馆(中共南三花工委史迹展览馆)、红展(展旗楼)、红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船(梦里水乡游船)等红色阵地的作用,打造不忘初心红色之旅精品线路;营造“空中+线上+线下”学习氛围,“空中”依托全镇700多个梦里水乡微广播,创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党史天天读》,“线上”利用梦里水乡微信公众号开设党史课题专栏,“线下”组建镇委党校讲师团传播里水好声音。

    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红色教育,更加深刻领悟到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切实解决难题中得到锤炼,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增强党性、改进作风、提高能力的实际成效,为推动里水镇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强化知行合一/实施“党建星期二”工作制度

    党史学习教育重在知行合一,学习教育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

    长者想学化妆、年轻妈妈想学烹饪、小朋友想学垃圾分类……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河村社区党委将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平台,让干部、党员深入联系群众,收集群众问题与意见,及时将一件件惠民小事,办到居民心坎上。

    河村社区党委书记张永祥介绍,通过“党建星期二”创新平台,全面收集居民诉求,最终确定了公园足球场跑道改造项目等五件实事。

    今年,里水镇创造性发布实施“党建星期二”工作制度,破题镇域党建全局,构建“1+3+X”镇域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1”是指镇机关党组织,“3”是指村(社区)三级党建网格,“X”主要是指教育系统、公资系统、“两新”党组织。

    里水镇广泛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正是以“党建星期二”工作制度为平台,实现镇村联动贯穿全年开展。

    /急群众所急/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

    老旧小区改造是里水镇“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十个重点项目之一。为保障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能顺利有序推进实施,里水镇专门成立了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实施了路面铺设沥青、疏通下水管道、添置康体设施、更换路灯、规划停车位、增设绿化节点等系列工程。

    除了城区,农村也享受到实惠。贤僚村三团、三红、南洲等经济社的村民不再担忧台风雨水天气了,因为村中水浸黑点已修复。里水镇党建工作办公室统筹区、镇有关资源,设置500多万元党群共建专项资金,为各村(社区)解决了一批微小民生实事。

    在全镇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用力推动下,今年3月确定的包括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在内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镇级首批十个重点项目已基本完成。里水镇确定的部门和村级500多个实事项目,包括停车场建设、道路改造、文化室建设等也按时按质顺利推进。

    声音

    里水镇党委书记黄伟明:

    以100%执行力推动里水再一次腾飞

    “里水当前面临产业发展动力弱、土地利用效率低、社会治理掌控弱、公资经济发展差、党建工作引领弱、城市发展格局小、乡村振兴层次低等多个发展短板。”黄伟明表示,南海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里水镇要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令人向往的“梦里水乡、湾区名镇”,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镇域样本,里水要以“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大讨论为契机,引导全镇人民广泛讨论,形成全镇合力,在城市、乡村、产业、环境、队伍、社会发展等方面展现新形态新面貌,全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镇域样本,共同推动里水再一次腾飞。

    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镇域样本的突破口在哪?“产业决定了产业人口,产业人口决定了城市的人口结构,城市的人口结构决定了城市文化、经济等问题。”黄伟明认为,里水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从产业角度出发,无论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都离不开经济发展。全体干部要紧密围绕新发展理念,认真思考里水未来发展形态,要融入大讨论氛围,寻找问题直面问题,思考解决办法。做到坚决执行、100%执行,全面提升效能管理。

    为进一步提升干部执行力,黄伟明透露,接下来将创新机制、找出举措,如加强党建在专项工作中的引领作用,跨部门工作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强,在专项的攻坚行动中通过赛场选马的方式去选拔干部,不能够让干部停留在功劳簿上过日子。要通过大讨论、培训、考核,激励干部要习惯走出舒适区,只有艰苦创业,才能实现社会大进步。

    案例

    脏乱差农贸市场变身“现代超市”

    从前的岗联市场是一个年久失修的破旧铁棚,由于缺少排水设施,地面污水横流,垃圾乱堆放。经过升级改造后,旧市场被推倒重建,现代化的新市场拔地而起。

    现场可见,偌大明亮的空间划分明确、布局合理,水泥地上统一贴上了洁白的瓷砖,曾经外露的污水道口被巧妙地“隐藏”起来。每个摊位还安装了“智信市场”系统,市民和管理方既能清晰了解菜品价格,还能通过扫描货品专属的二维码,实时了解货品的来源和产地等信息。

    商贩陈小姐在市场内经营了一家菜摊,她表示,得益于市场的规范管理和“智信市场”系统,使得菜品的价格和货源更透明,也让买家更有信心。

    “以前很怕去市场,回来一身脏,现在不一样了,市场像超市一样干净整洁。”街坊黄小姐说。

    在打造特色市场上,里水通过对各市场的自身特色进行规划,依据“一村一品”设计理念,将乡村振兴文化元素与现代购物环境进行融合。

    里水全镇共有21家农贸市场,截至2021年底已完成对岗联市场、大冲市场、沙涌市场等首批10家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实现100%智信市场、人车分流、升级改造。其余市场计划在2022年内完成全部升级改造工作。

    数里水十大读民生实事

    1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8个,进一步美化人居环境。

    2

    改造提升5个村(社区)主干道路,完善路灯等道路配套。

    3

    完善公共交通站配套14个,新增公共交通站3个,优化调整公交线路8条。

    4

    推进经济社弱电管线整治72个,打造更加整洁有序的城乡环境。

    5

    推进公办小学新建工程2项,新增学位2600个,缓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就学问题。

    6

    推进公办配建幼儿园2个,新增学位1050个,缓解辖内基础教育的入学压力。

    7

    启动21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市场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超市化发展。

    8

    新建截污管网20.5公里,以水环境治理统筹推进城乡发展。

    9

    创建8大源头垃圾分类示范单位,推进12条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

    10

    为五个试点村(社区)156名老年服务对象建档立卡,康复服务220次,健康教育讲座29场,义诊活动4场;为195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档立卡,分类分级跟踪管理服务1098次;开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共120次,完成了30个特殊人群心理个案服务并形成案卷。

    文/珠江时报记者欧林菊通讯员陈淑仪郭璀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