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点单” 党员“接单” 党委政府“买单”
好事办实 实事办好

■今年8月,南海有轨电车一号线首通段通车运行,市民出行更便利。图为前来体验“头啖汤”的市民以南海有轨电车为背景留影。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千灯湖创投小镇为落户的有限合伙企业开设绿色通道,实行专窗专 办,并推出“云”上服务。 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摄

■区农业农村局深化“厕所革命”,提升改造各类农村公厕。图为南约 社区南科路公厕。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实施主干道交叉口信号灯“绿波”协调控制, 让通行更顺畅。 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摄

■今年5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启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图为改造后的桂城中心市场。 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摄

区政数局推广智能政务服务模式,今年3月,南海区电梯使用登记实现秒批秒办“智能办”。 (资料图片)

今年4月起,狮山镇狮岭村党委开办“五点课堂”,为全村110多名一至六年级学生提供晚饭、休息及课后作业的集中场所。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多部门联动关爱帮扶重点学生,撑起“甜甜”的上学梦。图为老师陪甜甜走过走廊。 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摄

广东中西医结合医院行政党员志愿者为群众提供指引。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南海区人民检察院巧借“检察大篷车”,通过流动宣讲的形式将法治宣讲教育活动送进企业。珠江时报记者/黄永程摄

■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全面推进南海区水环境综合治理见成效。图为叠北东胜村村民在涌边阅报。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12月,南海区三大文体项目重点工程之一的南海区体育中心进入试运营阶段。图为南海区体育中心航拍图。珠江时报记者/张志成刘勇摄

■南海不断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图为市民在BNS篮球场打球。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摄
“绿波带”为出行提速,行程时间平均减少20%;“老房电梯梦”变成现实,越来越多老旧小区告别“上楼难”;部门联动关爱帮扶重点学生,撑起“甜甜”的上学梦……一串串令人欣喜的数据,一个个落地生花的项目,都是南海区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的最好印证。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海区坚持让群众“点单”、党员“接单”、党委政府“买单”,在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1年,南海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问题需求收集平台收集“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1335件,办结率为92.13%;形成153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区级实事清单,涵盖医教文卫、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预计12月全面完成。
文/珠江时报记者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