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促行践初心 用心为民办实事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成效

■九江镇在海寿诗歌岛话红色传承,诵红色经典,将党史学习教育送到田间地头。通讯员供图
九江
“九江如何再出发?”“小镇办什么样的大事?”“九江如何破局?”……12月16日,一场持续一个月的“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小镇办大事,九江怎么办”大讨论在九江启动,镇委、镇政府主官带头进行思想大碰撞,为“‘小镇’九江要办什么大事、如何办大事”集思广益、凝聚共识。
这场大讨论为九江未来高质量发展而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奋进力量,是九江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九江镇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部署,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下功夫,紧跟民生实事项目清单,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并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
/打造“特色课堂”/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接地气
“这些陶瓷微塑作品《红船》、航空航天模型、龙舟奖牌和队服等都是老党员捐赠的藏品,真实、生动地记录九江党员奋斗岁月……”近日,在九江镇党史馆,来自党建办的党员干部参观了一批生动、有说服力的党史学习“教材”,聆听了九江人敢为人先的奋斗故事。据介绍,目前已有超7000人次到这个“红色课堂”接受党史学习教育。
除了整合镇委党校、镇党史馆等资源打造“红色课堂”外,九江还充分发掘先进人物、轮渡、网络平台、新媒体等资源,打造“理论课堂”“辣味课堂”“移动课堂”“指尖课堂”等“特色课堂”,线上线下、互联互动,让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听、说、读、看、感”等多种方式,看党百年奋斗征程,凝聚奋进力量。
其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移动课堂”,九江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优质生态环境相结合,利用海寿轮渡打造佛山首艘“红色渡船”,弘扬“红船精神”,让群众在候船和乘船过程中聆听红色故事,接受红色教育。从海寿渡口穿过西江到达海寿岛,大约需要10分钟,每日约有4000人次乘坐渡船。乘客可利用航行的“微时段”,听一节“微党课”。
诗词朗诵比赛、“学习强国”运动会、主题摄影美术书法展、主题征文比赛、建党100周年巡礼活动……九江还创新推出举办六大特色活动,通过不断丰富学习载体、拓展学习内容,搭建平台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接地气、更可持续。
“为了促进党员相互交流,提高学习效果,我们根据党员反馈情况,适时增加了很多学习载体,满足党员的学习需求,效果非常好。”九江镇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还在学习中增加了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党员也会在活动结束后展开讨论,为九江发展建言献策。我们也能及时听取党群的建议和诉求,解决困难,进一步坚定大家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兑现“民生清单”/提升群众“幸福质感”
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主要以民生实事成果来检验。九江镇聚焦生态提升、教育强基、全民健康、安居保障、公共安全保障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梳理两批共49项民生实事清单。同时充分利用公共平台,广泛公布清单工作内容,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建议,倒逼部门提升工作效能,加快落实民生实事。
九江镇推行党建网格“三单制”,以党建网格“三单制”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切入点,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机衔接“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形成“为民实事清单”,切实推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全镇共梳理“善治资源清单”1240项,收集“群众需求清单”1625条,汇总形成“为民实事清单”1522项,已办结1522项,全面涵盖乡村振兴、社区治理、民生服务等项目。
其中,“儒乡教育品质升级”工程既是九江镇2021年的十大民生实事,也是九江镇首批“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项目清单中的一个重点项目。今年11月,在九江镇中心小学,明亮的教室内崭新又美观的可调节桌椅已经投入使用。据了解,九江镇委镇政府紧紧围绕师生“急难愁盼”问题,经过前期深度调研,陆续为镇内小学课桌椅换新。此外,今年九江镇新增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佛山市南海区德胜学校,增设学位5000个;为14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配置智慧黑板,打造南海区首个义务教育学校“智慧黑板”全覆盖的镇街;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习舒适度和幸福感。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是九江镇民生工程之一。2020年,九江镇启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划方案,选定儒林社区的园林巷片区和儒林新村作为改造试点,投资约400万元,涉及户数约300户。其中,路面铺设、地下管网、公园绿化部分已全部完成。今年,九江镇继续推进4个片区的改造,分别为儒林社区太平中片区、儒林社区儒林新村二期、沙头社区蚕种场、沙头社区二中宿舍,涉及户数约510户,总投资约1530万元。以上项目均接近完工。
河涌环境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针对内河涌净堤整治,九江镇围绕“治、引、管”三字方针,以综合整治专项方案为导向,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截至12月13日,九江镇净堤工作已完成整治问题12682个,拆除违法构、建筑物106个,面积达28939平方米;拆除清理瓜棚、渔网、垃圾清理点等共12576个。
今年5月,高层厂房综合整治行动在九江镇铺开。九江镇综合行政执法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对工业园区和各村居内高层厂房进行高标准安全检查。截至目前,全镇152栋高层工业厂房中,已完成消防整改企业470家,已完成安全生产方面整改的企业514家,已完成环保方面整改的企业505家;已完成加建部分拆除39宗,拆除面积46870平方米。
一张张“民生清单”的兑现,化作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质感”,体现于群众“急难愁盼”及时解决的暖心、家门口变化的舒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的信心。九江镇在奋力建设南海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的新征程中,呈现出更有温度、更具质感、更丰富内涵的城市新风貌。
声音
水南社区党委书记崔永成:
水南社区坚持学好党史,办好实事,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现代化农村。
下西社区党委书记张仕成:
作为下西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头人,我一直以党的群众路线为引领,团结带领班子成员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依靠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抓好社区基层党建工作,为社区经济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案例
佛山首艘“红色渡船”在九江启航
“我们的村民进出村的唯一方式就是渡船,现在在渡轮上可以听党课,学习党史,不少村民都为此点赞。”海寿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区发洪说,村民在枯燥的候船和航行期间可接受党史学习教育,将受到很大的鼓舞。
据悉,九江镇以海寿轮渡为载体,打造集客运、旅游、党史学习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红色渡船”,是佛山首艘在运营的“红色渡船”。
这艘“红色渡船”也是九江镇党校户外分教点。它以独具特色的渡船和渡口为载体,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西江沿岸特有的自然风貌相结合,与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让群众在候船和乘船过程中,聆听广播里的红色故事,随时随地接受红色教育,实现“集中教育”向“常态教育”转变、“定点教育”向“移动教育”转变,让基层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
从渡口穿过西江到达海寿岛,大约需要10分钟,每日约有4000人次乘坐渡船,节假日乘客数量更是过万。登上党徽闪耀、红旗飘扬的渡船,“我们都是追梦人”“奋斗创造明天,实干成就未来”等标语随处可见,船上的电子屏幕播放着微党课,洋溢着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九江镇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红色渡船”为九江镇乃至佛山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接下来,海寿岛将结合生态环境优势,重点打造红色文化乡村旅游路线,包括红色码头、红色渡船、党建文化广场、党史馆、党校拓展基地、田园诗舍等节点。
数读
九江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截至12月13日,九江镇党委书记带头,各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先进典型等讲专题党课约760堂次。
截至目前,全镇共梳理“善治资源清单”1240项,收集“群众需求清单”1625条,汇总形成“为民实事清单”1522项,办结率100%;梳理两批共49项民生实事清单,完成率超90%。
截至12月13日,九江镇净堤工作已完成整治问题12682个,拆除违法构、建筑物106个,面积达28939平方米;拆除清理瓜棚、渔网、垃圾清理点等共12576个。
成功调处矛盾纠纷352宗,驻村居律师提供1262次法律服务,对10400户家庭开展入户法律服务宣传。
累计建成各类“四小园”超220个,评出精品“四小园”100个。
增设学位5000个,为14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配置智慧黑板;推动镇初级中学新宿舍楼和华光中学体育馆工程项目的建设,投入使用后将增加1248个学生床位和858个餐位。
文/珠江时报记者何万里沈芝强朱明菲通讯员陈国杰刘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