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出游高峰将至 各地多举措“迎考”

■风险提醒。
新华社发
“五一”假期临近,面对出游的人们,各地准备得怎么样了?记者在陕西、四川、山东等地调查了解到,围绕游客对旅游安全和品质的诉求,文旅部门和景区多措并举“迎考”。交通运输部门则加强旅客运输组织,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全力保障广大旅客平安健康、便捷舒畅出行。
◎文旅市场
排除风险隐患
做好保障预案
多地文旅市场将在“五一”假期迎来强劲复苏,跨省游、省内游、近郊游、乡村游都成为热点,热门城市和景区也监测到相关情况,并做好保障预案。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办公室一级主任科员徐少华介绍,根据网络预订、客流监测等多个维度数据,基于杭州文旅大数据平台分析,预计今年“五一”杭州市接待外地来杭游客达651万人次,日均130.2万人次。杭州文旅及相关部门正在进行旅游服务摸底排查,排除旅游服务风险隐患,同时加大监管力度。
“今年‘五一’期间,四川省内各大景区景点、酒店民宿、餐饮娱乐等场所大概率满负荷运行,甚至以往较为冷门的景区,客流量也可能会创新高。”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
针对游客担心的旅游行业“乱象”,多地在节前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四川省日前派出11个督导组对21个市州开展为期一周的文化旅游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共检查市县两级政府及文旅部门155个,涉旅企业单位134个,发现问题461个,责令停业整顿1家;山东省旅游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全面开展了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确保A级旅游景区等文化和旅游经营场所的消防安全、大型游乐设施设备运行安全、大客流聚集集会安全。
“我们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商铺,落实明码标价制度,对景区所有上架商品,实行预先报备和审核,小到一道菜的分量都有严格规定,从源头上杜绝‘天价’商品的出现。”浙江桐乡乌镇景区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许红说。
推出文旅大餐吸引四方来客
多地“端”出一道道参与性强、体验性高、趣味性浓的“文旅大餐”吸引游客。
4月29日至5月3日,在成都文殊坊妙剧场上演的文旅话剧《苏东坡》,将舞台剧和三苏祠景区打通,看完演出游客便可乘坐景区直通车前往三苏祠,围绕苏东坡进一步体验深度游。
观西峰绝壁、东峰日出、南峰奇松、北峰云雾……为迎接“五一”假期,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华山景区推出了元宇宙场景“华山灵境”、沉浸式“侠文化”主题“剧本杀”等;华山冰雪世界4月22日起开启了“夜游”模式,为游客在夜爬华山之外,提供了在冰雪中感受“速度与激情”、畅快戏雪的新选择。
针对可能出现的“人从众”现象,华山等一些景区将采取合理限量限流、分时预约等方式,有效控制客流量。
“为了有效避免游客在景区高峰期的拥堵,景区新建的32个检票闸机可通过刷身份证、人脸识别等方式快速验证入园,每小时通过1.9万人次,帮助游客更便捷入园。”九寨沟管理局数字信息中心主任陈浩然说。
◎交通出行
全国将迎道路出行高峰
公安部发出交通安全预警
公安部结合近年来“五一”假期道路交通事故规律特点,分析研判突出风险,发出交通安全预警。
旅游探亲出行集中,旅游景区热点地区道路交通拥堵和事故风险加大。预计假期将出现自驾周边游、跨省游热潮,叠加市区机场车站接驳运输等出行交通流,干线公路、城区客运站场、景区周边道路易发生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
假期首尾出行流量大,交通违法肇事风险高。预计今年假期前一天(4月28日)下午、首日(4月29日)上午以及尾日(5月3日)下午出行流量出现高峰。高峰期交通拥堵几率大,部分驾驶人争道抢行、加塞穿行,易引发刮擦、追尾事故。从近3年事故情况看,假期首尾两日交通事故死亡占比较大。每日19至21时事故多发,特别是假期尾日高速免费通行结束前,部分小客车赶时间下高速,超速行驶违法肇事易发多发。
针对假期容易出现的乘车难、停车难等交通问题,一些地方的相关部门也在积极行动,制定相应计划和方案。
2023烟台黄渤海迷笛音乐节将在假日期间举行。烟台黄渤海新区建设交通局道路运输管理处处长孙常华介绍,为保障游客出行便利,正研究制定公交运行保障方案,拟开通火车站、汽车站等到音乐节会场的定制公交并开通定制化机场巴士线路,加大常规公交线路班次密度,市区内开通免费定制公交。
为应对假日期间自驾游游客增多的情况,四川宜宾、乐山、都江堰等市还发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小区、社区,尽可能为游客提供免费开放停车位。
◎疫情防控
疫情局部零星散发
配足配强医疗力量
4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专门介绍“五一”假期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监测显示,近期全国疫情总体继续保持平稳态势。要按照“乙类乙管”要求落实防控措施,密切跟踪国内外疫情动态和病毒变异情况,加强重点机构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方便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健康祥和过节。
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近期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各地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个别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的迹象。
全国发热门诊监测数据显示,全国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波动状态,特别是4月上旬,疫情降至2022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4月中旬以后,单日阳性数和阳性占比呈小幅上升态势。
贺青华介绍,根据专家研判,从全球新冠病毒感染和疫情波浪式流行规律来看,随着时间推移和我国部分人群免疫保护水平的降低,近期部分地区疫情开始缓慢上升,感染者主要集中在三部分人群:一是未被感染的人群,二是免疫水平已经下降的人群,三是存在免疫缺陷的人群。总体而言,全国短期内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较小。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通过加强发热门诊和救治床位准备,加强药品设备等物资准备,以及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专家会诊巡诊工作,做好“五一”假期医疗服务保障。
根据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还将做好假期值班值守工作,配足配强医疗力量,严格落实医疗首诊负责制以及急危重症的抢救制度。
郭燕红表示,要让需要紧急救治以及常规接续治疗的患者,在节假日期间能够得到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
(综合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