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时尚产业何以制胜新赛道?
“委员聚焦”协商议政会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南海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

■“委员聚焦”现场。


精彩观点
区政协常委、盐步内衣行业协会会长危志强:
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颜值”和个性定制,通过美学和工业完美结合,打造区域时尚产业新生态。

区政协委员、平洲珠宝玉器协会会长李铭恩:
重视培养人才,挖掘本土文化,了解消费者需求,引入数字化、智能化营销策略,打造南海特色时尚产业。

区政协委员、广东鞋业厂商会执行会长伦永谦:
创新推动发展,时尚引领潮流。打造高品质的时尚产业园区,集聚优质企业,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

区政协委员、广东省服饰协会高级定制协会创会副会长王晨:
破界跨界闯世界,时尚产业即无界,要运用科技、文化手段,赋能传统产业新的内涵,针对年轻化的市场去打磨自身的产品和品牌。

区政协智库专家、广东制造业隐形冠军(南海)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晓佳:
南海的时尚产业与制造业密切相关,应以人为本,抓住人才、客户和广大消费者。

区政协智库专家、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部主任林焕辉:
高质量的传统产业就是时尚产业。“时尚的城市”是活力新南海的外延和表现力,“时尚的产业”则是活力新南海的内涵和驱动力。
“没有绝对传统落后的产业,只有永远追求时尚的企业。”“发展时尚产业,南海并不遥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近。”……4月26日,一场开到平洲玉器街的“委员聚焦”协商议政会上,现场气氛热烈。
以时尚之名,围绕“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南海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政协委员、智库专家、职能部门代表、行业协会代表围坐而谈,畅所欲言,有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回应关切,传统时尚产业新赛道的蓝图越描越美好。
“委员聚焦”是南海区政协协商议政的创新品牌,已成为新形势下政协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凝心聚力的有效平台,成为区政协推进协商民主的重要阵地。
南海的“时尚气质”从哪里来?
时尚产业的发展在这里由来已久,大多从“三来一补”、贴牌生产到逐步建立自主品牌,已有40多年发展历史。
最近一段时间,南海的玉器、鞋子、家具、内衣等优势时尚品牌,在抖音、淘宝等直播间实现集体“出圈”,这些南海传统时尚产业的“老字号”正在变身炙手可热的“新时尚”,走俏国内市场。
“老字号”火出圈,开辟出消费“新市场”。在南海区政协主席唐棣邦看来,时尚产业适应时代潮流,不断升级换代,是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鲜活体现。
据不完全统计,南海时尚产业相关行业年产值超500亿元,其中以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为主的时尚产业规上企业总数421家,规上工业总产值为407.57亿元,从业人数4.95万人。
亮眼的数据,展现的是南海制造的时尚气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底气。产业优势越来越明显的同时,随着消费升级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时尚产业展现出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作为南海区盐步内衣行业协会会长,南海区政协常委危志强认为,随着5G时代的到来,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带货等形式,南海很多内衣企业生意增长已经成为了新潮流。
长期研究南海的区政协智库专家李晓佳直言,时尚产业的发展在这里由来已久,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从“三来一补”、贴牌生产到逐步建立自主品牌,已有40多年发展历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以及相对丰富的产品种类,呈现出强劲的活力。
平洲的鞋业、盐步的内衣制造、里水的袜业,都是南海的优势时尚品牌。大沥被誉为“中国内衣名镇”,里水被誉为“中国袜子名镇”,而平洲玉器街是全国四大玉器市场之一。区政协副主席冼富兰直言:“聚焦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传统时尚产业转型升级,恰逢其时,这正是为什么选择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协商议题。”
能不能协商出“金点子”,调查研究尤为关键。南海区政协历时4个多月深入调研,实地走访区内外30家时尚创意类企业,召开10余次座谈会,积极听取企业家、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由此产生了一份《“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南海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征求意见稿)》。
传统时尚产业当下有何困境与机遇?
没有绝对传统落后的产业,只有永远追求时尚的企业,发展时尚产业,南海内有需求和呼唤,外有追兵和标兵。
发展时尚产业,南海并不遥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近。区政协委员、广东省服饰协会高级定制协会创会副会长王晨坦言,传统时尚产业更需要通过文化赋能,带给消费精神层面上的升级,从而释放新活力,这也与南海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塑造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内在需求完美契合。
随着产业变革,社会对高品质产品及高质量环境的需求不断提升,传统时尚产业正面临内有需求和呼唤,外有追兵和标兵。尽管南海传统时尚产业不少产品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但仍存在缺乏龙头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等短板,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区政协委员、广东鞋业厂商会执行会长伦永谦最关注土地空间制约问题,他有感而发:“南海欠缺高品质的时尚产业园区,使得企业只能分散在南海各个角落,有的鞋企6年搬了3次工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时尚产业是最具代表性的高端产业之一,越来越多南海优势传统时尚产业正瞄准数字化转型这一新赛道。
王晨分享了一个事例:两三年前,广东时装周主办方就推出了首席数据官的概念,通过数据采集分析赋能时尚产业发展,“如何通过数字化跨界和破界,针对未来的年轻化的市场去打磨自己的产品和品牌?这是南海需要思考的问题。”
同样,李晓佳认为,在迫切的转型升级需求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传统时尚产业如何更贴近年轻人,让产品既传统又时尚,亦是升级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一大方向。
“没有绝对传统落后的产业,只有永远追求时尚的企业。”这是现场专家、学者、委员共同的“心声”。如果说制造业是南海的根与魂,那么时尚产业就是南海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条新路。
时尚产业“南海功夫”怎么打?
活力的南海,必定是时尚的南海,必定是制造业当家、新生态当红的南海,必定是高质量发展的南海。
“如果说,时尚的城市是活力新南海的外延和表现力,那么时尚的产业则是活力新南海的内涵和驱动力。”区政协智库专家林焕辉直白地“解释”时尚产业:高质量的传统产业就是时尚产业。
新的道路,需要新的思考。时尚产业“南海功夫”怎么打?结合南海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经验做法,区发改局副局长赵荣元抢先“答题”:南海打造时尚产业应聚焦强化人才培养、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营造行业协会发展良好生态、推动电商赋能等重点方向。
人才培养是这次协商中委员反复提及的关键词之一。伦永谦建议,要引进与培育专业的人才来做好产品设计,创造美学价值。
谈及引进人才,区政协常委、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邹冠飞接过话头:“人才资源具有高度的流动性与弹性,除了政府部门积极引才,也要发挥好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留下人才,用好人才。”
为了就一个议题充分协商,王晨也颇费心思。将南海的时尚产业发展置于整个广东大环境中看,她建议从业者要解放思想,去真正了解年轻人的需求,再做产品设计和定位,“吸引年轻人目光,养成年轻人消费黏性,有助于培育得到全行业认可的龙头企业。”
李晓佳则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打造时尚产业联盟。他畅想,通过联盟将行业内高端活动“引进来”,也将本地产业链中的优秀企业“送出去”。
不同领域、不同视角的委员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经过面对面协商,增进了共识,提出的意见建议更有针对性,提高了协商议政的实效。
“这个话题选得非常好,让我对下一步工作有了更深的思考。”区经促局局长冯惠恩边听边记,结合委员们提出的建议,现场“推销”起电商“1+n”集聚区建设、企业两化转型奖励等政策,助推时尚产业“狂飙”。
委员、专家、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各种意见建议相互碰撞,不同利益群体达成共识……这场专题协商会,既是南海时尚产业锚定高质量、豪迈再出发的新号角,也是新时代南海政协探索有效协商方式、提高建言资政水平、深化凝聚共识工作的新行动,更是南海汇聚政企学研各方力量,加快构建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新宣言。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戴欢婷梁慧恩郑慧苗通讯员麦盛彬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