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2万步 是责任,更是担当
南海社区工作者践行初心使命,织出一张南海社区防控“安全网”

■桂城翠颐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等推着流动大喇叭,在社区内宣传防疫知识。(资料图片)

■陈旺弟值守时收到街坊送来的美食。

■邝嘉颖在社区卡口值守。

■简永锋给小区送防疫物资。

■傅宝珠在小区宣传防疫知识。

在南海战疫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一边劝导居民“千万别出门”,一边却又义无反顾地穿梭在楼宇间、街面上、岔路口,他们就是南海的社区工作者们。
南海总面积1073.82平方公里,有287个城乡社区,社区人口基数大。南海民政局根据上级发布的《社区“三社联动”线上抗疫模式工作指引》,指导社区工作者们“联动”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防疫。
从值守卡口,到监测居民体温,到上门核查疫情发生地人员信息,再到为居家隔离居民代购生活物资……自疫情暴发以来,社区工作者们日均2万步的背后是责任与担当,正是他们用脚步践行着初心使命,织出一张南海社区防控“安全网”。
20000步
陈旺弟:每天“三回合”丈量防疫线
江边、上儒、下儒、北良、新村、基边、槎谭;江边路——新村路——良田路——基边路;每天3次、每次约2小时、平均20000步……这不是一组跑步数据,而是南海西樵镇儒溪村党委书记陈旺弟每天“雷打不动”的防疫巡查轨迹。
儒溪村总面积9.6平方公里,有户籍人口7200多人,流动人口近2000人,弱势群体多、老龄人口多,防疫任务艰巨。
宣传防疫知识、为隔离村民送生活物资、提醒长者戴口罩、排查疫情发生地人员……每一件涉及防疫的事,陈旺弟从不马虎,把各项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她不仅是村里的头号“当家人”,更是大家眼里关怀有加的“姐姐”。
3月3日,陈旺弟发现志愿者在村内巡视时上传的图片里,有好几个不戴口罩的80多岁的长者聚集在一起玩棋牌游戏,这让她十分担心。如何更好地劝导这些长者?陈旺弟第一时间想到这个经济社的负责人,于是即刻打电话给她,委托她劝导这些长者尽量不出门,出门一定要戴口罩。最终,长者们都自觉戴上了口罩。
随着复工复产的到来,防疫工作到了新的关键期。陈旺弟说,一天凌晨1时左右,接到卡口值守同事电话,说有来自疫情发生地的人员回村里。她立刻上门排查,经手机上的数据轨迹查实,该群众是从四川驾车途经了疫情发生地周边,一场“危机”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解除了……
“我们24小时值守村口,守好第一道防线,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陈旺弟说,村民时不时给工作人员送糖水、豆浆、快餐等的食物。而让她感动的是,村里的几名退伍军人连续10多天在卡口值守,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退缩。
陈旺弟还给记者分享了她每天坚持记录的防疫日记。2月29日,她这样记录道:每一位社区工作者,还有加入防疫队伍的志愿者、退伍军人,每一条神经都紧绷,但他们面对群众都非常耐心和用心,相信我们一定能度过这个格外艰难的春天。
21320步
简永锋:防疫战斗员在社区“远足”
“21320步,超10公里。”这是南海区大沥镇嘉怡社区党委副书记简永锋开展防疫工作第一天的步数。为了做好防疫工作,他一鼓作气跑遍了整个社区逐个了解情况。
距离广州仅2公里的嘉怡社区辖区面积1.8平方公里,有18个小区,常住人口近6万,其中非户籍人口超5万人。
为了做到疫情发生地人员无一遗漏地登记,简永锋和党员干部们在经过地毯式的排查后,对家中无人的住户,将居民信息、电话和微信联系一一登记,进行排查。几天下来,每个社区工作人员的运动步数几乎天天过20000步,但谁也没有怨言。
大约10天前,得知一家从疫情发生地驾车回来的居民,大约早上6时到达高速路口。简永锋和同事提前半小时去路口蹲点。因这位居民不愿意去酒店集中隔离,经过长达8个小时的“软磨硬泡”,甚至请来派出所民警过来一起劝说,这家居民才答应去酒店集中隔离。
“你们不害怕被感染吗?”同事后来问,简永锋说:“完全不怕是假话,我们只戴了口罩和手套,没有其他的防护措施,当时只想着劝说对方隔离,来不及想别的。”
面对防疫值守卡口多、人手不足的情况,简永锋呼吁志愿者、社会组织、热心居民等社会力量加入值守队伍。“这是社区防疫的第一道门,再累都要坚持。”简永锋说,非常时期,我们都是“战斗员”,也是“守门员”,每天在社区“远足”,彻底切断疫情传播的途径。
19800步
邝嘉颖:采购9万个口罩送到居民家中
1月23日,九江镇下西社区党委书记一条信息“抓紧时间去采购口罩和医用物资,以备防控疫情所需……”一下子把下西社区工作人员从准备过年的状态“拉”回了工作岗位。
原本准备回娘家吃团圆饭的九江下西社区党委委员、居委委员邝嘉颖,接到采购医用物资的通知后,来不及通知家人,拉着弟弟帮忙,一路奔走九江镇各大药店,还前往隔壁的鹤山采购。幸运的是,当时口罩并未出现“哄抢”,在短短的10个小时内,终于采购了9万只口罩,并赶在1月24日晚上7时前,全部发放给社区1600多户居民家中,每户50个,让居民很安心、很暖。
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防疫期间,邝嘉颖既当疫情信息员,负责挨家挨户询问情况,将外地返乡人员信息登记造册,摸排上报;又当宣传员、劝导员,劝导群众不要聚众串门。
在小区值守时,她眼睛和嘴巴一点都没有闲着,看到口罩佩戴不规范的居民,便上前劝导。“为了大家的安全,口罩要把鼻子遮住,你好才能大家好。”
社区是防疫第一线。面对复杂疫情,确保“排查隔离,绝不漏掉任何一人”,做好“人防”防线,邝嘉颖无论刮风下雨,无论白天黑夜,都会上门及时掌握疫情发生地返回人员的情况。1月27日,有一个湖北籍的租客返回社区,该租客一直抗拒居家医学观察,还时不时出门买菜。“我们一直做他的思想工作,希望他坚持居家隔离14天。”邝嘉颖说,当时没有什么法律政策,靠着一张嘴,都快把自己说哭了,才让该租客答应居家医学观察期间绝不出门。
虽然有时候会吃“闭门羹”,还会遭受埋怨和不理解,但邝嘉颖依然微笑面对继续前行。她说:“每天来来回回,具体多少步没有统计,估计有2万步左右。”
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自疫情发生以来,邝嘉颖几乎没陪伴过孩子一天,一直坚守在防疫第一线,守护着群众的生命安全,用行动诠释了一个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20140步
傅宝珠:经常忙到凌晨一天打上百个电话
早上7:00,里水金峰洲社区党委委员傅宝珠的微信响个不停,微信是小区居民发来的,有因恐慌害怕不敢去医院拿降血压药,还有家里的蔬菜不够了,还有小朋友的纸尿裤用完了,希望社区工作人员能帮帮忙。
一边在手机上列出“购物清单”,一边联系党群综合志愿者服务队进行采购。傅宝珠说,从1月25日上班至今,手机上多了2000多个微信好友,这些好友都是各小区的居民,因为他们不方便出门购买物资,这段时间都是由小区临时党支部组织服务队代购。
“每天工作都像打仗一样,有时忙到凌晨三四时还在统计数据。”她说,金峰洲社区有8万多人,8个小区都是按照防控“六步走”流程。一天下来,每个工作人员微信步数都超20000步以上,在朋友圈遥遥领先。
“六步走”包括营造宣传氛围,引导群众正确防疫;设置闸口严防,筑牢第一道防线;网格排查底数,分楼栋核准住宅和商铺的疫情发生地户籍人员底数;分类动态监测,对发热人员、居家观察人员和集中观察人员等进行分类监测;做好公共场所和重点人员场所消杀;疫情信息报告每天上报社区党委。
负责疫情发生地户籍人员的摸底排查也是傅宝珠工作重点。有时一个上午,她会不间断地打电话,询问居民10多天来的行动轨迹,遇到一直联系不上的居民,她会重复拨打七八次。“一天至少要接、打电话80个以上。最高峰达到上百个。”傅宝珠笑言,不厌其烦说着同样的话,感觉自己快成“话务员”了。
而面对居家隔离的居民,傅宝珠要耐心解释、安抚,就这样,化身“宣传员”的傅宝珠,手机保持24小时在线,无论多晚接到电话,或者微信群上居民找她咨询问题,她都会一一回复。哪里需要,她就出现在哪。
记者手记
不平凡的坚守满满都是感动
听着这群不穿白大褂的“最美逆行者”讲述着社区防疫以来点点滴滴,他们不说困难与辛苦,谈得最多的是这场战疫带来的收获。
他们勇挑重担——“疫情来袭,党员干部都没有怨言,主动请战上一线。”南海区大沥镇嘉怡社区党委副书记简永锋感慨地说,嘉怡社区是一个非户籍人口聚居地,人多复杂,但不论多晚,不论刮风下雨,党员干部和加入防疫队伍的社会力量都勇挑重担,用最快的速度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他们感到欣慰——1月23日,顾不上回家吃团圆饭,九江下西社区党委委员邝嘉颖,四处奔走购买口罩,甚至托人去周边的鹤山抢购。幸运的是,9万个口罩在1月24日晚分别送到1600户居民家中,在防疫中,没有一个居民因口罩而犯愁。
他们收获感动——1月27日,午夜时分,里水金峰洲社区党委委员傅宝珠打开微信群里的朋友圈,在群里发出号召,很快就拉起来一支由党员、热心居民、义工等组成的党群综合志愿者服务队,并成立小区临时党支部。“我们社区工作者不再孤单,而是党群齐心战疫。”她说,所有人都拧成一股绳共同战疫。
他们深感自豪——“一天天守好过好,就是对辖区安全最大的贡献。”“多鼓励,多接受劝解,共同度过这个格外艰难的春天”“高温闷热难耐,但帐篷里值岗的人一点不马虎。”西樵儒溪村党委书记陈旺弟一页页翻给记者看,她一直坚持每天记录的防疫日记。“这场战疫,党员干部、志愿者冲在一线,我为他们自豪。”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这场突然来袭的防疫考题前,南海社区工作者释放出无穷潜力,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再华丽的语言也无法表达大家对社区工作者的感谢,千言万语汇成三个字“谢谢你”,我们相信南海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戴欢婷通讯员苏宇金陈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