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筛查 大数据赋能疫情防控
南海区政数局通过数据筛查、卡口过滤、网格兜底,构建防疫治理新格局

■在五丫口检疫站,南海警察指引司乘人员扫码办理电子通行证。

■桂城网格员检查药店。
数读
61名
●南海区政数局共选派了61名党员支援到抗“疫”一线
7大功能
●从疫情信息征集平台到“佛山南海通(战疫版)”小程序,40天,经过6次迭代更新,上线7大功能
200万
●佛山南海通(战疫版)小程序日均访问量超200万人次
104万
●超104万名市民申请领取了南海电子通行证
27849
●27849家企业通过小程序申报复工复产
333万
●近1.4万家企业累计申购口罩超333万只
目前,佛山南海通(战疫版)小程序日均访问量超200万人次;截至3月9日,超104万市民申请领取了南海电子通行证……
抗击疫情,既是一场医疗战“疫”,也是一场数字化战“疫”。疫情发生以来,南海区将“数字政府”建设的成果转化为防控疫情新型战斗力,通过数据筛查、卡口过滤、网格兜底,实现大数据“找到人”,使用小程序“服务人”,运用网格化“管住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防疫治理新格局。
从“小程序”到“大数据”,南海用数字化技术赋能疫情防控,让疫情管得住。大数据“硬核”战“疫”的背后,是一支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年轻技术骨干为核心的数字战疫突击队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他们就像是一群守护城市的隐形战士,创新大数据应用和民生服务,成为了数字战“疫”的“尖刀排”。
找到人
“四码人群”分类管
“陈小姐,您好,请问您是1月19日从湖北回南海的吧?”刚回到南海不久的市民陈小姐接到了来自南海区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的电话,征询中透露出一丝肯定。原来,陈小姐先前去了湖北宜昌出差,19日返回南海,她主动在“南海区疫情信息征集平台”上传了个人近期行程。区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在日常出行数据分析中发现了这一重要线索,在第一时间找到陈小姐核实,对其进行居家隔离。
“通过大数据系统,我们可以做到提前发现、提前干预、提前隔离、提前送医,将疫情防控、治疗等工作从被动转为主动,最大限度防止因漏查导致的二次传播。”区政数局相关负责人说,用大数据精确“找到人”,对于疫情精准防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年初一,区政数局仅用半天就开发出“南海区疫情信息征集平台”,市民在南海区辖区范围内发现可能引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情况,可通过平台上报。该平台是战疫版“佛山南海通”小程序的前身。
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变化,为更好地保障市民便捷安全出行,区政数局组织技术力量,连赶多个通宵,利用国际二维码(IDcode)技术生成“一人一码”电子通行证。电子通行证相当于市民的电子身份证,数据通过区“城市大脑”,与人口库数据、疫情排查系统数据以及公安、流管等多个部门及运营商的数据实时对碰、匹配,秒速发放允许通行、临时通行、不予通行等不同权限、不同颜色的通行证。按照不同等级划分为红码、蓝码、黄码和绿码四种类别,并首先在全区282个社区(村)实现了扫码进出,对红码重点人员提供医学观察服务,对其他类人群进行分类管理。
电子通行证成为了南海的战疫利器。电子通行证实现一次申领多关口通行,告别纸质登记、重复登记,显著降低了纸质登记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减少了各关口验证慢、认证难的问题,显著提升了通行效率。截至目前,南海已超104万市民申请领取了电子通行证。
服务人
优化小程序功能
企业复工复产信息登记、企业员工健康打卡、口罩申购……针对社区疫情防控遇到的难题,南海依托数字政府,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力量,推出战疫便民“数字武器”——“佛山南海通(战疫版)”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蕴含着大数据的智慧。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变化,“佛山南海通(战疫版)”不断优化升级。大年初四,平台新增“肺炎自查求助”功能,“抵(返)南海人员信息登记”随后上线。在南海企业复工复产关键阶段,2月16日“复工复产专题”实现测试上线,有效减少企业复工复产的数据填报工作,相关政府部门也更快捷地提供针对性服务。随后,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企业员工健康打卡”模块也推出了,免费供企业使用。2月17日,南海上线“电子通行证”功能,并迅速在各镇街、村居推广,助力南海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双线作战”。
结合疫情实际情况,小程序能够不断快速推出新功能,这得益于近年来南海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在数据应用方面,2019年完成一期建设的“城市大脑”,在本次疫情中真正发挥了数据中枢的作用,其汇聚的超20亿条政务数据,是支撑疫情排查、电子通行证、企业复工复产等多个大数据应用的基础数据库,其计算能力是支撑多个平台平稳运行的保障。
疫情当下,南海要如何找准“放管服”的落脚点,保证“放管服”改革成效持续惠企惠民,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复工复产?
据了解,为了有效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防止交叉感染,同时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群众办事需求,2月2日,南海区推出第一批262个“不见面办事”事项。企业、市民可通过网络等渠道办理业务,无需再到办事服务大厅;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的实际需求不断增加,2月15日,区政数局又推出683个“最多跑一次”事项。
管住人
大数据赋能小网格排查更精准
1月29日,有市民通过平台反映:有一位市民,12月底在疫情发生地停留,于1月返回南海,不仅没有居家隔离,而且每日在人流较多地方活动。西樵镇东碧社区接到平台通知后,社区网格员迅速反应,首先确认线索,上门了解该人员情况,随后进行体温测量。通过与其耐心沟通,当事人表示愿意在家自我隔离,并早晚测量体温上报。该线索在2小时内高效处理。
有了“大数据”的加持,“小网格”让疫情防控更加精准。
这是网格员参与抗疫的缩影。连日来,全区8000多名网格员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通过大数据平台,对来自重点疫区籍贯人员进行筛选比对、排查和追踪,并详细记录其出入南海和外地探亲的情况。
疫情期间,南海1042个网格织起一张庞大的“网”,“网”内的情况一目了然。由此,南海以大数据赋能,以网格化作战,把人牢牢地管住,将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主动权和胜利权牢牢把握在手。
除了网格化排查、宣传防疫知识,这些网格员还当起了“快递小哥”“心理医生”等,南海疫情防控工作,有他们才更扎实、更有效。
记者观察
危中取机推动数字政府建设
疫情防控让社会看到了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意义,南海应从危机中发掘机遇,加快推进城市数字化智慧化。
近年来,南海十分重视大数据的开发和运用,努力建设“数字政府”,“放管服”等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本次抗击疫情中,南海区又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科学应对、快速反应、有效管控、精准施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区政数局在本次疫情中充分发挥数据,统筹作用,联动公安大数据推动疫情数据排查,联动经促、发改、市监等部门推动复工复产、口罩申购,联动公安、人社等部门推动通行证,联动卫健部门链接医疗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等,为政府联动抗疫提供了数字化思维、信息化支撑。
所有一手数据经由政数局统一汇聚,依托“城市大脑”实时联动各部门数据,统一碰撞分析,再统一到一个集成的服务平台上向市民提供服务,实现跨部门、跨层级协同作战。
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契机。借助本次大数据库的建设,能够提高南海的常态化治理和危机应对能力。在进一步建设完善各种功能性数据库、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提高全社会的大数据意识,改进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让大数据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推动力。
文/珠江时报记者黄婷通讯员钟婷婷钟浩欣图/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