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战疫 五字战法铸就必胜利剑
南海区在全市率先推出“南海区疫情信息平台”,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提供科学有效支撑

■南海交警指引司乘人员扫码办理电子通行证。

■佛山安林电子有限公司复产复工,车间工人正在操作精密器械。

■佛山西站出站口设有体温检测仪,实时监测出站乘客体温。
●“五全”方针
全面部署强力统筹,以最严的措施坚决遏制疫情。
全面排查群防群治,三级联防联控体系遏制疫情。
全力救治科学施救,建立“四集”原则救治体系。
全面动员取消休假,全员待命展现南海铁军担当。
全民防控凝心聚力,号召全社会齐心协力抗疫情。
●“五字”战法
快
行动快,反应迅速,措施到位。
准
施策准,因时施策,精准发力。
严
措施严,全面排查,抓实抓细。
广
发动广,多方出击,全民防控。
尖
科技尖,智能战疫,精细智控。
3月3日起,南海电子通行证又添新功能,可免费为用户提供本人过往14天内到访过的城市证明。南海人民医院上线互联网医院小程序开通“新冠肺炎”免费线上门诊……
这是南海战疫中科学之战的一个缩影。
在这场举国之战中,科学研判、科学防控、科学防治,至关重要。南海不断强化科学思维,围绕“五全”(全面部署、全面动员、全面排查、全民防控、全力救治)方针,打出一套“快(行动快)、准(施策准)、严(措施严)、广(发动广)、尖(科技尖)”的“五字”战法,保障应对有力有序有效,成为必胜利剑。
截至3月8日,经过50天的奋战,南海战疫从寒冬腊月开始迈入明媚春天。
科学研判
“五全”方针精准部署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斗争中,抢得先机,就赢得主动。因此,对疫情的科学研判和作出精准部署,尤其重要,事关全局。
第一时间,成立应急机构。1月19日,是一个标志性的日子。这天,南海成立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南海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征询意见稿)》,正式进入“战时”状态。自上而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
自1月24日起,领导小组升格为指挥部,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担任总指挥,区委副书记、区长顾耀辉担任常务副总指挥,区委副书记李军等7位区领导任副总指挥。下设综合组、疫情防控统筹组、社区防控组、医疗救治、宣传信息组、物资保障组、社会稳定组维、市场监管组、排查组、应急物资生产组织组共10个工作组,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最困难的局面。
见事早、行动快,展现了南海担当。经历过非典等大考的南海,更知道主动作为的重要性。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1月22日,南海区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启动联防联控工作。提出实施全面部署、全面动员、全面排查、全民防控、全力救治“五全”方针,作出一系列精准部署。强调要坚决做好疫情防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一时间,发布防控指引。1月23日下午,南海区卫生健康局、区疾控中心联合发出《致南海市民朋友的一封信》:呼吁广大市民做好防控措施。尽量避免前往密闭或人员密集场所,尽量戴口罩,避免近距离与人面对面的交谈。
第一时间,执行一级响应。1月23日晚,广东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南海连夜制定出台实施细则,落实一级响应。1月24日(除夕)上午,南海区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提出实施“一把手”负责制,在全市率先实施十大严格管控措施,包括取消春节演出、文体文旅活动,花市提前休市,关闭文博场馆、电影院、景区等。
疫情面前,生死时速。指挥部作为整个战疫的大脑,指挥部领导每日深入一线调研、指导,靠前指挥,研判疫情,制定决策,完善措施,一道道指令,一份份文件从这个大脑精准发出,全面部署、全面动员、全面排查、全民防控、全力救治的部署迅速在这场南海战疫中全面展开。
“根据每个关键节点、调研检查发现的问题,在指挥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迅速形成决策、制定文件,并且快速下发实施、督促落实。”南海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副区长冼富兰说,指挥部每天都高速运转。因为南海的反应迅速、决策果断和全面部署,南海的疫情防控才有了今天的主动。
科学防控
“五字
”战法
筑牢防线
“你好,请出示通行,配合我们测量体温。”3月4日,在桂城丽雅苑小区入口疫情检测检查点,执勤人员对每一个进入小区的人都进行严格的体温检测和信息登记。
在这场疫情防控的跑道上,南海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制定的科学防控之策在南海快速落地。“快、准、严、广、尖”的“五字”战法,确保了应对有力有序有效,成为战疫必胜利剑。
决策早,行动快。南海坚持早部署、早准备、早行动,在1月23日晚广东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翌日便在全市率先实施十大严格管控措施,明确“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防控要求,最大限度阻断疫情传播渠道。
1月25日(大年初一),南海疫情防控重点下沉到村居社区。南海区常住人口300多万人,有286个村(社区),流动人口多、外来务工人员多,基层治理压力相当大。南海因时施策,1月28日发布第1号公告,要求进入公共场所人员必须佩戴口罩、从疫情发生地来南海人员要主动向有关部门报备和自我隔离观察14天等共7大防控事项指引。
“坚决阻止疫情在社区扩散传播,是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最主要的任务。”2月1日,南海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4号公告,要求全区各社区、各村居实行体温检测全覆盖、排查全覆盖、疑似和居家隔离观察全覆盖,并建立分类管理台账和实行“一人一册入网入家庭”管理。
施策准,措施严。针对南海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的情况,南海把防控关口前移,在高铁、公路、水运、航空等进入南海的通道全面设防。从1月26日晚上起,在全区共设置普通国省、县道、市际出入口及高速公路重点出入口交通联合检疫检查站39个,实行24小时值守,严格落实“逢车必查、逢人必检”,坚决阻断输入性疫情。
发动广,织密网。以“疫”为令。1月24日起,南海机关公务员全部取消休假,全员返岗待命,实施轮班接续战斗;1月27日起,全区7.5万名党员积极响应参与抗疫,与400万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筑起一道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截至目前,南海已派出区直机关3500多名党员干部到全区286个村(社区)支援,8000多名网格员是保障社区安全的一线哨兵。
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既是人员的下沉,更是行动重心的下沉。南海不断将工作力量下沉一线,一张“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死角”的科学防控疫情网络迅速建立,形成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战“疫”防线。
科学防治
科技赋能精细智控
在佛山西站东、西出口,抬头可见一只警惕的“眼睛”——一旦发热者经过,即刻显示人体热图像、最高体表温度等数据,警示值班人员进行复测,这便是“红外智能体温检测系统”。
“智能体温检测快捷、精准、安全,特别适用于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南海区佛山西站建设管理局局长余辉说,装上智能测温仪后,旅客进出通畅,为防疫筑起第一道防线。
2月17日,南海区率先在全市创新推出“四色电子通行证”,市民只需在线填报基本信息,就能按填报信息智能生成绿、黄、蓝、红4种不同颜色通行权限的通行证,按照不同颜色,分别予以允许通行、临时通行、不予通行等权限。3月3日起,“电子通行证”又添新功能:可免费为用户提供本人过往14天内到访过的城市证明。不仅方便市民出行,也减轻了基层防控工作人员的压力。
1月26日,南海区在全市率先推出“南海区疫情信息平台”,通过疫情信息征集、肺炎自查求助、抵返南海人员信息登记等功能,快速有效地收集、研判、核查、处置各类疫情,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提供了科学、精准、有效的支撑。
科技赋能,智慧治理的一个个新场景在南海落地。在这场抗“疫”的持久战中,南海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高扬科学理性的精神,积极利用“数字南海”多年建设积累沉淀的资源和经验,以科技赋能推动精细防疫。
从线上征集信息、咨询或求助到预约口罩,从“不见面办事”到电子通行,从数据排查到线上复工登记,从普及防控知识到提供线上医疗咨询和复诊配药服务,南海区以大数据等新技术,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杨汉坤文/珠江时报记者蓝志中图/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廖明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