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亮剑 严防严控守护生命
南海区卫健局围绕“五早”工作战略,组织医护大军全力抗击疫情

■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急诊分诊处医护人员在忙碌工作。

■南海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加班做实验。(通讯员提供)

■南海区第四批60名医护人员集结出发驰援湖北。
与疫情赛跑,时间就是生命!疫情发生以来,南海区卫健局围绕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五早”工作战略,组织、统筹全区医护大军,向疫情亮剑,为市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不仅如此,南海卫健系统还派出4批共67名骨干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奔赴战“疫”一线。
联防联控、上门随访、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疑似或确诊患者收治、疫点消毒……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紧锣密鼓进行中,通过层层努力,好消息传来。2月15日至今,南海区再没有新增的新冠肺炎病例。但南海卫健人仍在战斗,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
医护参战
1.4万医护放弃休假齐抗疫
战“疫”打响,南海区1.4万医护人员取消休假,投身抗疫最前线,筑起救治的第一道防线。
5家区定点收治医院、13家发热门诊重点医院严阵以待。南海区人民医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区定点收治医院,就诊疗方案、穿脱防护服、发热门诊分诊、病人接收等环节进行流程优化与全面培训。
战“疫”不仅在医院,还在社区。高速路口联防联控、上门随访居家隔离者、卫生服务站点开诊服务、化解社区就诊患者担忧情绪、三班倒守护镇街集中隔离点的隔离观察者……他们深入群众、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为基层撑起“安全伞”,他们是社区公共卫生工作人员。
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区卫健局两批共抽调近千名医务人员紧急支援基层防控。其中,南海区人民医院派出107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共派出59名,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共派出62名医护下沉到社区助力疫情防控,负责居民的体温检测、登记,及时发现疫情动态信息、取咽拭子检测核酸……
在高速路口,同样能够见到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朱林森和吴中燕同为盐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接到上高速公路交通联合检疫站工作任务后,夫妻两人就放弃了春节的休假,参与高速路口值守,对抵达南海的人员进行体温初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团队等公共卫生队伍,在这次战“疫”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真正融入到基层,向群众宣传防疫知识,做好群众居家隔离、集中隔离等工作。”南海区卫生健康局局长孔小燕说。在这场战“疫”中,南海区疾控中心队伍、公立医院一线救治队伍、社区公共卫生队伍缺一不可,他们共同筑起了南海严密的健康保护网。
疾控严守
把好疫情防控第一关
作为疾病防控专业机构,南海区疾控中心肩负着全区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消杀、健康宣传等工作。疫情期间,区疾控中心党总支部抽调了全中心党员及青年骨干力量,组建区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小组,下分8个职能小组,支起抗疫防线。
“我们全体疾控人从1月19日奋战至今,没有休过假。流行病学调查、应急检验检测、标本采集、疫点消杀、院感防控指导、疫情信息管理、健康宣教以及应急保障等8个职能小组工作由党组织委员亲自抓,每个专业队伍都由党员作为骨干力量。”南海区疾控中心党总支书记、中心主任曾鸿介绍。
抗击疫情,需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如何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曾鸿说,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检验检测是关键。
流行病学调查小组对病例实施网格化管理,精准完成病例流调、采样、处置和跟踪管理,将疫情扩散风险降至最低。应急检验检测小组则是疫情现场的“医学侦探”,承担全区疑似病例和排查病例的核酸检测任务,是全区判定确诊病例最核心环节的技术部门。两个小组均实行24小时轮班上岗,与时间赛跑。
一个多月来,南海区疾控中心派出超过700人次的工作人员组织开展现场处置、采集样品和隔离消杀等工作,出车261辆次,到48个疫点开展消杀与指导,对2727份样品开展应急监测。开设24小时咨询电话,总接听量超过14000人次……这些数字都饱含了南海疾控人奔跑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上的努力,以“预防疾病、守护健康”的初心,勇担“筑牢南海人民健康防火墙”使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驰援湖北
两小时集结60
名医护出征武汉
“武汉,我们来了!”2月13日中午12时,南海60名医护骨干紧急集结,驰援武汉,对口支援武汉市第一医院。从接到消息到60名医护骨干初步名单出炉,南海用了2个小时。
短短2小时,为何能够迅速集结60人的医疗队伍?这离不开区卫健局的提前部署、医院的广泛动员以及医护人员的积极参与。
“参照以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经验,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工作时,南海需要储备对外支援队伍。”孔小燕表示,疫情一开始,区卫健局就在全区医院广泛动员,所有医护人员也主动请缨,各医院均成立起援鄂后备梯队,这也是我们能够迅速响应的关键所在。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落地武汉后,60名援鄂南海医护人员便进入战斗模式。佛山医疗队队员、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护理部副主任梅婷说,为了节省时间、节省防护服,进舱前的几个小时,他们基本上不喝水,早上也不吃早餐,这样可以整个工作时间一次厕所都不去。
每日问诊、前后方连线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鼓励病人乐观面对疫情……医护人员的付出很快就有了成效。2月26日,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驰援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黄腊平医护团队收到了两位出院患者的感谢信。信中写到,“感谢你们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全国疫情最严重的地区,给我们患者精心的中药治疗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们感受到像家人一样的温暖。”
至此,南海共派出4批医疗队共计67名医护人员出征援鄂,其中有18名医生和49名护士,平均年龄31岁,最小年龄22岁。
特写
姐妹战疫:
姐姐驰援武汉妹妹坚守南海
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一对90后护士姐妹花刘婕、刘情演绎了“你驰援武汉救助患者,我在南海守护市民健康”的感人故事。
随着湖北“战事吃紧”,全国大量医护精英驰援湖北。2月13日,姐姐刘婕接令驰援武汉,妹妹刘情则坚守在隔离病区。
姐姐刘婕“出征”武汉时,妹妹刘情仍值守在医院的隔离病区,寸步不敢离开。等到刘情终于交班,姐姐已经出发了。在同一家医院,本以为近在咫尺,刘情还是没能送一送姐姐。
刘婕和刘情虽分隔两地,850公里,但姐妹俩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有默契。“尽管穿上防护服,做任何动作都比以前更费劲,但只要看到病人能恢复健康出院,再苦再累也值得。”姐姐刘婕说。“虽然会害怕,但这是医护人员的职责,只要做好足够防护,就不用担心。”妹妹刘情说。
在武汉前线,刘婕在重症病区争分夺秒救治患者。“35张床位全部满员,大部分是老年患者,听到的第一句话,是虚弱的患者们用力地说出谢谢两字。”刘婕说,因为这声谢谢,她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哪怕是拼尽全力,她都会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战斗。
南海也是“战场”。刘情说,“不管是否去湖北,不管战场在哪里,医护人员的职责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救死扶伤,帮助患者。”
数读南海卫健抗疫
队伍强
全区1.4万医护人员取消休假,参与战“疫”。全区共派出4批67名医疗队员驰援湖北。5家区定点收治医院,13家发热门诊重点医院严阵以待。
行动快
先后两次共抽调近千名医务人员下沉到村居社区协助防疫工作。
区疾控中心已派出超过700人次组织开展现场处置、采集样品和隔离消杀等工作,对2727份样品开展应急检测。
信息全
发布《致信南海医家人》《战“疫”日记》等正能量内容300余篇,累计点击超千万。
发布疫情防控科普指引168篇,累计阅读量超千万。
服务暖
推出肺炎自查求助网络平台,累计收到求助信息2895条,均已回复。
开设24小时咨询电话,日均接受电话咨询400人次,总接听量超过1万人次。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关帅屏文/珠江时报记者黄源力实习生卢娇娇通讯员杨晨图/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实习生廖明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