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 扛起物资保障硬核担当
南海区发改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抗疫一线源源不断输送“弹药”

■南海区发改局安排专人到企业现场取抗疫物资。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物资有保障,前方才能打胜仗。
抗疫期间,作为全区物资保障的“后勤部队”,南海区发改局默默地坚守着抗疫战线的“大后方”,为抗疫一线源源不断地输送“弹药”。
艰难和困苦是检验初心与使命的“试金石”。疫情当前,南海区发改局的广大党员主动出列,冲锋在前,发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脚踏实地的精神,勇挑重担,迎难而上,让鲜红的党旗在防疫物资保障的战线上高高飘扬。
快速部署
党员突击队出列
疫情就是命令,一声召唤下,南海发改人以战时状态和最强力量,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中。
大年三十当天,在很多人吃团圆饭之际,南海区发改局党组书记谭国洪已经赶赴南海九江的必得福公司协调物资供应工作。此前,该企业的员工已经放假,在多方协调下,企业在大年三十实现了“三班倒”运转。
在工厂放假,全国缺货的背景下,只有启动快,预判准,才能打胜仗。大年初一(1月25日)下午,南海区发改局便召开应急工作部署会。党组书记、局长谭国洪,副局长蔡德权、李伟洪等党员干部已经开始着手部署分工,成立了局内部的物资保障领导小组,组建了2个采购小组,以及宣传、信息统筹、粮油保障等工作小组。
越是关键时刻,越见证担当。大年初一上午11时,“区发改局大家庭”群上发出了一封署名为“发改局党支部”的倡议书。“紧张艰难的时候就越是考验我们党员干部的时候!以下开始报名接龙,自愿申请加入党员突击队!”
在报名接龙下面,一个又一个的名字不断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同志一边报名一边赶回单位,有的已经在休假的旅途中,有的正在与家人享受难得的团聚。2小时后,倡议书下已有19名党员、6名非党员共25人报名参加,南海区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党员突击队组建起来,采购、登记、监测、宣传……各个小组均有党员干部的身影,成为发改抗疫的突击先锋。
一个坚强堡垒,能凝聚强大力量,一面坚定旗帜,能鼓舞磅礴斗志,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感染了身边的年轻人。“看到党员们年三十都没休息,我内心被触动到,希望能参与其中,做一些事情。”区发改局办公室办事员黎惠琪是一名90后,2015年9月进入发改工作的她,第一个以非党员身份报名参加了突击队。
多方相助
物资用在刀刃上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时刻尽显使命担当。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党员的初心使命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用真刀真枪干出来、拼出来的。
在全国物资紧张的时刻,采购物资除了要快,还要主动出击。采购下单是一道关,拉货入库又是一道关。企业每天生产的货物有限,为了多拿到一些额温枪,区发改局党组领导做到靠前指挥,由局领导每天带队赴深圳等地拿货,常常深夜才能返回。“深圳的工厂下午6点出货,平常只能拿到100支额温枪。后来,局领导带队蹲点在企业厂门口磨,结果最后就多给了400支,于是我们就长期派了一个局领导驻守。”区发改局办公室主任魏锋说,“晚餐都是在企业厂门口吃麦当劳、肯德基应付过去的,为了要货,我们都豁出去了。”
这样“豁出去”的事情还有很多,疫情初期,为了不放过一个线索,发改局采取了海底捞针式的电话采购。“一个名单表就有近500个联系方式,一个一个打。”区发改局投资科办事员梁绮慧说。1月29日上午,由于频繁外拨电话,大量呼出至全国各地,区发改局内部的2个固定电话甚至被电信防护系统误判为不良行为,作停机处理。后来说明情况,才让电话解封。
除了国内采购,海外采购也是防疫物资的重要来源。近年南海通过氢能产业的培育,积累了大量的海外资源,“朋友圈”遍布全球。“我们通过阿里巴巴、南海区进出口商会、海外相关商协会等渠道将采购工作向海外延伸。同时,协调经贸、统战、市场监管、海关、南航等多个单位,及多个爱心企业共同推进物资采购。”南海区发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蔡德权介绍。众多的海外朋友给予防疫物资采购大量的协助,不少海内外的父老乡亲、热心人士、爱心企业纷纷伸出援手,通过各种渠道为南海疫情防控捐赠物资。区发改局会同区红十字会、区慈善会统筹相关捐赠物资,第一时间送到最需要的医护人员和执勤检查人员身上,确保物资用在刀刃上。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奔走?是什么让他们愿意豁出去?是什么让他们得到多方帮助?是初心,是使命、是用心。“为什么那么急,因为一线太缺了,少一把额温枪,就多了一份风险。”“我们既然不能上前线,就要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面对记者的问题,发改党员干部们这样铿锵回答。
党员在前
深入基层促复工
疫情尚未结束,但经济发展不能等。“复工复产”号角已经响遍南粤大地,南海绝不能拖后腿。
面对省、市重点项目2月底要100%复工,区级重点项目3月2日要100%复工。如何完成上述两个100%?发改人给出的答案就是撸起袖子马上干。
接到任务后,马上召开局党组会议,连夜梳理全区重点项目基本情况,立即组建了六个调研小组,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牵头带队奔赴项目现场,全面沉到基层,掌握一手情况。调研组马不停蹄用了三天时间,实地调研了158个重点项目。有问题的,现场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协调各方资源积极解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单位的密切配合下,2月底南海区省市重点项目已100%复工,3月2日区级重点项目也已100%复工。区发改局再次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全力保障
粮食储备解民忧
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口,加强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保障极为重要。今年春节假期,不少市民响应政府号召居家过年,对肉菜的需求增长迅速,曾一度引起抢购。
大年初二,一则消息从区发改局发出,全区粮食储备约18万吨,可满足全区常驻人口近半年的食用量,请市民无需担心粮油供应问题,这一权威消息的及时发布迅速平息了民众的担忧。
物资保障工作,困难大,任务重,但党员们从不退缩。大年初二,南海区粮油总公司接到上级紧急命令,负责疫情期间辖区部分疫情防控物资的收、发、存。该公司的党支部委员黄锦波接到任务后,主动请缨,带队到九江提取应急物资。运输车辆常常到晚上11点多才到达,但他仍然坚持到应急物资安全卸下入仓才回家,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党员出列、支部靠前、全体都有!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区发改局的党员同志们团结奋战,勇挑重担,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深刻内涵,凸显了党组在主题教育中的成果。正是由无数个冲锋在前的党员,建立起一个个强而有力的战斗堡垒,共同形成了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铁军。
记者观察
铸“铁军”打“硬仗”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是一场“阻击战”。没有更多的时间让你做好心理准备,一线防控的同胞们已经冲锋在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在身后。无路可退,唯有坚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临阵表现就是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最佳答卷。
在这场阻击战中,物资保障无疑是其中的硬仗。在这场硬仗、大仗面前,南海物资保障组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倾尽全力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口罩、防护服、防护手套等应急物资保障;积极缓解市民出行和企业复工复产的口罩需求,截至3月6日,南海区通过“佛山南海通(战疫版)”小程序企业累计申购口罩超344万个,已经完成配售口罩超317万个。
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是偶然。除了部署快、方向准,最重要的是发挥了党建引领的作用,形成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铁军”队伍。在这次战疫中,发改局党组靠前指挥,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人民群众争相呼应,从而凝聚起战无不胜的磅礴力量。
“冲上前去”“豁出去了”“应该做的”……这是记者在采访发改党员干部听到最多的话语,这些话语背后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实写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感染着身边人,疫情期间,发改局已经有4名同志向党组织表达了入党的愿望,申请“火线入党”。
党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近年来,南南海区发改局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担当践行使命,以实干笃定前行,接连打下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全国氢能周、UNDP氢能产业大会等一场场硬仗,锻炼出一支“敢于担当”“能打硬仗”的党员干部队伍。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本次疫情物资保障工作能取得如此成绩就不足为奇了。
物资保障战疫兵法
党建领
党组发挥领导引领作用,党支部冲锋在前,党员干部迎难而上,成立党员突击队。
部署快
年初一、年初二、年初四,发改局召开党组会,就做好物资保障工作进行部署。
施策准
一方面挖掘区内防疫物资企业潜力,另一方面开启全球采购,瞄准国际资源。
保供应
截至3月6日,南海区通过“佛山南海通(战疫版)”小程序企业累计申购口罩超344万个,已经完成配售口罩超317万个。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年智黄海绵
通讯员李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