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前服务 推动复产跑出加速度
南海区经济促进局当好企业“服务员”,打通企业复工复产痛点堵点,靶向发力惠企暖企

■佛山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有序复工。
制造重镇南海处于世界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企业的有序复工复产,不仅攸关南海经济,对于稳住珠三角产业链、全球供应链都有重要意义。
截至2月底,南海全区3101家规上工业企业、1295家限上商贸流通企业、164家科技创新类单位、17个省重点和63个市重点项目全部复工,圆满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100%”阶段性目标。
复工复产之所以能快人一步,得益于南海率先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暖心式服务。与此同时,为确保防疫物资的供应,南海区经济促进局积极组织具备条件企业生产、转产防疫物资,有力支撑了国家、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用防护物资调拨需求。
“龙头”牵引
带动产业链协同复产
生产要恢复,重在供应链。为了推动企业尽早复工复产,南海迅速出手,通过抓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龙头骨干企业,使之成为激活产业链协同复产的关键。
2月10日,作为南海纳税额最大的企业,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开始有序复工。按照联动式复工原则,2月14日~2月17日,二期项目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车间全面复工;2月27日,公司一期项目实现全面复工,约6000名员工全部到位。
针对重点企业的不同需求,南海区实施“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最实际的问题。“企业有很多外来员工住在周边的社区,日常上下班与村居的防控要求时间有可能出现冲突,在政府、社区的协调帮助下问题得到解决,员工能够有序出入。”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总经理张硕说,企业将通过合理调整员工假期、合理排产等方法,把时间抢回来。
龙头“动”起来,产业链就能“转”起来。南海以产业链协同复工为抓手,建立了重点企业领导挂钩制度和联络员制度,通过“一企一策”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另一方面,还精准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生产有序步入正轨,全面提升全产业链的复工率。
“针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在区外的情况,我们积极协助企业出具各类证明,与当地政府沟通协调,促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复工复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作用,积极挖掘市内可替代的、新的配套企业。”南海区经济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伍慧英说。
作为企业专责组的牵头单位,南海区经济促进局成立了7个挂钩工作组,安排业务骨干派驻各镇街,主动把企业服务下沉,及时协调解决职工返岗、用工需求、原材料供应、物资运输、资金缺口及防控物资保障等问题,科学、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事实上,南海通过实施“腾云计划”,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凭借在信息汇聚、在线作业、异地协同、远程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在此次抗疫和复工中大显身手,成为南海战疫复工的一大亮点。例如,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智能红外人体测温与疫情监测分析大数据预警系统”,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复工复产大数据智能监管系统”和“医院废水治理全过程大数据分析服务系统”等。
扩大防疫物资产能
为全国抗疫工作贡献力量
“非常感谢政府的奖励政策,有效缓解企业扩产的燃眉之急,我们将用最好的产品满足抗疫需求!”2月19日下午,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向佛山市南海康得福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简称康得福)负责人邓伟其现场颁发了技改奖励政策函,金额308万元,以此表彰这家南海企业对保障物资供应的贡献。
康得福是最早参与抗疫物资生产的南海企业之一。为解决人手不足、原材料紧缺的难题,1月24日,南海区委常委伍志强和伍慧英率队蹲点在防护物资生产重点企业,通过在企业现场办公,紧急协调发动雅山皮制品有限公司、NO.1服饰、盐步内衣企业等制衣女工投入到防疫物资的生产中,协调南新无纺布、必得福、拓盈无纺布等无纺布企业全面扩大了熔喷布产能,快速解决企业在春节复产中遇到的缺原材料、缺上游零部件等困难。
在区经济促进局等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康得福顺利承接了国家工信部下达的防护服的生产任务,并持续加紧生产,有力支撑了国家、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用防护服调拨需求,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并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写给广东省人民政府的感谢信中获得点名表扬。
南海区经济促进局积极组织具备条件企业生产、转产防疫物资,并向防疫物资生产重点企业派出驻企服务员,针对性解决企业生产、转产中面临的生产配套问题,积极为广州香雪制药、一方制药、华中数控等多家药品生产及医疗器械企业协调区内外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复工复产。2月9日前,全区有600多家四类必需企业提前复工,为防疫一线贡献南海制造的力量。
推出政策组合拳
打通企业复产堵点
为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南海区于2月6日在全市率先印发“稳企十五条“,全力支持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
为有效纾解企业资金压力,南海定向精准加大了金融支持。其中,包括扩大现有南海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专项子基金规模至5亿元,同时还降低中小企业申报准入门槛,将规上工业企业、小升规后备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限上批零住餐企业、规上(限上)文体旅游企业纳入风险补偿基金扶持企业库,扶持范围覆盖6000多家企业。把区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扩大至6亿元,1月20日至今已为10家企业发放转贷1亿元。为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的资金支持,南海制定区级防疫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由南海农商银行提供优惠贷款,安排2000万财政资金进行贴息,目前已为必得福无纺布、南方包装等100多家企业发放专项贷款51.2亿元。
在“南海稳企十五条”政策基础上,2月21日,南海区又发布“复工十条”,在支持企业员工返岗、保障企业用工、对中小企业租户减免租金等方面出台具体政策,全面打通企业复工复产的痛点堵点。
在这期间,南海还召开了“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暨经济发展态势研讨会”“惠企政策研究暨经济形势研判务虚会”“重点行业协会、企业座谈会”等专题座谈会,并全面铺开暖春行动。截至3月5日,28个暖春行动小组共走访企业166家,收集160条企业建议和意见,当场解决和正在解决问题106条。
面对企业防疫物资短缺的问题,南海已经在“佛山南海通(战疫版)”小程序开通口罩申购渠道。截至3月7日,累计申购口罩近360万个,已配售企业近3.3万家,配售口罩超330万个。
在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南海区经促局靠前服务,积极引导餐饮企业通过外卖、互联网直播、无接触取餐等方式拓宽经营渠道,鼓励商贸企业创新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协调解决企业采购口罩、测温仪等防疫物资等难题……3月5日,南海出台“复工复产十条”实施细则,安排7000多万元财政资金重点补贴文旅、住宿、餐饮业,大力支持南海区文旅体、餐饮住宿企业共度时艰,推动服务业尽快复苏。
稳外贸稳外资保供应
护航经济运行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冲击。南海全力稳外贸、稳外资、保供应,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南海区经济促进局千方百计支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将97家外贸流通型企业列为重点,及时了解企业复工遇到问题和困难,采取“零接触”的方式组织企业申报和拨付扶持资金,联合海关、税局等部门为企业纾困解难,全力做好外贸企业帮扶工作,为外贸企业发展注入强心针。截至2月底,2019年外贸进出口值超千万美元的外贸流通型企业实现复工率达100%,人员返工率超80%。
南海区共有1858家外资企业,其中规上企业356家已实现100%复工。为帮助外资企业在南海顺利复工复产,南海建立健全重点外资大项目联系机制,开展全流程对接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突出困难。与此同时,南海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由“面对面”交流改为“屏对屏”交流,不放松对外招商推介力度。
为全面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生活物资供应,南海区经济促进局联合相关部门与商贸流通企业共同努力,积极组织货源,协调解决批发市场与零售终端物流对接不畅、配送能力不足的问题。协助收集大型商超的物资运送车辆信息,上报市商务局及区交警部门协调放行,确保相关配送车辆在防疫期间不限行。
与此同时,南海区经济促进局督促大型超市和农产品交易市场落实防控措施,为商贸企业一线工作人员紧急调配口罩,确保重点商贸流通企业正常经营。2月底,南海已实现1295家限上商贸流通企业复工。
数看企业服务
政策体系
率先出台“稳企十五条”、“复工十条”等政策。
企业服务
南海经济促进局成立7个挂钩工作组,安排业务骨干派驻镇街,收集和协助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问题,科学、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融资支持
扩大现有南海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专项子基金规模至5亿元,将全区近6000家规上、限上企业、小升规培育后备库企业纳入扶持范围。截至3月3日,区内银行已为282家南海企业调升授信额度合计59.05亿元。
暖春行动
截至3月5日,28个暖春行动小组共走访企业166家,收集160条企业建议和意见,当场解决和正在解决问题106条。
防疫物资
截至3月7日,累计申购口罩近360万个,已配售企业近3.3万家,配售口罩超330万个。
宣传引导
区经济促进局协调三大通信运营商协助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市民发送宣传短信。截至3月5日,已累计发送短信达3400万条,为防疫宣传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年智通讯员李伟婵图/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