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出三招破困局 防疫制造两不误
广东华昌铝厂有限公司通过线上销售、环保研发等举措提高企业“免疫力”

■华昌铝厂工人在车间工作。 实习生/廖明璨摄
截至3月3日,广东华昌铝厂有限公司(简称“广东华昌”)已有1800人复工,开机率达九成以上,产能回升至正常水平。2019年,广东华昌产值约达19亿元,设有广东、江苏两大生产基地,布局了江苏、德国、澳大利亚等地七大分公司,年产能超30万吨,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企业。
这场疫情,对于广东华昌而言是“危”更是“机”。广东华昌铝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卫社介绍,为提高企业“免疫力”,公司通过细致“把脉”“问诊”,开出机器换人、线上销售、环保研发三剂“良方”,用“冷思考”为企业的破“疫”之“铝”赋予全新战略意义。
把脉
确保安全三定复工日期
3月3日,在曾被央视《新闻联播》作过3分钟头条报道的行业第一座广东华昌全自动仓储式立体仓库外,一捆捆6米长的铝型材产品陆续装入卡车,准备漂洋过海运送到海外客户手上。
员工戴着口罩上岗操作看似简单,但疫情尚未过去,复工复产并不容易,广东华昌就经历了“一波三折”。春节前,广东华昌按惯例通知2月1日初八开工,不料到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
“开工事小,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要紧!”广东华昌铝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伟深说。1月27日大年初三,广东华昌迅速更改通知,暂改为2月10日复工,比1月28日广东下发“要求各类企业复工时间不早于2月9日24时”的通知还早了一天。
但是,复工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仅是日期契合政府要求还远远不够。2月6日,鉴于疫情形势格外紧张,广东华昌再次更改通知,推迟至2月16日复工。这正是这家原本拥有2000名员工的大企业,在充分权衡员工健康与企业发展后做出的决策。
2月16日,广东华昌正式开始复工,次日开机生产。“我们要求所有返工人员签订健康申报书和承诺书,上报行动轨迹,写明有无疫情发生地旅行史和新冠肺炎病例接触史。”广东华昌铝厂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该公司疫情领导小组组长董洪波表示,员工每天都要通过微信小程序填写健康问卷,相关人员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问诊
疫情地员工享基本工资
在政府各类减费降税措施尚未落在手里时,广东华昌还是第一时间想到了无法返岗的70名疫情发生地的员工,“我们决定照常发放基本工资,能帮多少帮多少。”武卫社表示。
为了破解用工荒、用工成本高的复工难题,只要有老员工介绍新员工入职等情形,广东华昌就会发放补助。在防疫物资方面,好在董洪波大年初三就开始采购,即便复工前期出现过短缺,但在南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狮山分局、狮山镇大圃社会管理处等各级政府的“口罩大军”支援下,很快挺了过来。
3月3日,广东华昌已有1800人复工,开动了37台机器,只剩1台在待命。产能则回升至日产400吨的正常水平,这与严格的防控措施和充分的防疫物资准备密不可分,但也离不开出口订单的支撑效应。
“我们以出口至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为主,产品远销亚太、欧洲、非洲、拉美等地,在海关统计中位居2019年度中国铝型材行业工厂自营类出口量第一。”武卫社介绍,该公司旗下拥有四大品牌,一是中国名牌、铝型材前六强品牌——伟昌铝材,二是高品质门窗系统品牌——伟昌i+,三是大型幕墙门窗品牌——华赛特,四是专业五金配件品牌——格兰科。
开方
“三味药
”提高企业“免疫力”
凭借着全产业链产品和一站式专业解决方案的输出,广东华昌的销售网络遍布全球,在中国各大中城市拥有超2000家专卖门店。但由于国内疫情尚未解封,传统靠线下销售为主的模式受到冲击,广东华昌积极地给自己开出“良药”。
“首先,因返工人流受到冲击,将加速机器的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其次,因疫情期间销售人员无法‘跑生意’,要拓宽国内线上销售渠道,创新服务方式;第三,要加大健康类、绿色环保类产品开发力度,顺应大众将更注重健康的消费需求。”武卫社表示,广东华昌2019年产值约达19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研发占比超3%。
接下来,会加大“机器换人”方面的技改投入,将海外线上销售模式的优势“嫁接”到国内。同时,会在全年约6000万元的研发投入中,抽出相当的比例用于研制绿色健康产品。
有了这些面对疫情的“冷思考”,广东华昌乐观地估计,若3月份疫情能得到更好控制,2020年产值波动会控制在5%至10%之间。“中国基本消费市场仍在,只是消费需求推迟,出口这块先顶着,会密切关注市场,随时进行调整。”武卫社表示,一直以来该公司出口占比超30%,国内销售占比超60%。虽然正经历着“悬崖百丈冰”,但广东华昌依然坚信“犹有花枝俏”。
文/珠江时报记者孙茜通讯员郑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