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 南企阔步迈进春天里
政府主动靠前服务,企业积极危中寻机,南海区将“两难”变“两全”

■广东一方制药的员工加快生产抗疫药物支援医疗前线。

■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复工,抓紧时间生产紫外线消毒灯。

■大沥镇大沙工业区清拆现场。2月21日,南海7镇街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项目全面复工。

■西樵镇黛富妮家饰用品有限公司复工,员工错峰分批就餐,餐桌也用纸皮分隔开独立就餐位。
因旗下紫外线杀菌灯走俏,市场需求巨大,提前复工复产的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接连收获涨停板;在湿巾生产车间内,广东景兴健康护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复工后加紧生产,工人们忙着进行产品包装等工作,并交由机器人传输运送。
春潮急涌,机器轰鸣。2月10日,南海企业陆续开始复工复产,早在2月26日,南海区规上工业企业的复工率就达到100%。目前,南海企业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南海制造”逐渐恢复热火朝天的景象。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乎生计。疫情出现,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防疫战,不容失;复工战,更要赢。一场“战役”,两个“战场”,同时开打。在这个特殊的春天,南海区自上而下主动服务,在做足疫情防控“功课”的基础上,迈出复工复产稳妥的步伐,用实干和实绩,交出了一份疫情下的“大考答卷”。
专业战疫
南企紧急复工驰援一线
应对一场艰难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更需“粮草”先行。对于疫情的防控,首先必须全力保障防疫应急物资的供给。关键时刻,南海企业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第一时间整合生产资源,克服困难,迅速组织复工复产,拿出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过硬专业技术和产品,援助抗疫一线。
1月24日(大年三十)本是万家团圆之日,在紫外线消杀领域拥有40多项技术专利的雪莱特工作车间却一派忙碌的景象,一批紫外线杀菌灯在这里有序打包、装车。公司董事长柴国生在关键岗位人手紧缺的情况下,和行政人员一起到车间当工人赶工。随后首批3269台紫外线杀菌灯按时抵达武汉火神山医院工地,用于病人的转运及其他各种杀菌消毒场景。
从这一天起,第一批紧急复工复产的“南海制造”,以“硬核”的担当与大爱情怀,为战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响应国家做好应急物资供应保障工作,我们从1月24日下午就已经开了三条口罩生产线,到位30多名工人,本地员工几乎全部到场,包括行政人员也回来了。”一个多月来,佛山市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伟其异常忙碌。这家专注于纺熔无纺布研发制造和深加工产品20多年的企业,一直加班加点赶制防护衣等防疫应急物资,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些物品运往急需的地方。
特别忙碌的还有贝里集团南海南新无纺布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彦昭,1月24日中午他还在工厂布置和协调。作为口罩和防护服的原材料生产企业,为支援抗疫物资供应,该公司号召工人春节不停产,返岗加班保障口罩和防护服原材料的供应。
既当“店小二”又当“急郎中”
政企联动分批有序复工复产
制造重镇的南海,处于世界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企业的有序复工,不仅攸关南海经济,对于稳住珠三角产业链、全球供应链都有重要意义。然而,返工潮一旦来临,面临的防控压力巨大。
疫情之下复工复产,大统筹也是大考验。2月5日,《佛山市南海区企业节后复工复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正式推出;2月6日,南海在区出台“稳企十五条”;2月8日《企业复工八件事》指引海报紧急派送至全区工业企业……南海区开始着手启动安全有序组织企业复工复产,并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复工复产的头等大事来抓。
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也明确要求,全区要坚持“科学防控,有序复产”的工作原则,把企业的疫情防控工作纳入基层社区网格化工作范围,把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纳入政府支持服务范围,抢抓复工复产的“窗口期”,政府和各部门要靠前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从2月10日开始,南海企业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陆续复工。南海区启动实行分类管理,企业复工前,需做到防控机制、员工排查、内部管理、宣传培训、工作环境清洁、设施物资“六个到位”。
“我们早早就采购了一批防疫应急物资,8日就做了复工准备,并号召符合条件的员工在2月10日返岗,得到了积极响应。”广东瑞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华忠说,复工复产前相关部门已给出了详细指引,目前生产和防疫井然有序,所有员工每天都必须戴口罩、测体温,车间操作工位隔开一米以上距离,饭堂也采用“高考式”用餐的防疫措施。
“公司员工总人数共350人,由于交通限流等问题,第一批返回工厂的人数有115人。”佛山市中南机械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毛卫东介绍,基于此,公司根据订单轻重缓急,先安排一些需要进行急件生产的员工上班,其他的员工则分批复工。
在南海,服务企业方面,各级政府既是“店小二”,又是“急郎中”。
又要防疫又要复工复产,相应的企业困难和需求也随之而来。近期,南海接连出台政策实施细则,让企业早点享受到政策红利。2月21日,在“稳企十五条”政策意见基础上,南海又出台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十条政策意见,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反映较多的返岗率低、经营困难等问题。为帮助企业加强复工复产后的用工保障,南海通过定点包车的形式,接员工返工。为避免企业因口罩紧缺影响复工复产,南海区通过走访派送、安排物流公司配送等为申购企业完成配售,截至3月7日,累计申购口罩近360万个,已配售企业近3.3万家,配售口罩近327万个。接下来,南海区还将结合2020年“企业暖春行动”,完善出台扶持政策。
政企联动为南海区的有序复工提供了有力支撑。早在2月26日,南海区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已经达到100%。目前,南海企业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南海制造”逐渐恢复热火朝天的景象。
“疫”则思变
危中寻机储备新动能
莫道春寒尚料峭,危中有机天地宽。
疫情给企业造成巨大冲击,但也给了敢为人先者“化危为机”的机会。目前,疫情防控的“上半场”态势趋于平稳。在复工复产的“下半场”,南海区自上而下主动作为,企业家们勇于迎难而上、创新突破,在“危”中寻找新机遇,努力做到“双战”双赢。
“出机!”3月2日,准备把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批量生产设备送给客户时,佛山轻子精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自明兴奋地在朋友圈发了条消息。受疫情影响,制造口罩所用的原材料需求大增,而该公司新研发的设备生产出的医用口罩纳米纤维滤膜可用于口罩制造。
近日,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联手广东工业大学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佛山轻子精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季华实验室等团队,研发出了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批量生产设备以及医用口罩纳米纤维滤膜。“我们的团队之前就在研究纳米纤维材料,本身是有基础的。”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杨海东表示,疫情发生后,发现该材料可用于抗疫物资生产,且市场上有需求,便立马集中科研力量深入研究。
迅速改变思维,摆脱疫情不利影响,找到新商机的还有广东泰格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泰格威机器人”)。“这次疫情也突显了智能制造的重要性,春节期间就已经有新的客户主动联系我咨询改造生产线的事情。我们的一些产品和专利技术经过适当的调整,可以满足很多行业企业智能化改造的需求。”泰格威机器人董事长卢新建说,目前正在与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探讨建设“共享工厂”,以泰格威多年积累的智能化生产经验,助力医疗器械行业实现智能化生产。
而广东伟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在复工的第一周,就“瞅准”机会,连续推出了非接触式电梯、电梯智能紫外线病毒灭杀系统以及带有测温功能的人脸识别机三款战“疫”新品,并且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在传统行业中,春节是家具行业的销售黄金期,今年受疫情的冲击着实不小。“看到困局的时候,我们其实也看到未来的机会。”林氏木业联合创始人、林氏木业全渠道中心副总裁崔杰慧说,困境也倒逼着林氏木业的业务和产品要去创新和改变,比如以前大多商品由专门的师傅送上门去安装,但目前公司开始改良产品设计和包装结构,让消费者自己在家就能组装好家具。“家具消费是一个刚需消费,随着市场逐渐恢复,这波需求早晚还是会来的。所以这段时间我们要提前做好布局,迎接未来的市场和竞争。”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丹丹图/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