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得力 有序推进项目复工复产
区住建水利局通过“两手抓、两手硬”,助力南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发展总体战

■南海区住建水利局工作人员检查城北污水处理厂,了解复工复产情况,并送上防疫物资。

■南海区住建水利局党员干部深入小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通讯员供图)
疫情是一场大考。在这个特殊的春天,南海区住建水利局通过两手抓、两手硬,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力有序推动建设领域各类项目复工复产,助力南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发展总体战。
截至3月6日,南海区在建建筑、水利复工项目已有388个,返岗人数接近2万人;建筑业企业复工248家,复工人数超过8500人;50多个省、市、区重点工程项目已全部复工复产。
住宅小区
筑牢疫情防控一线
小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目前,南海有500多个住宅物业小区,居住人口约180万。小区能否“守得住”,对南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非常重要。
为此,南海从1月23日起,陆续出台指引加强小区疫情防控,包括人员出入管控、测量体温、登记信息、环境消杀等内容。同时,为更好地做好小区防疫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候扛起责任,冲锋在前,由区住建水利局领导班子带头,96名党员干部下沉到一线,连续多日支援镇街、村居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并指导物业公司全面落实各项防疫措施。
此次疫情也是对小区综合治理工作的检验。从2016年起,南海不断探索建设试点小区,各镇街涌现了不少先进经验。如桂城颐景园、万科金域蓝湾的“创熟”,里水悦园小区、中南海晖花园的“433”模式,狮山豪景新城的“家服务”,西樵凰樵圣堡“红色业委会”等。
疫情期间,以试点小区为代表,各小区在党建引领下,以小区综合治理工作为基础,形成了全民参与防控的良好局面。里水海逸锦绣蓝湾住宅小区正是其中一个鲜活例子。
海逸锦绣蓝湾是南海区首批综合治理试点小区之一,成立了红色业委会,小区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意识普遍较高。在春节前,物业公司第一时间根据住建部门要求,落实重点人群摸排、人员出入管控、疫情防控宣传、环境消杀等防控措施。与此同时,社区党委指导小区成立临时党支部,组织小区党员、业委会成员、热心居民、物业人员近20人的党群志愿服务队,开展闸口值守、巡查劝导、为居家隔离者提供生活帮助等工作。此外,小区还通过楼长制,对每户人员进行健康监测。
“随着返工潮的到来,小区疫情防控压力更大,如今才是最关键节点。”该小区物业保安队长姜幸颜是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名退伍军人。“疫情不退,排查不退,这是我的职责,底数摸得越清,防控就越精准。”姜幸颜说。
像海逸锦绣蓝湾那样尽职尽责的小区物业还有很多。2月19日,区住建水利局对112个优秀物业服务团队进行通报表扬,并对所属物业服务企业进行诚信加分,以此激励全区物业人再接再厉,筑牢小区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建筑工地
智慧防疫精准筛查
凡事预则立。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筛查重点人群和阻断病毒传播是关键。为此,南海抢抓复工前的“窗口期”,于2月17日在全市首创投入使用“建筑工地防疫管理系统”,从源头和传播两个方向构筑起严密防线。
系统依托已有的实名制管理系统,通过“刷脸”对进出工地的人员进行身份识别,同时,由复工工人和项目方自主申报防疫信息,并通过和广东省大数据平台进行后台数据对接,对人员信息进行筛查比对。一旦发现异常马上进行预警提示,快速反应,助力疫情防控。
此外,系统还新增了“岗前安全培训模块”,把原来线下集中开展的培训转变为线上分散培训,实现零接触教学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生产培训和疫情防护培训两大部分,建筑工人可通过移动端登录自行学习。系统还加入人脸识别核查技术,对建筑工人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督。
“这个防疫管理系统管用,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保利良溪花园建筑工地现场负责人刘子锋深有感触。他介绍,从2月下旬起,来自四川、云南、广西等地的建筑工人陆续返岗,目前返岗工人已超300人,这么多工人仅凭人工排查,工作量非常大,而且容易遗漏,系统不仅可以快速筛查出重点人群,还方便对工人进行后续管理。
管住重点人群,破解复工复产难题,南海建筑工地防疫管理打造出“智慧防疫”新模式。此外,区住建水利局还通过“网格化”巡查工作机制,安排监督员分片区开展线下工地巡查,指导、督促建筑工地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截至3月6日,共出动3169人次,对全区建筑工地进行排查,实现全覆盖。
重点项目
全力打通产业链堵点
叉车来回运输建筑材料、罐车不断“吐出”水泥、戴口罩的工人忙碌作业……3月6日,在季华实验室一期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工人干劲十足,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
季华实验室一期建设项目是省、市、区重大项目之一,位于三山新城,是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的重要载体。自2月20日起,工地分批有序复工。目前,返岗工人已有450多人。
“很多细节,南海区住建水利局都帮我们想到了。”该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邱诗正说,原以为混凝土供应可能会跟不上,但南海建筑材料到位的供应保障,让他放下了担忧。
区住建水利局落实专人负责制,安排专人一对一服务区内重点工程项目,通过“通堵点、解难题”,协助企业解决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
有施工方担心混凝土供应不足,该局便从2月10日起,协调区内6家工程质量检测机构、19家预拌混凝土(砂浆)生产企业等上下游企业有序复工,并通过“施工现场”“搅拌现场”两场联动,实现供需匹配。同时,积极协调东莞、清远、云浮等砂、石原材料产地有关部门,推动当地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确保原材料供应到位。
在疫情爆发初期,企业普遍反映防护物资紧缺,该局联同建筑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多渠道为企业筹集口罩5万多只;针对建筑工人返程难问题,该局还第一时间协调区内汽车租赁企业接回返岗工人。
企业反映从省外返回的建筑工人,需隔离后才能上岗,影响复工复产进度。该局便积极对接相关资源,协调聘请第三方公司进行核酸检测,检测合格的工人便能正常上岗,从而缩短工程复工复产时间。
为鼓励建设领域企业有序复工,南海对建筑工地复工流程进行再优化,将原流程中企业复工监管部门审查调整为企业报备,工程建设单位会同施工、监理单位对项目防疫条件进行自查后,认为具备复工条件的即可复工。
特写
全员核酸检测加速工程建设
“来,请取下口罩,抬头、张开嘴……”2月29日,在城北污水处理厂地埋式改建工程施工现场,第三方检测公司工作人员穿上严密的防护装备,为200多名返岗人员采集咽拭子样本。
城北污水处理厂地埋式改建工程是南海区重点民生水利工程。按照规划,完工日期为2020年10月14日。工程完工验收后,每天可处理10万吨生活污水,惠及南海、禅城两地群众。
该工程项目经理王亮表示,工程从2月18日起开始分批复工,目前返岗员工有200多人,返岗率100%。“虽然工人回来了,但工人来自五湖四海,对疫情防控难免有些担忧。而且,部分工人回来后还要进行隔离观察,影响了复工复产进度。为此,施工方对全体员工进行核酸检测。”王亮说。
3月1日,第三方检测公司出具检测报告,全部人员未检出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后大家都放心了,也为项目安全复工复产吃了‘定心丸’。”王亮表示,疫情下复工,安全最重要,虽然返岗员工已排除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但每天的疫情防控工作却丝毫不敢放松。戴安全帽、佩戴口罩、测量体温、登记、门禁识别、喷雾消毒……仍是每个工人每天必经的“关卡”。
眼下,王亮更多的精力放在“抢”进度上。目前,71辆渣土车、18台挖掘机也全部正常运作。受疫情影响,土石方、垫层、锚杆等关键工程有所滞后。为确保如期完工,施工方将通过加大机械资源配置、调整施工方案、优化施工进度计划等三方面措施,争取把工程进度“抢”回来。
南海住建抗疫工作
疫情防控
●96名党员干部下沉基层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截至3月6日,出动3169人次排查建筑工地;
●区镇累计派出426人次,对174个房地产项目销售现场进行巡查;
●指导548个物业服务项目(含住宅小区、商业项目、写字楼、工业园区等)、253家物业服务企业开展防疫工作;
●向困难物业小区发放口罩3720个、84消毒水37桶、医用酒精3600瓶,测温仪400支。
●全区近3万名物业从业人员参加疫情防控。
复工复产
●19家预拌混凝土(砂浆)生产企业、6家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已全部复工;
●房屋市政工程复工项目321个,返岗总人数17589人;
●建筑业企业复工248家,返岗总人数8507人;
●水利工程复工39个,复工率100%,返岗总人数305人;
●供水、污水工程复工28个,返岗总人数2142人;
●房地产销售中心复工134个,复工率100%,返岗总人数2853人。
文/珠江时报记者黎小燕 通讯员张琼图/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